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生成与研究小组成立用表_第1页
课题生成与研究小组成立用表_第2页
课题生成与研究小组成立用表_第3页
课题生成与研究小组成立用表_第4页
课题生成与研究小组成立用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生成与研究小组成立用表2006年 11 月 24 日班级初一(1)班班主任陆晓红主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小组成员杜玉婷,闵毓岚,顾静,叶梦丹,蒋君汶,朱凤娟,闵晓婷组长顾琳指导教师陆晓红选择本课题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年,广大青少年在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逐渐减退,导致在各种语文测试中,因为对文学作品了解匮乏,从而对文学作品理解不深刻,作文水平较低。所以,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大家重拾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阶段1:设计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阶段2: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活动阶段3:写好阅读日记、交流读书心得阶段4:总结论文、完成课题课题研究方

2、案(计划) 2006 年 11 月 日主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班 级初(一)1班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指导老师陆晓红小组成员杜玉婷,叶梦丹,闵毓岚,蒋君汶,朱凤娟,顾静组 长顾琳研究背景:(课题立论依据)在这些年中,大量中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逐渐减退,导致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大量提高,不善长写作。另外一方面就是阅读理解不够深刻,导致成绩提不高。研究目的:(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我们是为了让中学生找回对文学的热爱。使大家能提高阅读和作文水平并开拓视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关键问题:向全校学生推荐文学作品、并激发学生热爱文学作品创新之处:将课外阅读与

3、课堂教学相结合研究方法、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对策:可能困难: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步配合、文学作品推荐但学生不接受。解决方法:联系校德育处、团委、文学社共同开展读书节活动; 联系各班班主任协助完成调查问卷及读书心得课题论证交流(开题)评价用表 年 月 日所评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班 级初一(1)班课题所属主题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指导老师陆晓红课题组成员杜玉婷,闵毓岚,顾静,叶梦丹,蒋君汶,朱凤娟,闵晓婷组 长顾琳评 估 项 目(总分100分)小组评分指导老师或学术委员会评分1.研究问题、内容的选择是否明确、恰当(10分)10102.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创新程度(10分)883.拟解决的

4、关键问题或重点是否明确(10分)994.研究方法和条件的选择是否科学、有效(10分)995.对困难的预期和对策选择是否科学、合理(10分)1076.研究小组成员分工是否科学、合理(10分)10107.研究步骤和进展设计是否科学、可行(10分)1088.论证交流(开题)现场表现情况陈述的合理、语态等(10分)75小组合作水平(10分)96小组应答表现(10分)88综合等级优总分9082综合评定意见:(课题研究方案是否通过)顾琳、杜玉婷等同学选择的课题具有一定价值,通过此次课题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在课题的拟研究过程中,分四个阶段展开研究条理清晰,小组分工合理建议:(提供完善

5、修改建议)小组内成员合作水平不高,希望在日后的研究过程中组内成员要加强合作,多作交流,及时修改 签字:_陆晓红_(说明:综合等级总分85分以上“优”;84 75分“良”;7460分;60分以下“不合格”。)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姓 名承 担 任 务顾琳统筹协调叶梦丹资料查询蒋君汶资料查询杜玉婷资料整理闵毓岚问卷调查闵晓婷问卷调查顾静资料整理朱凤娟资料查询研究的预期进展研究阶段时间安排(周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目标课题生成与小组建立10月20日课题生成与小组建立形成小组研究方案10月23日研究课题开题论文与交流10月25日讨论与交流研究方案的实施10月30日方案实施中期班级交流11月1日班级交流资料整理

6、与分析11月5日整理资料.分析形成研究成果11月15日形成研究成果成果交流与展示11月25日班级交流与展示终期评价与反思11月26日评价与反思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制作模型、图片、网页、视频资料等)实验报告读书心得文稿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年 月 日本组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纪 录 者顾静课题所属主题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班 级初一(1)班活 动 形 式调查问卷活动时间2006/11/24活动地点学校活 动 成 员杜玉婷,闵毓岚,顾静,叶梦丹,蒋君汶,朱凤娟,闵晓婷指导教师陆晓红活动内容目的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过程纪录1、 在老师指导下制作调查问卷2、

