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结构与编写_第1页
标准的结构与编写_第2页
标准的结构与编写_第3页
标准的结构与编写_第4页
标准的结构与编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北京标准化协会宋丰华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n非等效采用ISO/IEC导则第2部分:2004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n本标准代替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1 规定的范围n GB/T 1的本部分规定了标准的结构、起草表述规则和编排格式,并给出了有关表述样式。n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写,其他

2、标准的编写可参照使用。n注:除非特殊说明,以下各章中的“标准”,根据情况可以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修订的原则n1、提高GB/T1.1的普适性,适合我国各类标准的编写。适合采用国际标准。n2、一致性。保持与国际上的标准表述形式相一致性。尽可能与ISO/IEC标准的表述形式、结构和格式一致。n3、连续性。保持与先前版本的连续性。n4、严谨、准确。本标准及指导编写标准尽可能严谨、准确。n5、简化。尽可能使我国标准简化。前言、引用文件、参考文献、引导语简化了。n6、清晰。编排格式更加清晰。增加行空。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n1、封面:在征求意见稿和送

3、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给出标准是否涉及专利的信息。 标准编号位置固定。n2、目次:目次中不同层次的章、条要素规定要退格。n3、前言: 增加了标准编写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增加了有关专利的说明。删除了说明附录性质的规定。标准的提出信息可根据情况省略。n4、引言:增加对已知涉及的专利,应在引言中表述。n5、规范性引用文件:简化了导语。引用的文件可以在线获得。与国际标准无一致性程度的,无须标注一致性程度标识。增加引用文件应遵守的原则。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n6、术语和定义:修改了引导语。只规定非术语和定义标准的编写。增加术语和定义不应采用表的形式编排的规定。n7、要求:删除了针对产品标准的规定。n8、标记

4、:增加了标准化项目的标记的规定。(P78)n9、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抽样)、标志、标签和包装:删除了该内容。n10、参考文献: 每个参考文献应给出序号。国际、国外文献无须给出中文译名。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n11、章:章的编号和标题应占三行。n12、条:条编号和条标题应占两行。增加无标题条首句中的关键术语或短语可标为黑体字。n13、列项:可将关键术语或短语可标为黑体字。删除了列项中再分段的规定。n14、附录:每个附录应另起一页,不允许接排。n15、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能”的等效表述不再有“可能”;“不能”的等效表述不再有“不可能”。增加“可能”和“不可能”的表述。删除了对应的英文表述。 与

5、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n16、技术要素的表述:增加了“技术要素的表述”。(P143)n17、图:增加了图的接排规定。增加了对分图的规定。增加了图与前面的条文应空一行。增加了图的编号和图题应占两行。n18、表:增加了表与其后条文空一行。增加了表的编号与表题占两行。增加了表的外框线、表头的下框线、表注或表内的段的上框线用粗实线。n19、缩略语:修改了缩略语的表述形式。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n20、专利:增加了说明相关专利的要求。n21、数值的选择:增加了“关于数值的选择”的规定。n22、数和数值的表示:采用GB/T 15835的规定。n23、公式:增加了公式不能用量的名称或描述量的术语表示。 整合1.

6、1和1.2更加严谨、准确。增加了两个要素:参考文献、索引。 从第6章后有变化。6、7、8章对6章,9章对7章。 一、基本思路n1、什么是标准?nGB/T20000.1-2002中规定: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n标准文件规范性文件;n特点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n目的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n原则协商一致;n程序由公认机构批准;n基础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总结。 基本思路n2、推荐性标准国际上标准自愿性;权利与义务。n3、实施市场的机制;政府的引导;法规的引

7、用;使用者的自我声明。 二、编写标准需要掌握的基础标准n1、GB/T1 标准化工作导则;n2、GB/T20000 标准化工作指南;n3、GB/T20001 标准编写规则;n4、GB/T20002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编写标准需要掌握的基础标准n1、标准化工作导则nGB/T1.1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nGB/T1.2 第2部分:标准的制定程序。n2、标准化工作指南nGB/T20000.1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nGB/T20000.2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nGB/T20000.3 第3部分:引用文件;nGB/T20000.4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8、nGB/T20000.5 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nGB/T20000.6 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 编写标准需要掌握的基础标准n3、标准编写规则nGB/T20001.1 第1部分:术语;nGB/T20001.2 第2部分:符号;nGB/T20001.3 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nGB/T20001.4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nGB/T20001.5 第5部分:产品标准 编写标准需要掌握的基础标准n4、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nGB/T20002.1 第1部分:儿童安全;nGB/T20002.2 第2部分:老年人和残疾人。 三、标准编写的方法n1、自主研制标准 明确标准化对象,草拟

