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催化剂定义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2、催化剂活性、表示方法(来衡量)。(1)活性定义:一般,指定条件下(压力、温度)一定量催化剂上的反应速率R(2)表示方法:对于反应,J=r= v dnYy / dt,速率 2 件催化反应速率1也 Qdt单位体积的反叵速率 小加 1Iydl InWF反应的比速率1血mdt单位面积的反应速率q = iu011kl it13、催化剂选择性、表示方法(1)定义:当反应可以按照热力学上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时,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加速其中的某一反应。(2)选择性表示方法目的产物占总产物的比例磔1%)分数选
2、择性:工业选择性:选择性二转化为目的产物所消度的某反应物品某反应物转化的总质乂 100%4、载体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8分散作用,增大表面积,分散活性组分;稳定化作用,防止活性组分熔化或者再结晶;支撑作用, 使催化剂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传热和稀释作用,能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助催化 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5、催化剂选择考虑因素:选择性寿命活性价格综合考虑;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流动性工业催化剂“工程性能”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反应、反应器、过程条件和经济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6、催化剂一般组成1)活性组份或称主催化剂2)载体或基质3)助催化
3、剂7.催化剂分类按物相均一性:均相催化、多相催化、酶催化按作用机理:氧化还原催化,酸碱催化(离子型机理,生成正碳离子或负碳离子)配位催化:催化剂与反 应物分子发生配位作用而使反应物活化。按反应类型分类:加氢、脱氢、部分氧化、完全氧化、水煤气、合成气、酸催化、氯氧化、厥基化、聚合8、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可分为哪几步?实质上可分为几步?(1)外扩散一内扩散一化学吸附一表面反应一脱附一内扩散一外扩散(2)物理过程一化学过程一物理过程9、吸附是如何定义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不同是什么?吸附: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固体表面吸附: 物理吸附:作用力:va
4、n der Waals力静电力:具有永久偶极矩的分子间的静电吸引力诱导力:容易极化的分子被极性分子诱导产生的诱导偶极子和永久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色散力:原子内电子密度的瞬时诱导邻近原子产生偶极而致的两个瞬时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吸附:作用力:价键力,形成化学键本质:二者不同在于其作用力不同, 前者为范德华力,后者为化学键力,因此吸附形成的吸附物种也不同, 而且吸附过程也不同等诸多不同。物理吸附化学吸附1>作用力Van Ji?r力价健力2、吸附爆放热,小放热或吸热.大3,吸附速率快非活化吸附,快;活化吸附.慢4、吸附温度低.升温吸附量下降高,影响旦朵5、吸的程度多层至多电屋6,可逆性可逆
5、可逆或小可逆7、专一件非专一专一性吸附8、吸附质的光谱特性无显著变化显著变化10.催化剂的孔结构参数包括1)密度 p =m/v V=V 隙+WL+VX堆密度:p堆=m/v颗粒密度:p P=m/(V-V隙尸m/(V孔+VM or骨架)真密度(骨架密度):p骨架=m/(V堆-(V孔+V隙)视密度:p视=m/(V堆-(V孔+V隙)2)比孔容在体积为 V的容器中装满重量为 W的催化剂颗粒或粉末,抽真空后,充入氮气,测定出充入氨 的体积VH0即:容器内除去催化剂骨架体积以外的所有空间体积。然后,将氨抽出,并在常压下充入 汞,测定出充入汞的体积VHg,即:除去催化剂骨架体积和颗粒中的孔隙体积以后容器中剩余
6、的体积。v 4l,噎-%傕化剂的比孔容, =-y -V 0=V -V6 )孔的形状与连通性也就是说,催化剂的孔容:V孔=VH VHgB"催化剂的孔隙率;3)孔隙率4)平均孔径 5 )孔径分布 11、为何说Langmuir吸附为理想吸附?基本假设是什么?模型假设:吸附表面均匀,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分 子与吸附中心碰撞进行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 衡。12 .扩散类型(1)扩散定义:分子通过随机运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传播的现象。常规扩散(容积扩散)多孔固体介质的孔径100nm孔径尺寸大小> 分
