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ab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aa3.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变化理解反应中的热效应bb4.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bc5.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bc6.合理利用化石燃料,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aa7.反应热a8.焓变的含义a9.焓变与键能的关系c10.中和热的测定b11.标准燃烧热的概念、热值的概念a12.盖斯定律及其简单计算b13.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aa14.生物质能的利用途径aa15.氢能的优点、开发与利用aa16.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及给环境带来的问题aa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
2、热量1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吸收能量,有的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但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2从两个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等。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Ba(OH)2·8H2O与NH
3、4Cl反应;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答案B2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答案A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A项正确;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B项错误;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它需要加热到高温,反应才能发生,故C项错误;氧化还原
4、反应中,有的是吸热的,有的是放热的,例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氢气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3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食物的腐败B铝与稀盐酸反应C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答案C解析食物的腐败、铝与稀盐酸反应、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均属于放热反应,故A、B、D均错误;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C项正确。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能量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CY的能量一定高于N的能量D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答案B解析XY=MN为放热
5、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B项正确,A、C均错误;有些放热反应需加热后才能发生,如铝热反应,D项错误。5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总是伴随能量的变化。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A石灰石高温分解B硫粉和铁粉混合物加热C钠和水反应D铝粉和氧化铁混合粉末引燃答案A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反应是吸热的。石灰石高温分解是吸热反应;硫粉和铁粉混合物加热是放热反应;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铝粉和氧化铁混合粉末引燃是放热反应。故A项符合题意。6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
6、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已知反应:Zn(s)CuSO4(aq)=ZnSO4(aq)Cu(s)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D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答案B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2H2(g)O2(g)=2H2O(l)H571.6kJ·mol1表示:2mol氢气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kJ的热量。3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
7、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3)注意符号单位:H应包括“”或“”(“”可省略)、数字和单位(kJ·mol1)。(4)注意守恒关系: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能量守恒。(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标注“”、“”以及“点燃”、“加热”等。(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题组一多角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角度
8、一依据反应事实书写热化学方程式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g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kJ。SiH4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在25、101kPa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kJ,其燃烧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gCaCO3沉淀,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SiH4(g)2O2(g)=SiO2(s)2H2O(l)H1427.2kJ·mol1(2)C2H5OH(l)3O2(g)=2CO2(g)3H2O(l)H2QkJ·mol
9、1解析(1)2g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kJ,1molSiH4自燃放出热量1427.2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H1427.2kJ·mol1。(2)根据C原子守恒有:C2H5OH2CO22CaCO3。生成100gCaCO3沉淀,则乙醇为0.5mol,据此可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角度二依据能量图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A2(g)B2(g)=2AB(g)H(ab) kJ·mol1解析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10、,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ab) kJ·mol1。题组二“五”看,快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3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5O2(g)=4CO2(g)2H2O(l)H4bkJ·mol1BC2H2(g)O2(g)=2CO2(g)H2O(l)H2bkJ·mol1C2C2H2(g)5O2(g)=4CO2(g)2H2O(l)H2bkJ·mol1D2C2H2(g)5O2(g)=4CO2(g)2H2O(l)HbkJ·mol1答案A解析由题给条件可知,生成
11、1mol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bkJ,所以生成4mol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4bkJ,A项正确。4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2H2(g)O2(g)=2H2O(l)H57
12、1.6kJ·mol1A仅有B仅有C仅有D全部符合要求答案B解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重点注意其与普通化学方程式不同的几点:(1)生成物的稳定状态,H2O为液态,C的稳定化合物为CO2;(2)单位是kJ·mol1,不是kJ;(3)数值,H的数值要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保持一致;(4)符号,吸热用“”(“”可省略),放热用“”。仅符合要求。做到“五看”,快速判断1看方程式是否配平。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3看H的符号是否正确。4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5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考点三能源1能源分类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1)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13、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2)开发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能是清洁能源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农村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食用植物体内的淀粉、蛋白质等属于直接利用能源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C开发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
