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_第1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_第2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诸位,作用题是必考的,“内容、结构、表达效果“三个方面考虑组织答案,”表达效果“是由“表达技巧”造成的,以下的相关术语是必须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非常4+1: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也称写作手法)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叙人称(考点: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可以是作者本人,或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2、表达效果: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便于叙述故事、直抒胸臆。2、第二人称(你、你们)。表达效果:拉近距离,直接对话,亲切自然;便于交流,便于(作者直接)抒情。(一拉二便)3、第三人称(他、他们)。表达效果:不受时空限制,自由记叙、客观表达。记叙线索(考点):充当线索的有:(1)人物;(2)事物;(3)事件;(4)时间;(5)地点的转移(游踪);(6)情感。注意有些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判断方法:贯穿全文;在文中反复出现。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记叙顺序的作用(考点):(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3、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设置悬念,吸引兴趣、引人入胜;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补充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交代的故事背景;引出下文,为做铺垫;插叙的人物,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具体饱满。突出中心。(4)平叙(选讲):也叫分叙,即故事围绕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5)补叙(选讲):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

4、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文章内容(实)和中心(虚)(考点:把握文章主题及思想感情)“实”包括事实、场面、环境、相关背景和人物行为;“虚”包括思想情感(认识、看法、观点和情感)。方法:A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人+事)。B找主题句:找首段、尾段或中间的议论抒情句。归纳中心三部曲:一、概括:a要素归纳法:b共性提取法:c捕捉关键词法:二、归纳:在概括的基础上提炼人物的精神品质、事件的本质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三、升华:由(二)的内容看社会根源、社会意义,了解作者意图等。如孔乙己通过其预付麻木的性格,看造成的社会根源,明确希望做目的是唤醒民众。考点:概括情节或

5、内容考试方式:补全情节;概括全文情节或故事内容;梳理概括文中事件。(为了增加试题的难度,出题人往往会在题干上设置一些限定性的条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后完成)人+事+果(什么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先找主谓宾,再加修饰语。考点:情感1、梳理人物的情感变化考试形式:填空或问答(若为问答,最好答出情感生成的原因)方法:往往在文段中有表达情感的词语可勾画使用,若没有,抓住语段中的关键句子或词语进行体会。例1:“结合全文,概括我对父母情感的变化过程。”(你的计划里有他吗第1题)幼时,觉得父母无所不能,随父母是无尽的仰视和崇敬;后来,因为家庭的贫穷,羞于提及父母,对他们是疏远

6、、漠视;最后,被七叔的离世所触动,对父母是愧疚,并重新珍视亲情。2、体会句子中蕴含的人物情感人物分析(多方面分析) 1、肖像、神态;2、语言;3、心理;4、动作。5、思想品质与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共有的思想本质。如爱国主义等。性格特点: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体现的心理特点。共性+个性。如镇定、勇敢、坚强等。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运用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表现手法(也称写作手法,考点)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行为、情感”中的一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表达出

7、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2、比喻:喻体要选择大家熟悉的,且能给人带来美感。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3、铺垫: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作用:1、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2、渲染气氛,形成“山雨

8、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例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出场就布置了铺垫过程。“伏笔”与“铺垫”有三个方面的不同:1从形式来看,用作伏笔的,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用作铺垫的,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如一些表现人物的景物环境描写,它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下文的铺垫。2.从运用来看,伏笔与下文照应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接着就写人物。3.从作用来看,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

9、作用,比如推动情节,突出人物,等等。使用“伏笔”与“铺垫”应注意以下几点:有伏笔必有照应,伏笔要埋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伏笔要有照应,但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会显得枯燥。铺垫的特点是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铺垫的作用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铺垫的原则是引而不发、自然合理。4、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

10、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5、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6、衬托:指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使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正侧描写相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

11、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8、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手法如下:一漫画法: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二对比法: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三托物法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宣传自己

12、的主张、驳难对方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郑人买履四反说法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9、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作用:先写出的特点,为下文情感变化做铺垫,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人物的形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10、照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照应题目)(写作手法):指文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完整,

13、结构更严谨、紧凑,浑然一体;加深印象,突出强调了内容、人物形象、情感;点明主旨、升华中心。11、设置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2、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13、埋伏笔(写作手法):指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作用:吸引读者兴趣;为下文将出现的人物或情节做铺垫,交代含蓄,使行文不突兀,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

14、件有联系。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一显一隐;一前一后;一浓墨重彩一点到为止。14、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1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

15、,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16、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十分具有感染力,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烘托: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17、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

16、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作用: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佐证作者的观点。19、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20、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2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22、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23、寓庄于谐: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24、点面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

17、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25、句式:指倒装、被动、感叹等,在表情达意上常常起到特殊的作用,如倒装,常表示强调,鲁迅祝福中“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就是运用倒装句强调了祥林嫂生活无着且无人同情的悲惨遭遇。文章使用整句,显得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散句则显得灵活生动,富于变化;整散句连用则既有整齐美,又有灵动的美。26、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人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

18、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27、一语双关:即指又指,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其他:谐音、一语双关;贬词褒用(方法:贬词的含义+文中含义+表达效果,作用关键词:喜爱),褒词贬用(讽刺+针砭)例:鸟儿们卖弄婉转的歌喉(写出鸟儿的欢快鸣叫的情景)词性:动、形、副。例:他重重地拍了他一下。干净(副词,写他动作的用力,表达对他的同情怜悯)词类活用、词性转化 例: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形动)叠词:生动形象具有韵律感、朗朗上口便于抒发情感、有亲切感表强调。(重重、暖洋洋)拟声词:生动形象,使人产生联想、身临其境(

