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道士塔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余秋雨,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2“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感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3培养散文鉴赏能力。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和赏析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获得思想的启示,鉴赏高妙的艺术性。 【教学方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 记得在中国入世谈判的时候,美国的谈判代表说
2、,你们中国人全是贼,看看你们中国的盗版现象多严重,我国谈判代表吴仪反唇相讥,你们美国人全是小偷,看看你们的博物馆里有多少中国的文物。这个小插曲在报纸上报道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目前,除了中国各地外,世界上至少有1 3 个国家存有敦煌藏经洞文物。在伦敦拍一张敦煌文物的照片要付2 0 0 0 美金,本是中国的文物,已成别人国宝。余秋雨先生用他的笔再现了这一段文物流失的耻辱历史。(二)作者简介 余秋雨曾说过:“我把我能想明白的交给了学术;我把我能想明白的交给了课堂;我把我想不明白的交给了散文。”从这里我们知道余秋雨的身份:不仅仅是学者,教师,也是作家。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
3、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他从小就喜欢读外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所以对人生的悲剧性、人生中的苦难有深刻的认识;但他又喜欢苏东坡,颇受其达观个性的影响,有追求隐于田园的理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主要散文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三) 分析文本 一、了解敦煌。神奇传说:公元336年一个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像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
4、乐尊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继而有所顿悟,它庄重的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造窟筑佛像,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是远近的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至今,敦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墙上和窟顶的壁画、窟里的佛像和佛经,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灿烂瑰宝,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有彩塑像2100多尊,壁画总面积45000平方米。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正音以及研析课文内容 注意字音:一溜空地(liù) &
5、#160; 坍弛(tn) 朔风(shuò) 呆滞(zhì) 拎来石灰(ln) 筹划(chóu) 关卡(qi) 官邸(d) 偌大(ruò) 尴尬(gn gà) 凛冽(ln liè) 蹊跷(q qio) 婀娜(
6、60;nuó)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本文的体裁是散文。我们学习过大量的散文,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等,我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散文有什么特点? 明确:散文除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外,还特别要求“以情动人”,表达感情是散文的基本要求,每篇散文都是要有感情的。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些感情你认同吗?明确:悲愤,痛恨。3、 作业布置:1、将文章内容划分部分,并归纳每一部分描写的内容是什么?2、将归纳文章的主旨内容。教学反思:余秋雨的散文在当代学者文人作品中影响极大,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在文化苦旅里边,我尤其
7、喜欢这篇道士塔。当初在教读这篇作品时,我读的慷慨悲愤,学生听的义愤填膺。在品味语言时,学生的发言更是积极踊跃,很有见地。第二课时一、教学设想: 完成全文的主旨分析,并教会学生懂得归纳总结。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请同学分析全文的内容。【提问】本文的主旨 明确:全文描写了作者站在王圆箓的塔前,在想象中重现了这个道士愚昧无知地毁坏,并贱价出卖国家文物,而当时政府对此不闻不问的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因愚昧的道士和不作为的政府而丢失的文物的的痛心与憎恨。 (二)、分析课文【提问】题目中的“塔”是什么“塔”? 僧人圆寂是哪个宗教的说法? 明确:僧人圆寂塔;佛教。
8、; 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他们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二是棺葬。我们知道,佛教徒,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提问】大家想一下,这篇课文题为道士塔,作者在一开篇,就向我们交代了他所要描写的对象是莫高窟门外河对岸的塔群。在里面的塔是怎样的?作者有特别写了哪一个?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明确:几座僧人圆寂塔:坍弛、木桩、黄泥、青砖贫苦(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驰来看,塔心竖
