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素描基础教案9素描教案 教学计划 (1)17素描教案23 学期:第一学期 系别:建筑系 专业:环艺与艺术设计 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任课教师:徐 丹 课程时间:48课时设计素描课程教案课题:设计素描课时:48课时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1、设计素描的概念与学习目的;2、物体结构的基本形态与造型方法;3、物体的明暗形态与精细特写表现;4、结构关系的异变表现与创意训练。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目的:1、研究立体造型的形态及表现规律,启发并掌握对心理物象的视觉表达能力,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不仅注重物象的造型训练,更注重物象构造的创意性表现。2、在基础造型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
2、新意识。教学重点:1、物体的空间结构关系与造型表现训练;2、透视的基本规律及其表现方法;3、物体变异处理与创意表现训练。教学难点:物体变异处理与创意表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直观示范、练习辅导等方法。第一讲 设计素描概述素描教学,在美术与设计教育中,一直是以纯艺术再现为原则进行造型基础训练。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适应设计艺术学科需要的“设计素描”应运而生,使艺术设计学科长期以来沿袭纯艺术表现的素描教学模式得到很大改观,为设计艺术学科的造型基础训练带来了勃勃生机,成为设计艺术学科重要的造型基础课程。 设计素描是在借鉴融合传统绘画素描艺术精华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艺术学
3、科的特点形成的视觉造型艺术学科。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表现在目的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简言之,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是设计师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其实用性功能不言而喻。纯绘画性素描是为“纯艺术”表现服务的,追求的是精神层面审美功能的欣赏价值。由于功能与目的不同,体现在教学中必然带来教学的理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和价值取向。那么,如何认识设计素描与纯绘画性素描的关系,怎样结合设计艺术学科特点,构建设计素描教学的训练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设计人才,就成为设计艺术学科教学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基础造型课程,是设计造型能力和徒手绘
4、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是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基本技巧和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必备的专业性基本功。绘画素描主要以单色线条和明暗来塑造物体形象,以训练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基本动态、质量感和明暗关系为目的,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设计素描主要以设计活动为目标,延用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艺术所需的结构、空间、创意等表现而完成的单色绘画。设计素描的学习目的(1)、通过视觉感受,训练眼睛敏锐的观察能力;(2)、通过分析理解,培养空间思维与形象思维;(3)、通过创意表现,训练视觉传达的造型方法。三、设计素描的造型思维特点绘画素描:以写实为重点,注重强烈的感性认识,进行形象的
5、深入研究和准确的表现,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追求富有感染力的生动艺术造型,以陶冶情操的纯艺术作品发挥其造型功能。工具材料以铅笔、炭笔、毛笔为主。设计素描:研究立体造型的形态及表现规律,启发并掌握对心理物象的视觉表达能力,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将形象思维统一在逻辑思维之中,拓宽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在符合设计要素的前提下,发挥其造型功能。不仅注重物象的造型表现,更注重创造性物象构造的表现。造型形式多样,材料应用广泛。设计素描注重立体的全方位意识培养,设计素描造型是多维度的空间造型。除基础造型技能训练之外,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课程创意形态造型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
6、性的思维规律中演化具有可操作的创新方法,提高创造能力。无论是绘画性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其造型思维过程都是从感性开始,逐渐向理性认识转化伸延,都遵循着感觉、分析、理解、综合与概括这个基本认识规律,但由于两者之间的造型功能的不同,因而在具体的造型思维活动过 程中,其思维的形式与方式是有区别的。 在绘画性素描的造型过程中,通常是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活动方式而展开。与之相比较,设计素描的造型思维方式则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被统摄在逻辑思维之中。所以,在设计素描的造型表现中,特别强调思维的推理性、逻辑性和有序性。事实表明,这种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及造型思路,不仅能够使设计素
