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次课技术测量基础(3)_第1页
第7次课技术测量基础(3)_第2页
第7次课技术测量基础(3)_第3页
第7次课技术测量基础(3)_第4页
第7次课技术测量基础(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航空工程系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航空工程系 张彦星张彦星1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 2. 2.3 3 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 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工件应参照国家标准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工件应参照国家标准GB/T3177-1997GB/T3177-1997进行。该标准适用于车间用的进行。该标准适用于车间用的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检测公称尺寸至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检测公称尺寸至500mm500mm、公差等级为公差等级为IT6-IT8IT6-IT8的光滑工件尺寸,也适用的光滑工件尺寸,也适用一般公差尺寸的检测。一般公差尺寸的检测

2、。21. 1. 尺寸误检的概念尺寸误检的概念 误废误废:当零件实际尺寸处:当零件实际尺寸处于上、下极限尺寸附近时,于上、下极限尺寸附近时,有可能将零件公差带内的有可能将零件公差带内的合 格 品 判 为 废 品 , 此 为合 格 品 判 为 废 品 , 此 为“误废误废”。 误收误收:将处于零件公差带:将处于零件公差带以外的废品判为合格。以外的废品判为合格。 误废和误收是尺寸误检的误废和误收是尺寸误检的两种形式。两种形式。轴轴+0- 20+4误收误收-4-13-9-17误收误收误废误废2. 2.3 3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32. 2. 验收极限

3、与安全裕度(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A A)孔或轴的孔或轴的公差带公差带上极限尺寸上极限尺寸下小极限尺寸下小极限尺寸AA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国标规定的验收原则:国标规定的验收原则:所用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受位于规定的验收方法应只接受位于规定的极限尺寸之内的工件。极限尺寸之内的工件。 为了保证验收原则的实现,为了保证验收原则的实现,保证零件达到互换性要求,规保证零件达到互换性要求,规定了验收极限。定了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是指验收极限:是指检测工件尺寸检测工件尺寸时判断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时判断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国标规定:国标规定:验收极限按下列两验收极限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确定。种方法之一确定。

4、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42. 2. 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A A)孔或轴的孔或轴的公差带公差带上极限尺寸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AA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方法一:方法一:验收极限从图样上验收极限从图样上的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分别的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缩一个安全裕度向工件公差带内缩一个安全裕度A A 来确定。来确定。上验收极限尺寸上验收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A-A下验收极限尺寸下验收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A+A安全裕度安全裕度A A由工件公差由工件公差T T确定,确定,A A的数

5、值一般取工件公差的的数值一般取工件公差的1/101/10,由下表查得。由下表查得。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5 安全裕度(A)与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 注:注:u u1 1分分、档,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档,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档,其次选用档,其次选用档、档、档。档。 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62. 2. 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A A)孔或轴的孔或轴的公差带公差带上极限尺寸上极限尺寸下小极限尺寸下小极限尺寸AA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由于验收极限向工件的由于验收极限向工件的公差带之内移动,为了保证公差带之内移动,为了保证

6、验收时合格,在生产时不能验收时合格,在生产时不能按原有的极限尺寸加工,应按原有的极限尺寸加工,应按由验收极限所确定的范围按由验收极限所确定的范围生产,这个范围称为生产,这个范围称为“生产生产公差公差”。 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7方法二:方法二:孔或轴的孔或轴的公差带公差带上极限尺寸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验收极限等于等于图样图样上标定上标定的上极限尺寸和的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即安全裕下极限尺寸,即安全裕度度A=0A=0。 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要结合工件的尺寸、法,要结合工件的尺寸、功

7、能要求及其重要程度、功能要求及其重要程度、尺寸公差等级、测量不尺寸公差等级、测量不确定度和工艺能力等因确定度和工艺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素综合考虑。2.32.3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具体原则:具体原则:(1 1)对要求符合包容要求的尺寸、公差等级高的尺寸,其验收)对要求符合包容要求的尺寸、公差等级高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方法一确定。极限按方法一确定。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8(2 2)当工艺能力指数)当工艺能力指数Cp1Cp1时(时(Cp=T/6)Cp=T/6),其验收极限可按,其验收极限可按方法二方式确定;但当采用包容原则时,在最大实体尺寸一方法二

8、方式确定;但当采用包容原则时,在最大实体尺寸一侧仍应按内缩方式确定验收极限。侧仍应按内缩方式确定验收极限。 D Dmax(L)max(L) A AD Dmin(M)min(M)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孔孔公公差差带带D DMM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轴轴公公差差带带d dmax(M)max(M) A Ad dmin(L)min(L)d dMM C Cp p11采用包容要求时的验收极限采用包容要求时的验收极限 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9(3 3)对偏态分布的尺寸,尺寸偏向的一侧采用方法一确定。)对偏态分布的尺寸,尺寸偏向的一侧采用方法一确定。 偏态分

9、布时的验收极限偏态分布时的验收极限 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 A Ad dminmind dmaxmax轴轴公公差差带带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A AD DminminD Dmaxmax孔孔公公差差带带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4 4)对非配合和一般公差的尺寸,按方法二确定。)对非配合和一般公差的尺寸,按方法二确定。10主要由主要由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和和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决定。决定。(1 1)计量器具应与被测工件的外形位置、尺寸的大小及被测)计量器具应与被测工件的外形位置、尺寸的大小及被测参数特性相适应,测量范围能满足工件要求。参数特性相适应,测量范

