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国外电信运营市场发展之比较_第1页
中国与国外电信运营市场发展之比较_第2页
中国与国外电信运营市场发展之比较_第3页
中国与国外电信运营市场发展之比较_第4页
中国与国外电信运营市场发展之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规模扩张型到价值增长型一一中国与国外电信运营市场发展之比较(2003-07-30 10:41:30)国外电信运营市场发展综述全球电信运营市场规模及结构1 .固定电话领域一一亚洲增幅显着从1995年到2001年,全球固定电话主线由亿增加到亿,平均增长速度为; 普及率由%增加到%,平均增长速度为。各大洲中,亚洲的发展速度最为突出, 从1995年到2001年主线总量年均增长,普及率平均增长 12%,主线达到亿, 普及率达到%。表11全球和各大洲2001年固定电话用户发展情况?全球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固定主线(白力)104495-01年增长速度(为5 12普及率(%95-01年增长速度(为122

2、.移动电话领域一一非洲表现突出从1995年到2001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由亿增加到亿,平均增长速度为; 普及率达%。各大洲中,非洲的发展速度最为突出,从1995年到2001年用户总量年均增 长。与固定电话的发展情况不同,近几年里各洲移动电话业务均处在快速成长 期,但刚起步的国家发展速度要快于起步较早国家。然而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普及率的差异依然显着。表1-2全球和各大洲2001年移动电话用户发展情况?全球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移动电话用户(白力)95-01年增长速度(为5632普及率(%3 .互联网用户一一发达地区优势明显作为一种新兴业务,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要比增长速度和用户总量更能够体

3、现出地区间的差异。表1 - 3 2001年全球及各洲互联网用户数量及普及率?全球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互联网用户(白力)普及率(每力人)434比较表中数据,非洲和亚洲依然是普及率最低的地区, 而非洲也落后亚洲许 多。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相比,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新兴业务上的差距更加 显着。4 .电信市场一一发达地区仍占主导表1 - 42000年全球及各洲电信业务收入?全球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电信业务收入(亿美元):9251116437952351)2766177 份额%人均(美元)23从表中数据可见,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人均电信业务收入上的差距也十分 明显。虽然亚洲在全球电信市场占1/4的份

4、额,但人均收入水平却远低于发达地 区,而非洲与其它各洲的差距则更大。结论1 .发达地区的优势依然明显经济发达的欧洲、美洲、大洋洲的业务普及率和人均电信市场价值指标依然远远超过经济相对落后的亚洲和非洲,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存在而且广阔。2 .地区间新业务的发展差距要大于成熟业务各地区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信新业务在普及率上的差距要比成熟业务更明显,如 2001 年非洲互联网业务普及率为美洲的 1/25 ,而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为其1/9 和 1/13 。3 . 落后地区的用户发展速度表现追赶趋势虽然差距很大, 但从总体来看, 近几年来非洲和亚洲地区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地区,

5、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全球电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一)全球电信市场将逐步回暖攀升预计从 2003 年开始,全球电信业将有所回升,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因素:首先从 2003 年开始,全球经济有望缓慢复苏。部分国家经济的好转将有效刺激企业间通信往来的增加, 商业客户的价值将显着提升, 带来电信业务收入的增加。其次,电信业泡沫已基本挤兑完毕,劣势企业逐步淘汰。 2002 年第三季度电信制造业已出现回暖迹象, 世界三大设备制造商于2002 年 10 月公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财务状况有所好转,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论述。(二)电信业务结构的移动化、宽带化、数据化特征进一步显现未来几年, 全球电信业务结构将

6、会发生一些变化, 其主要特征是在用户或收入上移动超过固定、 宽带超过窄带、 数据超过话音。 但转变的发生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业务结构发展状况等综合因素影响。 这些转变在不同地区将分阶段进行: 一般而言, 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将有可能首先发生上述三个转变; 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中发展较好的地区有可能完成上述三个转变中的两项;落后国家和地区则有可能发生其中某一项转变。但同时受业务结构发展状况的影响,部分低收入国家由于电信业起步较晚,传统业务尚未得到发展, 替代性较强的新业务便已进入, 在使用费用水平较接近的情况下, 传统业务的需求可能被更具优势的新业务所取代

7、, 从而甚至先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实现如上三个转变中某项, 如在部分低收入国家中移动话音用户已经超过固定话音用户。 在这种情况下, 业务结构现状这一内因的影响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外因。(三)跨国电信运营企业将采取谨慎的发展策略未来几年, 各主要跨国电信运营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 它 们未来将在业务转型、国际拓展等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1 .实行业务转型,抢占新的业务市场各运营企业对效益的重视程度将超过对增加用户的热情。将加快成长性较好 的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力度,把市场经营的重点放在商业用户和个人高端用户的增 加以及用户价值的进一步发掘上。2 .调整国际拓展战略,投资理性增

