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内容充实指导_第1页
初三作文内容充实指导_第2页
初三作文内容充实指导_第3页
初三作文内容充实指导_第4页
初三作文内容充实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作文指导:内容充实 中考作文的评分对“内容”大体划分为五等:内容充实、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无内容。客观地讲,“无内容”的作文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能做到“内容充实”的作文也是少数,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处于“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这三个等级,可见,内容是否充实直接决定了作文的成败。“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所谓“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 写记叙文,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和事件具体实在,不堆砌材料而着重生

2、动形象的描写。 怎样才能让内容“充实”起来呢?1、广泛积累生活素材。 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广泛阅览等都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地多占有材料,提笔时才能挥洒自如。要写自己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感受平凡生命的非凡价值。 从生活中挖掘。有些同学可能会抱怨,我们的生活经历少,生活内容单调,没多少可写的材料。但只要用心观察和感悟,还是能从比较“少”和“单调”的生活中发掘出丰富的素材的:家庭亲情、亲戚街坊、师生情谊、同学朋友甚至素不

3、相识的人,旅游购物、文化娱乐,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不可入文。单以中学生活为例,几年时间多个日日夜夜,生活应该算得上丰富了。可有的同学却守着宝库当乞丐,文章内容单薄贫乏,怎能得高分呢?从课本中挖掘材料。课本(包括历史、政治等)、读本乃至练习册上的阅读材料是作文的素材宝库。就语文来说,名家名篇,凡人美文不下数百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合理、恰当地使用这些材料,无疑是最便捷的路径。比如,关于身残志坚的材料,就有海伦·凯勒、斯蒂芬·霍金、史铁生等,用这些材料远比用保尔·柯察金、张海迪要新鲜得多。再如关于人的精神家园的材料,就有孔

4、子和孟子、庄子、陶潜、辛弃疾、李乐薇、金开诚等,把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不就做到“内容充实”了么? 另外,大量练习中有大量的阅读和作文材料,其中不乏优美隽永的文句和新鲜时尚的内容,都可以灵活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从报刊中挖掘材料。中学阶段,尤其临近高考,各门功课的学习任务很重,要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像读者、杂文报、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经典刊物,我们还是要挤出时间品读一二的,因为这些报刊上的文章均短小精悍,最适合高三这些只允许有少量“自由”时间的读者阅读。报刊上的很多精品文章,或语言隽永,或见解深刻,或情感充沛,或结构精巧,阅读时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赏,琢磨一番,思考一下文章的感人

5、之处、巧妙之处,脑子里有了个深刻的印象,写作文时,自然就会用上了。材料要新颖,而不是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古人、洋人。许多考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管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懂得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等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反常立意 材料出新要点:1、妙用逆向思维。人家这样说,我偏那样讲,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瞩目。在选材上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反弹琵琶唱新调”会让选材新意迭出。比如,以“最需要_”为题

6、,有一位考生以“最需要的不是呵护”为题,故意唱反调,说我们最需要的是独立、坚强、不怕困难的品格,这样,材料的选择也会一反常态,新意迭出。2、具备多角度意识。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应注意换个角度去写。如2009年云南省中考佳作我感受到了登山的乐趣一文,作者没有落人单纯叙写自己登山的经历的窠臼之中,而是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巧妙地融人叙事与写景之中,综合运用叙事、抒情、议论、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地阐释了自己登山时的真切感受,让人读之耳目一新。同学们还要善于跳出第一人称的寞臼,突破“我”的局限,也能做到选材出新。如2009年广东梅州中考作文战胜自己一文,先从项羽“无法战胜自己”“无法跨越心墙”,说到陶潜

7、的“弃官归隐山林”“战胜了自己”,再说到周敦颐对“趋炎附势的世风鄙视,战胜自己,永留芳名”,然后结合生活谈感悟,最后点明主旨:“唯有战胜自己心中的心魔,跨越心墙,战胜自卑,在你的面前就会升起一轮新的太阳。”此文就是引古论今,借名人素材来点亮我们的眼眸,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彰显考生广泛的阅历。3、“旧瓶装新酒”。此法不失为选材出新的一条好途径。所谓旧瓶装新酒”就是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式,从已形成固定看法的人、事中翻出新意,或者发掘一些老题材的内在潜质,进行再创作,使旧题材显示出新意。例如, “班门弄斧”“世故圆滑”等人们往往持否定、批评态度,但在改革开放、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弄斧应到班门,圆

