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绪论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A.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B.疾病的原因与条件C.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D.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E.疾病的经过与结局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B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
2、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2 .什么是循证医学?.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 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3 .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 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是
3、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复习题】第三章一、选择题 1. A 2.C 3.A 4.B 5. D 6. D 7. C8.D9.C10. E 11. A 12. E13. A 14.B 15. D 16. A 17.B18.D19. B 20. C21.C 22.D 23.D 24.B25.B26.D27.A 28.A 29.E 30.D31.D 32.D 33.C 34.D35.B36.D37.C 38.D
4、 39.D 40.B41.D 42.E1 .高热患者易发生()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2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A.酸中毒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 .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低钾血症4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5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 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6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A.体腔B.细胞间液 C.血液D.细胞内液 E.淋巴液.7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C.心性水肿D.肝性水肿E.肺水肿8 .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A.肺心病B.肺梗塞C.肺气肿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9 .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A.晶体成分 B细胞数C.蛋白含量 D.酸磴度E.比重10 .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6、)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张障碍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11 .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A.1%2% B.3%4% C.5%6% D.7%8% E.9%10%12 .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A.高渗氯化钠溶液B.10%葡萄糖液C.低渗氯化钠溶液D.50%葡萄糖液E.等渗氯化钠溶液13 .尿崩症患者易出现()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低钠血症14 .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A.等渗性脱水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低容
7、量性高钠血症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水肿15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A.5%葡萄糖液液 B. 0.9NaCl C.3%NaCl液,后5%葡萄糖液 D.先5%葡萄糖液 后0.9%NaCl液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16 .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 E.珠蛋白17 .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D.微血管壁通透性E.淋巴回流18 .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淋巴回流障碍C.静脉端的流体静
8、压下降D.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增高E.血液浓缩19 .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20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主要是因为()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B.肾血浆流量增加 C.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浆渗透增高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升高21 .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是()A. 130150 mmol/L B. 140160 mmol/L C. 3.522 5 mmol/LD . 0.751.25 mmol/L E. 2.25
9、2.75 mmol/L22 ()A.肌无力B.肌麻痹 C.超极化阻滞 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 E.兴奋性降低23 .重度高钾血症时,心肌的 ()A.兴奋性T 传导性T自律性TB.兴奋性T 传导性T自律性J C.兴奋性T 传导性J自律性T D.兴奋性J传导性J自律性J E.兴奋性J 传导性T自律性T24 .重度低钾血症或缺钾的病人常有()A.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B.心律不齐 C.胃肠道运动功能亢进D.代谢性酸中毒E.少尿25 . “去极化阻滞”是指 ()A.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JB.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C.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TD.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TE.低钙
10、血症时的神经 -肌肉兴奋性T26 .影响体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糖皮质 激素D.醛固酮E.甲状腺素27 .影响细胞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醛固酮E.甲状腺素28 . “超极化阻滞”是指 ()A.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JB.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JC.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TD.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E.低钙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J29 .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常互为影响,下述何者是正确的()A.低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B.高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碱中C.代谢性碱中毒常