7、描造型严谨、规范,而且还因这种思维与思路包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等因素,因而能大大拓宽其造型的表现力。四、 设计素描的造型功能 人们通常是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来看待绘画性素描的造型功能,“即它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质感、量感以及明暗关系为目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反映在纯美术专业的素描造型训练目的是培养锻炼绘画或雕塑创作所需要的写实能力。基本功练的越扎实,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能力就越强。由此可见,一般绘画性素描的造型功能训练,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 体现的是其造型的审美作用,它最终是以陶冶情感的精神产品的本质特性发挥其造型功能。
8、与之比较,设计素描的造型功能则显的较为复杂而且不同。现代设计是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相融,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学科,体现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设计的产品要符合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达到人机环境系统和谐、赏心悦目的最优效果,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完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设计艺术家的使命。 一件产品或一个展示环境方案的造型设计是作为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其造型设计必然要受到设计诸因素的制约。产品的物质性、适用性往往是第一位的,审美价值则是从属的、第二位的。设计如何既能符合功能、工艺、材料等条件的要求,又能使产品造型新颖生动、赏心悦目,设计艺术家所具备的造型能力此时便显
9、示出它的价值和特色,它最终是以设计适用、美观的纯实用产品的本质特征发挥其造型功能。 设计素描,其造型功能不能直接起到“物化”(生产)产品的作用,而且通常也不侧重独立审美价值的体现,而是着重运用草图、效果图、爆炸分解图等造型与技术表达手段为媒介,传达设计师的理念与构想。一幅设计素描,人们从其造型表面中一般只能看到表现这件产品的形体构造、形式美感等,对它的造型功能性往往忽略,一般只会当作产品的设计构想图或产品效果图来认识及观赏。一幅绘画性素描则不同,它即便是习作、草图人们也能从其造型中透视出审美主题,是将其作为一件纯精神的艺术品去欣赏的。五、设计素描的造型特点 绘画性素描的造型训练,注重扎实的写实
10、能力,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的能力的培养。 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不仅要掌握、如实地表现物象方面的造型语言,同时,还注重创造性地构造物象与表现物象。 因而其造型是多样化的,有写实的、再现的、也有创意的、表现的;或者是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有写生的、临摹的、想象的;也有线描的、明暗的,或者是拼贴的、喷绘的等等。另外设计素描特别强调立体的全方位的意识。因为不论是设计的产品也好,设计的展示空间也罢,它们最终都是以立体的360环视的多角度立体形态、纯实空间形式展示给观者。因此,设计素描的造型是多维度的空间造型。 通过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的比较分析,设计艺术院校的素描造型基础训练必须密切结合设计学科专业的特
11、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在设计素描基础教学中,除基本造型技能训练之外,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创新素质,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意形态造型的构想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法则,提高创新能力。第二讲 物体结构的基本形态与造型方法一、结构的基本特征物体各个部分,以特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构成整体的内在构造关系,称为结构。它是决定物体外观形态的基本因素。自然界中,凡是有形的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与外在的结构关系,不论是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物品,都具有不同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的形态特征,或者是不同的单体按照物态生长的自然规律或是人为制造使
12、用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程序组织结合而成的。其自身的结构方式,决定了它的外观形状,从而展现出大千世界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象特征。例如建筑,这些外形各异的建筑都是由各自的内在框架结构方式所决定的。物体的内在结构决定着物体的外部形状,也就是说,一切物体的外部形状都是它内在结构的反映。所以,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物体是怎样结合的、是怎样构成的,才会对其外在形态有清二、结构的类型 物体的结构可概括为两类:框架类型和积量类型。1、框架类型结构的主要特征框架类型结构:框架是构成形体结构主要骨架,由主杆和支杆部分连接构成一个节本的整体结构,有自然形态的和人造形态的两种(如鱼类等脊椎动物的基本骨架和楼房