9、标准名称; 选定规范性要素; 考虑总体原则; 搭建标准结构; 具体编写标准。 标准编写的方法n2、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准确翻译; 分析研究; 标准编写。 规则:参照GB/T 20000.2-2009 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 n(一)目标及要求;n(二)统一性;n(三)协调性;n(四)适用性;n(五)一致性;n(六)规范性。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n(一)目标及要求 1、内容完整; 2、表述清楚和准确; 3、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 4、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5、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n(二)统一性 1、结构的统一; 2、文体的统一;

10、3、术语的统一。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n(三)协调性 1、普遍协调; 2、特殊协调; 3、本领域协调。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n(四)适用性 1、便于直接使用; 2、便于引用。n(五)一致性 1、保持与国际文件一致; 2、明确一致性程度。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n(六)规范性 1、预先设计; 2、遵守制定程序和编写规则; 3、特定标准的制定须符合相应基础标准的规定。 五、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n(一)预阶段n(二)立项阶段 n(三)起草阶段n(四)征求意见阶段 n(五)审查阶段n(六)报批阶段n(七)出版阶段n(八)复审阶段n(九)废止阶段n(一) 预阶段: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制定项目建议。n(二) 立

11、项阶段:对项目建议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和充分论证。n(三) 起草阶段:编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 n(四) 征求意见阶段:广泛征求意见。n(五) 审查阶段:会审或函审,对送审稿进行审查。根据意见并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 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n(六) 报批阶段:审查批准、编号。n(七) 出版阶段:发布、印刷出版、备案。n(八) 复审阶段:适时复审,及时修订。n(九) 废止阶段:不再需要。 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 六、标准的结构n一、按内容划分 要素、条款、内容表述。n二、按层次划分 部分、章、条、段、列项、附录。(一)标准的要素n 所有标准的内容都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要素的划

12、分有3种方式。n(1)依据要素的性质,可将标准中的要素划分为:“规范性要素”和“资料性要素”。n(2)依据要素在标准中所处的位置还可把要素划分:“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技术要素”和“资料性概述要素”、“资料性补充要素”。n(3)依据要素在标准中是否必须,可将标准中的所有要素划分为:“必备要素”和“可选要素”。 标准的要素n规范性一般要素: 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素为规范性要素。位于正文中靠前的三个要素,即: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为规范性一般要素。n规范性技术要素: 要素的性质是规范性的,是标准的核心部分,通常有“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等。n 标准的要素n资

13、料性概述要素: 要素的性质是资料性的,位于正文之前的四个要素,即: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引言等。n资料性补充要素: 位于正文之后,除规范性附录之外的三个要素,即: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作用是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 标准的要素n必备要素 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包括:封面、前言、名称、范围。n可选要素 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具体条款的需要而定。标准中除了封面、前言、名称、范围四个要素外,其余都是可选要素。 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一般要素术语和定义规范性附录要求规范性技术要素规范性技术要素规范性要素规范性要素 规范性要素如图:引

14、言前言目次封面资料性概述要素资料性概述要素资料性补充要素资料性补充要素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资料性要素资料性要素 资料性要素如图:封面名称前言必备要素必备要素范围除上述四个要素外的其他所有要素。可选要素可选要素标准的要素标准的要素 必备和可选要素如图:(二)标准的条款n条款的类型和表述 标准中的条款分为三种类型: 陈述:表达信息的条款; 推荐: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要求:表达如果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准则,并且不允许存在偏差的条款。 条款的表述n1、陈述型条款的表述:n利用一般陈述句提供信息。主要用“是、由、为给出”等,如:“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n利用助动词“可”或“不必”,表示在

15、标准的界限内允许的行为或行动步骤。如:“一个层次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时才可设条”。又如:“与国际标准无一致性程度的,不必标注一致性程度标识”。n利用助动词“能”或“不能”,表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能力。如:“在空载情况下,机车速度能达到200km/h”。又如:“如果在特殊情况下,不能避免使用商品名,则应指明其性质”。 条款的表述n利用助动词“可能”或“不可能”,表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可能性。如:“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被法规引用”。又如:“只有在不可能引用5.1条给出的试验方法时,才选用附录B给出的可选试验方法”。n2、推荐型条款的表述 推荐型条款通常用助动词“宜”或“不宜”表述。如:“每个表宜有