8、滑未必不是合作中的一支粘合剂。这样,立意新了,材料自然也就新起来。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即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恰当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也不一定都新颖、典型。作为考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遵循生活真实原则的创造,前提是确实可能发生这件事,没有脱离人物的身份与地位,也符合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具体方法有:描绘(以求生动具体);改换起因、情节、结果等(以求新颖);合“多个为一个”(以求典型)。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

9、高三的12年,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24本语文教科书的材料,也够大家使用的了,关键是看你会不会用。“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善于用例,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例,可以有多种用途,说明多种道理,只要用得好,同样能取得极佳的效果。这样能有效减少考场作文用例雷同现象。另外,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如果能对考场高分作文中一些剪裁适度的好文章仔细剖析,诸如出于表现中心的需要文中用了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何处用笔惜墨如金、言简意赅,何处则又用墨如泼、以繁胜简,从中体会作者的匠心和功力,进

10、而以之为鉴,会在短期内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一步。剪裁的原则:必须服从表达中心的需要,有用的材料应不厌其详;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只字不提,要处理得干干净净。2、认真选择合适材料。 (1)紧扣主旨。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严格区分主次,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辅以相关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取舍,只要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舍弃。而对于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就要用墨如泼,以繁胜简,从而达到内容充实的目的。 (2)力求新颖。材料贵新,但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也可以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只要有闪光点、动人处,可挖掘、可发挥,均可入文。 (3)注意材

11、料的组合搭配。材料要有典型性,即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最恰当地表达文章的观点。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也不一定都新颖、典型,这时我们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遵循生活真实原则的创造,前提是确实可能发生这件事,没有脱离人物的身份与地位,也符合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另外,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根据中心思想表达需要,当添则添,需描则描,内容自然就会充实起来。 3、精心选材多维描写。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白描、烘托、想象、细节及人物描写等。如写人叙事的文章,就可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融合起来,深刻而全方位地挖掘一个人、一件事的内涵。如“时候既然是深冬

12、;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这段话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心的修饰,却是白描的经典之笔。细节描写更为重要,试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大钱的“阔绰”,哪个不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这都得益于描写的作用。 4、联想、想象,丰富内容。写作时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片段示例: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动着火苗。“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

13、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选自2005年杭州市中考满分作文走在历史的画廊里)上面文章运用了布鲁诺为真理献身这个素材,一般同学在用这个材料的时候,只是简单地作为论据来用,往往是“伟大的科学家布鲁诺为了真理勇敢地面对火刑,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真理的火炬”这样一句话就完了,未免单薄,如果像上文那样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描写之后,你会发现布鲁诺的形象生动起来了内容显得具体而充实。5、叠加

14、同类。这种方法适用于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一个材料总是单薄的,所以我们不妨把同类的几个材料叠加在一起,形成集团效应,内容自然就充实起来了。片段示例:君不见,李白不齿阿谀奉承之徒,抬头挺胸夺门而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面带微笑挺胸作正气歌,引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挺胸走上刑场;君不见,司马迁受宫刑挺胸而成“无韵之离骚”,吉鸿昌挺挺胸面对敌人的枪口慷慨就义他们的骨气,他们的坚定,响彻云霄,万古长青!上面文段,作者以学会挺胸为中心,联想到李白、文天祥、司马迁、吉鸿昌四个具有同样品质的人物。这些同类的事例集中到一起就有了巨大的说理效果,文章的内容也就

15、显得更充实。内容充实(一) 考点解说 无锡市中考作文一类文要求“内容新颖”,新颖的前提是“内容”要“充实”。“内容”是指写进作文中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等;“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要有较高的质量,内容要丰富。对表现中心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内容充实具体表现为: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景、事、物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沦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特征清楚,资料充分。若是写成文学作品,则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不同文体对“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各有各的特点。 中考写作中如何做到文章“内容充实”呢? 1、广泛积累素材。这真是老生常谈,不少同学会觉得初三时间紧,学业