14、A3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提高燃料的着火点降低燃料的着火点将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雾化处理将煤进行气化处理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ABCD答案C4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ABCD答案A5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C2mol液态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molH2和1molO2的能量D氢
15、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答案C解析2H2O(l)=2H2(g)O2(g)是吸热反应,说明2mol液态H2O的能量低于2molH2和1molO2的能量。因由水制取H2耗能多且H2不易贮存和运输,所以氢能源利用并未普及,但发展前景广阔。考点四焓变与反应热(加试)1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2)符号:H。(3)单位:kJ·mol1或kJ/mol。2焓变与键能的关系(1)键能键能是指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_mol_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2)H反应物总键能之和生成物总键能之和。题组一正确理解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转化为Na时,吸收的能量就是
16、该过程的反应热B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D可逆反应的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答案D2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HakJ·mol1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C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答案B解析A
17、项,反应放热,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确;B项,由题意可知,该反应放热,则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吸收能量小于形成2molHI键所放出的能量,即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错误;C项,由题意可知,HH键的键能E(HH)bkJ·mol1,II键的键能E(II)ckJ·mol1,而HE(HH)E(II)2E(HI),则2E(HI)E(HH)E(II)Hbc(a)kJ·mol1(bca)kJ·mol1,故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正确;D项,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
18、不能进行到底,故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生成HI的物质的量小于4mol,故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正确。题组二依据共价键数,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3(2015·北京四中模拟)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kJ,18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kJ的热量。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O=OHHHO(g)1mol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96436x则表中x为()A920B557C463D188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2kJ·mol1;而18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时放出44kJ热量,则
19、2H2(g)O2(g)=2H2O(g)H484kJ·mol1,即484kJ2×436kJ496kJ4xkJ,解得x463。4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供计算使用。化学键SiOSiClHHHClSiSiSiC键能/kJ·mol1460360436431176347工业上的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_。答案236kJ·mol1解析SiCl4、H2和HCl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容易计算,而产物硅属于原子晶体
20、,可根据原子晶体的结构计算晶体硅中的共价键的数目。1mol晶体硅中所含的SiSi键为2mol,即制取高纯硅反应的反应热H4×360kJ·mol12×436kJ·mol1(2×176kJ·mol14×431kJ·mol1)236kJ·mol1。题组三依据图形,理清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5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E1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C正反应的热效应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HE1E2<
21、;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正反应放热,H为负值;逆反应吸热,H为正值,D错误。6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答案C解析某反应的H100kJ·mol1,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100kJ·mol1,正反应的活化能应大于100kJ·mol1,无法确定逆反应的
22、活化能大小。1规避焓变计算的两个失分点(1)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2)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物质CO(C=O)CH4(CH)P4(PP)SiO2(SiO)石墨金刚石S8(SS)Si键数24641.52822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加试)(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即E1E2|H|。考点五两类重要的反应热标准燃烧热、中和热(加试)1标准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其单位一般用kJ&
23、#183;mol1。(2)标准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3)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标准燃烧热为393.5kJ·mol1,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标准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C8H18(l)O2(g)=8CO2(g)9H2O(l)H
24、5518kJ·mol1,即C8H18的标准燃烧热为5518kJ·mol1。(5)标准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H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为可燃物的标准燃烧热。2热值1g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热值。3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注意几个限定词:稀溶液;生成物是1mol液态H2O;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H57.3kJ·mol1。(3)中和热的测定测定原理Hc4
25、.18J·g1·14.18×103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装置如图(在横线上填写仪器的名称)题组一正确理解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O2(g)=SO3(g)H315kJ·mol1(标准燃烧热)(H的数值正确)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1(中和热)(H的数值正确)C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 kJ·mol1D已知10
26、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1,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21kJ·mol1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标准燃烧热是2800kJ·mol1,则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kJ·mol1B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则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C已知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98%的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的中和热为57.
