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_第1页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_第2页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_第3页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_第4页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 第一节第一节 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第二节第二节 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第三节第三节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森林景观森林景观 草原景观 荒漠景观第一节第一节 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一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寒温带、温带森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寒温带、温带森林地区。 (二二)华北暖温带林地区。华北暖温带林地区。 (三三)华中、西南的亚热带林地区。华中、西南的亚热带林地区。 (四四)华南、滇南、藏南热带林地区。华南、滇南

2、、藏南热带林地区。第二节第二节 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第三节第三节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问:植被变迁的因素有哪些?问:植被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1 1)全新世中期)全新世中期 我国东部地区森林植被广泛分布。我国东部地区森林植被广泛分布。(2 2)殷商时代)殷商时代 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地区是商人活动地区,尽管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地区是商人活动地区,尽管人类的经济开发对当地的森林植被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人类的经济开发对当地的森林植被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的来说自然植被保存完好,仍然处于草木茂盛、野但总的来说自然植被保存完好,

3、仍然处于草木茂盛、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状态。生动物活动频繁的状态。 比如比如诗经诗经中大量提到松舟、桧楫、柏、扶松、乔木、绿竹、中大量提到松舟、桧楫、柏、扶松、乔木、绿竹、竹杆等林木制品和林木;竹杆等林木制品和林木; 甲骨文卜辞中有桑、竹、栗、柏、榆、栎、柳等林木的记载,甲骨文卜辞中有桑、竹、栗、柏、榆、栎、柳等林木的记载,还有捕猎大量麋、鹿、虎、狼、豕的记载。还有捕猎大量麋、鹿、虎、狼、豕的记载。 这些都是殷商时代殷人居住地森林植被茂密的证据。这些都是殷商时代殷人居住地森林植被茂密的证据。 这一时期由于农业垦殖、林木砍伐、战火的焚毁等这一时期由于农业垦殖、林木砍伐、战火的焚毁等因素的影响,黄河

4、中下游地区的森林植被的破坏加剧。因素的影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植被的破坏加剧。 当时的关中地区(主要是渭水以南)是采伐林木的地区,林木的砍当时的关中地区(主要是渭水以南)是采伐林木的地区,林木的砍伐使渭水南岸一带的森林植被减少;在河南中部地区,到战国时期已经伐使渭水南岸一带的森林植被减少;在河南中部地区,到战国时期已经“无长林无长林”,山东泗水流域已经无,山东泗水流域已经无“林泽之饶林泽之饶”,部分森林为栽培植被所,部分森林为栽培植被所取代。取代。 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仍有大面积的森林植被。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仍有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当时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在当时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在49.6

5、49.6,南方森林覆盖率高达,南方森林覆盖率高达9090以上。以上。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当时森林植被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但在今河南、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当时森林植被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但在今河南、山东一带,据山东一带,据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记载是记载是“草木畅茂,禽兽繁殖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关中地区也是处于地区也是处于“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状态,关中以西的陇西、天的状态,关中以西的陇西、天水一带水一带“山多林木山多林木”(汉书汉书地理志地理志),这些材料说明到战国时期黄,这些材料说明到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仍有不少的森林植被。河中下游地区仍有不少的森林植被。

6、(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A、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持续减少、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持续减少 关中地区关中地区: 关中是国都所在地,人口密度大,随着垦殖、柴薪关中是国都所在地,人口密度大,随着垦殖、柴薪砍伐和用材林木砍伐的增多,关中平原的森林几乎被砍砍伐和用材林木砍伐的增多,关中平原的森林几乎被砍光,在这种情况下,关中地区所需木材必须到秦岭终南光,在这种情况下,关中地区所需木材必须到秦岭终南山和崤函山地去砍伐。山和崤函山地去砍伐。 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接的东部地区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接的东部地区 到公元前到公元前2世纪时已经缺乏柴薪,说明到西汉时这一世纪时已经缺乏柴