16、表题”。又如:“温度不宜高于25”。 条款的表述n3、要求型条款的表述 要求型条款可以通过汉语的祈使句或利用助动词来表述。 利用祈使句表示指示,如:“开启记录仪”。通常适用于对过程方法的要求。 利用助动词“应”或“不应”,表示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要求。如:“每幅图均应有编号”。又如:“部分不应再分部分”。 助动词及其等效表述条 款助动词在特殊情况下的等效表述功 能要求应应该表示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要求。不应只准许表示指示时用祈使句。推荐宜推荐、建议表示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合适一种,不排除其他可能性不宜不推荐、不建议表示不赞成但也不禁止某种可能性。陈述允许可可以、允许表示在标准的界限内所

17、允许的行动或步骤。不必无须、不需要陈述能力能能够表示由材料的、生理的或某种原因导致的能力。不能不能够陈述可能性可能有可能表示由材料的、生理的或某种原因导致的可能性。不可能没有可能 (三)条款内容的表述形式n 标准中的要素是由条款构成,在表述条款内容时,可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n1、条文 条文是条款的文字表述形式,应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标点符号应符合GB/T 15834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n2、注和脚注 注和脚注是条款的辅助表述形式,条文中注和脚注的内容是资料性的。通过注或脚注的解释和说明,为条款的理解和使用提供帮助。 条款内容的表述形式n3、示例 示例是条款的另一种表述形式,示例的内容是资料

18、性的。通过示例可以帮助使用者尽快掌握条款的内容。n4、图 图是条款的特殊表述形式,可以说它是条款内容的一种“变形”,所要表达的内容比文字更简单明了。n5、表 表也是条款的特殊表述形式,也可以说它是条款内容的一种“变形”,当需要对大量数据或事件进行对比对照时,表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二)标准的层次n 标准的层次划分和设置采用部分、章、条、段和附录的形式。 n 不是所有的标准都必须按表中给出的层次去编写,而是根据标准的具体构成、篇幅多少、内容繁简等情况由起草人确定。 n 但无论什么样的标准,标准中至少要有章、条、段三个层次,它们是标准的必备层次。表表 : 层次及名称层次及名称层次名层次名英文对应词英

19、文对应词编号示例编号示例GB/T 16739.1-2004名称或内容名称或内容汽车维修开业条件部分 章 条 条 条 段附录part clause Subclause subclause subclause paragraph annex第1部分 5 5.1 5.2 5.2.1 无编号 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组织管理条件 经营管理 质量管理 应具有与汽车 附录A表表 : 层次及名称层次及名称层次名层次名英文对应词英文对应词编号示例编号示例DB11/T393-2006DB11/T393-2006名称或内容名称或内容旅行社等级划分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与评定 章 条 条 条段列项附录 clause sub

20、clause subclause subclause paragraph Annex 7 7.1 7.1.1 7.1.2 无编号a) 等级的划分条件 3A级 基本条件 经营业绩 (条件应符合:)附录A(规范性附录)1部分n 部分是一项标准被分别批准发布的系列标准之一,一项标准的不同部分具有同一个标准顺序号,它们共同构成一项标准。如:GB/T 10047.1-10047.3是由一系列的照相机标准构成。部分的编号位于标准顺序号之后,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编号。部分的编号与标准顺序号之间用下脚点隔开。n如:GB/T10047.1-2005照相机 第1部分:民用小型照相机、GB/T10047.2-

21、2005照相机 第2部分:一次性照相机、GB/T10047.3-2005 照相机 第3部分:一步成像照相机等。n如:GB/T16793.1-2004汽车维修开业条件 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GB/T16793.2-2004汽车维修开业条件 第2部分:汽车专项维修企业。2章 n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是标准或部分中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标准结构的主体和基本框架。在每一项标准中章的编号应从范围一章开始,也就是第一章应该是“范围”,用阿拉伯数字“1”编号。下面的每一章以此类推,第二章如果是“规范性引用文件”,用“2” 编号,这种编号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因为附录的编号另有规定。每一章都要标

22、题,标题在编号之后空一个汉字的位置,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3条n 条是对章的细分。章以下所有有编号的层次均称为“条”。条的设置是多层次的,也就是说每一章里面可以有一条或多条,每一条里面也可有一条或多条,条的里面还可以有条,条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第一层次的条最好给出一个标题,标题位于编号之后空一个汉字,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同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第二层的条是否设置标题应根据编写内容的具体情况处理。示例:GB/T 20912-2007 汽车用液化石油气蒸发调压器4 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蒸发调压器表面应无4.2 材料要求 4.2.1 用于制造调压器的材料应符合4.2.2 蒸发器壳体应