10、围能满足工件要求。(2 2)计量器具应考虑工件的尺寸公差,使所选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应考虑工件的尺寸公差,使所选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值即要保证测量精度要求,有要符合经济要求。不确定度值即要保证测量精度要求,有要符合经济要求。3 3、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选择计量器具时,应考虑:选择计量器具时,应考虑:11 为了保证测量的可靠性和量值的统一,为了保证测量的可靠性和量值的统一, 国家标准规定:国家标准规定: 按照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按照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u u1 1 选择计量器具。计量选择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器具的不确

11、定度 u u/ /应小于等于允许的不确定度应小于等于允许的不确定度u u1 1 。 u u1 1 值见表值见表2.62.6,其大小分为,其大小分为、档。对于档。对于 IT6 IT6IT11IT11,u u1 1 为为、 档,分别约为工件公差的档,分别约为工件公差的1/101/10、1/61/6、1/41/4。对于。对于 IT12IT12IT18, uIT18, u1 1 为为、档。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档。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档,档,其次为其次为档、档、档。档。 档档 u u1 1 值为值为 0.9A 0.9A。 选择计量器具时,应保证所选择的计量器具的不确定选择计量器具时,应保证所选择的计量器

12、具的不确定度度u u1 1 等于或小于允许值等于或小于允许值u u1 1,考虑计量器具的经济性,所选,考虑计量器具的经济性,所选计量器具的不确定性还应尽可能的接近计量器具的不确定性还应尽可能的接近u u1 1。3 3、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基础各种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见下表:各种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见下表:12表2.7 指示表的不确定度尺寸范围尺寸范围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分度值分度值0.0010.001的千的千分尺(分尺(0 0级在全尺级在全尺寸范围内)(寸范围内)(1 1级级在在0.2mm0.2mm内)内)分度值为分度值为0.0020

13、.002的的千分表一转范围千分表一转范围内内分度值分度值0.0010.001、0.0020.002、0.0050.005的的千分表(千分表(1 1级级在全尺寸范围在全尺寸范围内)内) 分度值分度值为为0.010.01的百分的百分表(表(0 0级在任级在任意意1mm1mm内内) )分度值分度值0.010.01的的百分表尺(百分表尺(0 0级在全程范围级在全程范围内)(内)(1 1级在级在任意任意1mm1mm内)内)分度值分度值0.010.01的的百分表(百分表(1 1级在级在全程范围内)全程范围内)大于大于至至不确定度不确定度u u/ / 1150.0050.010.0180.301153150

14、.00613表2.8 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的不确定度尺寸范围尺寸范围计量器具类型计量器具类型分度值分度值0.01的外径的外径千分尺千分尺分度值分度值0.01的内的内径千分尺径千分尺分度值分度值0.02的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分度值分度值0.05的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大于大于至至不确定度不确定度u050100501001500.0040.0050.0060.0080.0020.0050.1001502002502002503000.0070.0080.0090.0133003504003504004500.0100.0110.0120.02014表2.9 比较仪的不确定度尺寸范围尺寸范围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类

15、型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类型分度值分度值0.00050.0005的的外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分度值分度值0.0010.001的内径千分尺的内径千分尺分度值分度值0.0020.002的游的游标卡尺标卡尺分度值分度值0.0050.005的游的游标卡尺标卡尺大于大于至至不确定度不确定度u u50501001002525150150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80.0080.0020.0020.0050.0050.1000.1001501502002002502502002002502503003000.0070.0070.0080.0080.0090.0090.0130

16、.013300300350350400400350350400400450450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200.02015表2.9 比较仪的不确定度尺寸范围尺寸范围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分度值为分度值为0.00050.0005(相对于放大(相对于放大倍数为倍数为20002000倍)倍)的比较仪的比较仪分度值为分度值为0.0010.001(相对(相对于放大倍数于放大倍数为为10001000倍)的倍)的比较仪比较仪分度值为分度值为0.0020.002(相对(相对于放大倍数于放大倍数为为400400倍)的倍)的比较仪比较仪分度值为分度值为0.005

17、0.005(相对(相对于放大倍数于放大倍数为为250250倍)倍)的比较仪的比较仪大于大于至至不确定度不确定度u u- -25250.000 60.000 60.001 00.001 00.001 70.001 70.003 00.003 0252540400.000 70.000 70.001 80.001 8404065650.000 80.000 80.001 10.001 1656590900.000 80.000 890901151150.000 90.000 90.001 20.001 20.001 90.001 91151151651650.001 00.001 00.001 3

18、0.001 316例题例题2.3 2.3 被检验零件尺寸为轴被检验零件尺寸为轴 , ,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适当的计量器具。择适当的计量器具。解:解:(1 1)由极限与配合标准中查的:)由极限与配合标准中查的: 的极限偏差为的极限偏差为 。(2 2)由表)由表2.62.6中查的安全裕度:中查的安全裕度:A=7.4A=7.4m, 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u u1 1 =6.7 =6.7m。因此工件尺寸遵循包容要求,应按照方法因此工件尺寸遵循包容要求,应按照方法1 1的原则确定验收极的原则确定验收极限,则限,则上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 = (65-0.060-0.007465-0.060-0.0074)mm=64.9326mmmm=64.9326mm下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 (65-0.134+0.007465-0.134+0.0074)mm=64.8934mmmm=64.8934mm(3 3)由表)由表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