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_第1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_第2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_第3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_第4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融冷峻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二、 运用引申和联想,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 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颂歌与悲歌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从阿里的恶劣环境导入新课。 (这样导入课文,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这篇课文设置了切合教学主旨的语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更深刻领会红柳那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其伟大的贡献,更会为红柳后来的悲惨下场而从内心里发出悲叹。 )同学们如果这几天有看天气预报的话, 就知道在北京最近经常有一种现象: 沙尘暴, 现在的北京人正在饱受风沙

2、之苦。 这些沙尘绝大部分来自蒙古、 内蒙古。 为什么会引起这种现象呢?沙尘暴现象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但直接原因还是人为无限度地过量开发砍伐、 耕种、 放牧等不合理活动, 破坏了植被。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成为人类的共识也就是短短的这一二十年时间。 过去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肆意地破坏环境以致今天受到环境的报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描述三十年前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文章所叙述的情节是发生在阿里,本文的作者毕淑敏d 在描述她第一次16 岁时到阿里的行程时,说她从北京坐火车出发,坐完了火车又坐汽车,光坐汽车就花了她12 天的时间,在后来 6 天的时间里, 她坐在车里的感觉是汽车不是向地面

3、上的哪个方向行驶了, 而是向 “天上”爬去。为什么毕淑敏感觉是向天上爬去,我们从课文的第一句就了解到:阿里平均海拔5000 米, 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也只有5000 左右, 所以阿里被称为 “世界屋脊的屋脊” , “世界的第三极” ,把它与南极、北极相并列,我们可想见那里的自然条件是怎样的呢?自然环境特别极端,特别恶劣,酷冷,缺氧。在这样的环境里,连人生存生活都有些困难。我记得在02 年的读者杂志里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军嫂带着5 岁的孩子去探望她在驻守在西藏的丈夫, 结果由于西藏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孩子还没有见到她的爸爸就离开了人世。 在阿里这样的恶劣的条件下, 人生存都有些困难。

4、但这里竟然生存着一种植物红柳。 在这个地方有植物有绿色, 那就和我们见到的绿色的意义不一样了, 它就不仅是生命, 更是顽强生命的象征了。 可是, 当时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更为了缺乏环保意识而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绿树。 三十年后毕淑敏以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有关红柳的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 (板书:颂歌、悲歌)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用心写出的这首歌,并思考:1、红柳树是什么样子的?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颂歌,作者在歌颂什么?3、这首悲歌悲叹的是什么? (师生齐读,约十分钟)二、师生共同研读课文:1、红柳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明确: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 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5、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 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2、这是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 属于描写 (叙述是记叙人物的行为、经历或事情的经过;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 )另外, “微笑”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3、为什么这里要用拟人?对什么微笑?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歌颂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4、它顽强的生命力什么地方体现了?明确: 它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这世界的第三极, 平均海拔 5000 米, 冰峰林立, 雪原廖寂”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红柳还能“对着高原和酷寒微笑” 。 “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

6、迫、 怡然自得的神态, 生动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它顽强的生命力还表现在哪些地方?明确: (1)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 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人冷的时候会缩成一团, 但红柳没有)( 2 )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 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如果生存很困难,畏惧严寒和缺氧的时候,可能就战栗不已,不敢往前迈一步,人就是这样, ,但红柳不是这样,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它却是在不断在扩展在着自己的势力,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3 )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的如同钢筋混凝土。 ” (把植物比作金属)( 4)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

7、然不屈的英魂。 ” (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它不是一下子屈服,化成灰烬,而是仍然保持着它最初的生命的状态,这也体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5 )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巨型根雕( 6 ) “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5、这些都是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文章是不是还歌颂了它的别的精神?明确:奉献精神,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6、哪些语句描写了红柳在固定流沙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说红柳固沙的力量怎样?打个拟人, 他在履行他的职责时, 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所固住流沙的数量以及固定的质量, 是否牢固,风是否容易把它们分开呢?( 1)第 12 段“一座结实