7、子平均自由程;分子间碰撞几率> 分子与孔道壁的碰撞几率;扩散阻力主要为分子之间的碰撞。克努森(Knudsen)扩散多孔固体介质的孔径w 100nm孔径尺寸 < 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间碰撞几率< 分子与孔壁的碰撞几率;扩散阻力主要为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构型扩散沸石微孔尺寸与扩散分子尺寸接近,分子尺寸的微小变化可使扩散系数显著改变。(孔径v 1.5nm)扩散阻力与分子形状、临界尺寸、分子与孔壁的相互作用、分子的旋转和扭转等多种因素有关。表面扩散13 .固体表面性质固体表面的原子:存在自由价,表面不饱和位,具有趋向于饱和的性质;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自由价相互作用;固体表面自由能减小
8、固体表面自由能:处于平衡态的凝聚物质,其形状倾向于具有尽可能小的表面积,使表面自由能趋向于最小固体表面的吸附:自发过程,表面自由能减小(吸附的推动力)14 .各类化合物在不同固体表面的吸附态(1)氢的吸附态:(2)氧的吸附态:负离子态:O2-*, O2 2-*, O-*, O2-*,分子氧:O2*,不稳定的O3-*(3)氮的吸附态:二位吸附和多核吸附,低温:二位吸附(4) CO勺吸附态:线形结构、键合、桥式结构、挛生吸附(5)煌类的吸附态:饱和烧 (CH4):解离吸附、不饱和烧:非解离吸附为主15、催化剂的比表面测定有哪些实验方法?(1) BET法测比表面积1)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依据BET提出
9、的多层吸附理论以及 BET吸附等温曲线进行测定和计算的。利用BET方程进行作图,采用试验采集数据并利用图解法进行计算。P 1 C-l PBET公式匝二万二%十万.可Y-吸附量P吸附平衡时的压力岛-一吸附气体在给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以-一表面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气体体积)L一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2)最常用的方法:N2吸附法3) BET理论假设:固体表面均匀;吸附脱附不受周围分子影响;由于范德华力,不一定第一层吸满 后才发生多层吸附。表2-4各种吸附等温方程的性质及应用范围等温方程名称基本假定数学表达式应用范围Langmuir守与S无关,理想吸附VA1 十江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Freundlich守随
10、日增加时数下降v = kplfnC>1>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TfiMKHH中随日增加缝性下降V 5二化学吸附BET多层吸附2:=_4 甘(户0-户)-CVm (C1)中cvra外物理吸附(2)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时载气一般采用He或H2,用N2做吸附质,吸附在液氮温度下进行。16 .金属催化剂的特性多为d区元素(IB,VIB,VIIB,VIII 族元素)外层:12个S电子,次外层110个d电子未成对的d轨道,可以被S电子或p电子配对,形成化学吸附特征:1)裸露的表面,配位不饱和,亚稳状态2)金属原子之间有凝聚作用(是具有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以及机械强度的原因,化学键
11、非定域性并由此获得了额外的共轲稳定化能,金属很难在原子水平进行分散 )3)以“相”的形式参与反应为何能作为催化剂: 过渡族金属有空的d轨道能够接受成对电子和共轲键,同时也能够重新恢复为空轨道。这样就能够使得反应物间活化能降低,从而催化反应发生。17 .化学吸附与催化逸出功中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要的最小能量;或者能带中为最高空能级与最高填充能级的能量差。电离势I将电子从反应物中移到外界所需的最小功。或者反应物失去电子的难易> I :反应物e一催化剂正离子吸附v I :催化剂e一反应物 负离子吸附=I :共价键18 .吸附强度与催化活性:火山型例如:HCOO+ H2+CO2 IR证明生成类金
12、属甲酸盐中间物 预料催化活性与甲酸盐的稳定性有关,而其稳定性与生成热有关。生成热越大,稳定性越高(一吸附强弱) Pt,Ir,Pd,Ru中等吸附热,高的催化活性。即可生成足够量的表面中间物,又交易进行后续的分解反应。19 .电子因素与催化:能带理论原子状态:电子层结构存在着分立的能级晶体形式: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分立的电子能级扩展为能带电子属于整个晶体,在整个晶体中自由往来-电子共有化电子共有化:最外层or次外层电子比较显著。只能在能量相近的能级上发生。20 .Fermi能级: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能带理论:能级是连续的,电子共有化。s轨道合成的S能带相互作用强,能带宽,电子密度小。d轨道合成的d能带