16、重,无法积累。其实,有这样认为的同学难道学业不重的时候就注重积累了吗?积累素材是指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对于初三同学来讲,如果你以前积累不够,不是一个有心人,那就要把积累素材当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进行专门训练。你可以准备好一个本子,象写微博一样把片段的、微小的材料、思考(思考更重要)随手记下,这样就能尽量多地占有材料。另外,要多动笔写,没有写下来的材料永远只是材料,没有写下去的文章永远只是草稿。写成作文才是真正地占有材料。提倡写自己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有意识地将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融会贯通,发现生活的丰

17、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 2、合理选择材料。材料充实,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这就关系到选用材料。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是:围绕中心选材,力求典型、准确、新颖。要注意材料的组合与搭配,做到既有典型性,又有全面性,既充足,又无堆砌之嫌,充分有力地揭示事物,表现主题。 试题回放 题目:从那一刻开始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2009年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思路提示: 1要学会抓住文题中的关键词来展开思考,要学会掂量和咀嚼词语。这个文题中,关键词是显而易见的:“那一刻”“开始”。此题容易写成流水账的形式,导致内容单薄、主

18、题浅显。所以在选材上要具体可感,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另外在叙述时切忌平铺直叙,“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要在曲折之中彰显生动,只有叙述生动起来,文章才能丰富。 2在习作中,如果牵涉到人物的描写,一定要使人物的形象饱满圆润。所以必须在写作手法上做到多管齐下,比如,细节的刻画,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以通过环境的渲染来烘托人物的形象,因为人物是一篇文章内容是否丰富的关键性因素。 3好的文章大多意蕴丰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使主题丰富、博大、厚重起来,所以在写作时要把情与景有机的融合,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效果。 原文再现 从那一刻开始(二类文) 学习书法已经好几年了,但总是找不到方向。(开头过于突兀,让

19、整篇文章产生一种不和谐的韵律,逼仄的开头不利于主题的丰富。而且和下文的衔接也不是很顺畅。)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但是结局是不行,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你在临摹时到底缺乏什么?这种简单的叙述很难使主题丰富,要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个体情感的体现来完成文章内容的丰富性。)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而我)自然体会不到颜的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

20、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笔锋很重,完全不受拘束。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方向(搭配不协调,可改为“我竟感受到一种方向的召唤”)。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死板,从“刷字”中深受启发。 (文章的关键词是“那一刻”,你在写与米芾的多景楼记相遇那一刻的感受和触动很为重要,这段的描写要细腻。在选材上,要为体现内容的丰富性而渲染,千万不能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只有这样你选择的材料才能具有张力,把本来单薄的主题突现出来,真正做到让材料充实起来,让主题丰盈起来。)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

21、,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追寻到书法的方向(书法的方向因人而异,这里可以改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我想有时人也好似这样啊!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是被繁重学习压的透不过气来,有时要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欣赏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最本质的本真(读来令人有点如坠雾中,不知所云。可改为“从而获得心灵的顿悟”)。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有时候,适当的议论对文章内容的丰富会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因为那样会让表达更有力度。所以文章的结尾部分要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来升华主题,丰富主题。

22、) 升格作文 从那一刻开始(一类文) 一张张揉碎的宣纸散布于书房,一旁的马友友的古典大提琴也愈显沉重,几个月来,我一直找不到一种方向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从起初的结构相似,笔画的侧转相似,直至最后的游丝也达到神似程度。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我没有他的经历,自然体会不到那份内心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

23、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侧锋转笔间流露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韵致,起笔很重,不受束缚,中间随意略轻,尽显豪放。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拘泥,从“刷字”中深受启发。更为可贵的是,米芾也是在临摹遍百家的书法后,才积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在朝着自己的方向泼墨。或许,人生方向亦是如此,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把自己困于厚厚的资料之中,有时,我们更该放开内心,去体味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心灵的顿悟与生活的本真。或

24、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我将一张张揉碎的宣纸铺平,沉心欣赏古典大提琴的旋律,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评语:个体化的体验和思考让文章内容立刻丰富起来,特别是开头和结尾部分的修改,让整篇文章立刻文气贯通,主题凸显。另外,行文中通过错落有致的叙述把自己内心世界的困惑、矛盾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文章的厚度,体现了一种磅礴的大气和高度。特别是结尾部分,把平常无奇的小事上升到哲思的高度,把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凝聚于此,如一声浑厚的呐喊,发人深思,令人醒悟。 例文评析 下面选取了一篇同题作文,