23、符合 4.3 性能要求4.3.1 液静压强度应符合4.3.2 气密性4.3.2 .1 常温气密性4.3.2 .2 高温气密性4.3.2 .3 低温气密性4.3.3 高温试验 n 同一层次的条包括同一章下面的条在至少有两条的情况下才可设立条,如果只有一条内容则不需要给条编号。但应注意在章的下面应尽避免出现悬置段,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章中有两条以上的内容,每一条内容应给一个条的编号,这样为以后引用其中某一条内容带来方便。(第一章范围除外)(示例见P44) 条 4段n 段是对章或条的细分。段没有编号,这是段与条的最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段是章或条中不编号的层次。除了章只有一条内容的情况下,段一般都在每一条

24、的下面,可能是一段,也可能是多段。 5列项n 列项是段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一般没有编号,是编写标准时常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列项对于标准中某些内容的表述十分方便。n 列项是段中的一个子层次,作用是突出并列的各项,强调各项的先后顺序。n 列项的引导语不能省略,引导语与内容不应重复。示例:GB/T1.1-20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n6 要素的起草(五号黑体)n6.1 资料性概述要素n6.1.1 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 (五号宋体)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应按 。n6.1.2 目次(五号黑体)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 所列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25、前言; b) 引言; c) 章; 示例: 8 试验报告 本章规定的试验报告应给出以下方面的内容: 试样; 使用的标准; 使用的方法; 结果,包括“结果计算”一章内容; 与基本分析步骤的差异; 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示例: n6.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原料或工艺有较大变化, 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收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 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例行检验的 要求时。 示例:n一项标准的要素,可按下列方式进行分类:na)

26、按要素的性质可分为: 资料性要素; 规范性要素。nb) 按要素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标准中的具体位置划 分,可分为: 资料性概述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6 附录n 附录是标准层次的表现形式之一。附录分为两类,一类为规范性附录,一类为资料性附录。一个附录是规范性附录还是资料性附录,从附录的前三行内容即可识别。第一行是附录的编号,每一个附录都应有一个编号,编号由汉字“附录”和随后表明附录顺序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字母由“A”开始,即“附录A”。如果是多个附录,依顺序是“附录B”、“附录C”等等。第二行是表明附录的性质。应注明是“规范性附录”还是“资料性附录”。第三行是

27、附录的标题,每个附录均应当有标题。 7标准结构的示例n封面n目次n前言n引言n范围n规范性引用文件n术语和定义n符号和缩略语n要求n试验方法n检验规则(抽样、判定原则)n标签与标志n包装、运输、贮存n附录标准结构的示例:QC/T 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n封面n前言n范围n规范性引用文件n术语、定义和符号n分类与型号n要求n试验方法n检验规则n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标准结构的示例:GB 12942-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n封面n前言n范围n规范性引用文件n术语和定义n基本要求n涂装作业安全n安全管理标准结构的示例:DB11/275-2005 餐饮业安全管理规范n封面n前言n范围n规

28、范性引用文件n术语和定义n职责n要求(基本要求、设备设施、安全标志、安全生产管理、突发事件预案)标准结构的示例:DB11/T 473-2007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n封面n前言n范围n规范性引用文件n术语和定义n基本要求n交通服务n票务服务n信息服务n解说服务n配套服务n环境服务n卫生服务n安全服务n服务人员要求n投诉处理n附录A标准结构示例:Q/XXXGZ.10.128-2004 XX科长工作标准n封面n前言n范围n职责n权限n工作内容与要求n检查与考核n附录A 标准结构示例:某机关公务员工作标准n封面n前言n范围n工作依据n业务流程n职责n工作程序和要求n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和记录n考核与评价n附

29、录七、标准的编写n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n(一)编写标准应严格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的第4章总则的要求。n(二)编写标准应注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层标准之间下层标准要与上层标准协调统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同层标准之间要协调统一,本企业标准之间要协调统一,不能出现矛盾;n(三)不要用空洞内容追求标准文本的完整性; 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n(四)编写术语标准时,要熟练掌握GB/T101121999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n(五)编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时,要遵循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 化学分析方法。 标准的编写n