13、建筑的基本框架等)。2、积量类型结构的主要特征积量类型结构,由两个以上基本形体(几何形体)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和空间形态组合而呈现的结构形式。如表现一个物体,在把握整体比例的基础上,应该理性地分析解剖它是由哪几种有体量的几何体组合构成的。对积量结构的剖析将使我们在把握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部分组织的几何构造及其特征,通过物象构造的起伏变化关系来达到形体积量的表现。三、结构造型的表现要素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运用“结构线”的方法来认识千变万化的物象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把握形体的结构。同时,由于“结构线”表现了特定的
14、空间和透视关系,因而具有“深度”的性质。线:点的延长;面: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点:移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 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生立体感。当我们用铅笔或炭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这看似简单的线条,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
15、腻等感觉;再如一块石头、和一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等的不同的重量感。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一些、虚一些。2、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
16、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是围绕画面的主题或画面的主次展开的。总之,主、次结构线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第三讲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结构表现方法一、透视的基本规律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17、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1、透视常用名词:(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9)原线:与透明画面平行的线段,没有纵深角度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粗远细的变化
18、;(10)变线:与透明画面成纵深角度的线段、透视方向有了变化,本来相互平行的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到一点的现象;(11)灭点:即消失点,是变线的消失灭点;中心视点:是视平线正对视点的中心点,是直角度变线的灭点;(12)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称距点;(13)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14)灭点;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低远高线的灭点;(15)地点:在视平线下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高远低的灭点。2、直线透视:(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
19、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3、直线形体透视规律长度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愈远,长度愈短,近长远短。空间间隔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空间愈远愈小,近大远小。高度相等的线段,视平线以上的愈远愈低,视平线以下的愈远愈高。两种情况到最远处均消
20、失于消失点。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的倾斜线段,一定消失于垂直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的直灭线的天点或地点上。向上倾斜的消失于天点,向下倾斜的消失于地点。成角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二个视平线上的消失点,平行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心点。画面平行的线段永不消失。与画面不平行而相互平行的线段消失点必须严格统一。4、曲线形体透视:凡是非直线形体的透视变化均为曲线形体透视。圆形的透视表现,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不管在哪一种透视正方形中表现圆形,都应依据平面上的正方形与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决定。因为圆形在正方形中与四条边线的中点和十交叉线的末端相交。并且在正方形两条对角线至
21、4个角处相交形成正方形与圆形的关系。所以,不管是怎样的透视圆形,都应该在相应的透视正方形中米字线的相关点上通过才是合理的透视圆形。5、曲线形体透视定律正圆透视形是呈椭圆形状,在视平线以下时,上半圆小,下半圆大,不能上、下画的一样大小。用弧线画透视圆时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的太尖也不能方。平面圆中上、下、左、右四方是与正方形相接的,透视中的圆形不是这样,它的最宽点是根据与视点的位置而定。距视平线越近,圆形透视弧度越小,反之越大。任何曲线形体需画透视图时,都应纳入透视方形或透视立方体中完成。二、结构造型的画法要求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