11、引起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常引起低钾血E.混合性酸中毒常引起高钾血症30 .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A.引起肌肉瘫痪 B.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害C.引起血压降 D.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E.引起酸碱平衡紊乱31 .细胞内液占第二位的阳离子是()A.Na+ B.K+ C.H+ D.Mg2+ E.Ca2+32 .低镁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机制是()A.静息电位负值变小B.阈电位降低 C.海基丁酸释放增多D.乙酰胆碱释放增多E.ATP生成增多33 .不易由低镁血症引起的症状是()A.四肢肌肉震颤 B.癫痫发作C.血压降低D.心律失常E.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34 .对神经、骨骼肌和心肌来说,
12、均是抑制性阳离子的是()A.Na+ B.K+ C.Ca2+ D.Mg2+ E.HCO3-35 .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可见于()A.高钙血症B.低镁血症C.低磷血症D.低钾血症E.酸中毒36 .临床上常用静脉输入葡萄糖酸钙抢救高镁血症,其主要机制为()A.钙能拮抗镁对神经肌肉的抑制作用B.钙能减少镁在肠道的吸收C.钙能促进镁的排出D.钙能使静息电位负值变小E.钙能促进镁进入细胞内37 .急性高镁血症的紧急治疗措施是()A.静脉输注葡萄糖B.静脉输注碳酸氢钠C.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D.静脉输注生理盐水E.使用利尿剂加速镁的排出38 .下述哪种情况可引起低镁血症()A.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甲状腺功能减
13、退 C醛固酮分泌减少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严重脱水39 .引起高镁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A. 口服镁盐过多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未经治疗C.严重烧伤D.肾脏排镁减少 E.长期禁食40 .下述关于血磷的描述哪项不正确()A.正常血磷浓度波动于 0.81.3mmol/L B.甲状腺素是调节磷代谢的主要激素C.磷主要由小肠吸收,由肾排出 D.肾功能衰竭常引起高磷血症E.高磷血症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主要发病因素41 .高钙血症对骨骼肌膜电位的影响是()A.静息电位负值变大B.静息电位负值变小C.阈电位负值变大 D.阈电位负值变小 E.对膜电位无影响42 .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A.肾小
14、管损伤B.异位钙化C.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D.心肌传导性降低 E.心肌兴奋性升高二、问答题1 .哪种类型的低钠血症易造成失液性休克,为什么?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 休克,因为: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抗利尿激素( ADH )反 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2 .简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大量消化液”卜水或葡萄糖;大汗、烧伤、只补水;肾性失钠。3 .试述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正常人钠、水的摄人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从而 保持了体液量的相对恒定。这一动态平衡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功能来实现。正常时肾小球 的滤过率(GFR)和肾小
15、管的重吸收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称之为球-管平衡,当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球-管平衡失调时,便会造成钠、水潴留,所以,球-管平衡失调是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常见于下列情况: GFR;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肾血流的重分布。4 .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 单位严重破坏时,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减小; 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病综合征等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下降,以及继发于此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进一
16、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而发生水肿。5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与哪些因素有关?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能引起球 -管平衡失调,这是全身性水肿时钠、水潴留的重要发病环节。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功能增强的因素有: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的重吸收,是引起钠、水潴留的重要因素; 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使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利钠激素分泌减少,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则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肾内血流重分布使皮质肾单位的血流明显减少,髓旁肾单位血流量明显增多,于是,肾脏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强。以上因素导致钠水潴留。6 .什么原因会引起肾小球滤过分数的升
17、高劾什么?6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和流体静压的高低决定了近曲小管的重 吸收功能。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时,肾血流量随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而下降,肾血管收缩,由于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明显,GFR相对增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 (M达32%),使血浆中非胶体成分滤出量相对增多。故通过肾小球后的原尿,使肾小管周围毛 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升高,流体静压降低。于是,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7 .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正常时,毛细血管壁仅允许微量蛋白质滤出,因而在毛细血管内外形成了很大的胶体渗透压梯度。一些致病因素使毛细血管壁受损时,不仅可
18、直接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而且可通过间接作用使炎症介质释放增多,进一步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部分与炎症有关,包括感染、烧伤、创伤、冻伤、化学损伤、放射性损伤以及昆虫咬伤等;缺氧和酸中毒也能使内皮细胞间粘多糖变性、分解,微血管壁受损。组胺、激肽等炎症介质引起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其结果是,大量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促使溶质及水分的滤出,引起水肿。8 .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起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的原因有:蛋白质合成障碍,见于肝硬变或严重的营养不良;蛋白质丧失过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丧失;蛋白