30、(一)核心要素“要求”的编写n 规范性要素分为规范性一般要素和规范性技术要素。规范性一般要素包括: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技术要素包括: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要求以及规范性附录等。n 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核心要素是“要求”,是正文的核心,也是标准的核心。(二)与“要求”有关的原则n1、目的性原则n 目的性原则就是要解决对标准化的对象的哪些内容需要进行标准化的问题。n 对产品标准来说,保证产品的统一和适用性是最重要最常见的目的。此外还有:接口、互换性和兼容性的目的;保障健康、安全、环保的目的;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的目的等等。n 对工作标准来说,其目的是要明确工作的范围、职责

31、、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必要的记录和考核。n 对管理标准来说,其目的是要明确管理的责任部门、职责、权限、管理内容、要求以及记录和考核等。 与“要求”有关的原则n2、性能原则n性能原则就是要解决标准化对象需要满足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功能的问题。n对产品标准来说,就是外形尺寸、强度、精度、寿命、安全、限值等等。n对工作标准来说,就是工作要如何作,作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 与“要求”有关的原则n3、可证实性原则n可证实性原则就是要解决标准化对象的哪些 性能指标可以标准化的问题。n对产品标准来说,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凡是列入标准技术要求的性能特性都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证实。n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通过实地试验

32、和检查来证实。 在编写“要求”一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n1编写“要求”的目的要明确n2性能特性要量化n3“要求”中规定的性能特性和描述性特性要可证实n4尽量引用现行相关标准n5如果是产品标准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原材料和主要成分的质量因素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有影响的原材料的要求要写,对产品最终质量没有影响的原材料的要求可以不写。 以产品标准为例说明“要求”的编写n 外观要求示例:QC/T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中外观要求的表述:5 要求 5.1 外观 电容器的外壳不得有变形及裂文,表面平整、干燥、无电解液溢痕,且标志清晰。 5.2 标志 电容器的标志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 5.3 外形

33、尺寸及质量 电容器的外形尺寸及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 性能要求 5.4 静电容量 电容器的静电容量应为标称容量的80%150%。 5.5 储存能量 电容器的储存能量应为标称容量的80%150%。 5.6 内阻 电容器的内阻不应大于其标称内阻。 5.7 大电流放电能力 电容器的放电容量不应低于30%(CU) 。 5.8 电压保持能力 电容器两端电压不应低于额定电压80%。 服务要求示例:DB11/T 475-2007 汽车租赁经营服务规范中服务要求的编写:n8 租赁服务n8.1 接待服务 n8.1.1 接待服务人员应当经过岗位培训,上岗时宜统一着装,佩带标志,仪表端庄整洁,文明礼貌待客。

34、n8.1.2 接待服务人员应当向顾客介绍经营服务项目、价格和租赁手续等事项,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应当提供充分。n8.1.3 涉外接待服务应当遵循涉外礼仪,提供外语服务,且备有英文查询资料。n8.2 承租人身份核实 卫生要求示例:GB 19298-2003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微生物要求的表述: 3.4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指标项 目指 标菌落总数/(cfu/mL) 50大肠菌群/(MPN/100mL) 3霉菌/(cfu/mL) 10酵母菌/(cfu/mL) 10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 质量等级要求n 根据质量要求能分级的产品,应作出合

35、理分级。目前根据产品质量需求,能分级的产品很多,如:紧固件、水泥、煤炭、烧结砖、电线绝缘子、纺织品以及食品:茶叶、酱油、小麦粉、大米、大豆油、生鲜牛乳、淀粉、牛肉等等。在编写食品质量要求时,应考虑质量分级的问题。n如:GB 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第5章的表述: 5 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三)标准其他要素的编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n()标准封面的编写n 封面是标准必备要素,也是资料性概述要素,每一项标准都应有封面。封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封面上有着识别标准的重要信息。n 标准封面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标准的类别;标准的

36、标志(代号);标准的编号;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食品的分类号为X)备案号(国家标准除外);标准的中文名称;中文名称对应的英文名称(企业标准不要求);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标准发布的部门或单位。 标准的类别(专用字体一号扁宋)n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标准封面上部居中位置为标准类别说明,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联想集团企业标准”等。 n 根据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除了发布标准外,还可以发布国家标准化指

37、导性技术文件。如果编写的是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则在封面上部居中位置应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的标志(又叫标准代号:专用美术字)n 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如国家标准用“国标”的汉语拼音字母“GB”表示,行业标准用行业部门名称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如轻工标准用“QB”表示,商业部标准用“SB”表示,商检标准用“SN”表示,农业部标准用“NY”表示等。地方标准用“DB”表示,企业标准用“Q”表示。 标准的编号(四号黑体)n 标准封面中在标准类别的右下方为标准的编号。(增加固定尺寸)标准的编号由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号三部分组成。标准的编号由标准的批准、