27、3kJ·mol1D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85.5kJ·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H285.5kJ·mol1答案A题组二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
28、)。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
29、/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答案(1)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2)C(3)D(4)H1H2<H3(5)51.8kJ·mol1(6)不能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解析(1)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确保反应物被完全中和,常常使加入的一种反应物稍微过量一些。(2)为了减小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该一
30、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轻轻地搅动。(4)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一水合氨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反应热的数值要小一些(注意中和热与H的关系)。(5)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6)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故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1.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1)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H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都需要带“”、“”符号(“”可
31、省略)。如:某反应的反应热(或焓变)为HQkJ·mol1或HQkJ·mol1。(2)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标准燃烧热时可不带“”号。如:某物质的标准燃烧热为HQkJ·mol1或QkJ·mol1。2正确理解中和热,注意操作与计算细节(1)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2)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mol·L1)。若溶液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程度达不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会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误差。(3)使用两
32、只量筒分别量取酸和碱。(4)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测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5)取多次实验t1、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考点六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加试)1H的比较比较H的大小时需考虑正负号,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H越大。2反应热的有关计算(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根据物质标准燃烧热的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
33、H|。(加试要求)如:已知H2的标准燃烧热为H285.8kJ·mol1,则1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kJ。(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比较(加试要求)。根据下列反应过程,试判断H的关系:aAH1,BAH2,B则H1aH2。AH1,BaBH2,aA则H2aH1。则HH1H2。注意在反应过程设计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变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题组一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116g固态硫完全燃烧放出148.4kJ的热量,则1mol固态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kJ。答案296.82已知:2H2(g)O2(g)=2H2O(l)H571.6
34、kJ·mol1若要得到857.4kJ的热量,至少需H2的质量为_。答案6g解析6g。题组二盖斯定律的应用应用一利用盖斯定律比较H的大小3试比较下列各组H的大小。(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A(g)B(g)=C(g)H1<0A(g)B(g)=C(l)H2<0则H1_H2(填“>”、“<”或“”,下同)。答案>解析因为C(g)=C(l)H3<0则H3H2H1,H2<H1。(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g)O2(g)=SO2(g)H1<0S(s)O2(g)=SO2(g)H2<0则H1_H2。答案<解析H2H3H1,则H3
35、H1H2,又H3<0,所以H1<H2。(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C(s)O2(g)=CO2(g)H1<0C(s)O2(g)=CO(g)H2<0则H1_H2。答案<解析根据常识可知,CO(g)O2(g)=CO2(g)H3<0,又因为H2H3H1,所以H2>H1。应用二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4LiH可作飞船的燃料,已知下列反应:2Li(s)H2(g)=2LiH(s)H182kJ·mol12H2(g)O2(g)=2H2O(l)H571.6kJ·mol14Li(s)O2(g)=2Li2O(s)H1196kJ·mol1试写
36、出LiH在O2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答案2LiH(s)O2(g)=Li2O(s)H2O(l)H701.8kJ·mol1解析2LiH(s)=2Li(s)H2(g)H182kJ·mol12Li(s)O2(g)=Li2O(s)H598kJ·mol1H2(g)O2(g)=H2O(l)H285.8kJ·mol1上述三式相加得:2LiH(s)O2(g)=Li2O(s)H2O(l)H701.8kJ·mol1。应用三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5在25、101kPa时,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1、285
37、.8kJ·mol1、870.3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488.3kJ·mol1B488.3kJ·mol1C191kJ·mol1D191kJ·mol1答案A解析由题知表示各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s)O2(g)=CO2(g)H393.5kJ·mol1;H2(g)O2(g)=H2O(l)H285.8kJ·mol1;CH3COOH(l)2O2(g)=2CO2(g)2H2O(l)H870.3kJ·mol1。×2:2C(s)2O2(
38、g)=2CO2(g)H787kJ·mol1×2:2H2(g)O2(g)=2H2O(l)H571.6kJ·mol1×1颠倒方向:2CO2(g)2H2O(l)=CH3COOH(l)2O2(g)H870.3kJ·mol1上述三式相加得:H488.3kJ·mol1。应用四利用盖斯定律定性判断H间的关系6(2013·新课标全国卷,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O2(g)=SO2(g)H2O(g)H12H2S(g)SO2(g)=S2(g)2H2O(g)H2H2S(g)O2(g)=S(g)H2O(g)H3
39、2S(g)=S2(g)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AH4(H1H23H3)BH4(3H3H1H2)CH4(H1H23H3)DH4(H1H23H3)答案A解析给题中方程式依次编号为、。×2颠倒方向得:2S(g)2H2O(g)=2H2S(g)O2(g)2H3×:H2S(g)SO2(g)=S2(g)H2O(g)H2×:H2S(g)O2(g)=SO2(g)H2O(g)H1上述三式相加得:2S(g)=S2(g)H4H1H22H3(H1H23H3)。7(2014·新课标全国卷,13)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
40、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s)·5H2O(s)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2H3BH1H3CH1H3H2DH1H2H3答案B解析方法一:“虚拟”路径法。根据盖斯定律:H1H3H2由于H1>0,H3>0,H2<0所以H1<H3。方法二:方程式叠加法。CuSO4·5H2O(s)=Cu2(aq)SO(aq)5H2O(l)H1>0CuSO4(s)=Cu2(aq)SO(aq)H2<0Cu