7、薪,说明到西汉时这一区域的森林已经完全被砍光了。区域的森林已经完全被砍光了。( B、黄河中下游地区仍残存部分森林植被、黄河中下游地区仍残存部分森林植被 关中地区关中地区 秦汉时期还残留有大量的竹林。秦汉时期还残留有大量的竹林。 汾涑河流域、伊洛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汾涑河流域、伊洛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 这些地区森林大部分已经被破坏,但皇家苑囿、这些地区森林大部分已经被破坏,但皇家苑囿、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还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人工林地。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还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人工林地。 陇山、六盘山一带陇山、六盘山一带 随着农牧区的转换,森林覆盖率也有相应的波动随着农牧区的转换,森林覆盖率也有相应的波动变

8、化,仍然是森林茂密的地区。变化,仍然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蜀地蜀地 这一时期长江流域森林资源破坏最严重的为蜀地。这一时期长江流域森林资源破坏最严重的为蜀地。秦始皇为修筑阿房宫,在蜀地大量采购木材,史称秦始皇为修筑阿房宫,在蜀地大量采购木材,史称“蜀山兀,阿房出蜀山兀,阿房出”,“兀兀”意意“秃秃”,就是光秃秃,就是光秃秃的意思,意思是说为修筑阿房宫,蜀地山林都被砍光的意思,意思是说为修筑阿房宫,蜀地山林都被砍光了,一个了,一个“兀兀”字显示当时蜀地森林的破坏程度。字显示当时蜀地森林的破坏程度。 其他地区其他地区 巴、广汉、江南的山林竹木、吴越的竹也有一定程巴、广汉、江南的山林竹木、吴越的竹也有一

9、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度的开发利用。 史记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载江南载江南“多竹木多竹木”,汉书汉书地理地理志志载巴、蜀、广汉等地载巴、蜀、广汉等地“山林竹木疏食果實之饒山林竹木疏食果實之饒”,一个一个“多多”,一个,一个“饶饶”,说明当时长江流域森林资,说明当时长江流域森林资源相当丰富。源相当丰富。 考古发现,长江流域两汉时期的墓葬中,大量使用木考古发现,长江流域两汉时期的墓葬中,大量使用木椁椁(gu ,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原料有楠木、柏木、,原料有楠木、柏木、杉木、梓木,而这些木椁都是用大木做成的,用大木杉木、梓木,而这些木椁都是用大木做成的,用大木作椁,应

10、该是就地取材,说明当时长江流域有许多的作椁,应该是就地取材,说明当时长江流域有许多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 3、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 到公元到公元6世纪时,关中平原、汾涑河平原、伊洛河谷、世纪时,关中平原、汾涑河平原、伊洛河谷、黄河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区的天然森林已被彻底破坏,只黄河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区的天然森林已被彻底破坏,只是局部地区还有一些人工栽培的经济林和风景林。是局部地区还有一些人工栽培的经济林和风景林。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山地森林逐渐遭到破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山地森林逐渐遭到破坏 吕梁山、横山森林资源的开发吕梁山、横山森林资源的开发 这一时期为修筑洛阳城,曾到

11、山西吕梁山、陕北横这一时期为修筑洛阳城,曾到山西吕梁山、陕北横山等山脉砍伐木材。山等山脉砍伐木材。 阴山山脉森林资源的开发阴山山脉森林资源的开发 阴山山脉的林木也遭到砍伐,如北魏为讨伐夏国,阴山山脉的林木也遭到砍伐,如北魏为讨伐夏国,曾到阴山砍伐木材制造武器。曾到阴山砍伐木材制造武器。 总的来说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山地森林总的来说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山地森林的破坏还只刚刚开始,广大的山地森林仍然茂的破坏还只刚刚开始,广大的山地森林仍然茂密。密。B、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森林植被破坏较大的区域:森林植被破坏较大的区域: 太湖平原太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成都平

12、原成都平原长江流域的其他区域森林植被仍保持良好。长江流域的其他区域森林植被仍保持良好。(2)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 经过持续的开垦和砍伐,到唐宋时期,关中平原、经过持续的开垦和砍伐,到唐宋时期,关中平原、汾涑平原、伊洛河谷、黄河下游平原已经没有森林了。汾涑平原、伊洛河谷、黄河下游平原已经没有森林了。 关中渭河两岸木材已砍光,当地百姓不得不到羌人和西夏地关中渭河两岸木材已砍光,当地百姓不得不到羌人和西夏地区去盗伐木材。区去盗伐木材。 山东一带,到北宋时沈括称山东一带,到北宋时沈括称“齐鲁间松林尽矣齐鲁间松林尽矣”(沈括(沈括梦溪梦溪笔谈笔谈)。(1)黄河中下