13、相互作用弱,能带较窄,电子密度大。电子占用的最高能级为 Fermi能级。21 .过渡金属晶体的能带结构价电子涉及到s与d能带;s能带与d能带重叠,s能带电子可以填充到d能带中,使能量降低图表示两种不同充填程度的d和S能带22 .d带空穴与磁化率d带空穴是指d能带中未充填电子的空能级。d带中较密集的能级间距允许电子保持不成对,饱和磁矩在数值上等于d能带中的未配对电子数。金属的磁化率决定于未配对电子数,金属的磁化率可以表示d带空穴的大小。23 .d带空穴数与吸附热d带空穴或空能级可以用于与吸附质键合。Fermi能级越低,d带空穴数越大,吸附越强。吸附时电子转移数与d带空穴约等是吸附热适中24、金属
14、的价键理论认为过渡金属原子以杂化轨道相结合,杂化轨道通常为s、p、d等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之为spd或dsp杂化。杂化轨道中d原子轨道所占的百分数称为 d特性百分数,表以符号d炕是价键理论用以关联金属催化活性和其它物性的一个特性参数。金属的d%越大,相应在的d能带中的电子填充的越多,d空穴越小。加氢催化剂一般d% 40-50%之间为宜。d特性% -金属原子的d电子参加dsp成键轨道的程度25 .晶体结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几何因素多位理论-对多位吸附,几何适应性与能量适应性的研究称为多位理论。金属的化学吸附活性:电子因素或者几何或集合因素26 .多位理论的几何适应性前苏联BajiaHAHH巴兰
15、金1929年提出催化剂上有多个活性中心对反应物分子发生影响。催化剂晶体晶格的空间结构(分布和间距)与反应物分子将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结构呈几何对应关系时,被 吸附的分子容易变形活化,即旧的化学键容易松弛,新的化学键容易形成。因为反应物分子的原子与活性 中心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近距离(零点几纳米)的,几何因素影响距离, 从而影响这种近距离相互作用,这成为几何对应原理。几何因素:吸附部位的最邻近的配位数和二维的对称性27、金属对气体分子化学吸附强度顺序:28、固体酸酸性来源和酸中心的形成是怎样的?(1)来源:电离、提供电子、接受电子。(2) 1)浸渍在载体上的无机酸中心的形成2)卤化物酸中心的形成
16、 3)金属盐酸中心的形成4)阳离子交换树脂酸中心的形成5)氧化物酸碱中心的形成6)杂多酸化合物酸中心的形成29、固体酸的性质包括哪几方面?1)酸中心的类型:通常与催化剂作用相关多为B酸和L酸。2)酸中心的浓度(酸中心的数目):指单位催化剂表面或单位催化剂质量所含酸中心的数目的多少。3)酸中心强度:指给出质子( B酸)或者接受电子对(L酸)能力的强弱。30、均相酸碱催化机理是怎样的?一般以离子型机理进行,即酸碱催化剂与反应物作用形成正碳离子或负碳离子中间物种,这些中间物种与另一反应物作用,生成产物并释放出催化剂,构成酸碱催化循环。31、分子筛催化剂的特点是什么?具有较高活性;具有较高选择性,可择
17、形催化;具有较灵活的调变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2、试说明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为三种类型:一是金属颗粒和载体的接触位置处在界面部位处,则分散了的金属可保持阳离子的性质;二是分散了的金属原子熔于氧化物载体的晶格结构中或与载体形成混合氧化物;三是金属颗粒表面被来自载体氧化物涂释。正是由于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结果使得电子流体在二者之间转移,出现 电荷的位移。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过程发生了变化。33、试说明金属催化剂的哪些特性对其催化作用有较大的影响?(1)金属催化剂晶格缺陷及其对催化作用的影响点缺陷是指在晶格上缺少原子或者有多余的原子,造成缺陷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机械点缺陷
18、电子缺陷化学缺陷。(2)金属催化剂不均一表面对催化作用的影响34、酸碱定义Lewis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够提供质子的物质称为B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 B碱Lewis酸碱电子理论:凡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L酸),凡是能够提供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软硬酸碱理论:不易失去外层电子的酸为硬酸(HA),易失去外层电子的酸为软酸 (SA);难失去电子对的碱为硬碱(HB),易失去电子对的碱为软碱 (SB)。质子酸催化剂的反应特点:电子成对转移(给出or获得一电子)35、简单固体酸与碱如M勺电负性相当大,对氧离子的电子又M较强的吸引作用,可使O-H减弱,有利于按a式解离;如M勺电负性较小,则有利于