19、质分解代谢增强,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 蛋白质摄人不足,见于严重营养不良及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9 .利钠激素(ANP)的作用是什么? ANP的作用: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 增加;循环ANP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可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认为,循环ANP到达靶器官与受体结合,可能通过cGMP而发挥利钠、利尿和扩血管的作用。所以,当循环血容量明显减少时,ANP分泌减少,近曲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成为水肿发生中不可忽视的原因。10 .试述水肿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机制?.血管内外的液体交换维持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平衡。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
20、主要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间液流体静压,是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的力量;淋巴回流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当上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同时或相继失调,影响了这一动态平衡,使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就会引起组织间隙内液体增多而发生水肿。组织液生成增加主要见于下列几种情况: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常见原因是静 脉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主要见于一些引起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的疾病,如 肝硬变、肾病综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浆 蛋白大量滤出,使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上升,促使溶质和水分滤出,常见于各种炎症; 淋
21、巴回流受阻,常见于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阻塞淋巴管、丝虫病等,使含蛋白的水肿 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淋巴性水肿。11 .简述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低钾血症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为心肌兴奋性升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升高。Ke明显降低时,心肌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 达到电化学平衡所需的电位差相应减小,即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 Em | J ),与阈电位(Et)的差距减小,则兴奋性升高。| Em |降低,使。相去极化速度降低,则传导性下降。膜 对钾的通透性下降,动作电位第4期钾外流减小,形成相对的 Na+内向电流增大,自动除极化速度加快
22、,自律性升高12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皆可引起肌麻痹,其机制有何不同?请简述之。低钾血症时出现超极化阻滞,其机制根楣Nernst方程,Em 59.5lg Ke/KIKe减小,Em负值增大,Em至Et间的距离加大,兴奋性降低。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被称为超 极化阻滞。高钾血症时出现去极化阻滞,高钾血症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按 Nernst方程,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缩小,兴奋性升高。但当静息膜电位达到-55至-60mv时,快Na通道失活,兴奋性反下降,被称为“去极化阻滞”。13 .简述肾脏对机体钾平衡的调节机制。肾排钾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肾小球的滤过;近曲小管和髓神对钾的
23、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钾排泄的调节。肾小球滤过和近曲小管、髓神的重吸收无主动调节功能。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根据机体的钾平衡状态,即可向小管液中分泌排出钾,也可重吸收小管液中的钾维持体钾的平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钾排泌由该段小管上皮的主细胞完成。主细胞基底膜面的钠泵将Na+泵入小管间液,而将小管间液的K+泵入主细胞内,由此形成的主细胞内K+浓度升高驱使K被动弥散入小管腔中。 主细胞的管腔面胞膜对 K具有高度的通透性。 影 响主细胞钾分泌的因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调节钾的分泌:影响主细胞基底膜面的钠泵活性; 影响管腔面胞膜对 K的通透性;改变从血到小管腔的钾的电化学梯度。在摄钾量明显不足 的情况下,远
24、曲小管和集合管显示对钾的净吸收。主要由集合管的闰细胞执行。闰细胞的管腔面分布有 H + -K + -ATP酶,向小管腔中泌 H+而重吸收 14简述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镁血症的机制。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镁血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因过量或长期应用胰岛素,使细胞外液镁移入细胞内;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酮症酸中毒,酸中毒能明显妨碍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 高血糖产生的渗透性利尿,也与低镁血症的发生有关15 .为什么低镁血症的病人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低镁血症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是:低镁血症时具有缩血管活性的内皮素、儿茶酚胺产生增加,扩张血管的前列环素等产生减少;出现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增强,离子泵失灵,使细胞内
25、钠、钙增加,钾减少;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重构,血管中 层增厚、僵硬。上述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导致外周阻力增大。低镁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低镁血症可导致内皮功能紊乱,使 NF-kB、粘附分子(如 VCAM)、细胞因子(如MCP-1)、生长因子、血管活性介质、凝集蛋白产生增加;内皮氧化电位增大,低密度脂 蛋白氧化(Ox-LDL )修饰增强;单核细胞趋化、迁移至动脉壁,摄取 Ox-LDL ,并释放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等促进炎症,这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16 .简述低镁血症常导致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的机制。镁离子是许多酶系统必要的辅助因子,其浓度降低常影响有
26、关酶的活性。低镁血症时,靶器官-甲状旁腺细胞中腺甘酸环化酶活性降低,分泌PTH减少,使肾脏重吸收钙和骨骼的钙动员减少,导致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时,Na+-K+-ATP酶失活,肾脏的保钾作用减弱(肾小管重吸收K+减少),尿排钾过多,导致低钾血症。 17.试述低镁血症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低镁血症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心律失常,其可能机制有:镁缺失时钠泵失灵,导致心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显著变小和相对除极化,心肌兴奋性升高;镁对心肌快反应自律细胞(浦肯野氏细胞)的背景钠内流有阻断作用, 其浓度降低必然导致钠内流加快, 自动去极化加速;血清 Mg降低常导致低钾血症,心肌细胞膜对K电导变小,钾离子