13、游地区的森林植被)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植被A、平原地区的森林植被、平原地区的森林植被 山地林地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山地林地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唐宋时期主要的林地有终南山、华山、崤山、熊耳山、唐宋时期主要的林地有终南山、华山、崤山、熊耳山、嵩山、王屋山、析城山、太行山、吕梁山、陇山、黄龙山、嵩山、王屋山、析城山、太行山、吕梁山、陇山、黄龙山、岐山、六盘山、横山、阴山、贺兰山等。这些林地都不同程岐山、六盘山、横山、阴山、贺兰山等。这些林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度的受到破坏。 岐山、六盘山唐代还有很多森林,到宋代岐山森林已被砍光,成岐山、六盘山唐代还有很多森林,到宋代岐山森林已被砍光,成了一座无树

14、的土山,六盘山已不见有森林的记载。了一座无树的土山,六盘山已不见有森林的记载。 太行山林地在五代北宋时大量被砍伐,仅河南林县一地就设置两太行山林地在五代北宋时大量被砍伐,仅河南林县一地就设置两个伐木场,每场达个伐木场,每场达600人。人。 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 唐宋时期山地森林虽遭到破坏,森林数量还不少,专唐宋时期山地森林虽遭到破坏,森林数量还不少,专家估计,唐宋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覆盖率在家估计,唐宋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覆盖率在32,山地的,山地的森林覆盖率还是比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还是比较高的。B、山地的森林植被、山地的森林植被 在西北地区,自东汉以后气候干旱化加剧,加上在西北地

15、区,自东汉以后气候干旱化加剧,加上人为活动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河流缩短、湖泊缩小、人为活动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河流缩短、湖泊缩小、古城堡消亡、山地的森林线上升,森林面积逐渐缩小。古城堡消亡、山地的森林线上升,森林面积逐渐缩小。唐宋以前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为唐宋以前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为8.3%,到唐宋时期,到唐宋时期,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加剧,天然植被受到破坏,森林覆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加剧,天然植被受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到盖率下降到8.3%以下。以下。(2)西北地区的森林植被)西北地区的森林植被 在东北地区,唐宋时期森林基本上处于一种原始状在东北地区,唐宋时期森林基本上处于一种原始状态。东北地区的森林

16、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暖温带针阔态。东北地区的森林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在一些没有森林的地区则以茂密的森林草混交林为主,在一些没有森林的地区则以茂密的森林草原为主,当时东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在原为主,当时东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在83以上。以上。 (3)东北地区的森林植被)东北地区的森林植被 唐安史之乱后,长江下游平原森林面积缩小唐安史之乱后,长江下游平原森林面积缩小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长江唐代自安史之乱后,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加剧,长江下游平原地区的森中下游和东南地区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加剧,长江下游平原

17、地区的森林面积开始大面积缩小,但山地的森林仍然十分茂密。林面积开始大面积缩小,但山地的森林仍然十分茂密。 宋靖康之乱后,平原地区森林持续减少,山地森宋靖康之乱后,平原地区森林持续减少,山地森林开始遭到破坏,但依然茂密林开始遭到破坏,但依然茂密 宋代自靖康之乱后,又有大量的人口南迁,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宋代自靖康之乱后,又有大量的人口南迁,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的森林持续遭到破坏,江南地区一些丘陵山地出现了许多梯田,地区的森林持续遭到破坏,江南地区一些丘陵山地出现了许多梯田,农业垦殖对山地森林的破坏增多。随着人口的持续南移和长江中下农业垦殖对山地森林的破坏增多。随着人口的持续南移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开发力

