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其它果树病虫害_第1页
第四章其它果树病虫害_第2页
第四章其它果树病虫害_第3页
第四章其它果树病虫害_第4页
第四章其它果树病虫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第四章第四章 桃李杏樱桃枣树病虫害桃李杏樱桃枣树病虫害n第一节第一节 桃、枣主要病害桃、枣主要病害n桃树桃树主要病害主要病害 穿孔病穿孔病、缩叶病缩叶病、褐腐病褐腐病、炭、炭疽病、褐锈病、疽病、褐锈病、流胶病流胶病、疮痂病等、疮痂病等n枣树枣树主要病害主要病害 枣疯病枣疯病、枣锈病、枣缩果病等、枣锈病、枣缩果病等 李叶片受害状 初期病斑水浸状 形成穿孔一、桃李穿孔病(一)细菌性穿孔病 症状 桃 李 枝条症状桃果实受害状 李果实受害状n1.症状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也为害果实和新梢。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也为害果实和新梢。n叶片染病叶片染病:初在叶背产生淡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初在叶背产生淡褐色水

2、渍状斑点,扩大后成为紫褐色斑,边缘角质化,病斑周围有大后成为紫褐色斑,边缘角质化,病斑周围有水水渍状黄绿色晕环渍状黄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部常溢出黄色脓。湿度大时,病部常溢出黄色脓状物。最后病斑干枯,状物。最后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形成穿孔,形成穿孔,边缘一般破碎且不整齐。边缘一般破碎且不整齐。n果实染病果实染病:初为:初为褐色水渍状圆斑褐色水渍状圆斑,后变为,后变为暗紫色暗紫色,中央稍凹陷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斑上常出。天气潮湿,斑上常出现黄白色粘质分泌物。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现黄白色粘质分泌物。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n枝条染病枝条染病

3、:形成:形成春季溃疡斑春季溃疡斑和和夏季溃疡斑夏季溃疡斑。n春季溃疡春季溃疡 发生在上一年夏季发出的枝条上(病菌发生在上一年夏季发出的枝条上(病菌前一年已经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前一年已经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2mm,扩展长达,扩展长达1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直径的一半,有时造成梢厘米。宽度多不超过直径的一半,有时造成梢枯死。春末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开始传播。枯死。春末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开始传播。n夏季溃疡夏季溃疡 多发生在夏末当年生的嫩枝上,初期以多发生在夏末当年生的嫩枝上,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斑点

4、,以后变褐色至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斑点,以后变褐色至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病原病原 细菌性穿孔病菌细菌性穿孔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 (Smith)Dye.,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属。 李果实病斑上的菌溢李果实病斑上的菌溢n3发病规律发病规律n(1)病原细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病原细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n(2)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借风雨或昆虫传播。n(3)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可发生多次再侵染。)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n(4)一般在温暖、雨水频繁

5、或多雾季节适宜病)一般在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适宜病害发生,树势衰弱、排水通风不良及偏施氮肥的害发生,树势衰弱、排水通风不良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重。果园发病重。1.症状(二)霉斑穿孔病一n1.症状症状n叶片叶片 染病初期为圆形紫色,逐渐扩大为近染病初期为圆形紫色,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mm,后变为褐,后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在叶背长出色,湿度大时,在叶背长出黑色霉状物黑色霉状物。病。病叶脱落后才在叶上残存穿孔叶脱落后才在叶上残存穿孔。n2.病原病原n 霉斑穿孔病菌霉斑穿孔病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 (Lw.) Aderh.,属半

6、知,属半知菌亚门刀孢属。菌亚门刀孢属。n n3.发病规律发病规律n 以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在病枝梢或芽病枝梢或芽内越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冬,第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n 低温多雨低温多雨适合病害发生。病菌发育温度适合病害发生。病菌发育温度1926,最低,最低56,最高,最高3940。1.症状(三)(三)褐褐斑穿孔病斑穿孔病一n1.1.症状症状:为害叶片也可以为害新梢和果实。:为害叶片也可以为害新梢和果实。n叶片染病叶片染病 初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初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紫色紫色略带环纹略带环纹,直径,直径1 14mm4mm,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褐,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褐色霉