22、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注意画面构图。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切忌违背透视原理的现象出现。采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完整。三、课题训练1、练习一:指导学生运用框架线的形式和方法,结合透视的基本原理,对石膏几何体进行不同空间形态的写生表现。2、练习二:指导学生运用框架线
23、的形式和方法,结合透视的基本原理,对人造静物(陶瓷、玻璃、金属等)进行不同空间形态的写生表现。3、练习三:练习一:指导学生运用框架线的形式和方法,结合透视的基本原理,对静物(蔬菜、水果等)进行不同空间形态的写生表现。4、练习四:练习一:指导学生运用框架线的形式和方法,结合透视的基本原理,对石膏人像进行不同空间形态的写生表现作业要求规格:4开纸大小工具:可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水墨、粉笔、蜡笔等,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构图严谨、造型准确,能充分表达物体的结构、空间、形态、质感、量感以及掌握形体的比例、姿势与动态,画面整体、刻画深入,在技法方面要有一定的表现力。第四讲 物体的明暗形态与精细特写表现
24、绘画性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绘制具有三维立体的形象。绘画性素描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识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方法,在认识、理解和表现方面与绘画性素描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它更注重理性的作用。在课题作业中,有时会更多的要求学生凭理性推导去表现,而不是仅对实物的感觉比较来造型。例如:课题建筑形态积木组合写生,要求在整体关系、比例、构图各方面造型因素尽可能准确,恰当的基础上,采用“透明画法”按透视原理“推导”地表现出物象形体的外、内部构造关系,用线条的虚实变化分析并表现出整体以及各局部的结构关系。把看不到的一面都要推导表现出来,并按透
25、视规则求证出来。 又如课题器皿类任意组合写生:将形态各异、材质不同的器皿任意摆放在同一平面上,要求同学们动脑筋、创造性地将这些物品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画面构图要有变化、有新意、多样统一、均衡和谐、透视正确,表现上采用透明画法,分析结构,用线造型,以线的虚实变化“推导”地表现出形体的内外部重构关系以及重叠关系。用线表现出物象的虚实体感、明暗关系、质感量感、体味线的节奏、韵律感。这种课题训练不仅能锻炼与提高学生对结构形态造型的观察、分析、理解与表现的能力,进而还能加深对于设计素描的造型思维与特点的体验和理解。本部分着重训练光影明暗和精细特写,通过光影和调子来表现物象的虚实体感、明暗关系、质感量感、体
26、味线的节奏、韵律感。明暗研究1、光影与明暗光是一切视觉形象产生之源,也是一切明暗产生之本。没有光则没有视觉形象。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之分,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照度;它们照射在同一物体上时,照度强物体则显得比较亮,照度弱物体则显得比较暗。光与形状的关系包含着明暗这种近代西方绘画中极为重要的手法上的原理,它是追随光与影、明与暗给物体形状带来的微妙的变化,去表现形体感、空间感的手法。如今,明暗作为一种要素在造型设计中被广泛地运用着。明暗关系(仅包含光影,同时也包含黑、白、灰)有众多的作用:表现形体的体积,刻画表面特征和质感,描绘情调;表示或限定空间、节奏、韵律;作为构图的成分,引导视线穿过画面和进入
27、画面。2、课题训练练习一: 光影研究与明暗比较关于人造物(如皮鞋、手提包、台灯、衣服等)练习二:光影研究与明暗比较关于自然物(如花、草、树、木等)二、精细特写(刻画表面)1、质感对比:软与硬、干与湿、光滑与毛糙、耀眼与暗哑、圆润与枯涩、明净与班驳等等2、肌理表现:各种材质的物体在形成或创造过程中,表面所呈现的纹理或图案成为肌理。从狭义上讲,肌理是指某个单一物体表面的纹理。而从广义上讲,它也可以指众多形体合并起来所形成的总体效果或场景。因此,一棵树的树皮有其独特的肌理,而众多树合起来所形成的森林也是一种不同于树皮的肌理。物体的肌理作为一种图形,都具有一定的抽象美和节律美。课题训练练习一:以人的头
28、部作为对象,对其局部器官单独进行研究刻画。24张练习二:以金属汽水罐的不同状态为对象,进行34张表面质感的系列作业。练习三:以枯木的不同形态为对象,进行34张表面质感的系列作业。作业要求规格:4开纸大小工具:可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水墨、粉笔、蜡笔等,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构图严谨、造型准确,能充分表达物体的结构、明暗、空间、形态、质感、量感以及掌握形体的比例、姿势与动态,画面整体、刻画深入,在技法方面要有一定的表现力。 第五讲 创意形态造型的构想训练一、从具象到抽象关于解构与重构创意形态造型的构想训练具有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从形体与空间的各项基本性质的观察和发现中展开,即解构。“造型”从本质
29、上来讲,是对物象构成要素中比较突出部分的一种抽象关系的确定,经过扩散思维想象、联想,将物象分解为具有本质特征的可变因素,从中确定新的内容,探求新的发现。 构想练习的第二个环节是其造型过程的思路发展。任何造型活动都不可能在瞬间完成,都具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形体潜在的美感反应,以及对这种潜在所做的想象能力,是造型活动的基本条件。我们强调设计素描以完成课题作业的形式进行研究,从画面实际的视觉效果中得到启示。素描过程的每个阶段也为更深层次的观察和发现提供形式的直观依据。使我们能够洞悉物象原形潜在的发展趋势,在视觉效果的密切关系中捕捉新颖而充实的意象,变熟悉的物象为富有再造之可能的结构元素,进而将其演