1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化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修辞(笑声飞溅,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比喻)化静为动+修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人)化用诗句、词语/成语、武功招式(余爱绕梁,梅花糕无影手,我寤寐求之、辗转发侧)调动感官、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双重否定表肯定:不是不想修辞方法作用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生动形象类修辞:比喻、拟人。作用的关键词: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结构类修辞:排比、对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语意相关)。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加

20、强语气、突出强调、一气呵成、说理透彻、抒情淋漓等;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3、语气类修辞:设问、反问。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启发的思考,引出下文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突出强调类修辞:对比、反复、夸张。对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强调了突出了 ) 反复:突出强调了内容/情感,增强旋律美等。5、借代的作用: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文章结构、思路1、重要语段的作用(考点):A开头语段的作用:(概括所涉及语段的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1、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起因,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介绍人物性格品质,总领全篇;介绍人物特点,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若开头语段是环境描写,则按照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交待了下文的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埋伏笔);含蓄点明文章中心主旨;写了内容,总领全文。B中间语段的作用:写了内容; 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插叙(插叙的作用);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设置某一情节;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对比/相照应/突出中心主旨. C结尾段的作用:写了内容,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点明中心(揭示/点明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深化中心/升华文章

22、主旨;点题(直接出现题目)、照应题目(与题目相关)、首尾呼应、前后文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警醒警示人们,引起对问题现象的重视,呼吁人们D特殊结尾:揭开悬念,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思考空间,回味无穷;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出人意料,震撼人心,回味无穷;发出倡议,卒章显志。2、过渡、照应。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间发生变化、由倒叙转入顺叙、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均需要过渡。照应:文题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伏笔照应。3、层次、段落。(一)理清层次结构(选讲):A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记叙的顺序,二是记叙的线索。B善于捕捉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重要语句。C自然段组成:领

23、起句(中心句)扩展句(可能不止一层)收束句。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二)归纳段意(强调):.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4、文章标题记叙文题目作用(考点:含义+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引人

24、深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交代文章主要内容、写作对象、主要事件;3)含蓄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情感;4)作为线索,贯穿全文;5)若用了手法,抓手法(比喻、拟人、一语双关、象征、引用化用诗词)的效果。6)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7)丰富人物的形象。怎样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5、记叙文结构、思路(选讲)一、纵式结构:时序、事件发展顺序安排材料。二、横式结构:空间、地点转移或事件分类安排。三、纵横交错式:时空交互式。全文或文章主体:

25、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6、材料组织特点(选讲)回答要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句子理解:(一)、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A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行文线索、照应前文。 B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2、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要看句子的位置。(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引出人物,埋下伏笔、后有照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辅垫;总领话题、引出下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承接上文;为后文埋下伏笔。(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前后照

26、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主题突出。考点:赏析加点词语/句子加点词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以定语/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词语带有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值得玩味/形式独特的短语/词组.1、有手法:点明手法+手法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写出了,表现了,表达了)2、赏析没有手法的句子/加点词语;结合语境体会字词的表达作用如叠词、拟声词的作用。词语理解:(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

27、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考点:含义词语或短语的含义:本义+语境义+情感(表达了/表现了)题目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可能不止1点;深层含义往往和情感、主旨有关)句子的含义:分层抓取关键词解释关键词将关键词的解释放入句中表达成句(有情感答情感)引用诗文的作用(考点):概括诗文内容;增加文学色彩,吸引读者兴趣;表达情感或升华(深化)主旨。如何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体会或给了你什么启

28、示(考点:拓展题)回答时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背景,读懂内容;(2)针对话题,选取角度;(3)联系实际,具体阐释;(4)中心明确,思想正确;(5)简明扼要,准确无误。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如何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考点:拓展题)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结合上下文来写。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考点)记叙的作用:把文章的内容有序组合在一起,让读者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

29、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说明的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对象的什么特点。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从描写对象上分类:1、人物描写:A(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2)动作描写透露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3)语言描写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的身份经历、习惯爱好(区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4)心理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变化,揭示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丰富人物形象。答法: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

30、、心理、语言、外貌;反映了人物心理、性格、精神品质;反映了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丰富了人物的形象。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考点):A从内容上考虑: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渲染了气氛。写出了什么景物的什么特点;B从结构上考虑:引出下文情节;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与相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C、从人物和主题上考虑: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文章主题;定下感情基调3、场面描写(场景描写)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作用:感情表达直露、真切动人、质朴,引发读者情感共鸣。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寄

31、情于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用:感情表达含蓄委婉、隽永,回味无穷,引人深思。散文阅读 4、细节描写(要件:细枝末节、典型、生动、具体,最能打动人心)。其他:描写的表现手法:A人物描写方法(工笔和白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B景物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粗笔勾勒(白描: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

32、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考点:人物形象问法:结合全文,分析××的人物形象(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的人物形象(不用分析 )方法:在文中找到和人物相关的事件或对人物的描述;从事件和描述中概括人物形象。2一、散文特点:1、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2、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可谓“形散神聚”。二、散文种类:(1)咏物散文:通过对景

33、或物的环境和外表特征的记叙和描写,反映景或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揭示主题,咏物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臆,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3)哲理散文:通过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说明道理。三、散文的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四、如何把握散文的主题。方法:(1)找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出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3)同时,学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的“志”。特别是要抓住文中的议论2、抒情的句子。五、如何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答题的基本思路:选材上典型新颖;结构严谨,剪裁详略得当;综合运用了哪些(具体指明)表达方式;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语言上六、怎样评价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法:这类题一般要求写出从文中所获得的人生启迪,或者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类似的片段。重点抓住文中的形象,把握其象征意义,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突出其蕴含的精神内涵。答题格式:本文写了的内容,表现了,告诉了我们,从中我们学到了。小说阅读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