19、按 b式解离生成碱中心;反应按a式解离还是按b式解离,主要取决于 H域OH-受体的反应物。/H00-II,、.,4 H* (a)(I)O-H+ OH(b)M-O-H类似于两性化合物:若有碱性物质存在时按a式解离若有酸性物质存在时按 b式解离36 .电负性与酸碱性电负性大的金属氧化物主要是酸性;电负性小的氧化物主要是碱性37 .无定形硅铝酸盐(电负性问题)Si4+ )M2/n?M2O3?mSiO2pH20;m:硅铝比;p:水的摩尔数沸石是指具有骨架型结构的硅酸盐中的硅( 被铝(A13+ )部分取代后形成的硅铝酸盐。 38.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和固体碱 分子筛:分子筛组成是一种水合硅铝酸盐, M:金属
20、或有机阳离子;n:金属阳离子价数骨架结构:分子筛骨架带负电一电平衡阳离子(通常为Na+)酸性来源:一般认为由分子筛重的平衡钠离子直接为质子取代而形成 39.分子筛特性:吸附与离子交换-一分子筛的吸附特性-孔径V In% (规整的微孔)孔体积占总体积4。- 5 0%'孔容:0. 25-0. SocmVg-1 0 高吸附量-比去而t 5OUT0OOI声。一1 ,低硅铝比分子筛:亲水性高硅铝比分子筛“疏水性吸附/饱和煌不饱和短(烯,芳)酸性的原因:一般认为由分子筛重的平衡钠离子直接为质子取代而形成40.催化性质:择形催化(1)反应物择形催化(2)产物择形催化反应产物中分子临界直径小于孔径的可
21、以从空中扩散出来,称为最终产物,而分子临界直径大于孔径的则无法从孔中逸出,而产生产物选择性。(3)限制过渡态择形催化当空腔中的有效空间小于过渡态所需要的空间时,反应将受阻,此时便产生限制过渡态选择性催化(4)分子通道控制反应物从一通道进入,从另一通道出来如 ZSM-5:0.54nm 0.58x0.52nm直链烷烧两个通道都可通过支链烷胫有选择41、超强酸指酸强度超过100%H2SO4物质,其酸强度函数H0V -10.6固体超强酸SbF5,NbF5,TaF5,SO3中Sb+5,Nb+5,Ta+5,S+6具有较强的接受电子的能力42.催化反应:正碳离子、正碳离子反应规律、酸中心类型与催化活性、选择
22、性的关系、(1)正碳离子的形成RH+L-r ch tHCHaCH=CHs + L/ & I +LH"-【LC CH2 J爆闪玷正碟离子HI+CH/-CCHaCHZCHa(O)+L-+LFTHHH&C C,=C i + H+ "* H/CC" C' H ;烷烧、环烷烧、芳煌、烯煌在 L酸中心上烯煌、芳煌等不饱和烧在 皿中心上烷烧、环烷、烯烧、芳煌与 R+勺氢车t移,生成新的正碳离子,并使原正碳离子转为烧类RrH + R*-R,+RH(2)正碳离子反应规律正碳离子可以通过1-2位碳上的氢转移而改变正碳离子的位置,可反复加H+与脱H+,最后脱H+
23、fc成双键转移的烯烧,双键异构化正碳离子中的C-C+键为单键,可自由旋转,旋转到两边的CH恐处于相反的位置时,脱去 H+,产生烯煌的顺反异构化正碳离子中的烷基可进行转移,导致烯胫骨架异构化正碳离子可与烯煌加成,生成新的正碳离子,后者再脱H+,就会产生二聚体,新的正碳离子还可以继续与烯燃加成,导致烯煌聚合正碳离子通过氢转移加 H+或脱H+,可异构化,发生环的扩大与缩小正碳离子足够大时易发生3断裂,变成烯煌及更小的正碳离子正碳离子很不稳定,易发生内部氢转移、异构化或与其他分子反应,其速度一般大于正碳离子本身形成的速度,故正碳离子的形成常为反应控制步骤(3)对于不同的酸催化反应长要求不同类型的酸中心
24、(L or B )不同的反应对酸强度的要求不同需要酸强度:骨架异构芳嫌脱烷基异构烷煌裂化,双键异构脱水反应许多实验证明,在一定酸弓II度范围,酸浓度与催化活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总之:调节酸的强度与浓度可以调节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43、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性质有哪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阳离子的d电子层容易失去电子或夺取电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半导体性质。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金属离子的内层价轨道与外来轨道可以发生劈裂。过渡金属氧化物与过渡金属都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而前者由于其耐热性、抗毒性强,而且具有光敏、热敏、杂质敏感性,更有利于催化剂性能调变,因此应用更加广泛。44
