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念奴娇怀古赤壁教案这是念奴娇怀古赤壁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念奴娇怀古赤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2、 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2、难点:苏轼词的风格特点。教学时教:一课时。教学课型:讲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发东破突围给学生)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
2、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二、解题1、以提问方式复习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2、关于豪放派词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
3、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3、 让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三、整体感知1、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
4、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2、 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板书)上阕:(赤壁) (怀古)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乱石、惊涛 一时多少豪杰下阕:(怀古) (伤今)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所慨 : 多情善感风流潇洒 早生华发才华横溢 人生如梦四、词句鉴赏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
5、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明确:a、建功年龄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b、机遇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周瑜
6、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c、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五、探究思考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
7、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念奴娇怀古赤壁教案第2篇学习目标: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把握全词主旨。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了解豪放词风。教学重难点:朗读技巧,作者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
8、设想:1.在初读中,熟悉全词,把握诗词主要内容。2在精读中,赏析精美词句,分析周瑜形象。3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豁达超脱的情感态度。教学步骤及设计:一、导入环节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败转头空。无论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顿。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应当怎样面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一代文豪苏轼的词,看看他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失意。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读学习目标三、作者介绍师: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那谁来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作者?生:介绍苏轼年代及主要成就师: 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下其实除了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建树。正如林语堂先生评价所说: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
9、刚才XX同学谈到了苏轼的成就,那么关于苏轼的经历,有没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生:谈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比如乌台诗案等教师:正如你所说,苏轼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文坛得意,官场失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正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所写。四、 初读识词师傅:简单的知人论世后,我们一起来初读识词。给同学们3分钟,大家反复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请句读,并思考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师:刚才大家读的都比较投入,现在谁来回答一下:本首词的主要内容?生:上阙主要写了赤鼻矶的景色,下阙主要是抒情(板书 写景 怀古 抒情 )师:好,那现在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读成果?侯华富朗读师:谁来点评一下他的朗
10、读?李怿卓:点评:字音、节奏、感情等角度师:点评的比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来示范一下。李怿卓示范师:效果确实更好一些,俗话说“词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在精读、品读中继续学习!五、精读思考师:请同学们再读全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3个问题!PPT展示问题,倒计时设置3分钟。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分享成果,解答疑惑。六:展示成果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生: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因为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有种豪迈的情怀。师:你读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你认为你体会到的这种境界是通过哪个字词体现出来的?生:大江师:实际上大江就是哪里?
11、(长江)那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东去,而写大江东去呢?”生:因为,长江就是感觉比较长,而大江,就让人有种眼前场景很宏大的感觉。师:非常好,你抓住了“大江东去”,所暗含的那种登高望远、一览无余的意味。那你觉得这个“大”字应该怎么读?生:应该重读,然后声音高一点师:那请你试一试。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师:真是荡气回肠!请坐,其他同学也试着再朗读体会一下,注意读出这种大视野、大格局!学生读、点几个学生读(王存瑞、黄迎新)师:除了第一句,大家还喜欢哪一句?生:我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因为,这一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高耸的怪石、惊涛骇浪和岸边的晶莹浪花写得非常形象
12、。而且这是苏轼以为的古赤壁战场旁的景象,所以我读的时候有种穿越时空,回到惊心动魄的古战场的感觉。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你是怎么读出的这种惊心动魄的感觉?生:主要是通过“穿”、“拍”、“卷”三个字,这个“穿”让我联想到了战场穿梭的羽箭,“拍”有种很有力的感觉,“卷”带来一种狂风扫落叶,横扫千军的气势。师:古人写诗时讲究“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们平时赏诗的时候也要有这种锤字练字的意识。那你觉得这几个字应该怎么读?生:重读师:除了重读,还有吗?比如说语速上?生:快一点师:好,你来试一下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师:真可谓慷慨激昂,好,同学们自己再读此句,体会一下。点学生读师:还有没有同
13、学想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句子?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觉得这一句在结构上特别巧妙,“江山如画”好像把上阙所描述的景色到了一幅画卷上了一样。而“一时多少豪杰”很自然的引出了下阙的周瑜。师:实际上你所说的就是结构作用中的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一句收住了上阙的景,那我们找个字来形容上阙景物特点的话,哪个字比较合适?(板书壮景)“一时多少豪杰”完成了从“千古风流人物”到“遥想公瑾当年”的一个自然过渡。师:好,我们请东边三排的同学齐读一下上阙,注意运用刚才所学到的朗读技巧。大江东去一二师:好,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下阙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谁来解答?生:周瑜是一个年轻有为、人生得意的形象。从“小
14、乔初嫁了”可以看出周瑜很年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看出他指挥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很有能力。师:好,你眼中的周瑜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一种形象。还有没有同学想补充?生:我觉得周瑜是一个英俊潇洒、谈吐不凡的人。教师:咱们说谈吐不凡一般形容人比较有修养,而这个地方你强调的是他的运筹帷幄的能力,所以换一个什么词比较好?生:从容不迫师:其实这个地方我们用谈笑自若、气定神闲、胸有成竹都可以,好请坐。那么我们看这里,周瑜的形象是苏轼亲眼所见的吗?(不是)而是他怎么样写的?(想象的)我们来看这样两则材料:张睿萱读一下师:我们看这两则材料把成家十年的周瑜写成是小乔初嫁,把诸葛亮的衣着打扮按
15、到了周瑜身上,这些都和下阙中的“遥想”相呼应。所以咱们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应该重读还是轻读?快读还是慢读?应该是读出一种江边遥想,渺远幽圹的感觉。比如读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师:好,我们看第三个问题,苏轼想借周瑜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生:我觉得苏轼站在昔日的古战场,描绘这样一个人生赢家周瑜,主要是为了和自己形成对比,反衬自己当时不受重用,失意的处境。师:你从哪里读出了周瑜和作者的这种对比联系?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就是想象周瑜的英灵如果神佑此处,看到这么落魄的我,会笑我。这种笑也有点自嘲
16、的感觉。师:我们看这张对比图,实际上苏轼把周瑜塑造的越完美,越凸显了自己的窘迫。七、品读感悟师:那么此情此景,苏轼有没有因此变得落寞消沉?大家品读最后一句,体会一下。好,谁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悟?生:我觉得这种对比下,苏轼肯定是比较消极的,心里很有落差。师:好,还有没有其他意见?生:我觉得这时候的苏轼心里肯定有消极的情绪,但是也包含着一种自我疗愈之后的积极在里面。因为他看到昼夜不停的大江,盈缺如常的月,应该会用是非成败转头空,最终一切都会如梦消散来安慰自己。所以他才会洒酒以谢江月。而且晚年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an,一声)州。”所以可以看出最后他有种释怀之后的豪情。师
17、:你联系了苏轼在前赤壁赋和他的整个人生来谈这种从沉郁到超脱的蜕变,非常好。那我们请西边三排的同学齐读一下下阙,注意把遥想的渺远和人生如梦的豁达读出来,遥想12(板书 豪杰、豪情)八、拓展延伸师:这首词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作,通过分析词中的壮景、豪杰、豪情,我们应该对这种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再拓展延伸一下,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一下豪放派的风格。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词与婉约派代表作雨霖铃,然后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生:婉约派读起来比较委婉细腻,豪放派读起来比较有气势。生:我觉得可以结合本课的所学的景、人、情三个角度分析,婉约派喜欢写一些杨柳晓风这样的秀丽的景物,豪放派则是描绘