18、度的进一步加大,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的原始森林也日游经济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的原始森林也日益减少益减少,而在江汉山区和武陵山区,森林仍然十分茂密,唐宋时期而在江汉山区和武陵山区,森林仍然十分茂密,唐宋时期还有热带森林动物象、犀牛生存。还有热带森林动物象、犀牛生存。 (4)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森林植被、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森林植被 成都平原成都平原 唐宋时期对四川盆地森林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成都唐宋时期对四川盆地森林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当时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据平原,当时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据宋史宋史卷卷89记载是记载是“无寸土之旷无寸土

19、之旷”,平原地区的森林遭到很大,平原地区的森林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但仍然残留了一些森林,当时成都平原程度的破坏,但仍然残留了一些森林,当时成都平原的森林覆盖率大致在的森林覆盖率大致在20左右。左右。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在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在35左右。左右。 川东岭谷地带川东岭谷地带森林覆盖率在森林覆盖率在50左右。左右。 四缘山地四缘山地的森林覆盖率在的森林覆盖率在7080左右。左右。B、长江上游地区的森林植被、长江上游地区的森林植被 在闽浙山区森林植被在闽浙山区森林植被 唐宋时期是唐宋时期是“山岭险阻,连亘数千里山岭险阻,连亘数千里”(宋宋史史)。 岭南一带森林植被岭南一带森

20、林植被 在五岭一带,唐时张九龄开大庾岭时,经过在五岭一带,唐时张九龄开大庾岭时,经过“数数里重林里重林”(雍正(雍正广东通志广东通志)。珠江流域的岭南地区仍。珠江流域的岭南地区仍是是“山林翳密山林翳密”(宋史宋史)。(5)闽浙山地、珠江流域的森林植被)闽浙山地、珠江流域的森林植被 总的来看,唐宋时期我国北方林木资源的取用主要总的来看,唐宋时期我国北方林木资源的取用主要依赖黄河流域的森林资源,这就使得平原地区的森林资依赖黄河流域的森林资源,这就使得平原地区的森林资源逐渐枯竭,山地的森林的破坏也日趋严重。长江中下源逐渐枯竭,山地的森林的破坏也日趋严重。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森林消耗较大,森林面积迅速

21、缩小,山地游的平原地区森林消耗较大,森林面积迅速缩小,山地的森林也开始遭到破坏,长江上游仅成都平原的森林遭的森林也开始遭到破坏,长江上游仅成都平原的森林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东北地区、闽浙山地、岭南地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东北地区、闽浙山地、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等地原始森林仍然保存完好。区和云贵高原等地原始森林仍然保存完好。 5、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在北方地区,明代为防范来自北方的蒙古族南在北方地区,明代为防范来自北方的蒙古族南下,在北方修筑长城,设置九镇下,在北方修筑长城,设置九镇(又叫九边,从东到西(又叫九边,从东到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依次为辽东镇、蓟州

22、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同时移民屯戍,柴薪的砍伐同时移民屯戍,柴薪的砍伐和农业垦殖对长城沿线的残留的森林也构成了一定和农业垦殖对长城沿线的残留的森林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程度的破坏。(1)长城沿线森林植被)长城沿线森林植被 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森林已经很少了,进行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森林已经很少了,进行大规模的建筑,比如修建皇宫、皇帝陵寝等,很少大规模的建筑,比如修建皇宫、皇帝陵寝等,很少见有在北方的黄河流域采办皇木的记载,这也说明见有在北方的黄河流域采办皇木的记载,这也说明黄河流域的森林已大部分砍伐光了。黄河流域的森林已大部分

23、砍伐光了。 (2)黄河中下游森林植被)黄河中下游森林植被 在东北地区,明代这一地区覆盖有大量的森林,在东北地区,明代这一地区覆盖有大量的森林,林木以松木为主,可供采伐的树种较少,加上这个地林木以松木为主,可供采伐的树种较少,加上这个地区为女真族活动区域,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北地区区为女真族活动区域,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北地区木材的开发利用。到了清代因为这里是满清王朝的发木材的开发利用。到了清代因为这里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为了保证大清王朝的气运,禁止砍伐森林,在祥地,为了保证大清王朝的气运,禁止砍伐森林,在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因此在明清时期的绝大部分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因此在明清时期的绝大部