27、外流减少,使心肌细胞膜静息膜电位负值明显变小,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和自律性升高。 18.试述肾脏排镁过多导致低镁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其机制。肾脏排镁过多常见于:大量使用利尿药:速尿、禾I尿酸等利尿剂使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减少;肾脏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等因肾小管功能受损和渗透性利尿,导致镁从肾脏排出过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渗透性利尿和酸中毒干扰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高钙血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维生素D中毒时,因为钙与镁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有竞争作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PTH可促进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酗酒:酒精可抑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这些原因都可通过肾脏排镁过多而导致
28、低镁血症。19 .列表说明调节体内外钙稳态的三种主要激素及其调节作用三种激素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一、选择题 1.B 2. B 3.E 4.A 5.C 6.C 7.E 8.B 9.D20 .B 11.A 12.E 13.C 14.C 15.A 16.B 17.E 18.B 19.B 20.C 21.D22.B 23.C 24.C 25.C 26.A 27.B 28.E 29.A 30.D 31.D 32.C 33.E34.B 35.B 36.E 37.B1 .机体的正常代谢必须处于()A.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B.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C.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D.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E.中性的
29、体液环境中2 .正常体液中的 H+主要来自()A.食物中摄入的 H+ B.碳酸释出的H +C.硫酸释出的H+ D.脂肪代谢产生的 H+ E.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H +3 .碱性物的来源有()A.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B.肾小管细胞分泌的氨C.蔬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D.水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E.以上都是4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A.碳酸 B.硫酸 C.乳酸 D.三竣酸 E.乙酰乙酸5 .血液中缓冲固定酸最强的缓冲对是()A.Pr /HPr B.Hb / HHb C.HCO3 一 /H2CO3 D.HbO2 / HHbO2 E.HPO42-/ H2PO4-6 .血液中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
30、()A.血浆HCO3-B.红细胞HCO3一 C.HbO2及HbD.磷酸盐E.血浆蛋白7 .产氨的主要场所是()A.远端小管上皮细胞B.集合管上皮细胞C.管周毛细血管 D.基侧膜E.近曲小管上皮细胞8 .血液 pH 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A.Pr 一 /HPr B.HCO3 一 /H2CO3C.Hb 一 /HHb D.HbO2 - /HHbCO2 E.HPO42 - /H2PO4 -9 .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A.PaCO2B.实际碳酸氢盐(AB) C.标准碳酸氢盐(SB) D.缓冲碱(BB) E.碱剩余(BE)10 .标准碳酸氢盐小于实际碳酸氢盐(SBvA
31、B)可能有()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 D.混合性碱中毒 E.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11 .阴离子间隙增高时反映体内发生了()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低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D.正常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E高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12 .阴离子间隙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A.严重腹泻B.轻度肾功能衰竭C.肾小管酸中毒 D.使用碳酸酎酶抑制剂E.以上都是13 .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A.高热B.休克C.呕吐D.腹泻E.高钾血症14 .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A.细胞外液缓冲 B.细胞内液缓冲C.呼吸代偿 D.肾脏代
32、偿E.骨骼代偿15 . 一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可见:pH 7.28, PaCO2 3.7kPa (28mmHg) , HCO3- 17mmol/L ,最可能的酸 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16 . 一休克患者,血气测定结果如下:pH 7.31, PaCO2 4.6 kPa (35mmHg) , HCO3- 17mmol/L ,Na+ 140mmol/L , Cl 104mmol/L , K+ 4.5mmol/L ,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
33、并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17 .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A.乳酸钠B.三羟基氨基甲烷C.柠檬酸钠D.磷酸氢二钠 E.碳酸氢钠18 .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A.呼吸中枢抑制B.肺泡弥散障碍C.通风不良D.呼吸道阻塞E.胸廓病变19 .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降低的机制()A.代谢酶活性抑制 B.低车C.H+竞争性地抑制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D.H +影响钙内流 E.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钙20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B.碳酸氢盐缓冲系统C.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D.磷酸盐缓
34、冲系统E.其它缓冲系统21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彳t偿调节主要靠()A.呼吸代偿B.脏代偿C.血液系统代偿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22 .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18, PaCO2 9.9 kPa (75mmHg),HCO3- 28mmol/L ,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 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23 .某肺心病患者,因感冒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为:pH 7.32, PaCO2 9.4 kPa(71mmHg) , HCO3一 37mmol/L ,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代
35、谢性酸中毒 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混合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24 .呼吸衰竭时合并哪一种酸碱失衡时易发生肺性脑病()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25 .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是错误的()A.去除呼吸道梗阻 B.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C.使用呼吸中枢抑制剂D.控制感染 E.使用碱性药物26 .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A.严重腹泻B.剧烈呕吐 C应用利尿剂(速尿,曝嗪类)D.盐皮质激素过多 E.低钾血症27 .某幽门梗阻患者发生反复呕吐,血气分析Z果为:pH 7.5, PaCO2 6.