30、变为富有审美意味的图形表现,即重构。 例如:将两种以上的物象,经过扩散思维想象的“荒诞加工”,相互转换、嫁接、变异组合成一种形态、属性,或功能与异变前部分或完全不同的造型。这种包括将物象概念和造型特征进行“主观”再造的练习形式就是解构与重构。它能有效提高学生想象的能力。这样的思维过程在设计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二、形象联想与概念转换 虚拟的空间物象往往寄生于“实”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中,在这里,物象的三维空间及质感、量感、光感的如实描绘不仅含有一般的客观再现的意义,而且由于其不同于自然造物法的配置,而成为物象性质趋于异变的关键,形成“拟”意象的真实而荒诞的双重视觉
31、性质。 创新是一种源于对感知把握到原形潜在变异的洞悉,通过设计素描过程的造型演变,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新的形象。为了充分地达到对自然世界多元的、多层次的本质认识,广泛地发掘和获得富于创意的设计思路,我们还可以通过物象各种性质的观察、分析、联想引发出不同性质的创意设计表现。例如:从自然物体的结构的各种性质中引出线条意象的变化;从形体是有机的同时又是可分的性质中引出有机构成的变化;从物质的肌理特征中引出纹理组织的变化。 将客观物象的实际存在进行新的调整和配置,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概念,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的常态,充分利用和发挥所掌握的造型技能,进行质变、形变的演化,从而获得新颖的视觉刺激,达到体现想
32、象表达创意的目的。二、课题训练练习一:局部描绘以玫瑰花或贝壳作为对象,对其结构和形体进行分析和描绘。练习二:局部描绘以昆虫作为对象,对其结构和形体进行分析和描绘。练习三:解构与重构以树叶为对象,对其构造进行分解和拆卸,将其基本构件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建构,使其成为一个崭新的形态。练习四:解构与重构以人的头骨或羊的头骨为对象,对其构造进行分解和拆卸,将其基本构件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建构,使其成为一个崭新的形态。练习五:解构与重构以海螺为对象,对其进行运动性的分析与构想。练习六:将机器和昆虫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形象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崭新的形态。练习七:将人的脸部和鞋子这两种完全不同的
33、概念、不同的形象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崭新的形态。练习八:将液体与固体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状态、不同的形象进行转换式联想,使其成为一个崭新的形态。作业要求规格:4开纸大小工具材料不限、技法不限。所有作业均作38幅系列作业。画面要有一定的表现力。要具备相当程度的想象性、创造性和逻辑性。可采用分析、比较、联想、归纳等方法。素描基础教案第一章 结构素描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几何形体、静物的研究和写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构成原理、透视变化和光线在物体表面散布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能运用线条和明暗调子较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明暗、空间等关系。教学重点:1、素描
34、的概念、素描艺术发展概况。安排往往从几何石膏形体入手。石膏几何体所具有的色调单一,静止不动的特点,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研究形体,因此石膏几何体写生训练成为众多初学画者的必修课。2、有序地组织画面。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素描训练的第一步往往是从静物写生人手,通过这一训练可以使我们对周围现实中一切形体的多样性有所了解.素描画表现物体有空间,形体,体积,结构,光影等内容.教学过程: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或也可适当参插一些明暗关系,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
35、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为什么结构素描舍弃光影变化的刻画,而刻意强调物象本质的结构特征呢?这是由它的训练目的决定的。我们知道,绘画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绘立体形象的能力,用艺术语言再现物体的形象为目的。而结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画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结构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这种训练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差不多 。石膏几何体
36、结构素描的画法:观察对象,在画面上定好构图形式:三角形。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保留起稿时的线条,作为辅助线,逐步地画出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用粗线条来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画面主要的地方,可画得实一点,次要的地方可画得虚一点。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从整体观察与掌握物体的造型、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重点:物体的各部位的形状、比例、结构与透视难点:物体的形体归纳、分面、透视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归纳法二、分阶段