7、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穿孔边,穿孔边缘整齐,穿孔多时叶片脱落。缘整齐,穿孔多时叶片脱落。n新梢、果实染病,症状相似于叶片。新梢、果实染病,症状相似于叶片。n2.病原病原n褐斑穿孔病褐斑穿孔病Pseudo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Liu.&Guo.,属半知菌亚门假尾孢属,属半知菌亚门假尾孢属真菌。真菌。n 3 3发病规律发病规律n病菌以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在病枝梢或芽内病枝梢或芽内越冬,越冬,第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低温多雨适合病害发第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低温多雨适合病害发生。生。n4 4防治措

8、施防治措施n(1 1)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注意果园排水,增强通风透毁,减少越冬菌源。注意果园排水,增强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料,使果树生长健光性,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料,使果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避免核果类果树混栽。壮,提高抗病力。避免核果类果树混栽。n(2 2)果树)果树发芽前发芽前喷药保护喷药保护 4 45Be5Be石硫合剂石硫合剂n 45% 45%晶体石硫合剂晶体石硫合剂3030倍液倍液n 果树果树发芽后发芽后喷:喷:72%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3000倍液,倍液,65

9、%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500倍液倍液 1 1症状症状桃褐腐病桃褐腐病二、桃李杏褐腐病李褐腐病李褐腐病n 1.1.症状症状 自幼果至成熟期均可发生,以果实越接自幼果至成熟期均可发生,以果实越接近成熟受害越重。近成熟受害越重。n果实最初在果面产生果实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褐色圆形病斑,如环境适宜,如环境适宜,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至全果,果心也随之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至全果,果心也随之变褐软变褐软腐腐。继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继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灰褐色绒状霉丛,常呈,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同心轮纹状排列。n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是很多失水后变成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是很多失水

10、后变成僵果僵果挂挂在枝头不脱落,成大的假菌核,为病菌主要越冬在枝头不脱落,成大的假菌核,为病菌主要越冬场所。场所。n2病原n 病原有三种:桃褐腐(链)核盘菌、果生(链)核盘菌、果产(链)核盘菌。n 3 3发病规律发病规律n(1 1)以菌丝体或假菌核在树上或地面的僵果和病以菌丝体或假菌核在树上或地面的僵果和病枝溃疡部越冬枝溃疡部越冬n(2 2)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n(3 3)从柱头、蜜腺、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从从柱头、蜜腺、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从花期到果实成熟期均能侵染,花期到果实成熟期均能侵染,条件适宜,再侵染条件适宜,再侵染 。n(4 4)

11、花期如遇阴雨天气,易发生花腐。)花期如遇阴雨天气,易发生花腐。n 果实成熟时如多雨或多雾,病情严重。果实成熟时如多雨或多雾,病情严重。n 果实在贮藏、运输过程中,遇高温高湿病害果实在贮藏、运输过程中,遇高温高湿病害会加重。会加重。n4 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n(1)清除菌源)清除菌源n(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n(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发芽前发芽前1周喷:周喷:n 5 Be石硫合剂或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倍液n 花前、花后各喷药花前、花后各喷药1次,常用的农药有:次,常用的农药有:n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

12、液倍液n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倍液n(4)加强贮藏、运输期间的加强贮藏、运输期间的管理管理 1症状叶片卷曲皱缩叶片卷曲皱缩局部组织增厚成瘤状局部组织增厚成瘤状三、桃缩叶病n1.症状症状n叶片受害叶片受害 叶缘卷曲肿大叶缘卷曲肿大,叶片变为,叶片变为红褐色红褐色,后,后期叶面生出期叶面生出灰白色粉状物灰白色粉状物,最后叶片变褐焦枯脱,最后叶片变褐焦枯脱落,受害严重的可引起落,受害严重的可引起70%以上早期落叶,以上早期落叶,n枝梢受害枝梢受害 呈呈灰绿色或黄色灰绿色或黄色,节间短节间短,略呈,略呈肿胀肿胀,其上叶片常丛生,受害严重的整枝枯死。其上叶片常丛生,受害严重

13、的整枝枯死。n花果受害花果受害 多多畸形脱落畸形脱落。还危害油桃、李、杏、。还危害油桃、李、杏、扁桃、蟠桃等核果类果树。扁桃、蟠桃等核果类果树。 n2 2病原病原n 畸形外囊菌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属子囊菌亚门外囊菌属,属子囊菌亚门外囊菌属。n3 3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n(1 1)以以子囊孢子和厚壁芽孢子子囊孢子和厚壁芽孢子在在芽鳞片上芽鳞片上、鳞片鳞片缝隙缝隙或或枝干病皮中枝干病皮中越冬或越夏越冬或越夏。n(2 2)翌春孢子萌发,从叶片翌春孢子萌发,从叶片表皮或气孔表皮或气孔侵入,侵入,进进行初侵染,行初侵染,叶片展开以前多从叶背侵入,展开后叶

