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A_第1页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A_第2页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A_第3页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A_第4页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A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期中综合检测(A)(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1 .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的。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的()A.北京周口店遗址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D.陕西省半坡遗址2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我国的原始农耕生活,收集了如下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A.北京人头骨化石失踪之谜B.半坡和河姆渡遗存的房屋结构比较C.“炎黄战蚩尤”传说的考证D.夏商周农业发展概况3 .(2012 荷泽学业考)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栽培稻 谷遗存人面鱼 纹陶盆B.

2、C.干栏式房屋司母戊鼎D.4 .(2012 威海学业考)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该大战是 ()A.涿鹿之战B.城濮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5.2013年2月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二次访问大陆,两岸关系更清澈安心。 八年前访问团成员谒见黄帝陵时激动地说:“每天都有回家的感觉。我们的根就在这里呀!”这是因为()A.黄帝教人农耕,是农业生产创始人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黄帝独自打败了蚩尤D.黄帝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6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分别是

3、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B.选举制A.世袭制D.分封制C.禅让制7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 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们赞扬他治水的功绩,称他为大禹8 .其子继承父位,开创了 “家天下”的历史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D.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8.右图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甲骨和青铜器,这里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A.夏朝8 .商朝C.西周D.东周9 .历史文物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根据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

4、出土的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篇(如右图),历史学家解决了()A.夏朝建立的准确时间B.周灭商的准确时间C.盘庚迁殷的准确时间D.西周灭亡的准确时间10 .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土地、平民、奴隶 厂周天子上'C诸侯(亲属二功口服从命令、纳贡、镇守疆土A.禅让制B.分封制C.等级制D.世袭制11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D.上述三幅图片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

5、观点12 .考古学是按照人类使用工具的发展阶段来划分时期的。所谓“青铜时代”,介于最早的石器时代与较晚的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就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时期是指()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B.夏商西周时期C.商、西周、东周时期D.西周、春秋战国时期13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挽救)天下。”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的改革壮大了力量14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

6、器青铜工具的发明和应用牛耕技术的普及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A.B.C.D.15 .(2012 娄底学业考)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16.(2012 泰安学业考)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这是因为李冰父子()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17 .在湖南汨罗县一座山上的祠堂里,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

7、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它颂扬的是()A.管仲B.屈原C.勾践D.大禹18 .(2012 泰安学业考)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乙说:他提出了 “仁”的学说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D. 丁说:他主张“民为贵” “君为轻”19.“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20 .(2012 株洲学业考)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

8、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1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3分,共50分)21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绚丽多彩,让我们一起发现、探寻和感受吧。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探究一【发现历史】 下面是七年级(5)班同学收集的三组图片和材料 :第一组第二组北京人山顶洞人我国氏族主要遗址第三组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它们的出现,是一次农业生产工具和动力的革命。探究二【整理历史

9、】(1)第一组中的远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主要使用了什么劳动工具?(2分)(2)要探寻和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可以选第 组(只填序号)。(2分)(3)请你指出第三组中“它们的出现”具体是指什么。(2分)(4)为了发展水利,是谁在岷江上兴修了什么水利工程?(2分)探究三【学习历史】(5)你发现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3分)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朝前期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亳,统治才稳定下来。此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 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 侯

10、)。(1)材料一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分)错误:;改正:。(2)依据材料一说出商王迁都对商朝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迁都是件大事 ,商王认为应当用文字记录下来,你认为商王当时用什么文字记录这件事?(5分) 材料二中,平王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指出材料二中反映平王东迁后的政治局势的句子。(4分)(4)材料二中“诸侯强并弱”的目的是什么?齐、晋“始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3.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2分)A:B:C:D:

11、铁农具和牛 耕的使用; 李冰修筑A(私田出现奴隶主一A B四隶一农是变法运动 I 以秦国的C变法 效巢尾兔著 J生产力 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 阶级关系形成,ZD制度确 立起来材料一商鞅舌战守旧群臣(2)材料一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1分) 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条内容最能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 ?(2分)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