36、6 kPa (50mmHg),HCO3- 36mmol/L ,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28 .如血气分析结果为PaCO2升高,同时HCO3降低,最可能的诊断是()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29 .由于剧烈呕吐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最佳治疗方案是()A.静注0.9%生理盐水B.给予曝嗪类利尿剂 C.给予抗醛固酮药物D.给予碳酸酎酶抑制剂E.?给予三羟基氨基甲烷30 .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A.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B.瘠病C.发热D.长期处在
37、密闭小室内E.脑外伤刺激呼吸中枢31 .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测定结果为:pH 7.48, PaCO2 3.4 kPa (22.6mmHg) , HCO3一19mmol/L ,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型碱中毒32 .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重要原因是()A.血清K+降低B.血1# Cl-降低C.血清Ca2+降低 D.血清Na+降低 E.血清Mg2+降低33 .酮症酸中毒时下列哪项不存在()A.血K+升高B.AG升高C.PaCO2下降D.BE负值增大E.Cl增高34 .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下列哪项不存在(
38、)A.血K+升高B.AG升高C.PaCO2下降D.BE负值增大 E.Cl 增高35 .休克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A.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降低B.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升高 C.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升高D.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降低 E.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升高36 .下列哪一项双重性酸碱失衡不可能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37 .代谢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酶活性的变化是正
39、确的()A.碳酸酎酶活性降低B.谷氨酸脱竣酶活性升高C. 丫 -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升高 D.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E.丙酮酸脱竣酶活性升高二、问答题1 .试述pH 7.4时有否酸碱平衡紊乱 的哪些类型?为什么? .pH 7.4时可以有酸碱平衡紊乱。pH值主要取决于HCO-3 3与H2CO3的比值,只要该比值维持在正常值20: 1, pH值就可维持在7.4。pH值在正常范围时,可能表示:机体的酸碱平衡是正常的;机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但处于代偿期,可维持HCO3 / H2CO3的正常比值;机体有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因其中各型引起 pH值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pH 7.4时可以有以下几型酸碱平衡紊乱
40、: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性轻度和中度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二型引起pH值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 毒,二型引起pH值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二 型引起pH值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2 .某一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入院时呈昏睡状,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26, PaCO2 8.6KPa (65.5mmHg) , HCO3一 37.8 mmol/L , Cl 一 92mmol/L , Na+ 142mmol/L ,问 该患者有何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艮据是彳
41、f么 的分析病人昏睡的机制。该患者首先考虑呼吸性酸中毒,这是由于该患者患有肺心病,存在外呼吸通气障碍而致CO2排出受阻,引起 CO2潴留,使PaCO2升高正常,导致 pH下降。呼吸性酸中毒发生后, 机体通过血液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和肾代偿,使HCO3一浓度增高。该患者还有低氯血症,Cl 一正常值珈4 mmol/L ,而患者此时测得 92 mmol/L 。原因在于高碳酸血症使红细胞中 HCO3一生成增多,后者与细胞外Cl 一交换使Cl 一转移入细胞;以及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NH3增多及NaHCO3重吸收增多,使尿中 NH4Cl和NaCl的排出增加,均使血清 Cl 一降低。病人昏唾的机制可能是
42、由于肺心病患者有严重的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酸中毒和缺氧使脑血管扩张,损伤脑血管内皮导致脑间质水肿,缺氧还可使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形成脑细胞水肿;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神经细胞内酸中毒一方面可增加脑谷氨酸脱竣酶活性,使丫一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另一方面增加磷脂酶活性,使溶酶体酶释放,引起神经细胞和组织的损伤。3 .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试分析其发生机制。剧烈呕吐常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其原因如下:H+丢失:剧烈呕吐,使胃腔内HCI丢失,血浆中HC03得不到H+中和,被回吸收入血造成血浆 HC03 浓度升高;K+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 K大量丢失,血
43、K降低,导致细胞内 K外移、 细胞内H内移,使细胞外液H + 降低,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 K +减少、泌H+增加、重 吸收HC03增多;Cl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 Cl大量丢失,血Cl降低,造成远曲小管上皮 细胞泌H增加、重吸收HC03增多,引起缺氯性碱中毒;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剧烈呕吐可造成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高。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H+、泌K+、加强HC03重吸收。以上机制共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4 .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什么类型酸碱平衡紊乱瞧碱平衡的指标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HCO3 原发性降低,AB、S