24、分时间里,东北的森林植被受到人为的破坏较少。时间里,东北的森林植被受到人为的破坏较少。(3)东北地区森林植被)东北地区森林植被 明清时期的皇木采伐是造成森林萎缩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的皇木采伐是造成森林萎缩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采办皇木,主要是在南方各省进行,大规模的明清时期采办皇木,主要是在南方各省进行,大规模的皇木采办对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资源破坏较大。皇木采办对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资源破坏较大。 明初皇木采伐主要在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等地,明初皇木采伐主要在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等地,到明嘉靖、万历年间,皇木的采办多在湖广西部、四川到明嘉靖、万历年间,皇木的采办多在湖广西部、四川和贵州等地,主要局

25、限于四川马湖府、遵义府、贵州铜和贵州等地,主要局限于四川马湖府、遵义府、贵州铜仁府、黎平府、镇远府,湖广的辰州府、永顺司、保靖仁府、黎平府、镇远府,湖广的辰州府、永顺司、保靖司等地。司等地。(4)南方山区的森林植被)南方山区的森林植被A、皇木采办与森林的消耗、皇木采办与森林的消耗 采伐的对象为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伐木的数采伐的对象为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伐木的数额很大,如嘉靖额很大,如嘉靖3637年间,四川、湖广、贵州砍伐年间,四川、湖广、贵州砍伐楠杉楠杉11280株,其中树围超过一丈的达株,其中树围超过一丈的达2000多株;万多株;万历历36年采木年采木8000多株,经过明代的采伐,到万历

26、年间,多株,经过明代的采伐,到万历年间,湖广地区近山一带的高大林木差不多被砍伐完了。湖广地区近山一带的高大林木差不多被砍伐完了。 清初皇木采伐主要在四川、贵州、湖广、江西、浙江、清初皇木采伐主要在四川、贵州、湖广、江西、浙江、江南、福建、广东等地。到乾隆年间,南方许多山区巨大江南、福建、广东等地。到乾隆年间,南方许多山区巨大的楠杉被砍光,皇木采伐的重点地区转移到四川、贵州和的楠杉被砍光,皇木采伐的重点地区转移到四川、贵州和湖广西部。湖广西部。 经过持续的采伐以后,至乾隆年间原产楠杉的地区,经过持续的采伐以后,至乾隆年间原产楠杉的地区,楠杉资源也日渐枯竭。楠杉资源也日渐枯竭。如四川马湖府地区到乾

27、隆年间楠木已经很少了,如四川马湖府地区到乾隆年间楠木已经很少了,四川南川县楠木也是四川南川县楠木也是“成林者鲜矣成林者鲜矣”,贵州的铜仁府乾隆年间楠木,贵州的铜仁府乾隆年间楠木“已伐已伐尽尽”,湖南的辰州府楠木也日渐稀少,到道光年间楠木已是,湖南的辰州府楠木也日渐稀少,到道光年间楠木已是“难得难得”了。了。 在巨大楠杉伐尽后,采办皇木时采取帮折制度在巨大楠杉伐尽后,采办皇木时采取帮折制度(就是没(就是没有合适的林木,可以酌情砍伐稍小的林木),有合适的林木,可以酌情砍伐稍小的林木),增大了林木砍伐的范围,增大了林木砍伐的范围,也加快了森林资源的消耗。也加快了森林资源的消耗。 到清代末年,传统的皇

28、木采办地四川马湖府、遵义府到清代末年,传统的皇木采办地四川马湖府、遵义府已经是无巨大楠木可采伐,只是在四川宁远府的越雟、西已经是无巨大楠木可采伐,只是在四川宁远府的越雟、西昌和云南的永善等地还残留部分合适的楠杉。昌和云南的永善等地还残留部分合适的楠杉。 明清时期南方的山地垦殖是造成南方地区森林萎缩的明清时期南方的山地垦殖是造成南方地区森林萎缩的又一重要原因。又一重要原因。 浙江绍兴一带浙江绍兴一带:明代以前山区的森林保存得较好,:明代以前山区的森林保存得较好,经过明代的垦殖和砍伐,到清代时已经无森林可言了经过明代的垦殖和砍伐,到清代时已经无森林可言了(马正(马正林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中国历史地理

