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科学阅读课 教案_第1页
三阳科学阅读课 教案_第2页
三阳科学阅读课 教案_第3页
三阳科学阅读课 教案_第4页
三阳科学阅读课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学“学程导航”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主备人: 李 华 所在学校: 三阳中心小学 内容三年级(上册)科学探究P90 笼中鸟执教日期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利用笼中鸟演示器的演示使学生知道人眼存在视觉暂留现象。知识与技能: 会用视觉暂留现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知道人眼存在视觉暂留现象。难点: 设计制作视觉暂留实验。教学资源视觉暂留实验笼中鸟演示器,制作视觉暂留实验材料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目标(3分钟)1、学生倾听,并仔细观察演示实验2、学生讨论,猜测原因【板块一】1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下面看这个实验,你可要仔细观察啰,看看你发现什么?(出示笼中鸟演示器,并进行演示)2、你们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吗?这节课我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二、提供素材、动脑思考、合作探究(18分钟)1、学生观察笼中鸟演示器2、学生交流讨论笼中鸟演示器3、学生实验4、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单5、学生汇报【板块二】1、谈话:你要了解笼中鸟(边说边板书课题:笼中鸟)的秘密,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笼中鸟演示器的结构。2、请你仔细看看笼中鸟演示器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有什么作用?3、下面我们再来玩一玩笼中鸟演示器

3、,解开笼中鸟的秘密。(同时请思考一下问题,并填写实验记录单。转动鸟笼,小鸟会发生什么现象?慢速转动鸟笼和快速鸟笼有何不同?你的结论是什么?4、你们能交流刚才实验中发现吗?5、你们的结论是什么?(我们所见到的物体突然在眼前离开时,就在这物体离开后的一瞬间,其影像仍旧会在人的视觉中停留一段很短的时间这个视觉的现象,叫作“视觉暂留”)让学生通过观察观察笼中鸟演示器的结构,为学生探究笼中鸟转动后发生的现,象揭开笼中鸟的秘密创造条件,同时为学生合作设计制作“视觉暂留”玩具降低难度。三、交流分享、质疑追问、建构智能(12分钟)1、学生阅读资料一2、学生回答:(估计学生回答:电风扇高速旋转时,叶片看起来好像

4、连在一起的;雨点下落,看起来是连成一条线的。3、学生阅读参考资料并小组合作进行制作活动4、学生交流作品5、学生讨论并阅读参考资料三【板块三】1、提问:关于视觉暂留你理解了吗?要进一步了解视觉暂留,请阅读参考资料一。2、提问:现在你对视觉暂留理解了吗?你能举出一些视觉暂留的现象吗?3、谈话:你想制作一个视觉暂留的玩具吗?请阅读参考资料二动手做4、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制作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你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学生作品在实物展台上展出)5、提问:你知道视觉暂留的运用吗?(让学生讨论交流)你想了解视觉暂留的运用吗?那请阅读参考资料三。 学生通过阅读参考资料,为进一步了解视觉暂留,为学生合作

5、设计制作“视觉暂留”玩具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为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良好素质,形成了“先动脑,再动手”良好习惯。四、提炼总结、及时练习、反馈修正(7分钟)学生回答【板块四】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道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本环节设计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课后让学生进一步阅读科学知识提出了要求。五、作业设计: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视觉暂留的知识以及视觉暂留的应用。参考阅读资料一: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暂留现象。这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并有视觉神经输入大脑,感觉到物体

6、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觉神经对物体的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视觉暂留现象首先是由中国人发现的,走马灯便是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的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由绳子在两面穿过得圆盘。盘的一个面画出了一只鸟,另一面画出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参考阅读资料二:视觉暂留实验活动1、取一张长约30厘米、宽约6厘米的纸条,对折成月15厘米的纸条。2、在上下两页相同位置上,分别画出两条奔跑的小狗,奔