25、、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氧化还原机理是怎样的?答: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反应过程当中,特别是对烃类氧化反应中,反应产物中的氧往往不是直接来自气相中的氧, 而是来自金属氧化物中的晶格氧, 气相中的氧只是用来补充催化剂在反应中消耗的晶格氧。其氧化还原过程为:45、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包括哪些过程?(? )1 ) 探索阶段根据反应特点,查阅有关文献分析、理论指导等,从技术上和济济上设计并初步进行研制。经测定、筛选、改进,确定供进一步放大研究的催化剂。该阶段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一般只进行合成方法与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的评价试验。实验室通常是在小型的能反映催化剂本征活性的装置上进行试验。2 )模拟放大阶
26、段将第一阶段筛选的催化剂取一定数量,在工业生产条件下,进行活性、选择性、寿命、再生产性等性能方面的考察,经过改进与完善,获得催化剂的全面性能数据,提出可以在工业生产规模上应用以及进行工业生产的数据。试验通常是在一定规模的工业装置上进行(按生产条件) ,可在放大实验室或工业装置侧线进行。在这阶段还应对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为工业放大提供数据与资料。3 )工业生产阶段设计与建立工业生产的反应装置和催化剂生产车间,经过试车正式进行工业化生产。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上述每一个阶段中,都应十分注意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全面评价与分析,否则生产上全无意义。46、原料和配料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答:
27、( 1 )原料的选择:1. 符合产品的性能要求; 2. 所含的杂质容易去除,或限定在某个范围; 3. 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加工; 4. 对环境不存在污染或经处理能除去污染( 2)配料的选择原则:1. 当配制成溶液时,水溶性物质可用水作为配料,但也应注意其酸性。 2.当原料不溶于水时,采用其它溶剂作为配料时,应容易除去,或者它的存在不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3. 原料的配比可用重量比或原子比,关键在于准确并且符合催化剂的要求47、沉淀法和凝胶法有什么特点与不同?(1)优点:有利于杂质的去除;可获得活性组分分散度较高的产品;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时,有利于组分间的紧密结合,形成适宜的活性构造;活性组
28、分于载体的结合较紧密,不易流失。(2)缺点:沉淀过程机理复杂,不易掌握;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时,均匀度不易保证;制造工艺流程较长,而且复杂,生产费用大。(3) 区别:凝胶法于沉淀法相比较,它能制备较为均匀的多组分催化剂,但凝胶法的设备更加庞大,费用更高。48、浸渍法有何特点?它可以采用已经成型的外形与大小的载体,无需再进行以后的催化剂成型操作;浸渍法能够将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 活性组分都分布在载体表面上, 活性组分利用率较高,用量少,这对于贵重金属意义重大;载体的结构基本决定了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孔结构与比表面大小。 则可选择具有合适的结构和比表面的载体,以提供适合催化剂所需的各种机械与物
29、理性能。49、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哪些?1 )烧结: 高温下,粒子发生迁移,降低表面使得体系向稳定的方向进行,从而导致催化剂烧结。2 )中毒: 由于毒物的存在而使得催化剂失活.3 )积炭(结焦) : 高温下,反应物料由于分解、聚合等反应生成的碳或焦炭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使得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减少,堵塞孔道,影响活性使得其下降。4)催化剂相组成的变化50. 碳离子反应规律: 酸碱催化剂对许多烃类分子具有催化活性。 酸性催化剂可以提供质子或接受电子对,使烃类分子转变成带正电荷的正碳离子, 循正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催化转化; 而碱性催化剂进攻烃类分子后,往往夺取质子或给烃类分子施放电子对,使反应按负碳离子反
30、应机理进行。51. 催化剂寿命 :是指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维持一定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使用时间。52. 催化剂中毒 :是指催化剂在微量毒物作用下丧失活性和选择性。简答1. 酸碱催化作用与氧化还原催化作用的对比酸碱型催化反应其反应机理是因为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通过收受电子对而配位, 或者发生极化, 形成离子型活性中间物种所进行的催化反应。氧化还原型催化反应其反应机理是因为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通过单个电子的转移,而形成活性中间物种进行的催化反应。2. 固体酸碱催化剂的酸碱性来源与调节(1)来源:结构不同,在相同的配位数情况下,以不同的价态的原子取代,产生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同样当价态相同而配位