29、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年版,p27)。 赣南山地赣南山地:经过多年的垦殖后,武宁县一带至乾隆经过多年的垦殖后,武宁县一带至乾隆年间已是年间已是“童秃一片童秃一片”(乾隆(乾隆武宁县志武宁县志卷卷54)。 湖南一带湖南一带:湘西地区经过多年的垦殖后,慈利县一湘西地区经过多年的垦殖后,慈利县一带至道光年间因带至道光年间因“民多耕山,山日童然民多耕山,山日童然”,湘南地区经过,湘南地区经过多年的垦殖后,衡阳一带自道光以后多年的垦殖后,衡阳一带自道光以后“百里之境,四望童百里之境,四望童山山”(同治(同治衡阳县志衡阳县志卷卷6),江华一带至同治年间也是,江华一带至同治年间也

30、是“老老林已尽林已尽”(同治(同治江华县志江华县志卷卷10),B、南方山地的垦殖与森林的消耗、南方山地的垦殖与森林的消耗 鄂西地区鄂西地区:也因多年的垦殖,房县一带到同治也因多年的垦殖,房县一带到同治年间已是年间已是“老林无多老林无多”,“山渐为童山渐为童”(同治(同治房县志房县志卷卷4)。 川东地区川东地区:经过多年的垦殖后,秀山县一带至经过多年的垦殖后,秀山县一带至光绪年间光绪年间“垦辟几尽,无复丰草长林垦辟几尽,无复丰草长林”(光绪(光绪秀山县志秀山县志卷卷3)。 川南地区川南地区:的南溪县一带到道光咸丰年间也因的南溪县一带到道光咸丰年间也因人为的垦殖,森林大量减少人为的垦殖,森林大量减

31、少(民国(民国南溪县志南溪县志卷卷2)。 两广一带两广一带:山地森林也因农业垦殖而大量减少,山地森林也因农业垦殖而大量减少,如广东信宜县在乾隆年间还处于如广东信宜县在乾隆年间还处于“深林密箐深林密箐”的状态,的状态,原始森林广泛分布,经过耕垦后,至光绪年间茂密的原始森林广泛分布,经过耕垦后,至光绪年间茂密的森林已是森林已是“荡然一无所存荡然一无所存”(光绪(光绪高州府志高州府志卷卷49)。 以上这些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山地垦殖对南以上这些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山地垦殖对南方山地森林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如果说皇木采伐是方山地森林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如果说皇木采伐是以点的形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那么

32、山地垦殖则是以点的形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那么山地垦殖则是以块、面的形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因此山地垦殖以块、面的形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因此山地垦殖对南方山区森林的破坏程度要比皇木采伐大得多。对南方山区森林的破坏程度要比皇木采伐大得多。 明清时期在南方发展起来的煮盐、瓷器制作、造纸、明清时期在南方发展起来的煮盐、瓷器制作、造纸、造船、矿冶对森林的破坏较大。造船、矿冶对森林的破坏较大。 a、煮盐业、煮盐业 明清时期南方的两淮、江浙、福建、广东、四川等明清时期南方的两淮、江浙、福建、广东、四川等地产盐,煮盐需要燃料,燃料主要是利用柴薪,柴薪的地产盐,煮盐需要燃料,燃料主要是利用柴薪,柴薪的砍伐必

33、然造成盐产地附近森林植被的破坏。砍伐必然造成盐产地附近森林植被的破坏。 b、陶瓷制作、陶瓷制作 明清时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明清时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地产陶瓷,其中以江苏宜兴、湖南醴陵、福建德广东等地产陶瓷,其中以江苏宜兴、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广东潮州德的陶瓷制作最为有名,烧制陶、瓷器也化、广东潮州德的陶瓷制作最为有名,烧制陶、瓷器也需要柴薪。需要柴薪。C、手工业的发展与森林的损耗、手工业的发展与森林的损耗 c、造纸业、造纸业 明清时期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四川为南方重明清时期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四川为南方重要的纸的产地,造纸所用的原料多用竹、藤,