38、发布部门确定 。n 国家强制性标准编号:GB 18796-2005,其中GB是标准的标志或代号,代表强制性国家标准,18796是国家标准的顺序号,2005是年代号;n 行业强制性标准编号:QB 2499-2000,其中QB代表强制性轻工行业标准,2499是轻工标准的顺序号,2000是年代号; n 地方强制性标准编号:DB11/110-2005 ,其中DB表示强制性地方标准,11是北京市区划代码前两位,110是标准的顺序号,2005是年号;n 地方推荐性标准编号:DB3707/T023-2002 ,其中37是山东省区划代码前两位,07是潍坊市区划代码,T是推荐性标准,023是顺序号,2002是年

39、号;n 企业标准编号:Q/MDL 024-2005 ,其中MDL是企业代号,一般用企业名称的汉语拼音缩写三位字母表示。如麦当劳用MDL表示,024是企业内标准的顺序号,2005是年号。 标准的编号n 北京市的企业产品标准编号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有所不同,要求在企业代号之前还要加上企业所在区、县的代号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代号。如:Q/FTZHF001-2005,其中FT代表丰台区,ZHF是企业代号,其他号与前面编号规则是一样的。n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号:GB/Z 0010-2004,其中Z代表指导性技术文件。 标准的编号 被代替标准的编号(五号宋体)n 如果编写的产品标准代替了已有的某

40、个或某几个标准,则应在标准编号之下另起一行标明被代替的标准编号。 如: GB 17930-2006 代替 GB 17930-1999国际标准分类号(五号黑体)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编制的。为了满足标准信息的交换,实现我国标准文献与国际接轨,要求在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封面的左上角标注ICS号,具体的分类编号可在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国际标准分类法一书中查找。如:GB 18796-2005蜂蜜标准的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67.180.10。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五号黑体) n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是根据标准的类别、内容所选定的一个编号,对于查找同一类别的标准比较

41、方便。所有标准封面的左上角或在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下面都应标注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文献分类号的选择应符合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一书。如:GB 17930-2006车用汽油标准的标准文献分类号:E 31。 备案号(五号黑体)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将备案号标注在封面左上角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的下面。企业标准备案号由备案部门直接标注在标准封面上。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备案号是由顺序号和年号组成。如:DB11/110-2005标准的备案号:17034-2005。北京市企业标准备案号是由区、县的代号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代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首位号+顺序号和年号组成。如:FTX038-2

42、005,其中FT代表丰台区,X代表食品,038是备案顺序号,2005是年代号。 标准名称(一号黑体)n 标准名称在封面居中位置,它包括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企业标准可以免除对应的英文名称。中文名称用一号黑体字,英文名称用四号黑体字。英文名称应尽量从国际标准的名称中选取,采用国际标准时,宜采用原标准的英文名称。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四号宋体)n 当制定的标准是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时,应在标准封面上英文名称下面给出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n 一致性程度代号分为:等同采用代号为IDT;修改采用为MOD;非等效采用为NEQ。非等效采用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n 例如:GB/T19538-200

43、4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国家标准封面一致性程度的标识为:(Annex to CAC/RCP1-1969,Rev.3(1997),Amd,1999,IDT)。 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四号黑体)和标准的发布部门或单位(二号扁小标宋) n 标准封面的最下端要标注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由标准的审批部门在发布标准时确定。但标准草案的报送部门或单位可以提出建议。n 发布与实施日期应有间隔时间,如“20020721发布”、“20030201实施”。 n 在发布和实施日期下面居中位置应标注标准的发布部门或单位。国家标准一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44、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标准名称的编写n 标准的名称是标准的必备要素之一,标准名称是对标准主题最集中、最简单的概括,也是向标准的使用者传递标准的特征、范围的重要信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要求有中文名称同时还要给出对应的英文名称。 n 有些企业想通过产品名称吸引消费者,往往在产品的真实属性名称前加一些奇特名称或违背科学常识的名称,目的是追求“卖点”。而编写标准名称时不可在标准名称前出现与标准主题和内容不相干的奇特名称、商标名称或牌号名称。 编写标准名称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n标准名称最多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和补充要素。其中主体要素不能省略,引导和补充要素有