25、请你评析一下这篇文章,如果你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使此文更加出色,你的收获将更多。 从那一刻开始 一条路。一片天。一个人。一瞬间。 那天,和妈妈一起去店里吃牛排。因为顾客很多,我们只能坐在楼梯旁边那个离厨房最近的位臵,服务员们更是用跑代走,颇有难度地端着盘子穿梭于顾客间。在嘈杂的人声中,有一种声音显得犹为突出,它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冲进我的耳朵,那便是“呀下”,几乎每一个服务员在上下楼梯时都会发出这一种奇怪的吆喝声。出于天生的好奇,我便努力试着去辨析它,我认真地观察着每一个服务员的一举一动,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口。 这时,一个服务员端着盘子出来了。在他走到楼梯口的那一瞬间,我又听到了那种声

26、音,只是这次我终于听清了他说的是“请让一下”。那声音如暖阳般,有一种淡淡的温暖。又如一曲劳动号子,是凝汇力量的源泉,但并没有哪个顾客主动给他让路。在我的目光回到那个服务员身上时,心不禁震颤了一下,雪白的衬衫外套一件帅气的马甲,通红的脸蛋,笑起来像一朵热情的花,额头的汗水,自然成了清晨最晶莹的露珠。 这时,一个人忽然从楼上跑了下来,一边走一边埋头打电话。“砰”,两人撞了个满怀。服务员手中的那盘鲜炒牛肉顿时脱离了地心引力,毫不留情地砸落在地上,发出了一声巨响。肉汁飞溅,洇湿了那个人的白衣服,显得特别刺眼。服务员愣了一下,似乎想要蹲下来收拾那个盘子,又似乎有点犹豫。那个人狠狠地瞪了服务员一眼,刚想说

27、什么,服务员先开了口:“对不起,真对不起,要不你告诉我这件衣服多少钱,我赔给你”那个服务员原本就不高大的身躯显得更加瘦小了。他有点哽咽,或许是害怕,或许是担心,那一件衣服可能会要了他整个月的工资。这时,一个貌似是总管的人赶了过来,向顾客陪了理道了歉,那个顾客才带着一脸不满离开了。 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受。那个服务员其实并不需要赔偿什么,因为责任并不完全在他。可是他承担了,善良地将一切的不对承担了下来,以一种小人物独有的宽容对待那些不愿承认错误的人。 从那一刻开始我明白了,善良不分等级,它以它最高贵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也因为有它,世界才会如花般绽放。 从那一刻开始,我试着关注那些人那些

28、事,那些人世间的真善美。 从那一刻开始(二类文) 学习书法已经好几年了,但总是找不到方向。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但是结局是不行,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而我)自然体会不到颜的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笔锋很重,完全不受拘束。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

29、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方向。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死板,从“刷字”中深受启发。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追寻到书法的方向。我想有时人也好似这样啊!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是被繁重学习压的透不过气来,有时要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欣赏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最本质的本真。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升格作文 从那一刻开始 一张张揉碎的宣纸散布于书房,一旁的马友友的古典大提琴也愈显沉重,几个月来,我一

30、直找不到一种方向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从起初的结构相似,笔画的侧转相似,直至最后的游丝也达到神似程度。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我没有他的经历,自然体会不到那份内心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侧锋转笔间流露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韵致,起笔很重,不受束缚,中间随意略轻

31、,尽显豪放。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拘泥,从“刷字”中深受启发。更为可贵的是,米芾也是在临摹遍百家的书法后,才积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在朝着自己的方向泼墨。或许,人生方向亦是如此,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把自己困于厚厚的资料之中,有时,我们更该放开内心,去体味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心灵的顿悟与生活的本真。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我将一张张揉碎的宣纸铺平,沉心欣赏古典大提琴的旋律,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评语:个体化的体验和思考让文章内容立刻丰富起来,特别是开头和结尾部分的修改,让整篇文章立刻文气贯通,主题凸显。另外,行文中通过错落有致的叙述把自己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