44、R BB值均降低,ABSB, BE负值加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体内分解代谢加剧, 酸性代谢产物形成增多; 肾功能障碍导致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肾小管产氨与排泄氢离子的能力降低。5 .试述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并说明尿液的变化。高钾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互为因果。各种原因引起细胞外液K+增多时,K+与细胞内H+交换,引起细胞外 H+增力口,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中毒时体内H+总量并未增加,H+从细胞内逸出,造成细胞内 H+下降,故细胞内呈碱中毒,在肾远曲小管由于小管上皮细胞泌 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
45、引起反常性碱性尿。低钾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互为因果。低钾血症时因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引起细胞内 K+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 H+向细胞内移动,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此时,细胞内 H+ 增多,肾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称为反常性酸性尿。第五章 一、选择题 1. D 2. B 3.C 4.E 5.C 6.A 7.B 8.B 9.C 10.C11.D 12.E 13.A 14.B 15.C 16.C 17.A 18.E 19.E 20.D21.E 22.A 23.E 24.A 25.D +- + + + + +1 .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血红蛋白的含量B.组织供血 C.血红蛋白与氧的
46、亲和力 D.肺呼吸功能 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2 .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A.细胞摄氧的能力B.血红蛋白含量C.动脉血 CO2分压 D.动脉血氧分压E.红细胞内2,3-DPG含量3 . 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氧离曲线左移B.血温降低 C.血液H +浓度升高 D.血K+升高E.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4 .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A.吸入气氧分压 B.肺的通气功能C.肺的换气功能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5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A.血氧容量降低B. P50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
47、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6 .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7.0kPa (53mmHg),血氧容量20ml/dl ,动脉血氧含量14ml/dl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4ml/dl ,其缺氧类型为 ()A .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 氧C.缺血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淤血性缺氧7 .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A.氧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C.硫化物中毒D .砒霜中毒E.甲醇中毒8 .红细胞内2,3-DPG增多可引起()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 力增加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E.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增加9 .某患者血氧
48、检查为:PaO213.0kPa (98 mmHg),血氧容量 12 ml/dl ,动脉血氧含量 11.5ml/dl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4 ml/dl ,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A .哮喘B.肺气肿C.慢性贫血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E.严重维生素缺乏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A.肺气肿 B.贫血C.动脉痉挛 D. 一氧化碳中毒 E.维生素B1缺乏11 .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B.线粒体损伤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12 .氧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A.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动脉血氧
49、分压降低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13 .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C.室间隔缺损 D.氧化物中毒E.慢性贫血14 . 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A. 10.0kPa(75mmHg) B, 8.0kPa (60mmHg) C. 6.7kPa (50mmHg) D, 5.32kPa (40mmHg) E, 4.0kPa (30mmHg)15 .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B.肺血管扩张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E.肺循环血量增加16
50、.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A .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C.心、脑、肺血管扩张D.静脉回流量增加E.毛细血管增生17 .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是()A.电压依赖性钾通道B.Ca2+激活型钾通道 C.ATP敏感性钾通道 D.受体敏感性钾通道E.Mg2+激活型钾通道18 .下列哪项不是肺源,f心脏病的原因 ()A .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B.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降低C.心律失常 D.肺血管重塑 E.回心血量减少19 .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A .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肝脾储血释放C.红细胞破坏减少 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E.骨髓造