7、跑的姿势如下图所示。3、把上面的一页卷在一支铅笔上,使之抽取铅笔仍能自然卷曲。操作方法:用左手将纸条对折处按在桌面上,右手拿住铅笔压住上页向右移动,使上页摊平,然后再把铅笔向左移动,上页随之卷曲,照这样周而复始,加快速度,就会看到小狗好像在奔跑了。参考阅读资料三:电影是怎样发明的电影的发明很难归因于一个单独源头,电影是众多贡献的积累。首先得益于光影原理和视觉暂留原理的发现,对此人们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验。19世纪,一些科学家依据视觉暂留原理制成幻盘、诡盘和走马盘。幻盘的形状是一张硬纸板做成的圆盘,一面画着鸟笼,一面画着鸟,当圆盘转动时,小鸟便于鸟笼结合在一起,造成小鸟进笼的幻觉。诡盘与幻盘的不

8、同之处是将一动作分解成若干画面,通过一种带缝隙的“活动旋转盘”的连续转动,使一系列被分解的动作画面因视觉暂留的作用造成一种连续的幻想,产生逼真的运动感。1887年法国人雷诺又根据上述原理制成了一种用几面镜子拼成的圆鼓形的“活动视镜”,到1888年他又将其进一步完善制造出“光学影戏机”,同时还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动画片,未来电影的雏形开始出现了。要想制作真正的电影,还必须利用摄影。1872年-1876年这5年的时间里,美国旧金山的著名摄影师爱德华·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将马的奔跑姿势用连续摄影的方法拍摄下来,当这些连续的画面用幻灯机放映时,奔马形象栩栩如生。然而通过增加照相机数量的方法毕竟

9、不可能制作成真正的影片。4年后,法国生理学家马莱运用左轮手枪的原理试制成“摄影枪”获得连续拍摄活动对象的成功。后来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35毫米软质胶片,并于1894年试制成“电影视镜”。“电影视镜”中的影像都是用照相术拍摄下来的,因而真实感显然要大大超过以前的动画片。但是“电影视镜”的最大缺陷在于每次只能供一位观众欣赏。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公诸于世以后,同年便传入法国。里昂的照相师安东·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看到它以后,决定将它加以改进,能够让更多的人同时看到活动影像,以期在商业上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老卢米埃尔最终没能完成他的试验而把任务交给了他的俩个儿子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10、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俩仔细研究了“电影视镜”的构造,并进行了重大的改进,1894年底试制成了一种既是摄影机同时又是放映机和洗印机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3月22日,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科技代表会上为配合自己的讲演,第一次成功地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卢米埃尔工厂党的大门。1895年12月28日,他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一个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公演了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喝汤等12部影片,这一天便被认定为电影诞生的日子。到此为止,经过许许多多人的努力,电影终于完成了它的实验阶段,从科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新颖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从这一天起,电影开始了它自生的历史进程。

11、小学科学“学程导航”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主备人: 李 华 所在学校: 三阳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探究P90 笼中鸟执教日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认定目标(3分钟)1、学生辨认照片,猜猜是谁?2、学生谈想法说感受。3、学生回答。【板块一】1、游戏导入 :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3、提问: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我在成长)游戏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为进一步研究我在成长打下基础二、提供素材、动脑思考、合作

12、探究(20分钟)(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生: 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生: 如果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生: 如果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学生交流(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小组讨论(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小组分工)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板块二】1、谈

13、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2、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引导学生回忆寻找在自己身边的变化,以发现自己从小到现在,不仅身体在发生变化,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学习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的方法,进一步发现自己成长的证据,并为绘制曲线统计图准备了素材。三、交流分享、质疑追问、建构智能(10分钟)学生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学生汇报。【板块三】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以了解自己身高、体重在小学阶段的变化四、提炼总结、及时练习、反馈修正(7分钟)1、交流汇报 2、学生倾听3、学生讨论4、学生回答5、学生完成科学相关作业题【板块四】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