41、SO4·5H2O(s)CuSO4(s)5H2O(l)H3>0:CuSO4·5H2O(s)=Cu2(aq)SO(aq)5H2O(l)H1H2H3由于H1>0,H2<0,H3>0,所以H1<H3。1利用状态,迅速比较反应热的大小若反应为放热反应(1)当反应物状态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时,生成固体放热最多,生成气体放热最少。(2)当反应物状态不同,生成物状态相同时,固体反应放热最少,气体反应放热最多。(3)在比较反应热(H)的大小时,应带符号比较。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H反而越小。2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特别提醒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变形时,利
42、用“加法”不容易出错。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a:CCOH2CO2H2O途径b:CCO2(×)(2015·江苏,3B)(2)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决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015·上海,15D)2(2015·北京理综,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状
43、态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答案C解析A项,由能量反应过程图像中状态和状态知,CO和O生成CO2是放热反应,错误;B项,由状态知,在CO与O生成CO2的过程中,CO没有断键形成C和O,错误;C项,由状态及CO2的结构式O=C=O知,CO2分子中存在碳氧极性共价键,正确;D项,由能量反应过程图像中状态(CO和O)和状态(CO2)分析,状态状态表示CO和O原子反应生成CO2的过程,错误。3(2015·上海,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H2O2分解的
44、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O2Q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A、B项,催化剂不会影响反应的热效应和平衡转化率;C项,热化学方程式应标明状态。4(1)2015·江苏,20(1)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O3(g)=NO2(g)O2(g)H200.9kJ·mol1NO(g)O2(g)=NO2(g)H58.2kJ·mol1SO2(g)O3(g)=SO3(g)O2(g)H241.6kJ·mol1则反应3
45、NO(g)O3(g)=3NO2(g)的H_kJ·mol1。答案317.3(2)2015·全国卷,27(1)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H1CO2(g)3H2(g)CH3OH(g)H2O(g)H2CO2(g)H2(g)CO(g)H2O(g)H3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COCOHOCHE/(kJ·mol1)4363431076465413由此计算H1_kJ·mol1;已知H258kJ
46、3;mol1,则H3_kJ·mol1。答案9941解析根据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可知,H1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1076kJ·mol12×436kJ·mol1)(413kJ·mol1×3343kJ·mol1465kJ·mol1)99kJ·mol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可得:CO2(g)H2(g)CO(g)H2O(g),结合盖斯定律可得:H3H2H1(58kJ·mol1)(99kJ·mol1)41kJ·mol1。(3)2015·全国卷,28(3)已知反应2HI
47、(g)=H2(g)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kJ。答案299解析形成1molH2(g)和1molI2(g)共放出436kJ151kJ587kJ能量,设断裂2molHI(g)中化学键吸收2akJ能量,则有:2akJ587kJ11kJ,得a299。另解:H2E(HI)E(HH)E(II),2E(HI)HE(HH)E(II)11 kJ·mol1436 kJ·mol1151 kJ·mol1598 kJ
48、183;mol1,则E(HI)299 kJ·mol1。(4)2015·浙江理综,28(1)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已知:化学键CHCCC=CHH键能/kJ·mol1412348612436计算上述反应的H_kJ·mol1。答案124解析设“”部分的化学键键能为akJ·mol1,则H(a348412×5) kJ·mol1(a612412×3436) kJ·mol1124kJ·mol1。练出高分1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
49、凝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生成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的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如图所示的是吸收能量的反应答案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也
50、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多D因为3O2=2O3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答案D4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能放出xkJ的能量C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的能量D2molAB的总能量高于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答案C5下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500mL2.0mol·L1HCl和500mL2.0mol·L1NaOH的反应符合图1,且E57.3kJB500mL2.0mol·
51、L1H2SO4和500mL2.0mol·L1Ba(OH)2的反应符合图2,且E114.6kJC发生图1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加热即可发生DCaO、浓硫酸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符合图1答案A6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AH2O分解为H2与O2时放出热量B生成1molH2O时吸收热量245kJ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答案C7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口号。下列节约化石能源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A大力开发氢能源B充分利用太阳能C不使用含碳的能源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2.5 生物的变异 说课稿-2025-2026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
- Chapter1 Study tours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6B香港朗文版
- 第三节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浙科版2019
- 十六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册华东师大版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圆的有关位置关系(9大考点51题) (第1期)解析版
- 2025年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岗位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5年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及答案(一)
-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课文3 11 项链说课稿 新人教版
- 蓄水池防溺水知识培训课件
- 钢厂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图
- 食品行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 快递驿站合作合同协议
- 街道文体中心管理制度
- 初中历年会考试卷及答案
- T-CNAS 18-2020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
- 系统功能使用说明及教程
- 课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2025年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多旋翼)理论备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精神科护理学专项)护理法律法规试题汇编
- 测绘地理信息从业人员保密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