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复习题_第1页
生活与哲学复习题_第2页
生活与哲学复习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与哲学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关于世界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观点,下列观点中对世界的本质作出正确回答的是( )A.人的凶吉福祸、社会的兴衰治乱,是由天来主宰的B.由于圣人的出现,才有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自然界C.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D.人的产生,使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完全按照人的意愿进行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指( ) A. 能够被人们所直接感觉到的具体事物B. 不依赖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 万事万物的各自特征 D. 与人的意识没有任何关系的自然世界3、列宁曾经讽刺唯心主义是“无头脑的哲学”。这是因为( )A. 唯心主义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

2、二性,从而否定了意识对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依赖关系 B. 唯心主义者认为人是不用头脑思想的C. 唯心主义者拒绝用头脑思想 D. 唯心主义者是没有头脑的4、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认识与客观事物是一致的,有些认识则是不一致的;有时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是一致的,有时又不一致。这都说明了( )A. 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B. 人有时有意识,有时没意识 C. 世界是客观的 D.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5、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C.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3、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6、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任何事物之间都必然存在着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D联系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7、下列属于主观范畴的有( )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工程设计方案 价值规律A. B. C. D.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形成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 B. 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9、在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树立“全国一

4、盘棋”的思想,其哲学依据是(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10、在下列运动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A用电子计算机算命 B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C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11、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又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们不能凭空创造,又不能任意消灭。这说明联系具有( )A.广泛性、真实性 B.普遍性、客观性 多样性、条件性 D.客观实在性、能动性12、下列关于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大于或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

5、和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部分之和就是整体 A. B. C. D. 1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树的动与风没关系14、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上的增加与减少 B.一种运动和变化 C.事物某种状态的改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5、从哲学上讲,所谓“新事物”是指( )A发展速度快的事物 B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事物 C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16、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哲学上

6、,这就要求我们(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有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我国的各项改革事业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A. B. C. D. 17、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四季更替 法律法规 价值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红灯停,绿灯行 A. B. C. D. 18、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哲学上可,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的

7、 D符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9、辨证的否定是( )A克服 B保留 C既克服又保留 D不克服也不保留20、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因为( )A.变化与发展密切联系 B.变化是旧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新事物的运动 C.运动变化是一帆风顺的,发展则是迂回曲折的D.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它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C.它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 D.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2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B相信群众、为群众的

8、利益而奋斗,目的是为了依靠群众C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是为了相信群众D依靠群众才能相信群众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 B.同类事物没有差别C.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2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C.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25、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要看( )A做事的多少 B工资水平 C其贡献的多少 D为统治阶级所作的贡献26、“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

9、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主要蕴涵的哲理是(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 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做事应该抓主要矛盾、抓关键2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问题是指( )A.复杂事物中,矛盾的主次区别的问题 B.矛盾两个方面具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C.客观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发展不平衡问题 D.事物发展中,诸多矛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8、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历史性 B先进性 C阶级性 D滞后性 2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警句格言表明( )A艰苦奋斗是理想

10、转化为现实的重要主观条件 B人们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C实现人生价值要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D良好的物质条件决定人生价值能否实现21、下列选项中,体现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怨天尤人 D.孟母三迁22、下列各项中,观点正确的有( )必须重视内因的作用,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因为外因有时会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对外因必须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发挥有利因素,削弱抵制不利因素必须给内外因以同等程度的重视A. B. C. D.23、事物的质变是指( )事物程度上的变化 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 事物显著

11、的根本性质的变化A. B. C. D. 24、“防微杜渐”的哲理是( )A.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局部对全局无多大影响25、下列关于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注意分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适可而止 过犹不及 田忌赛马 A. B. C. D.26、“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起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变、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突变,是显著的变化D.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7、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

12、中( )A.既要坚持自力更生,又要坚持改革开放 B.既要充满信心,又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B. 既要坚持一个中心,又要坚持两个基本点D.既要勇于创新,又要善于继承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2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全面的观点29、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诗句流露的是对夏夜的无奈和哀怨。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表达出诗人对夏夜轻松愉悦的心情。这说明A. 认识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B.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 C.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D. 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二、简答

13、题 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 2、哲学对这会变革有什么作用?2、 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3、“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方法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如何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什么是实践?实践有什么特征?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怎样的方法?6、什么是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对他有什么作用?7、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辨析题 1、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因此,任何意识都是正确的。2、规律是客观的,这就以为着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3、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5、只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五、分析说明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议指出;“对党的作风状况要有清醒的、全面的估计,看不到主流,悲观失望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丧失警惕,不下大力气加紧解决,是危险的。” 根据材料,请回答:(1)上述要求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谈谈你对上述要求的认识。29、“当前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是好的,我们工作的主流是好的,我们取得的成就的伟大的,看形势要全面辨证,首先要看全局,看大局。”分析材料回答: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