14、片展开以前多从叶背侵入,展开后从叶面侵入。借风雨昆虫传播。从叶面侵入。借风雨昆虫传播。(3 3)发病条件:)发病条件:n低温多湿低温多湿利于发病;一般江河沿岸利于发病;一般江河沿岸、湖畔及低洼湖畔及低洼潮湿地发病重潮湿地发病重。 n4 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n(1)加强管理。初见病叶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加强管理。初见病叶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发病较重的树,当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时,及时发病较重的树,当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时,及时补施肥料和水分,增强抗病能力和恢复树势。补施肥料和水分,增强抗病能力和恢复树势。n(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一。一旦发生,来势猛,药剂防治的旦发生,来势猛,药剂防治的关键是

15、在桃树花芽膨大露关键是在桃树花芽膨大露红时。红时。n喷喷施一施一次次45度的石硫合剂,或度的石硫合剂,或1:2:200的波尔多的波尔多液液,效,效果较好,每隔果较好,每隔7天天1次,连喷次,连喷3至至4次。次。n或或用用10%双效灵水剂双效灵水剂500倍液每隔倍液每隔10天天1次,连续次,连续3至至4次。桃树生长季节喷施次。桃树生长季节喷施2次粉锈宁或次粉锈宁或50%硫悬硫悬浮剂,浮剂,防效也防效也很好。很好。 1.症状 四、桃流胶病非侵染性流胶病非侵染性流胶病侵染性流胶侵染性流胶n1.症状症状 侵染性流胶病嫩枝染病,初产生以侵染性流胶病嫩枝染病,初产生以皮孔皮孔为为中心的疣状小突起,渐扩大,

16、其上散生针头状中心的疣状小突起,渐扩大,其上散生针头状小小黑粒点黑粒点,翌年,翌年5月上旬,疣皮开裂,溢出月上旬,疣皮开裂,溢出树脂树脂,初为无色半透明稀薄而有粘性的初为无色半透明稀薄而有粘性的软胶软胶,不久变为,不久变为茶褐色,吸水后膨胀为胨状的胶体。茶褐色,吸水后膨胀为胨状的胶体。n 果实果实染病,初为褐色腐烂状,逐渐密生粒点状染病,初为褐色腐烂状,逐渐密生粒点状物,湿度大时从粒点孔口溢出物,湿度大时从粒点孔口溢出白色块状物白色块状物,发生,发生流胶现象。流胶现象。n2.病原病原n桃树流胶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类型。桃树流胶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类型。n侵染性流胶病侵染性流胶病 真菌真

17、菌n子囊菌亚门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子囊菌亚门茶蔗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 Tode Gross. et Dugg.n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n 非侵染性流胶的原因有:霜害、冻害、病虫害、非侵染性流胶的原因有: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及机械伤害造成伤口,引起流胶。雹害及机械伤害造成伤口,引起流胶。n3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n(1)侵染性流胶病)侵染性流胶病以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被害在被害枝枝条条里越冬,翌年里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月下旬至4月中旬弹射出月中旬弹射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通

18、过风、雨风、雨传播,从传播,从皮孔、伤口及侧芽侵入皮孔、伤口及侧芽侵入,进行,进行初侵染。初侵染。n一般直立生长的一般直立生长的枝干基部以上枝干基部以上部位受害严重,部位受害严重,侧生侧生的枝干向地表的一面的枝干向地表的一面重于向上的部位;枝干重于向上的部位;枝干分杈处分杈处易积水易积水的地方受害重;土质瘠薄,肥水不足负载量的地方受害重;土质瘠薄,肥水不足负载量大均可诱发流胶病。大均可诱发流胶病。n两个发病高峰,两个发病高峰,5月下旬月下旬6月上旬月上旬8月上旬月上旬9月上旬月上旬(2)非侵染性流胶病)非侵染性流胶病n栽培管理不当栽培管理不当,如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如施肥不当,修剪过重