12、改革开放,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24.识读下列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请回答:(1)你知道图一所示人物是谁吗?(1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他的思想的历史地位。(2分)(2)请你写出图二、三、四所示人物的名字及其所代表的思想学派。(6分)(3)有人说:“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你认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4)试举一例表现诸子百家的思想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2分)答案解析1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故选R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 “北京人头

13、骨化石”是我国的远古人类化石。C是远古传说。D是研究奴隶社会的资料。半坡、河姆渡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故选R3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人面鱼纹陶盆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故选D4 .【解析】选Ao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题干中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 一次大战”,可以判断这场战役是涿鹿之战。5 .【解析】选区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黄帝陵”,黄帝、炎帝被后人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称他是“人文初祖” 。A与炎帝有关,炎帝与黄帝联合打

14、 败蚩尤,C错误,D与禹有关。故选 Bo6 .【解析】选Co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在原始社会末期,公共推举、首领让贤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舜、禹就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7 .【解析】选Do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由题干描述 ,可知他是禹。禹因治水有功,被人们尊称为 大禹,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一一夏朝 ,其子继承父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被尊奉为“人 文初祖”的是黄帝。8 .【解析】选Bo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朝多次迁都,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因此,商朝又叫殷朝。商朝灭亡后,殷商的都城逐渐成了废墟,后人称之为殷墟。9 .【解析】选

15、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武王伐纣”,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大败商纣王后不久 ,灭商建周。故B符合题意。10 .【解析】选Bo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由示意图中的“周天子”“诸侯”可以判断选 Bo西周建立后,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 ,将王族、功臣及旧贵族的后代 ,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11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安阳在商朝时称作殷,商王盘庚曾迁都到殷。殷墟出士的司母戊鼎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业的精湛工艺。甲骨文出土于殷墟,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所以B、C D的解读都是正确的。1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

16、记能力。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13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是齐桓公称霸的策略,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任用管仲,积极改革,发展生产,增强了齐国的国力,才是齐桓公称 霸的重要原因。14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精耕细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15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商鞅变法中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特权,因此,出现题中史料中的记载。16 .【解析】选Bo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李冰事迹的了解和辨析问题能力。题中 A是名医扁鹊 的成就;C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成果;D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影响。 A、C、D均与李冰无关,李冰做秦国 蜀郡太守时修筑的都江堰,解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良田,造福于民。17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离骚”“孤忠报楚国”,可知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其代表作是离骚。18 .【解析】选Do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事迹的了解和分析能力。“民为贵” “君为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政治主张,故选D19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

18、同的看法 ,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20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儒家主张“仁政”治国;法家主张“法治”;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主张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从题干中“制定严格的班规”推知与法家思想 相似,故选Bo2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方法。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使用打制的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过着氏族生活,他们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获得较大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以及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利工程的修建。据此分析回答第(1)至(4)题。第(

19、5)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历史可以通过参观历史遗址、访问历史学者、 阅读史籍、网上查询等来了解学习历史。答案:(1)打制石器。(2)二。(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李冰父子。都江堰。(5)参观历史遗址;访问历史学者;阅读史籍;网上查询等。(写出两个要点即可)2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记录商王活动的文字是甲骨文。平王迁都到洛邑,第(2)(3)题的其余问题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总结。第(4)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诸侯强并弱”的目的考查点是春秋争霸的目的,齐、晋“始大”的共同原因考查的知识点是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链接所学知识回

20、答即可。答案:(1)错误:亳;改正:殷。(2)商王盘庚迁都后统治才稳定下来,此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甲骨文。(3)洛邑。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4)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通过改革,发展国力。2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及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第 (1)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明确社会大变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由于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公田”变为“私田”成为可能,从而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并废除贵族特权,各国争相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 ,各国经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第(2)题提取关键信息“守旧群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相对于地主阶级,“守旧群臣”应该为 奴隶主贵族;第(3)题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直接回答即可;第(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