34、随着造纸要的纸的产地,造纸所用的原料多用竹、藤,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对竹、藤等资源的消耗也会不断增大。业的发展,对竹、藤等资源的消耗也会不断增大。 d、造船业、造船业 明清时期的造船地主要集中于南方的沿江、沿海一明清时期的造船地主要集中于南方的沿江、沿海一带,造船所需要的木材也必须从森林中砍伐。带,造船所需要的木材也必须从森林中砍伐。 e、矿冶业、矿冶业 矿冶包括铜、铁、铅、金、银等矿物的开采和冶炼,矿冶包括铜、铁、铅、金、银等矿物的开采和冶炼,明清时期在南方各地都有矿冶业的分布,矿冶所需燃料明清时期在南方各地都有矿冶业的分布,矿冶所需燃料主要为木炭,为烧制木炭也要砍伐大量的林木资源。主要为木炭

35、,为烧制木炭也要砍伐大量的林木资源。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是呈点状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是呈点状分布的,它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要比农业垦殖要小一些。布的,它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要比农业垦殖要小一些。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持续减少。总的来说,明清时期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持续减少。不过据专家统计,清代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大致在不过据专家统计,清代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大致在26.1%左右,南方的福建、湖南、广东、四川、云南、左右,南方的福建、湖南、广东、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森林覆盖率在台湾等地森林覆盖率在50左右,东北的黑龙江、左右,东北的黑龙江、吉林等地森林覆盖率超过吉林等地

36、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明代各地的森林覆,明代各地的森林覆盖率应该要比以上的数据要高,因此明清时期我国盖率应该要比以上的数据要高,因此明清时期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现在相比还是比较高的。的森林覆盖率与现在相比还是比较高的。6、1840年以来年以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这些殖民者在各自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这些殖民者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掠夺我国的各种资源,其中就包括森林的势力范围内掠夺我国的各种资源,其中就包括森林资源。资源。 东北地区,在清代末年我国森林资源仍然相当丰富,自鸦片战争以东北地区,在清代

37、末年我国森林资源仍然相当丰富,自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和日本先后侵入东北,东北地区的森林遭到沙俄、日本的砍伐。后,沙俄和日本先后侵入东北,东北地区的森林遭到沙俄、日本的砍伐。 台湾自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被划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的森林也遭到台湾自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被划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的森林也遭到日本的砍伐。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也先后从我国掠走了不少的森林资源。日本的砍伐。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也先后从我国掠走了不少的森林资源。 (1)殖民者的掠夺造成森林资源的损耗)殖民者的掠夺造成森林资源的损耗 清末到民国时期,我国的农业垦殖过程并没有停止,清末到民国时期,我国的农业垦殖过程并没有停止,在局部地区还有很大的

38、发展。在局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 比方说东北地区,自同治年间,许多的山东人迁入比方说东北地区,自同治年间,许多的山东人迁入东北地区东北地区(闯关东)(闯关东)伐木开垦,到光绪伐木开垦,到光绪4年,清政府取消对年,清政府取消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使更多的农民涌入东北地区从事农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使更多的农民涌入东北地区从事农业垦殖,对原始森林的破坏更为严重。伐木垦殖和帝国主业垦殖,对原始森林的破坏更为严重。伐木垦殖和帝国主义的砍伐使得东北地区的森林迅速减少,到义的砍伐使得东北地区的森林迅速减少,到1936年黑龙年黑龙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清代中前期的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清代中前期的90以上下降至以上下降至28。 在西南地区的川康一带,为开发川边进行了大规模在西南地区的川康一带,为开发川边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垦殖,移民垦殖使川康一带的森林急剧减少。的移民垦殖,移民垦殖使川康一带的森林急剧减少。 另外在陕南、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地另外在陕南、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地垦殖仍在继续,这些地区因毁林垦荒,森林的损失也比较垦殖仍在继续,这些地区因毁林垦荒,森林的损失也比较大。大。 (2)农业垦殖造成森林的消耗)农业垦殖造成森林的消耗 柴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