31、数不同,会使其结构不平衡,产生酸性。对于金属盐类,当含有少结构量水时,金属离子对H2O极化作用,会产生B酸中心。(我的答案:电离、接受电子、提供电子)(2) 调节:合成具有不同硅铝比的沸石,或者将低硅沸石通过脱铝通过硅铝比;通过调节交换阳离子类型、数量,来调节酸强度或酸浓度,改善活性和选择性;通过高温焙烧、高温水热处理、预积碳 或碱中毒,减少或减弱其强酸中心,从而改变活性和选择性;通过改变反应气氛,从而改变活性。1 、论述题:试分析沉淀法与凝胶法制备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在前面第五章第7)进行评述。答:(1)沉淀法: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沉淀物的性能又由沉淀状态和条件(浓度、温
32、度、PH值等)所决定。浓度、温度、搅拌、PH值.(2)凝胶法:除了 PH值外,引入的物质的酸性以及其电离性(电解质性质)和凝胶放置的时间都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另外,缩合反应的强弱,对凝结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思考题1. 催化反应的反应热、活化能是否与非催化反应的相同?为什么?( 1)不改变反应热:因为催化剂只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历程来降低活化能,而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是由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体系中的相对能位来决定, 反应物与产物的结构确定了它们的相对能位, 即不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焓,因此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 2)降低活化能:因为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使反应沿着一条更容易
33、进行的途径进行。2. 催化剂能否改变化学平衡?不会改变,因为反应终了时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不会影响反应体系的标准自由能变化AG0(状态函数 , 决定于过程的始态与终态, 与过程无关), 因而也不会影响平衡常数K。3. 影响催化剂的寿命的因素有哪些?化学稳定性:化学组成与化学状态稳定,活性组分与助剂不反应与流失;耐热稳定性:不烧结、微晶长大和晶相变化;抗毒稳定性:抗吸附活性毒物失活;机械稳定性:抗磨损率、压碎强度、抗热冲击。决定催化剂使用过程中的破碎和磨损4. 载体在催化剂中的作用是什么?分散活性组分:提供大表面和孔隙结构、节省活性组分、提高抗中毒能力、提高抗烧结能力(热量散发和移去)、提
34、高机械强度(粘结剂)提供催化活性(双功能催化剂)调变活性相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大小5一个好的工业催化剂应满足哪些条件?( 1)高活性:缓和的反应条件低压、低温、高空速、大处理量;降低装置造价;降低操作费用;提高过程经济性( 2)稳定性好:长寿命、使用时间长活性下降慢;抗烧结、中毒、结焦、污染能力强;降低催化剂费用;提高过程经济性( 3)流体流动:流体的分布、压力降、扩散效应催化剂利用率和过程控制;流体的分布:均匀、湍流、接近活塞流反应器与催化剂颗粒直径比 510;反应器长与催化剂颗粒直径比>50100(4)压力降:尽可能小提高催化剂床层空隙6、何为转化率、收率和比活性?如何计算转化率、
35、收率和选择性?转化率:已经转化的物料量占总进料量的比例大小产率:生成的目的产物量占反应物初始总量的比例选择性:目的产物占总产物的比例(m%, mol%)7 .说明吸附热、吸附活化能、脱附活化能随表面覆盖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并画出变化关系图。 (1)规律:随着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吸附热见减小,吸附活化能增大(2)原因:1)2)3)5表面不均匀性:吸附热随覆盖程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表面上各吸附位不是能量均等的, 吸附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先吸附的分子总是吸附在最活泼、最易吸附的部位。吸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对反应分子具有中等强度吸附的固体表面40100020106 o ro6吸附热随覆盖率变化8.