8、的沙丘”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第 14 段“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第 15段“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以及这段描写挖掘红柳工作量之大第 19 段: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从另一个侧面写,红柳是深深地嵌在在沙丘之中)诵读以上所说的语句6、小结:环境如此恶劣,红柳这个高原上的精灵,顽强地生存着,更重要地是它以自己强大的根系固定住了流沙,无私的为人们做出自己的奉献,,这就是作者为红柳写的颂歌,这样的精灵自己以它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是毫无问题的, 另一方面, 它为人类做贡献人们理所当然应该珍惜爱护它。可是,

9、 是不是这样呢?不是,其实作者在歌颂的同时,就已预示了其结局,哪句话暗示了其结局?明确: “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 “曾以为”暗示了红柳的悲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认为可悲的是什么?明确:红柳树惨痛的悲剧。7、能固住泥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给高原带来生命的希望的树,最后却被挖掉了,这无疑是一出悲剧, 但可悲的仅是这些吗?作者为红柳被挖掉感到痛心, 但她更痛心的是什么呢?(可以提示司务长所说的话) (同学讨论2分钟)明确:更可悲的是人们亲手毁灭了这离太阳最近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小结: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领会“颂歌”

10、。学生对颂歌理解体会得透彻,就会由衷地对人们 后来的愚蠢行为发出悲叹,从而增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以及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 布置作业:1、从课文哪些地方推断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2、颂歌和悲歌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就某个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顽强生命力衬托、强化 强悲歌颂歌伟大的贡献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袁朝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够根据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实验事实写出离了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的科学方

11、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难点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课时A课时: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分配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第二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设备,化学实验用品(CuSO4溶液、Na

12、OH溶液、KOH溶液、酚酗:溶液、HCl溶液、H2SO4溶液、Na2CO3溶液、试管、试管架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第66回:绝路问津欣赏,感悟,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探 究学习情景过渡从化学的视角看哑泉,它实际上就是一些溶后CuSO4的泉水,其真正致病 的就是溶液中的 Cu2+o为了除去哑泉 中的有害离子,请同学们设计方案, 动手实验,看看实际效果如何。反馈实验情况收集数据、汇报结果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分析,板书CiiS+MatiHr-HSO42 Cu3*OHNirCu(OH);Cu+2OH=Cij(OHi3 I观察,感悟培养学生透

13、过现象看本质的 能力以上所涉及的就是离子反应,你能否 据此给出离子反应的定义吗? 板书:概念归纳离子反应:后离子参加或生成 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表达 能力引导从实验得到的结论,请你结合初中所 学化学反应类型分类知识,生成沉淀 的反应属于什么反应?这类反应的 条件是什么?思考、回忆,回答教学牢牢结合学生现有认知 基础,无论是对重点的差出, 还是对难点的突破,都是行 之后效的。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得到了复分解 反应能进行的条件中,生成沉淀的反 应是离子反应,那么生成水和气体的 反应是不是离子反应呢?请大家利 用所提供的试剂:HCl、H2SO4、 NaOH、KOH、酚Mt, Na2CO3设计实

14、 验,并分析发生反应的实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合作、交流、反馈让学生模仿前面学习的研究 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并 进行迁移的能力以及培养学 生合作交流的品质。引导酸、碱和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 反应,都是离子反应,这些反应发生 的条件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或生 成水。那么这三个条件之间,有没有 共性?如果有,这个共性又是什么?反思、回答反应物中某离子浓度减小挖掘离子反应的实质,旨在 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离子反 应及其发生条件过渡现在我们清楚的认识了离子反应,用化学语言如何描述呢?给出离了方程式:Cu2+2OH-=Cu(OH)2J据此,归纳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归纳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 示反应

15、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表达 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 学离了方程 式的书写并 加以运用阅读课本P32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的内容并完成给出的表格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NaOH+HCl=NaCl+H 2O2KOH+H 2SO4=K2SO4+2H2OKOH+HCl=KCl+H 2OH2SO4+2KOH=K 2SO4+2H2O分析完成的表格,你能得出离子方程 式的意义吗?板书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离 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某一个 具体的反应,还表示一类反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解决了不少 的问题,我们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 分析与 概括能力。能力提升Mg(OH) 2+2H+=Mg 2+2H2O BaCl2+SO42-=BaSO4 J +2Cl-Ca2+CO2+H2O=CaCO3 J +2H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1 .氢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2 .氯化钢溶液中加稀硫酸:3 .氯化钙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