9、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王道士的塔:保存的较为完整,有碑文富裕 从“坍弛”和“完整”,“历代僧人的贫苦”和“王道士的富裕”相对比,来表现道士生前以牺牲文物为代价换得富裕,保存了自己的塔,也留下了耻辱,颇含讽刺意味。 【提问】为什么说王道士是富裕的?依据是什么?下面给五分钟给大家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本文有四个部分,思考一下各个部分各讲了些什么,请同学起来回答。 明确:第一部分,通过对莫高窟道士塔的介绍引出了王圆录和莫高窟的关系,并用简练的笔墨渲染出古代的悲剧:一个普通农民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第二部分,叙述了王道士在敦煌的所作所为,点出敦煌文物被盗的原因之一以及作者心中的历
10、史沉重感。 第三部分,写王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的情况和他对藏经洞的处置情况。 第四部分,写中国敦煌研究家们的辛勤工作,表达对敦煌历史的忧思,同时给世人以警醒。三、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具有深刻意味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进行赏析教学反思:这篇散文,文学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俱佳。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和复杂的情感,成了这一课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案中,我增强了朗读的分量。 第三课时1、 教学设想: 对文章的句子进行分析鉴赏二、 深入思考,品味内涵【提问】正是在王道士的手中,大量的文物流失异国他乡。多么可恨!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余秋雨先生艺术地再现了这段悲剧,这段悲剧也
11、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情感。那么,这场文化的悲剧,该谁来负责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王道士,当朝官员,外国强盗 【提问】:他是那里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审判他?(同学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1)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我们来看他的长相,在课文里有句对他外貌的描写,大家把他找出来. 明确: 第一部分第四段: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注意,作者特别说明,他原是一个农民,是想强调什么?没文化。) 呆滞, 畏缩,这样的一个人来掌管文化之窗,后果不言而喻 &
12、#160; (2)那他做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粉刷壁画(第二节第3段)为什么粉刷壁画? 明确:“不满,暗乎乎,有点眼花”面对这么灿烂的佛教文化,他考虑的不是符不符合自己的宗教信仰,只因环境暗,影响自己的视觉,从这里我们看出这个人是多么的愚昧和无知,是完全没有品位的人.接下来他还做了什么呢? 【提问】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 明确:反语。“认真”本不是坏事,这里作者用“认真”来讽刺王道士的无知和固执。2、 砸碎雕像(第二节第4段)为什么要砸碎雕像? “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 明确:从这里我们看
13、出他完全没有办法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而是把艺术看成了低俗的东西,就如断臂的维纳斯,有人要在她的身上加上一件衣服,认为她穿着过于暴露,却无法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从这里体现了他的无知. 3、送文物(第三节第4段) “只有一次次随手取出一点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 “随手”就是随意,根本不认识到文物的价值. 4、廉卖文物(第三节第8、9、11段)怎么个廉卖呢? 明确:“原先设想好的.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只是”是什么呢?一点俄国商品换一大批文书经卷在这里,作者用犀利,尖锐的语言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愚昧.无知的完全没有品位的,低俗的人物形象。【提问】作者对王道士的所为是什么态度?分析“王道士只是这出
14、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齐读第5自然段) 怎样理解“小丑”和“错步”? 明确:他无知、愚昧,他对我国灿烂文化的言行滑稽、可笑,像一个小丑。他只是一个农民,却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是无知对文明的亵渎,所以他又是错步上前。三、课堂小结 王道士出卖敦煌宝物已经是百年前的一个历史事件,是一个既成事实和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在余秋雨的笔下却写得如此生动活络。作者把王道士作为本文的一个线索,他是这个悲剧的直接造成者,他该为这一悲剧负责任,可是,他能负责吗?他负得起吗?他不能负责,那么,又该谁来负责呢?四、布置作业
15、1从课文中找到该为这一悲剧负责任的人的依据,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2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反思:在分析语言时,我着重围绕一个“恨”字设疑,较好地实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在分析探讨时,我不但组织、参与,而且结合文本描写的历史事实和作者情感自然引导,激发同学们的忧患意识和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第四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思路,并分析了王道士的形象。本节课,我们再来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其他因素,感受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强烈的抒情意味。2、 深入思考,品味内涵 针对腐败的中国官僚、政府: 【提问】课本里怎么描述他们
16、? (1)建议把文物运到省城保管,但是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又犹豫了 明确:为什么“犹豫”?因为他们不愿承担保护文物的责任.如果诺大的中国当时有一个人敢站起来,敢于为这个国家出一份力,,那么敦煌文物就不会沦为今日的命运,敦煌在中国,研究敦煌学去在外国,这是多么让人悲哀呀.犹豫,两个字,让我们看到当时中国官员腐败和自私的嘴脸.(2) 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 明确:文雅不过是附庸风雅,或者看看自己收藏的价值. “再送几件来”,只是把文物想占为自有,他们根本没有侠骨热肠去挽救自己国家、民族的宝贵文化艺术,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非常自私的一面。(