7、在各班班主任的协助下对学校初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3、 全体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资料的汇集4、 向全体学生推荐文学作品,结合读书节,征集优秀读书心得内容及办法问题:问卷形成、读书心得征集办法:联系德育处、团委、图书馆,并请各班班主任帮忙推进活动开展收获及感受经过本次时间,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广泛阅读一些著名的文学巨著。使大家在时间中明白多读文学著作的好处。(说明:活动形式包括文献学习、小组讨论、专家访问、实验、资料查阅、调查、实地测量、制作等。)研究性学习实验记录表年 月 日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实验主题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实验者顾琳实验指导老师陆晓红实验日期06.11.29实验地点学校实验

8、目的和内容:向学生推荐中学生必读文学作品,激发中学生对名著的热爱,开拓中学生的视野,提高作文水平。实验设备和条件:图书馆开放分发中学生必读文学作品目录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过程:1、咨询老师,确定中学生必读文学作品数目,并推荐给学生2、联系学校德育处、团委,制定读书节活动方案3、联系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文学作品4、征集图书心得,并评出等第5、公布获奖文章及作者,联系学校文学社,推荐发表实验结论:(实验是否成功、是否达到目的、所遇到解决情况、主要结果等)读书体会获奖文章及作者:一等奖:初一(1)蒋君汶 二等奖:初三(1)盛佳华 初三(2)俞碧芸 三等奖:初二(1)汪宁舟 初一(3)陈酉娜 初二(

9、4)沈淑英 初一(5)吴朱晗记录者: 顾琳 指导教师: 陆晓红 研究性学习访谈表年 月 日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访问主题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访问者朱凤娟 顾琳受访者专长访问形式一问一答职务(称)语文老师访问时间2006/11/29工作单位同里中学访问地点同里联系方式访问记录:问:请问你知道中学生喜欢阅读怎样的名著?答:现在的中学生往往喜欢网络类漫画类的作品,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问:如果有的话,那么据您所知他们阅读怎样的名著?答:比较多的还是集中于语文课文中推荐的著作。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 格列弗游记,还有巴金、鲁迅等的一些代表作。问:你觉得中学生应该多读哪些名著?答:我觉得无所

10、谓哪些,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去读读。问:如何才能提高他们读名著的兴趣? 答: 多开展读书活动,利用课堂,老师引导他们去读,并且能感受到读的成就感。专家意见、建议:提的问题能切入主题,并且层次深入,较好 专家签名: 陆晓红 收获及感受:问卷调查、采访、上网查资料,完成论文,结提报告、锻炼了我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也体现了我们的合作精神。记录者:朱凤娟 顾琳资料整理与分析用表年 月 日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班级初一(1)班资料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小组成员杜玉婷,闵毓岚,顾静,叶梦丹,蒋君汶,朱凤娟,闵晓婷资料来源时间地点收集者形式(文献,仿谈,实验等)2006/11/24学校闵晓婷问

11、卷调查内容摘要:同里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阅读情况调查在本课题中的主要价值:了解初中年级的阅读情况,从而进行资料分析资料内容: 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问卷1.你阅读名著的目的是:( ) A打消时间 B休息 C获取有益知识 D单纯喜好 2.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名著的类别主要是: A中国古代文学 B中国现代文学 C中国当代文学 D外国文学 3.你的名著阅读情况( ) A.基本不读 B.没时间读 C.有时读 D.常读 4.你认为名著阅读是否重要( ) A.重要 B.不重要 C.一般 5.你认为阅读名著是否会影响学习( ) A.不会 B.会 C.不一定 6.家长对你阅读名著的看法( ) A.赞成 B.反