37、教学: 1物体造形阶段用长线、直线构图,用水平线、垂直线比较,画出物体形状大小,物体也有它自身的性格,需留意它们的不同形状并要求用直线画出物体的外轮廓线。通过直线的对比,理解形体的比例。2物体的结构透视阶段:理解形体的体积、结构等因素。在面与面的转接上要有交代,一般是在转接的地方分面。根据物体的结构透视线分面,随着透视结构线的旋转,透视面积逐渐变窄。3局部深入阶段抓住主体局部深入,先从前面物体分面,越前面的物体,分面越详细(前实后虚,从而推出画面的空间感)4根据画面反复调整前面阶段1、2、3、4点,要明确前实后虚。第二章 明暗素描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光影效果、理解物体结构和基本透视。重
38、点:物体光影的表现与质感表现难点:对画面的整体把握,避免“灰”、“花”、“脏”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教学过程:素描的观察方法形体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形态、质地、重量及空间。但我们通过观察、概括,可以发现他们不外乎都是由方形和圆形组成的。所以在观察任何物体时,都必须把它概括成最简单的基本形。通过透视规律后,就可以用这些简单的基本形把十分复杂的形体表现出来。在形体观察阶段,学生对物体的形基本都能做到归纳概括。形体结构物体都有自己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在写生中不能只注意外形的变化,在素描训练中,强调结构十分重要。在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内部结构关系是不会变化的,无论环境光线如何变化,都
39、只能引起明暗色调的变化,其本身的结构并不会因为环境光线的因素而有所改变。因此只有熟悉理解了写生对象的形体和结构关系才能准确地塑造物体。在进行全因素素描前有必要作一两幅结构素描练习。3、形体比例写生过程中,必须强调比例关系的准确。要做到比例关系的准确性,就必须在观察阶段就要整体观察、整体比较、整体表现,切不可局部观察和绘画。确定比例关系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先确定大的全局比例关系,如最高最低,最左最右,在图中的位置最大物体中间的最小物体等,然后再确定从大到小的局部的比例关系。其中的局部比例关系一定 要服从整体的比例关系,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利用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虚的辅助线反复比较,以检查
40、比例的准确性。4、形体与明暗形体造型准确后,明暗光影就是素描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了。由于物体质地所吸收和反射光的强弱有所差别,就形成了明暗光影的不同。另外光照的角度和强弱也使得物体的明暗层次更加丰富和复杂。大多数学生都对“三大面”“五大调子”有所了解,但在运用到写生过程中,却常常表现得不够充分。所谓三大面指的是;亮面、灰面和暗面;五大调子则是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及投影。在写生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灰面的层次表现得不够丰富,使画面仅仅区别了亮面和暗面,没有表现出亮灰、暗灰、环境以及反光对物体复杂的影响。另一种是灰面过多,而亮面、暗面区分不明确,使得整幅画缺少重点强调的部分,
41、都很平均,也就是所说的“画灰”了。因此,作画中必须反复比较亮部、暗部以及其它中间层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强调差别时又要注意画面整体性。另外,还有少数学生杜宇明暗交界线和投影还有些问题。明暗交界线是区分出亮面和暗面的一个交界的线形,它一般沿着物体造型结构的走势出现在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而不是自身形成的不与物体造型相干的部分。投影一般是字铺大调子是和物体的暗面一同铺的,投影的形状也是依据物体造型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投影月靠近物体的部分越黑,反之越远越亮。5、质感、亮感与空间感控制准确的明暗反差和掌握表现方法及灵活的笔法对表现物体的质感、亮感十分重要。一般,光滑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大,毛糙的物体明暗反差较
42、小,光滑的物体受环境和反光的影响明显,毛糙的物体受固有色的影响,明暗反差弱。软物体用笔轻松,坚硬物体用笔肯定。在表现空间感方面,要首先确定画面的主体。从而作画时心里清楚哪些要画得清楚、强烈、具体,哪些要模糊简略。一般情况下,前面的物体清楚,后面的物体模糊,强光下明暗对比强,弱光下明暗对比弱,对比强就往前突出,对比弱就往后退。可概括为:亮面实,暗面虚,前面实,后面虚,中间实,边上虚,主体实,背面虚明暗素描是通过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体现对象丰富的明暗层次。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
43、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初学者在开始学习时,最好采用灯光下的几何体来练习,它能帮助你认识物体在光源下的明暗变化;接着再结合静物进行练习,进一步了解光源在复杂形体的明暗变化,以更深一步了解和掌握光源的变化及对象所表现的立体感、质感、明暗、空间关系等。在调子素描的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