36、吸附热数据在催化剂研究中有何用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从吸附热的数据去推断催化剂的活性。占有固体中不同的能级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例如:可以利用吸附热的火山模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9 .何为控制步骤?研究催化反应控制步骤对选择和改进催化剂有何用途?如何消除内、外扩散影响?(1)多步反应中,若其中某一步骤的阻力远较其他步骤为大,则该步骤为控制步骤(3)内扩散消除实验的做法是:在一定催化剂装填量(质量或体积)条件下,改变催化剂颗粒粒径,通 过对比不同粒径下的催化剂活性变化来确定内扩散消除与否,即随着粒径减小,活性不再变化,那么活性 不再变化所对应的粒径就可以认为没有了内扩散的影响,或者说内扩散效应可以忽
37、略。(1)(2)(3)(4)(5)(6) 其中10 .表面催化反应包括哪几个步?反应物由气相主体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反应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催化剂内表面反应物的化学吸附被吸附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产物的解吸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气相主体(1)、(7)步为外扩散,(2)、(6)步为内扩散,(3)、( 4)、(5)步为化学动力学过程11 .生成热与金属催化剂的活性有什么关系?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金属催化剂表面与反应物分子产生化学吸附时, 常常被认为是生成 了表面中间物种,化学吸附键的强弱或者说表面中间物种的稳定性与催化活性有直接关系。 中间
38、物生成热 越大,其稳定性越高。通常认为化学吸附键为中等,即表面中间物种生成热适中,这样的金属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12 . 影响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其活性和选择性的基本因素有哪些?(1)因素:费米能级的高低:对于一定的反应物来说,费米能级的高低决定了化学吸附的强弱。化学吸附后金属金属的逸出功的变化d%勺影响:随着d %增加吸附量降低,d%小吸附量增大化学吸附物种的键强取决于轨道构型的不同2. ) 对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影响活性的因素有三种:在临界范围内颗粒大小的影响和单晶取向;一种活性的第VIII 族金属与一种较小活性的 IB 族金属,如 Ni-Cu 形成合金的影响;从
39、一种第 VIII 族金属替换成同族中的另一种金属的影响影响其选择性的因素有:活性中心多样性,可以催化几个竞争反应同时发生,从而降低了目的反应的选择性电子能填充到能带的水平。它直接关系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采用加助剂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目的。13. 酸度和酸强度的含义?如何测定?区别 B 酸和 L 酸的实验方法?(1)酸强度是指给出质子的能力(B酸强度)或接受电子对的能力(L酸强度)用函数H昧示( 2)测试方法:正丁胺指示剂滴定法测是总酸度和酸强度气态碱吸附脱附法(NH3 口比咤等)-程序升温月附法(TPD脱附温度越高酸强度越强。(3)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L酸;能够给出
40、质子的物质称为醵。区别 B 酸中心和 L 酸中心;用 NH3 或吡啶在固体酸表面上吸附的红外光谱可以作出区分。14. 为什么 SiO2-Al2O3 会有酸性?其B 酸、 L 酸活性中心的结构特征及相互转化的条件是什么?(1)原因:三价的铝离子进入氧化硅的表面,产生了具有强B酸性质的表面羟基,这种质子性质的酸,显然是由水分子在铝离子上离解吸附所产生的(2)高温加热脱水形成L酸15. 影响分子筛催化剂的酸度和酸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改变其酸度和酸强度的方法有哪些?一定硅铝比范围内 , 硅铝比增加反应活性与稳定性提高通过调节交换阳离子的类型、数量,可以调节沸石的酸强度与酸浓度,从而改变催化反应的选择
41、性通过高温焙烧、水热处理、预积碳或中毒处理,可以杀灭分子筛中的强酸中心,从而改变其选择性与稳定性通过改变反应气氛,如通入少量CO减水蒸气可提高酸中心浓度16. 配位中心与配位体的含义是什么?配位化合物中直接和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配位体的原子称配位原子或配位中心。配位体是能提供电子对配位化合物(或络合物)中的中心元素相结合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17.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1 )两种金属离子混合前后配位数不变2)氧的配位数混合后可能改变,但所有氧化物混合后的配位数与主成分的配位数不变3)已知配位数和金属离子电荷数,可计算出整体混合物的电荷数,负电荷过剩时呈现醵中心,正电荷过剩时呈现L酸中心