12、对 C.中立 7.老师对你们阅读名著看法( ) A.赞成 B.反对 C中立 8.你是怎样阅读名著的?( ) A.通读 B.精读 C.边读边玩 9.您每周的课外阅读名著时间是多少?( ) A.3个小时以上 B.2个小时以上 C.1小时 D.1小时以下 10.你阅读名著的主要来源是:( ) A学校图书馆 B从同学处借 C从书店购买 D家里收藏 11.你认为阅读名著对自己的成长作用是( ): A很大 B一般 C没有 D不知道 12.你认为阅读名著对学习语文的作用是:( ) A很大 B一般 C没有 D不知道 13.你看过几本名家的书?( ) A.12本 B.34本 C.5本以上 课题研究中期交流用表

13、2006 年 11月 24 日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所属主题中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小组成员叶梦丹,顾琳,闵毓岚,蒋君汶,杜玉婷,顾静,朱凤娟,闵晓婷组 长顾琳班 级初一(1)班指导老师陆晓红填 表 人叶梦丹本课题组研究内容简要陈述:阶段性成果及课题组已开展的主要活动:1、 已完成问卷调查,并做好资料汇集2、 结合校读书节活动,已向学生推荐阅读数目3、 征集读书心得正在进行中所遇困难及对策:存在问题:问卷制作存在一定问题,调查过程也较麻烦,部分班级未能配合图书馆书籍有限,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麻烦解决方法:请教老师,上网查找参考完成调查问卷联系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完成问卷建议同学互相借阅

14、体验与反思: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小组全体成员都有很大触动。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付出了很多艰辛,但是还是很快乐,因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终期交流与展示用表 年 月 日课题名称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班 级初一(1)班所属主题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指导老师陆晓红小组成员杜玉婷,闵毓岚,顾静,叶梦丹,蒋君汶,朱凤娟,闵晓婷组 长顾琳在组内或全班进行展示汇报的方式 (口头陈述,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口头陈述、展示优秀读后感展示汇报活 动组内分工成员承担任务顾琳 研究心得体会交流叶

15、梦丹介绍整个研究过程蒋君汶 朗读优秀获奖文章杜玉婷 公布读书活动获奖情况闵毓岚 调查问卷情况汇报顾静 朱凤娟 闵晓婷 在组内或全班进行展示汇报的提纲或步骤:1叶梦丹介绍整个研究过程2. 闵毓岚汇报调查问卷情况3. 杜玉婷公布读书活动获奖情况4. 蒋君汶朗读优秀获奖文章5. 顾琳交流研究体会6. 指导老师总结实物成果统计名称内容说明作者缅怀长征读万水千山有感蒋君汶超越极限读老人与海有感盛佳华悠悠如水读乡屋闲情有感俞碧芸原始材料统计活动记录表_1_份 访谈表_1_份 实验记录表_1_份交流记录表_1_份 调查表_1_份 其他材料_10_份小组、个人典型成果相关资料读书心得获奖情况:初中组:一等奖:

16、 初一(1)蒋君汶 二等奖: 初三(1)盛佳华 初三(2)俞碧芸 三等奖:初二(1)汪宁舟 初一(3)陈酉娜 初二(4)沈淑英 初一(5)吴朱晗部分获奖文章:缅怀长征 开创未来读万水千山有感初一(1)班 蒋君汶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这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写照。 1934年8月21日清晨,天上的繁星眨着眼睛,史无前例的草地行军拉开了序幕。指战员们高呼口号:“团结一致,战胜困难,走过草地,北上抗日。”红军士气高昂地进入草地。 部队来到了草地,遍野都

17、是浓密的青草,茫茫无边;到处都是淤黑的水地,漫漫泽国。这里的水,很多含有毒汁,不能引用。走路刺破脚跟,红肿溃疡,难于医治。很多地方没有石头,没有树林,没有人烟,更没有道路。气候多变,忽而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忽而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尽管只是初秋时节,然而中午烈日炎炎,午后却气温骤降,一到晚上更是寒风凛冽,俨如隆冬。战士们背靠着背,互相取暖,团结互助。但半夜里寒风雪花袭来,还是夺去了不少人的宝贵生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因为红军不怕困难,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才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

18、颜”的欢腾。 这一段岁月,让人刻骨铭心;这一种精神,激励后人。 神六升空、奥运夺冠、抗击非典等等,这都是长征精神的延续与升华。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所以今天,我们重温红军长征的不朽业绩和光辉的历程,让我们二十一世纪龙的传人接过长征精神的伟大旗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我们金色的理想!让我们的国家,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超越极限读老人与海有感初三(1)班盛佳华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