19、,结果过多,栽植过深,土壤粘重,土壤酸碱等原因,引多,栽植过深,土壤粘重,土壤酸碱等原因,引起树体生理失调。一般起树体生理失调。一般410月间,长期干旱后偶月间,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降暴雨,流胶病严重流胶病严重。n树龄大树龄大的桃树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的桃树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n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蝽象蝽象为害是果实流胶的主为害是果实流胶的主要原因。要原因。n砂壤和砾壤土栽培流胶病很少发生,砂壤和砾壤土栽培流胶病很少发生,粘壤土和肥粘壤土和肥沃土栽培沃土栽培流胶病易发生。流胶病易发生。 1症状五、枣疯病 n1.1.症状症状:毁灭性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该病:毁灭性

20、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该病一旦发生,幼树一旦发生,幼树1 12 2年,大树年,大树3 34 4年便很快死亡年便很快死亡致使大片枣林被毁。致使大片枣林被毁。n发病一般先从一个枝条或几个枝条开始,然后传发病一般先从一个枝条或几个枝条开始,然后传播到其他枝条,最后扩展至全株。播到其他枝条,最后扩展至全株。n特点是:特点是:枝叶丛生枝叶丛生。由花器返祖和芽的不正常萌。由花器返祖和芽的不正常萌发所致。整个发所致。整个花器变为营养器官花器变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成枝,花柄延长成枝条,花瓣、萼片和雄蕊肥大、变绿、延长成枝叶,条,花瓣、萼片和雄蕊肥大、变绿、延长成枝叶,雄蕊全部转化成小枝。雄蕊全部转化成小枝。

21、由雌蕊、雄蕊变成的小枣由雌蕊、雄蕊变成的小枣头呈纤细丛生状,经过冬天也不脱落头呈纤细丛生状,经过冬天也不脱落。n2.病原及发生规律n由病毒和植原体由病毒和植原体MLOMLO(类菌原体类菌原体)混合侵染根部带菌)混合侵染根部带菌越冬是枣疯病翌年发病的重要初侵染源。越冬是枣疯病翌年发病的重要初侵染源。n试验证明植原体一旦被传播侵入到地上部,必须先试验证明植原体一旦被传播侵入到地上部,必须先沿韧皮部下行到根部,经繁殖后再上行到地上枝条沿韧皮部下行到根部,经繁殖后再上行到地上枝条才能引起树冠发病。因此环割树干有防病作用。才能引起树冠发病。因此环割树干有防病作用。n人工嫁接,用病株做砧木或接穗,芽接、切

22、接、皮人工嫁接,用病株做砧木或接穗,芽接、切接、皮接或根接,均能传病。但不会成为自然传病的主要接或根接,均能传病。但不会成为自然传病的主要途径。途径。n北方自然传病媒介有三种叶蝉:凹缘菱纹叶蝉、橙北方自然传病媒介有三种叶蝉:凹缘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和闪红小叶蝉。带拟菱纹叶蝉和闪红小叶蝉。n3.3.病病害控制害控制:选用抗病的品种:选用抗病的品种n加强管理,增加树势加强管理,增加树势n防虫治病:及时消灭叶蝉防虫治病:及时消灭叶蝉n手术防病:轻病树,早春发芽前环剥主干,落手术防病:轻病树,早春发芽前环剥主干,落叶前彻底去掉疯枝,生长期随时抹去疯芽,有叶前彻底去掉疯枝,生长期随时抹去疯芽,有效阻

23、断植原体的传播。效阻断植原体的传播。n药物治疗:四环素族抗生素注入到疯树体内或药物治疗:四环素族抗生素注入到疯树体内或浸根、浸泡接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浸根、浸泡接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容易复发。n控制菌源:发现病苗立即刨除,严禁病苗调入控制菌源:发现病苗立即刨除,严禁病苗调入调出,及时刨除病树,及时去除病根蘖调出,及时刨除病树,及时去除病根蘖及病枝。及病枝。 1 1症状症状六、枣锈病n1.1.症状症状 仅仅为害叶为害叶片。片。n初初在叶背散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淡绿色小点,后逐渐突起成小点,后逐渐突起成黄褐色黄褐色锈斑锈斑(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近圆形,多发生在(夏孢子堆),

