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_第1页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_第2页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_第3页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_第4页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学设计:王丹教学内容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项目 具 体 内 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2、性实验,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法。3、通过介绍有关水污染法和节约能源法的知识,渗透法制教育。能力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重 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难 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 学用 具小试

2、管、大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铁架台等,Na2CO3、NaHCO3、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小气球、酚酞试剂。教 法对比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引言讲述投影碳酸钠俗名叫_,也叫_ ,碳酸氢钠俗名叫_ 。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是_ ,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_变成碳酸钠粉末。科学探究(1)实验投影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十七条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科学探究(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同时

3、加热Na2CO3与NaHCO3(已检验过,装置气密性良好)投影现象结论Na2CO3NaHCO3科学探究(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在两根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稀盐酸,将等量(1/3药匙)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 注意: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2HCl=2NaCl+ H2O+CO2CO32 -+2H+= H2O + CO2NaHCO3+HCl=NaCl+ H2O + CO2HCO3-+H+=H2O+CO2 结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 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

4、者剧毒废液。总结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溶解度大小溶解度:Na2CO3 NaHCO3水溶液碱性碱性(同浓度):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NaHCO3比Na2CO3快CO32-2H=H2O+CO2HCO3-H=H2O+CO2热稳定性热稳定性:Na2CO3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习题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1.去污粉中主要含碳酸钠,它为什么能去污? 2.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主要是碳酸氢钠,加工饼干、蛋糕等食品时也常用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起什么作用? 3.患有胃病的人常因胃酸分泌

5、过多而不适,碳酸氢钠片能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为什么? 想一想:如何区别Na2CO3和NaHCO3?加热固体,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逐滴滴入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是NaHCO3阅读课本回答做实验,观察填写现象得出结论思考做实验,观察填写现象做实验,观察填写现象学生填写填写,总结讨论,思考,回答讨论,思考,回答回归教材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了解有关节约能源法的知识,意识到平时要节约能源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

6、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区别它们的方法,复习离子反应知识,实验后的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不能随意排放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让化学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

7、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二、教案 课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8、的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重点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及鉴别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仪器、用品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

9、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手段 引入这节课我们学习Na2CO3和NaHCO3,先请同学介绍两者的用途。?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归纳能力。 过渡引导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阅读课本,总结、归纳。生1:俗称、颜色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明确Na2CO3和NaHCO3的研究角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深入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1请通过实验证明,四人一小组,合作科学探究1,讨论完成

10、表格1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得结论。培养学生对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成员讲述、归纳请其中2组成员讲述该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生2: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以事实为依据,增加感性认识。 【PPT】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化学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

11、打色态   白色粉末无色晶体   白色晶体溶解性   Na2CO3NaHCO3碱性    Na2CO3NaHCO3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设疑深入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加热,使NaHCO3固体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选择装置投影几套装置让学生选择固体加固体的实验装置 培养学生的实验运用能力。 科学探究2 提问    

12、;  结论Na2CO3和NaHCO3的加热 我们看见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有水珠生成,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什么?碳酸钠有否这种现象?那么剩下的固体是什么呢?可以怎样验证?取出产物加入盐酸,看见大量气泡产生。 现象反应方程式结论Na2CO3无无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NaHCO3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HCO3=Na2CO3+H2O+CO2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易分解。Na2CO3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在对

13、比中学习、归纳,通过实验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设疑深入NaHCO3能否和盐酸反应?生1:能。生2:不能深入思考问题 科学探究3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对比反应。引导学生观察两个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以及快慢个别学生上台演示:观察:两个试管中都产生气泡,但NaHCO3溶液更快产生气体。培养学生对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Na2CO3+2HCl=NaHCO3+HCl=  【PPT】总结对比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

14、160;  1.Na2CO3            2.NaHCO3在水中溶解性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   1. CO32-+2H+=H2O+CO2              2. HCO3-+H+=H2O+CO2热稳定性  

15、60;      NaHCO3Na2CO32NaHCO3=Na2CO3+H2O+CO2用途  1.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2.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鉴别方法 加热、酚酞、溶解、与盐酸反应作业:1.如何鉴别Na+离子的存在?2.完成NaNa2O2Na2CO3NaH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讨论总结后,个别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板书设计第二节 几

16、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探究实验1:溶解性、碱性。探究实验2:热稳定性。探究实验3:与稀盐酸的反应。总结:Na2CO3 与NaHCO3转化及鉴别        四、教学反思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 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

17、160;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2CO3和NaHCO3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18、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在授课时,由于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在前面几分钟有些紧张,而且毛病是语速过快。在引导学生设疑进行探究实验前,我提前引导告诉了会有的实验现象,这就改变了当初实验的初衷,从探究式变成了验证式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对“等量比较”的实验原理没有强调好,使得一些学生没有按照学案上的要求实验,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对比时,加水过多或两支试管加水不一样,而感受不到热量和溶解度的差异。而在进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有所要求的是稀盐酸的浓度,浓度太大或

19、太小,都无法观察到现象,浓度为0.5 mol/L即可。  在内容处理方面,考虑到学生有预习,且对前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于4个科学探究,前3个我在20min内就完成。对于碳酸钠与盐酸的互滴,我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就较多,因为现象要对比慢慢观察。而且对现象的解释慢慢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找出答案。最后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我让学生总结,既可以看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性,在整节课起了个小高潮。时间分配较合理,能在40min完成本课时的内容。  学案的设计较好,有连贯性。关键是引导学生用好学案,很多学生做完实验没有意识去讨论、填写学案,等我用ppt

20、打出答案后,又急急忙忙去抄答案。这一点不好,以后的公开课如果要用到学案,相信会提前发给学生,课前思考解决,课内讨论得到较合适答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课稿   安阳县第一农职业高中    周国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职高化学农林版第二单元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途。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热稳定性。同时

21、,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实验教学.2.重视对比。3.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4.重视化学史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别。 (2)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

22、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探究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3)通过阅读“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爱国主义辩证法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四.教学设计: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23、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本节课采取实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并通过思维活动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知识和性质。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紧密联系实际。把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强调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4.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

24、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问题探究1:结合旧知识,明确新任务,围绕中心创设三个问题诱导学生逐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成如下表格: 步骤 Na2CO3 NaHCO3  加5滴水 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25、细小白色晶体,加水无明显变化  加10 mL水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加1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浅红色 初步结论 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同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疑。 问题探究2:(学生分组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水柱高cm)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 g Na2CO3或NaHCO3粉未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

26、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如右图所示),观察反应现象。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问题探究3按教材上的装置分别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分别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分组实验)  说明对碳酸钠盐的热稳定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 问题探究4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析出细小的白色晶体

27、,该晶体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分析                  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既加深了对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建立事物可以相互转化的辨证统一观点。 

28、;说明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培养学生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 小结表格总结 说明不失时机介绍侯德榜的事迹生平,进行化学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巩固为了巩固提高,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习题,然后请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学生经过讨论、练习,既巩固了本节所学的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化学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指导。同时,通过问题难度的设置,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在快乐中继续学习,也是“学会<=>会学”教学指导思想中的重要一环。 练习1、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