51、血加强20 .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液H+浓度升高 B.血浆CO2分压升高 C.血液温度升高 D.红细胞内2,3-DPG增加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增加21 .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A. ATP生成不足 B.颅内压升高C.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D.神经细胞膜电位降低E.脑血管收缩22 .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A.大脑灰质 B.大脑白质 C.中脑D.小脑E.延脑23 .下列哪项不是组织细胞缺氧的代偿性变化()A.线粒体数量增加 B.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 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D.合成代谢减少 E.离子泵转运功能加强 24.吸氧疗法对下列哪种疾
52、病引起的缺氧效果最好()A.肺水肿B.失血性休克 C.严重贫血D.氧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25.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机制是()A.提高吸入气氧分压 B.增加肺泡内氧弥散入血C.增加血红蛋白结合氧 D.增加血液中溶解氧 E.增加细胞利用氧 二、问答题1 .什么是呼吸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称为呼吸性缺氧。其血气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是肺通气障碍使肺泡气PO2降低,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弥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血液中溶解氧 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减少,引起动脉血氧含量和动脉氧饱和度降 低。急性缺氧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慢性缺氧患者
53、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血氧容量可升高。患者因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减少,使单位容积血液弥散向组织的氧量减少, 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慢性缺氧可使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代偿性增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化可不明显。2 .什么是肠源性紫绡,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大量食用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肠道被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入血后可将大量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的能力,导致患者缺氧。因高铁血红蛋白为棕褐色,患者皮肤粘膜呈青紫 色,故称为肠源性紫绡。因患者外呼吸功能正常,故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54、因高铁血红蛋白增多,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高铁血红蛋白分子内剩余的二价铁与氧的亲合力增强,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和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造成向组织释放氧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3 .急性左心衰竭可引起哪种类型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急性左心衰竭常引起循环性缺氧和低张性缺氧的混合类型。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组织供血供氧量减少,引起循环性缺氧。同时急性左心衰竭引起广泛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肺泡内氧弥散入血减少而合并呼吸性缺氧。患者PaO2、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可降低,血氧容量正常,从毛细血管内向细胞弥散的氧量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
55、但如外周血流缓慢,细胞从单位容积血中摄氧量增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增大4 .什么是发绡?缺氧患者都会出现发绡吗?氧合血红蛋白颜色鲜红, 而脱氧血红蛋白颜色暗红。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 g/dl时,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体征称为发绡。发绡是缺氧的表现,但不是所 有缺氧患者都有发纣低张性缺氧时,因患者动脉血氧含量减少,脱氧血红蛋白增加, 较易出现发绡。循环性缺氧时,因血流缓慢和淤滞,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氧含量降低,亦可出现发 绡。患者如合并肺循环障碍,发绡可更明显。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患者皮肤和粘膜呈咖啡色或类似发绡。而严重贫血的患者因血红蛋白总量明显减少,脱氧血红蛋白不易达到5g/dl ,所以不易出现发绡。碳氧血红蛋白颜色鲜红,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组织性缺氧时,因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增加,患者皮肤可呈玫瑰红色。5 .缺氧患者是否都有肺通气量增加的代偿反应?其机制和代偿意义是什么?不是所有的缺氧患者都有肺通气量增加的代偿反应。这是因为缺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主要刺激是PaO2降低。当PaO2低于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模拟题带答案
- 休闲服饰订购3篇
- 保险事宜委托书3篇
- 广告授权委托书注意事项3篇
- 回国保证书英文版空白填写指南3篇
- 代领委托书誊写版3篇
- 护士长述职报告如何写(范本7篇)
- 团体旅行承包书3篇
- 彩钢板施工合同工程索赔申请3篇
- 悔过与承诺保证书范本及写作技巧3篇
- 2025至2030中国射频芯片市场趋势展望及需求前景研究报告
- 应急急救知识课件
- 文综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鼠伤寒沙门菌护理查房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K30自动生成及计算试验记录
- (完整)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学习笔记
- 建筑行业施工期间意外伤害免责协议
- 民兵国防知识教育教案
- 毒理学研究新技术应用-深度研究
- DB33T 2202-2019 公安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