18、壮丽的景色。婉约派喜欢写小儿女的悲欢柔情,豪放派则喜欢写大英雄的壮志豪情!师:你从景、人、情三个角度一语中的点出两种风格的区别,特别到位!那我们就请两位同学分别带着这种理解读一下这两首词。好先看婉约派这一首,谁来试一下?女生:寒蝉凄切教师:恩,确实有南宋俞文豹所说的“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而歌的韵味,好请坐。谁来试一下豪放派这一首?男生:大江东去教师:真有种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卓板,高歌的感觉。听罢直觉天风海雨扑面!太棒了,请坐!九、总结本课师:我们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三读三问领略了东坡居士面对长江赤壁写下的壮景豪情,最后我们再来齐读全词,在朗朗书声中体会他横放杰出、境界大开的豪迈和
19、超脱!学生齐读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十、【板书设计】写景:壮景豪怀古:豪杰抒情:豪情放念奴娇怀古赤壁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
20、豪、大散文家、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一个生性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就是苏轼,本文的作者。二、解题:(1)说说苏轼: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2)谈谈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
21、怀古”,哪个是题目?解释: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 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3)讲讲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是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高峰。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他们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宋词仍在
22、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4) 聊聊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解释: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三、读文:(1)自由朗读;(2)集体朗读;(3)个别朗读;(4)听读课文。四、探讨:1、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说说你的理由。第一句
2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得很好,其中的江字,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更有气势。三个短语分别从形、声、视等角度结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请大家一齐读一读,要读出气势。2、读了这首词,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能否从中读出一些问题?五、欣赏:(一)上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对吗?明确:“江水”比喻时光。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
24、上曰:逝者如斯夫。” 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会想起这句“大江东去”。如此的磅礴气势,更让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这句词中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明确: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体。在这里,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流水的名字,更是滔滔历史江水的代名词。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为下阕英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
25、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风流人物”?3、背诵第一句。(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提醒接着往下看)(二)上片第二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1、你读出了什么意味?明确: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1)“大江”这里具体化为“故垒”;(2)“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3)“风流人物”这里具体化为“周郎”。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苏轼知道他所游览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
26、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2、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明确: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3、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明确: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齐背第二句。4、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三)上片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大家考虑,这三个短语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
27、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惊涛拍岸”是从声的角度写的。“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v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v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v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
28、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这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而下片主要塑造了周瑜这个人。2、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诵读一下。要读出豪情,读出气势。(1)男女生分句轮流读。(2)齐背。(五)“公瑾”再议(下片第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1、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29、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明确:不能换。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那么大家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难道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吗?那么苏轼为什么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明确:“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
30、来陪衬英雄,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人,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2、关于“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断、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雄姿英发”四字,表现的就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3、那么“羽扇纶巾”说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明确:“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是说周瑜有文采
31、的一面。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这样,我们就把关于“风流人物”一词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4、大家再想想,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也这样理解呢?明确:不能。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念奴娇
32、怀古赤壁教案第4篇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能力目标:(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教学重点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
33、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
34、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二、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 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
35、,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36、)2、 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明确:气势磅礴(乱石) 穿空险峻雄伟(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卷 起 千堆雪声势浩大千堆雪比喻巨浪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小组讨论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4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5、
37、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参考:建功年龄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机遇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6、抒发什么感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笑什么多情多情多愁善感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感惆怅失意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五、归纳: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建筑排水PVC-U管阻火圈数据监测报告
- 焊接行业相关法规解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平头广告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布公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工厂隔离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小家电塑料配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纺织机械招聘信息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家用小电器检测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存储资源管理器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03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公开招聘专干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小学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温急救知识培训
- 学前教育学 课件 第1、2章 绪论;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的方法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 江南美术遗产融入美育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 诊所医疗质量相关管理制度
- 西雅图驾驶证考题及答案
- 综合执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软式内镜消毒管理与质量标准
- (高清版)DB11∕T2324-2024脚手架钢板立网防护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