24、夏孢子堆近圆形,多发生在叶脉两侧及叶尖和叶基。后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叶脉两侧及叶尖和叶基。后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物(夏孢子)。叶片正状物(夏孢子)。叶片正面出面出现许多绿色小斑点,现许多绿色小斑点,叶面呈花叶状,逐渐失去光泽。干枯早落叶面呈花叶状,逐渐失去光泽。干枯早落。落。落叶叶的夏孢子旁边可以产生黑褐色的冬孢子堆,稍突的夏孢子旁边可以产生黑褐色的冬孢子堆,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起,但不突破表皮。n2.2.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及发生规律n担子菌亚门、层锈菌属、枣层锈菌。担子菌亚门、层锈菌属、枣层锈菌。n 病菌主要以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落叶上越冬。一般从在落叶上越冬。一般从7 7月月中下旬

25、开始出现症状,中下旬开始出现症状,8 8月下至月下至9 9月初夏孢子堆大月初夏孢子堆大量出现,有多次再侵染。风雨传播。量出现,有多次再侵染。风雨传播。n发病的关键因素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是7 7、8 8月份的降雨。病害的潜育月份的降雨。病害的潜育期为期为7 71515天,从开始落叶到大量落叶间隔天,从开始落叶到大量落叶间隔7 71010天左右。天左右。n品种有抗病性的差异。品种有抗病性的差异。n3.3.病病害控制:害控制:n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适当修剪、雨后及时:合理密植,适当修剪、雨后及时排水。枣园行间禁止栽高杆作物。排水。枣园行间禁止栽高杆作物。n清除菌源:彻底清扫枣园落叶清

26、除菌源:彻底清扫枣园落叶n用药用药: : 病叶率达病叶率达0.1%0.1%开始喷药保护。以后根据降开始喷药保护。以后根据降雨喷药。雨喷药。n80%80%大生大生-M45-M45、12.5%12.5%腈菌唑、腈菌唑、20%20%粉锈宁、粉锈宁、70%70%甲甲基硫菌灵、基硫菌灵、50%50%多菌灵。多菌灵。 1症状七、枣缩果病 1症状 1症状n1.症状:症状:又名黑腐病、铁皮病、干腰病、褐腐病等。分三又名黑腐病、铁皮病、干腰病、褐腐病等。分三种类型种类型n干蒂型干蒂型:多发生在:多发生在幼果幼果期。初在枣果着生期。初在枣果着生花蒂的尖端变红花蒂的尖端变红干缩干缩,后不断向中上部扩展,干缩变红可达

27、果蒂,后不断向中上部扩展,干缩变红可达果蒂1/3或或1/2。病果风吹易落。病果风吹易落。n干腰型干腰型:多发生在:多发生在成果成果期。最初在果期。最初在果腰部腰部表面出现淡黄色表面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点,后病部失水萎缩为暗红色,失去光泽。病水渍状小斑点,后病部失水萎缩为暗红色,失去光泽。病果两端粗,中腰细。果肉由淡绿色变为赤黄,呈海绵状,果两端粗,中腰细。果肉由淡绿色变为赤黄,呈海绵状,味苦味苦。果柄暗黄色,提早产生离层,脱落。果柄暗黄色,提早产生离层,脱落。n干肩型干肩型:多发生在:多发生在成果成果期。在期。在果肩部果肩部先形成水渍状淡黄色先形成水渍状淡黄色凹陷病斑,后变红干缩。病果提早脱落

28、。凹陷病斑,后变红干缩。病果提早脱落。n2、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及发生规律:多种病菌混合侵染。:多种病菌混合侵染。n初侵染源:初侵染源:树体带菌越冬和病果带菌越冬树体带菌越冬和病果带菌越冬。伤口伤口和自然孔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侵入。风雨和昆虫风雨和昆虫传播。花期可侵染传播。花期可侵染大枣的花、叶、果实,仅果实表现症状。大枣的花、叶、果实,仅果实表现症状。8月中下月中下旬如条件适宜将会大发生。旬如条件适宜将会大发生。n3、病害控制:、病害控制:n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n治虫防病治虫防病n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50%缩果宁缩果宁1号、号、80%大生大生M-45等。等。

29、n第二节第二节 桃枣等主要害虫桃枣等主要害虫n桃树桃树主要害虫有:主要害虫有:桑盾(白)蚧桑盾(白)蚧、桃潜蛾桃潜蛾、桃柱螟、桃红颈天牛、蚜虫、朝鲜球坚蚧桃柱螟、桃红颈天牛、蚜虫、朝鲜球坚蚧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红蜘蛛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红蜘蛛等。 1 1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夏型成虫银白色冬型成虫黄褐色一、桃潜叶蛾桃潜蛾及桃潜蛾及幼虫危害状幼虫危害状茧幼虫n2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n北方北方1年发生年发生57代代,以,以成虫成虫在落叶、杂草、石在落叶、杂草、石块下和翘皮下等处越冬。块下和翘皮下等处越冬。n幼虫老熟后脱叶,吐丝下垂,多在叶背吐丝搭幼虫老熟后脱叶,吐丝下垂,多在叶背吐丝搭架结茧,