42、13. 烯烃络合催化氧化的机理是什么?正碳离子机理:例如烯烧在 L酸中心上烯煌、芳煌等不饱和烧在B酸中心上RH + L-R + LH-+L>+LH-r ch vH-CHZHYH2 + LJ/ +LH-L H:C CH2 炜丙基正碳需于H i+CH.TYH,CH.YYHx6+L -诲 +LH-HHIIH<C=CH;+ H* 一 H£qCH14 .半导体催化剂在晶体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本征半导体:最高满带中的电子易激发到最低空带中(空带获得电子)正穴一带正电的空穴n型半导体靠电子的运动导电(negetive)p型半导体一靠正穴的运动导电(positive)本征半导体的导带中的电
43、子数和价带中相应的空穴数远远小于金属导带中的电子数,电导率比金属小得多。电子学和电子工程应用多,无催化活性非本征半导体(缺陷半导体)导电性源于化合物对化学计量的偏离非化学计量的氧化物和硫化物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15 .常用的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各自的有缺点及适用场合是什么?(1)沉淀法:常用方法,可制备多组分催化剂影响因素:1)沉淀剂、金属盐的性质2)沉淀反应条件:沉淀剂与金属盐的浓度、pH温度、加料顺序、搅拌速度、沉淀物的生成速度、沉淀时间、洗涤与干燥方法等(2)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常用方法过量溶液浸渍法、等体积浸渍、多次浸渍、蒸汽相浸渍(3)热分解法(or固相反应法):采用可加
44、热分解的盐类:硝酸盐、碳酸盐、草酸盐等1)原料的影响(碱土金属的硝酸盐只能得到亚硝酸盐)2)热分解条件对分解产物的影响:分解温度T与分解时间T 一粒度T(4)熔融法(5)还原法:多用于金属氧化物的制备16.中毒的分类有哪些?中毒的机理有哪些?定义:催化剂所接触的流体中的少量杂质吸附在催化剂的活性位上,使催化剂的活性显著下降甚至消失, 称之为中毒。(1)中毒的分类:1)按毒物作用的强弱:强、中、弱2)按毒化作用的特性:永久、暂时3)按毒化作用机理:化学吸附、化学作用8.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催化剂失活?三个方面:化学的原因(中毒、结焦)受热(高温烧结)机械的原因(粉化、流失)论述题1、试举例说明实验室条件下筛选催化剂的内容与步骤,并画出实验装置简图。 (15 分)1)确定一个过程(目标反应)(1分)根据目的要求(生产或者产品)确定一个反应过程,例如:环氧乙烷的生 产。具方法有氯醇法和乙烯直接氧化法。如果选择后一种(一般选择先进的方 法),则目标反应为:+CtH CC2H 4 一02r C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农业技术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不动产测绘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医技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药剂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计算机信息处理员五级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信号工-机车信号设备维修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汽车修理工(技师/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无损探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保健按摩师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地质勘查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黑龙江小学生诗词大赛备考试题库400题(一二年级适用)
- 《HSK标准教程1》第4课课件
- 双J管健康宣教
-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茂县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
- 水电站新ppt课件 第一章 水轮机的类型构造及工作原理
- 护理查对制度课件
- 市政工程占道施工方案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 GB/T 17449-1998包装玻璃容器螺纹瓶口尺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