44、与空间意识。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的照射产生明暗调子,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灰关系。2、明暗变化的节奏规律。在作画过程中我们知道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画面深入的过程中,应该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有节奏的渐变规律,也就是说物体最亮、最暗只有一处,其他是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明暗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
45、律。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三、调整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表现物体的质感。质感是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通过线条有序地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
46、刮等多种手段去表现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2、加强对比效果。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明暗的黑白、强弱,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强力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冲击力。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3、进行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有效地
47、表现对象,表现对物体感受。课堂答疑记录问:为什么画出了投影的效果,画面仍然没有光影的效果,并且显得有些灰与脏?答:画光影素描并不是把投影效果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并且各物体表面上的明暗面的对比更应该强烈一些,光感在自然光状态和灯光状态是不同的。自然光下物体各部分对比,具有非常丰富的灰度层次。而灯光下的物体,因光线集中照射,其两面与暗面的色调拉得很开,两面较亮,而背光面则显得很暗,中间过度的会面很少。所以,在画光影时,因为一方面观察不整齐,看见哪黑就画哪,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与归纳,使物体花了。应该是找到物体的亮暗面分界线,将明暗区分开,才能表现出光影;另一方面是由于归纳地不够,看见一些灰面就画,使
48、其过度面的灰过多了,就削弱了光影的效果。问:玻璃的质感应该怎样表现?玻璃的投影应该怎样画?答:玻璃是透明的,所以,在画出玻璃的基本造型后,可先从背景的物体开始画起。但在画时随时要注意透过玻璃所产生的亮暗面的对比。在刻画玻璃时,要注意因而它是光滑的,所以高光很明显,而暗部在对比之下显得较暗,因此黑白对比越强,其高光也就越亮越明显。另外玻璃的构造是杯底较厚,而杯口部或薄或厚都有些厚度,而厚度中又由于光在玻璃中产生的折射而产生很多小的黑白对比。象这一部分就要用稍硬一点的铅笔进行深入的刻画将厚度表现出来。导 入:在学习素描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透视。 一、首先我们要知道透视的三个构成因素。就是:眼、物、
49、画面。属于眼的有:视点:即眼球瞳孔所在一点。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之间可相连成的假设线即视线。中视线:自瞳孔发出的无数视线中,与瞳孔平面垂直的一条视线。视角:任两条视线与视点可成一夹角,即视角。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透视画面上的一些点和线我们要了解:心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它反映了视点的高低和左右位置。在画面上心点只有一个。视平线:自心点做水平线即视平线。它也反映了视点的高低位置。余点:位于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是成角变线的灭点。要避免所画物体因透视产生变形,两个余点不能同时存在在画面里,一般是一个在画外一个在画面里或两个都在画面外。灭点:
50、又称消失点,它是消失线的汇集点。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上部分的点。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下部分的点。二、透视的基本规律:1、近大远小2、垂直大平行小3、近者清晰远者模糊三、常见的三种透视现象: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正立方体的正面与画面平行,正立方体最少只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与画面成直角的线都消失于心点。成角透视:正立方体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余两个角与画面成一定角度,又称为余角透视、两点透视。直立面上下两条边线分别消失于心点两侧的余点。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下出现倾斜透视。一种情况是物体本身与画面或地面成倾斜角度;另一种情况是视点离写生对象较近形成俯视或仰视的透视效果。一点透
51、视、 一点透视物体直立面呈垂直状态,所有透视线均消失于一点。一点透视画面比较平稳两点透视:在绘画中用得较多的一种透视方法,两点透视在视觉上有变化,较为美观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加上消失于地平线上方或下方的另一消失点。三点透视的立体感最为真实,三點透視又稱為斜角透視,是在畫面中有三個消失點的透視。此種透視的形成,是因為景物沒有任何一條邊緣或面塊與畫面平行,相對於畫面,景物是傾斜的。當物體與視線形成角度時,因立體的特性,會呈現往長、闊、高,三重空間延伸的塊面,並消失於三個不同空間的消失點上。 三點透視的構成,是在兩點透視的基礎上多加一個消失點。此第三個消失點可作的為高度空間的透視