30、在茧内化蛹。架结茧,在茧内化蛹。5月出现第一代成虫,以月出现第一代成虫,以后大约每月发生后大约每月发生1代,世代重叠。代,世代重叠。n78月月是危害盛期,是危害盛期,10月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月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n3防治措施防治措施n(1)减少越冬虫源)减少越冬虫源 n(2)诱杀成虫)诱杀成虫 生长季用性诱剂诱杀生长季用性诱剂诱杀n(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在在56月成虫高峰期用药。月成虫高峰期用药。n 25%灭幼脲悬浮剂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倍液n 20%杀铃脲悬浮剂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倍液1形态特征二、桃蛀螟n2发生规律发生规律n 北方北方1年年23代代,以,以老熟幼虫于粗皮缝中、

31、玉老熟幼虫于粗皮缝中、玉米、向日葵、蓖麻等残株内结茧越冬米、向日葵、蓖麻等残株内结茧越冬。n 4月下旬至月下旬至5月化蛹,蛹期月化蛹,蛹期2030d。越冬代成。越冬代成虫虫5月下旬至月下旬至6月上旬(月上旬(1代卵盛期),代卵盛期),6月下旬为月下旬为1代幼虫为害盛期;代幼虫为害盛期;第第1代代7月下旬至月下旬至8月上旬,月上旬,8月上中旬为月上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第代幼虫为害高峰;第2代代8月下旬至月下旬至9月下旬。月下旬。 n3防治措施防治措施n(1)人工防治)人工防治 越冬幼虫化蛹前处理寄主植物的越冬幼虫化蛹前处理寄主植物的残体;残体;n刮除老翘皮;生长季及时摘虫果、清理落果;刮除老

32、翘皮;生长季及时摘虫果、清理落果;n幼虫越冬前用树干束草诱集;幼虫越冬前用树干束草诱集;n设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设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n成虫产卵前进行果实套袋。成虫产卵前进行果实套袋。n(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应在卵盛期至孵化初期施药。应在卵盛期至孵化初期施药。n50%辛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氰戊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倍液,80%敌敌畏乳油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倍液。n三、桃红颈天牛三、桃红颈天牛n发生与危害发生与危害n属属鞘翅目,天牛科鞘翅目,天牛科。以幼虫蛀食主干和主枝

33、,小。以幼虫蛀食主干和主枝,小幼虫先在幼虫先在皮层皮层下串蛀,然后蛀入下串蛀,然后蛀入木质部木质部,深达干,深达干心,受害枝杆被蛀中空阻碍树液流通,引起心,受害枝杆被蛀中空阻碍树液流通,引起流胶流胶,使枝杆未老先衰,严重时可使全株枯萎。蛀孔外使枝杆未老先衰,严重时可使全株枯萎。蛀孔外堆满堆满红褐色木屑状虫粪红褐色木屑状虫粪。1形态特征成虫卵老熟幼虫大樱桃为害状大樱桃为害状n(一)发生与危害(一)发生与危害n属鞘翅目,天牛科。以幼虫蛀食主干和主属鞘翅目,天牛科。以幼虫蛀食主干和主枝,小幼虫先在枝,小幼虫先在皮层皮层下串蛀,然后蛀入下串蛀,然后蛀入木木质部质部,深达干心,受害枝杆被蛀中空阻碍,深达干心,受害枝杆被蛀中空阻碍树液流通,引起树液流通,引起流胶流胶,使枝杆未老先衰,使枝杆未老先衰,严重时可使全株枯萎。蛀孔外堆满严重时可使全株枯萎。蛀孔外堆满红褐色红褐色木屑状虫粪木屑状虫粪。n2发生规律发生规律n华北地区华北地区23年年1代代,以,以各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各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n成虫于成虫于58月发生,羽化后成虫在蛀道中停留月发生,羽化后成虫在蛀道中停留35d,多于雨后晴天,多于雨后晴天1015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