17、3)当外国冒险家在沙漠里燃起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正茶香缕缕。这三句话形成了什么呢? 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让我们更深刻的看了中国官员的”不作为” 明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官僚腐败、无能到了什么程度,正因为他们的“不作为”,让我们的敦煌文化更快,更多地流向了国外。要不是他们,王道士也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啊,他们也确实是历史的罪人,他们也确实该负责。针对外国学者: 请同学找出外国学者欺骗掠夺文物的段落,分析鉴赏并集体朗读。【提问】作者对外国学者的所为是什么态度?(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明确
18、:反语。这个“基本前提”指的是外国学者所得来的学术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人民的欺诈、掠夺,对中国文化遗产无情地剥夺的基础上的。“极”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愤怒之情。放在这里能够强调感情色彩。【提问】你们从历史上分析一下, 如果当时不是掌管这个佛教文化不是王道士,而是李道士,李和尚。那是否会改变这种局面呢? 明确: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国家腐朽、国力衰退。【提问】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明确:这两句话是对当年统治阶级的声讨。他们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对祖先馈赠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看不牢、守不住,反而大量糟蹋,以致列强
19、有隙可乘掳掠我国国宝。这是酿成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假如当时的国力有现在这么强,怎么会出现如此腐朽的官员?怎么会让一个无知愚昧的小丑来掌管文化之窗,怎么能给外国强盗骑在我们头上撒野? 讲到这里,那么全篇文章的主旨便出来了,本文由道士塔引出了一段外国侵略者欺骗和掳掠敦煌艺术以及封建统治者糟蹋敦煌艺术的史实,抒发了作者充满屈辱和愤懑的情感。这种感情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恨”。【提问】怎样理解“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明确:“没有太大激动”,是因为在中国学者心中,敦煌是中国的,所以面对这一言论时,心里很平静。“默默地”是因为敦煌的历史在中国专
20、家心中永远是一段难言的心痛、羞愧,他们的心情是压抑的。【提问】整个事件和作者的观点在第一部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上洋洋洒洒三大部分的文字?另外三个部分跟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强调?深化?事件上是否重复?) 明确:这种叙事模式,叫“链环式结构”,也就是说,他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切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集体,彼此相连又彼此独立,随叙事的演进不断推进感情的深化。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的心在随着祖国的伤口流血;第二部分,作者面对愚昧无知的王道士发出了乞求般的呐喊:“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作者又不知道究竟自己能让王道士等什么;在这一部分里,作者阻拦强盗们的运输队伍,但是却不敢想象把宝物留在国内的结果会是什么,于是作者只能怒吼:“我好恨!”从这三部分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作者贯穿全文的是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他的心境是极其苍凉悲怆的。他想要保护国宝,想要唤醒王道士的无知,想要拦下强盗们的驮队,却最终无能为力,因为那时的中国是不允许他那么做的。但是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又无法使他的内心平静下来。三、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小动物疾病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能源材料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软件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镁质瓷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马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一导学案第课太平天国运动
- 病毒处理器技术解析与实战应用
- 2025年上海奉贤第二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铁前台设计方案
- 2025年江西上饶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型生产制造企业组织结构
-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BCL-609型压缩机结构设计
- DB11 509-2017 房屋建筑修缮工程定案和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幼儿园小班绘本:《小黑捉迷藏》 课件
- DB44∕T 2158-2019 公共场所(水下)用电设施建设及运行安全规程
- 液氨培训课件资料
- 专家聘用协议书参考
- 板式家具生产工艺PPT通用通用课件
- 【儿童绘本故事PPT】《鲸鱼》
- 石油知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承包商(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培训教学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