45、时可以省略,但有些情况也不能省略。省略与不省略取决于编写标准的范围和最终目的。n例如:农业机械和设备 散装物料设备 装载尺寸,“散装物料设备”是主体要素,“农业机械和设备”是引导要素。这里引导要素不可以省略,如果省略了,就反映不出标准化对象所属的专业领域。 产品标准名称要能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 n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已给定义的,企业可以直接用,但产品标准不能超出定义的范围。如:发动机、洒水车、汽油、柴油等都有非常严格的定义。n 如:“轻型汽车”的定义是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M2 类和N1类汽车。” 按 GB /T 1 5089-2001规定: M1 类 车指 包括

46、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 M2类车 指 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 00kg的载客汽车。 N1类车 指 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 00kg的载货汽车。 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示例:nJB/T 10362-2002 数码照相机nGB 17325-2005 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标准nGB/T 12688.4-1990 工业用苯乙烯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nGB/T 5140-2005 叉车 挂钩型货叉 术语nDB11/T 473-2007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nGB 10395.1-200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

47、编写标准名称应避免的错误n1、避免限制标准的范围。例如:汽车齿轮碳氮共渗金相检验,如果标准内容不仅适用汽车也适合拖拉机或其它通用机械,那么名称就将标准的适用范围缩小了。n2、避免扩大标准的范围。例如:手持式金属探测器技术条件,如果将名称中的“技术条件”省略,就变成“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那么就扩大了标准的范围,原来只规定“技术条件”,但从名称上却会被误认为规定了“探测器”的全部内容。 编写标准名称应避免的错误n3、无须描述文件的类型。标准名称中无须描述文件的类型,因此不应使用“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如:GB/T 3181-2008漆膜颜色标准。“标准”两字是多余的。n4、名称各要素

48、在概念上不应重复。例如: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标志用图形符号 第4部分:图形标志应用导则中重复的概念有“图形符号”、“图形标志”等,为避免这种情况,可修改为:图形标志 第4部分:应用导则。 编写标准名称应避免的错误n5、名称各要素的位置不应颠倒。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应改为:水土保持 坡耕地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n6、没有采取分段式和没有规范使用“第部分”。如:GB 3102.1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n GB 3102.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n GB 3102.3 力学的量和单位n应统一改成:量和单位 第部分: ()标准目次的编写n目次是资料性概述要素,并且是一个可选

49、要素。是否要目次可根据标准的需要决定。n目次的作用是可以一目了然地展示标准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目次中所列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na) 前言;nb) 引言;nc) 章的编号、标题;nd) 条的编号、标题;(只列带有标题的条)ne) 附录编号、附录性质、附录标题; 标准目次的编写nf) 附录章的编号、标题;ng) 附录条的编号、标题;nh) 参考文献;ni) 索引;nj) 图的编号、图题;nk) 表的编号、表题。n列出上述内容后,还要给出内容所在的页码。n所列目次的章、条要注意退格。(4)标准前言的编写n 前言是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但同时又是一个必备要素,也就是说每一项标准都应当有前言。 n 前言应

50、位于目次之后,引言(如果有)之前。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n)标准结构的说明;n)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标准前言的编写n)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n)与国际、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n)有关专利的说明; n)标准的提出信息(可以省)或归口信息;n g) 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n h) 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编写前言需要注意的问题n1、前言中不应给出要求。n2、前言中不应包含范围一章的内容。n3、前言中不应规定配合使用的文件。n4、前言中不应阐述编制标准的意义或介绍标准的技术内容。n5、前言中不应介绍标准的立项情况或编制过程。n如:GB 13104-2005食

51、糖卫生标准的前言里有如下表述:n 本标准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过渡期为一年。即2005年10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销售至2006年9月30日止。 示例(5)标准引言的编写n 引言是可选要素。如果需要引言时,引言可以给出下列信息: 促使编制该标准的原因。 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或说明。 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则应在引言中给出有关专利的说明。 引言应位于前言之后,由于引言是资料性概述要素,因此在引言中不应包含要求。引言中不应包含范围一章的内容 采用国际标准时,国际标准的引言应转化为国内标准的引言。(6)标准范围的编写 n 范围是标准的规范性一般要素,同时也是标准的必备