19、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

20、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他是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

21、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悠悠如水读乡屋闲情有感初三(2)班 俞碧芸 海风吹拂着,溪流鸣咽着,飞萤点点,轻烟缥缈,远山近树在幽幽的虫声里睡去,等待着另

22、一个黎明的到来。 即使天空黑沉沉地压下来,仿佛画家泼翻墨汁洒在宣纸上,夹着震撼宇宙的雷声袭来,从令人心悸的闪电里,隔窗可窥见像死去一般,一切一切都在自然造化的盛怒下屏住气息,但作者心中相信,代替而至的将是一片美丽而清新的画面。 远离尘世,远离喧嚣,钟梅音的乡居闲情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别有韵味的画面,迥然不同于世俗的浮嚣,忙碌,急躁,是因为心情的闲适,才会意外的发现乡居生活的可爱,还有源于乡居生活的清淡,才有如此精致的心情?确定不好说,也没有必要说明白,因为美常常使人自失。 水也悠悠,似无数白龙;山也悠悠,似轻纱少妇。一切依旧是静,蕴含着幼的静。曾经看过一幅画静女。画面上一切都是凝然的,只有少女的眼

23、睛流露出对光明的渴望,嘴角浮起淡淡的笑。这才是美的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年轻的激情。是否也是如此以动感写静景来衬美感呢? 作者饶有趣味地“欣赏”了一群鸭宝宝归来的情景。“登陆”、“勇敢”、“鬼鬼祟祟”一只只憨态逗人的鸭宝宝就这样浮现在我面前,栩栩如生,我不禁会动起去看看这些鸭鸭宝宝的念头。 夜来了,山发人更静了,即使是雷声震撼的日子,四处也是逼人的压抑的静,但作者心中的希望,也是肯定的,暴风雨将会过去,世界又是一片清新美丽的静。课题研究论文(报告)年 月 日 论文题目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小组成员杜玉婷,闵毓岚,顾静,叶梦丹,蒋君汶,朱凤娟,闵晓婷指导教师陆晓红本报告执笔者闵毓岚论文摘要:(

24、可别译成英文搞)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现在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较少,名著的选择也较为随意。对此,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教育出版部门在推荐和刊行名著时要更有包容性。其次, 学校和教师应当从长远出发,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去掉分数统治的桎梏,给学生一片自由呼吸的文学园地,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大对名著阅读的考核力度。关键词:参考书目:研究性学习活动材料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外经典名著与语文教学研究心得:阅读一本文学名著,既是一次文学审美的教化和熏陶,也是一种精彩而非凡的人生之旅,对于现在成长和发展阶段的中学生而言,能否及时的、深刻的阅读到与之相应的名著作品,显得极其重要。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调

25、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现在中学生阅读量少得可怜。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小组全体成员都有很大触动,决定以后尽可能的多阅读文学作品。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意见:该报告较为实在,根据研究所得数据,深刻阐述了如今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较少这一现象,并能对次逐一分析,探究问题原因所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相信此次活动定能重新激发该组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热情,同时也能给予广大中学生一点警醒作用指导教师签字:陆晓红 年 月 日 研究论文(报告)正文我们就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对同里中学初中15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本次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调查显

26、示,有76.7%的人认为自己周围的人当中,阅读文学名著者较少。在问及为何只有如此少的人阅读文学名著时,有46.7%的同学认为文学名著的语言、结构,枯燥、晦涩,让人不易读懂。提不起自己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作引,自然少有人问津了。而有26.7%的同学认为不读文学名著的原因在于学习压力过重,学习任务过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有13.3%的同学认为名著内容与现实理想不大,不够亲切,因而不喜欢去阅读,感觉它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只有少部分的同学认为不读文学名著的永远在于教育系统强制规定一些内容及篇目,给人一种锁链般的感觉,少了一种选择的空间,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总体来看,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主要永远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学名著本身。另一个方面来自社会,压力给了当今中学生许多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