52、表達,而消失點正在水平線之上或下。素描教案 教学计划 (1)班制兴趣班、基础班科目素描几何体时间一周教学目标了解素描的基本知识学会基本造型几何体教学的意义1、几何体是初学绘画的必修课因为几何体在结构上单纯,也是一切复杂形体最基本的组成和表现形式,通过对几何体的绘画学习,不但能让初学者掌握最基本的形体素描表现方法,而且也可从中初步的循序渐进的掌握素描五大调、结构以及透视的变化 2、几何体一般采用石膏做材料,在质地上比较单纯,也暂时不用考虑固有色对形体明暗的干扰,有利於初学者集中精力学习光对形体的影响,掌握色调的基本规则 教学内容1、画素描所使用的工具及性能:(铅笔、炭笔、木炭条、橡皮、橡皮泥画板
53、、画夹、画纸)2、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 3、线条、排线的练习 4、了解透视5、了解素描的三面五调(三面:黑白灰 五调(明暗对比): 高光亮灰反光暗灰明暗交界线 6、学习构图7、学习几何体的画法教学重点透视、构图、三面五调、几何体画法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备注教案:第一课:画素描所使用的工具及性能 一、素描工具 1、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
54、类型就可以了 2、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3、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4、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5、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来非常方便 6、画板和画夹: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X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 7、
55、画纸:画纸要选用纸面不太光滑且质地坚实的素描纸最佳(图画纸的质地较松软,初学者不容易掌握),素描纸的附铅性强,且质地坚实,可反复擦改不易损坏纸面 第二课:素描中线的表现方法 一、握笔 1、画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如图1),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如图2) 2、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如图3) 二、画板的摆放 1、画板的摆放应和视线垂直,画者和画板之间,应保持到可伸直臂膊的距离这样在画的过程中,始终能照顾到全局,也避免由於视角的原因造成的透视错误(如图7)
56、 2、当画板位置确定后,在画的过程中就不要再移动,以避免因角度的变化影响画儿的透视改变 三、线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1、在素描中线的表现方式灵活多样,也非常丰富,可以用排线的方法来表现一个面,线的轻重变化形成面的虚实凸凹等复杂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学习者从练习中去体会 2、线的画法是落笔轻,中间重,收笔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形成两头虚中间实的线(如图4)这样画出的线容易衔接,在整个画的过程中也容易把握整体的效果(如图5) 3、带钩的线和两头齐的线在素描当中都是忌讳的,这样的线在衔接上会造成明显的接口,也容易造成线条的杂乱(如图6) 4、排线是初学画画应特别注意的虽说画无定法,但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讲究线的排放不但有利於学习的循序渐进,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第三课:素描中的透视表现 一、透视的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通理工学院《空间数据库与数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市户县2024-2025学年小升初复习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级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2025年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网络安全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等代数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物流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预防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5年高三下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北京八中学乌兰察布分校2025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2024年新课标二卷第九题说题 课件
- 2024年铁总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5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聘雇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地法律顾问合同协议
- 广东省清远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年级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二)清远二模
- 污水管道疏通试题及答案
- 煤矿安全用电知识培训课件
- 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全面剖析
- 造价咨询管理制度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