52、要素。每一项标准都应当有范围,并且应位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也就是标准的第1章。 n 范围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标准中“有什么”;另一部分是本标准“干什么用”。在编写“干什么用”时,要特别注意,要写标准本身干什么用,而不是写本标准所描述的标准化对象能干什么用。 示例:GB 19836-2005电动汽车用仪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仪表的类别和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仪表。n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陈述“不能干什么用”的内容。如:GB/T10792-1995碳酸饮料(汽水)中这样陈述的:“本标准适用于充有二氧化碳气的软饮料;不适用于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53、n 在标准的范围中,不应给出要求。如:GB18796-2005蜂蜜标准中范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表述的:“除了巢脾蜂蜜(巢蜜)以外,其他以蜂蜜作为产品名称或产品名称主词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 标准范围的编写示例:GB 2761-2005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示例:GB/T 5413.1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B1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荧光法和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B1的方法。 本标准方法一适用于乳粉中维生素B1的测定;方法二适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中维生素B1的测定。 (7)规范性引用文件n 规

54、范性引用文件在标准中是可选要素,也是规范性一般要素。标准中需要引用文件时,就写这一章,不需要引用时,就不写这一章。n 引用文件有两种性质的引用,一种是规范性引用,一种是资料性引用。 n 所谓“规范性引用”是指标准中引用了文件或文件的条款后,这些文件或条款即构成了标准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引用的文件或文件条款与本标准的规范性要素具有同等的效力。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目的n1、涉及了其他领域,与本标准有关,但不属于本标准的主要内容。n2、避免标准间的不协调。n3、避免标准篇幅过大。n4、避免抄录错误。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范围n1、可以被引用的文件(或标准) ISO/IEC公开发布并可获得的文件、技术规

55、范、报告、指令、指南等; 国内具有广泛可接受性和权威性,并且可公开获得的文件。对有标识编号的文件应提及文件号或发布年号; 上述文件的作者或出版者同意引用。n2、不宜被引用的文件 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性的文件; 宜在合同中引用的管理、制造和过程类的文件; 含有专利或限制竞争的文件和设计方案或只属于某个企业所有,其他企业不宜获得的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形式n1注日期引用文件n 凡是注日期引用的文件,意味着只使用所注日期的版本,以后出版的新版本和修改单中修改后的内容均不适用。 引用标准的某一章或条采用注日期引用。n2不注日期引用文件n 不注日期引用文件意味着所引用的文件无论何时修订,其最新版

56、本仍然适用于引用它的标准。在标准中一般不使用不注日期引用方式,因为不注日期引用应看作包括该文件的所有修改单和修订版本都适用引用它的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应注意的问题n1引用的所有规范性文件一定要在标准中提及,没有提及的文件不应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n2不要将资料性引用的文件列入到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去。 n3用摘抄的形式将引用的内容已抄录到标准中,则不应将被抄录的标准列入规范性引用文件中。n4不要将尚未发布过的文件或不能公开得到的文件,列入到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去。 规范性引用文件应注意的问题n5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能引用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只能在本企业的标准中引用。n6引用的文件应是最新版本的

57、,不引用已被代替或废止的文件。n7在标准中不应引用下列文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性文件;宜在合同中引用的管理、制造和过程类文件; 含有限制竞争的专用设计方案或属于某企业所有的文件。n8 在引用文件前加固定的导语。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n国家标准;n行业标准;n地方标准;n国内有关文件;n国际标准;nISO或IEC有关文件;n其他国际标准或其他国际有关文件。 引用标准的顺序按标准顺序号由小到大排列,文件按时间先后排列。行业标准顺序先按行业代号的英文顺序,再按顺序号由小到大排列。示例:GB 12734-2003汽车同步带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

58、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90-1992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eqv ISO 1817:1985)(可以不标注) GB/T 10716-2000 汽车同步带物理性能 试 验方法(eqv ISO 120 46 :1 99 5) GB/T 18183-2000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eqv ISO 10917:1995) ISO 9011:1997 同步带传动 汽 车同步带轮示例:QB/T 2762-2006 复合麦片n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59、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 5009.7-2003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GB/T 5009.8-2003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GB 5413.3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脂肪的测定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19640 麦片类卫生标准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 (8)术语和定义的编写 n 术语和

60、定义在标准中是可选要素,如果在标准中以“术语和定义”为题单独设置一章,则其为规范性技术要素。编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方便,将标准中使用到的不易理解的术语一一列出并进行定义。n 术语和定义的表述形式是:引导语+术语条目(清单),因此在给出具体的术语和定义之前应有一段引导语。n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n “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n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的编写编写术语和定义一章要掌握的原则:当不对术语进行定义,其含义会引起误解或产生歧义时,才有必要对术语进行定义。 对于通用词典中的通用技术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