8、强各跨国电信企业会继续其海外拓展的步伐,但在具体操作中将更加理性化。各跨国企业将首先消除以前盲目扩张所带来的问题, 改善财务状况,并加强对核 心业务的投资,进一步整合业务和市场资源,在初步摆脱困境后,企业的兼并或 收购将更为谨慎。3 .跨国运营企业将在资本与业务层面开展合作电信服务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直接投资和正面竞争在近几年还不会是运 营企业扩张的主流模式,立足本土、适当的业务扩张将成为近年大多数跨国运营 企业的选择,在资本和业务层面的合作将会较多。中国在全球电信市场的地位(一)历史和现状的比较表31 19962001年中国主要电信市场在全球的比重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

9、02001电信市场价值% %1% 1固定电话用户% 1%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按:1计。从1996年到2001年是中国电信市场在全球地位迅速提升的时期, 各主要指 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所占比重看,到2001年,我国电信市场价值接近5%, 固定和移动两大业务用户规模超过 15% ,这一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我国通 信大国的地位。表3 2 19972001年中国电信市场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平均电信市场价值%匚%r %r % ;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表3 3 19972001年全球主要电信市场指标发展速度年份199

10、71998199920002001平均电信市场价值%固定电话用户%P %P %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从表中数据可见,这一时期中国电信市场各主要指标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同期全球电信市场。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均接近全球的4倍,电信市场价值超过3倍,移动用户则以接近全球总体水平 2倍的速度增长。表3419972001年中国与全球电信业务收入占 GDPt匕重比较年份199719981999 年2000 年2001 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与中国 GDPtt值%全国电信收入与全球 GDR匕值%从表中数据可见,全球总体上电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在逐年增加, 且中国电信业的这种贡献程度逐渐超

11、过全球平均水平。(二)中国在未来全球电信市场中的地位1 .中国在全球电信市场上的份额从图中可见,在20032007年问,我国电信运营业各项市场指标在全球电 信市场中的份额将稳步上升,我国电信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以用户 及网络规模来评判,中国作为通信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同时,市场总规模指标在未来五年虽有一定的增加, 但在全球所占的比例仍 很小,与用户规模不相称,凸显我国电信运营业的市场价值仍不高, 表明我国的 电信消费还维持在较低水平,具有巨大电信消费市场发展潜力,而这与我国发展 中国家的地位也是相符的。2 .中国与全球平均发展速度的比较未来五年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全球

12、总体水平, 特别是相对较 为落后的互联网用户的发展更为突出, 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领域 的份额在迅速增加。中国与典型国家未来电信市场的比较(一)规模和普及率的比较根据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电信业发展阶段的不同, 选取了美国、德国、韩国、 巴西等四个国家作为比较对象。表 41是这几个国家2001年人口、GDPffi人均 GDP勺数据。表4- 1典型国家2001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国别美国德国韩国巴西人口(亿)GDP(万亿美元)1046006000人均GDP(力美兀)11 .与典型国家电信市场价值的比较未来五年,美国电信市场规模仍将远远超过其它国家, 但中国的增长势头较 好,除继续保持相对一

13、些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外, 甚至可以在五年内超过发达国家 之一的德国。2 .与典型国家在固定电话用户市场上的比较表4 2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总量与各典型国家的比较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国美国巴西德国韩国注:以中国的用户规模为1表43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与各典型国家的比较?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国美国巴西德国韩国注:以中国的用户普及率为 1随着发达国家固定电话市场趋向饱和,未来五年里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差距在 缩小;而随着中国固定电话用户规模增长的放缓, 与如巴西这样的同处在发展过 程中的国家差距缩小的趋势将有可能改变,中国在追赶的同时也成为了被追赶

14、 者。3 .与典型国家在移动电话用户市场上的比较表4 4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量与各典型国家的比较?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国美国巴西德国韩国注:以中国的用户规模为1表45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与各典型国家的比较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国美国巴西德国韩国注:以中国的用户普及率为 1与固定电话市场相类似,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在总量上相对发达国家的优势继 续扩大,在普及率上的差距则不断缩小。4 .与典型国家在互联网用户市场上的比较表4 6中国互联网用户总量与各典型国家的比较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国美国巴西德国韩国注:以中国的用

15、户规模为1表4 7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与各典型国家的比较?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国美国巴西德国韩国注:以中国的用户普及率为 1与各典型国家相比较,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发展也很可观,而且预计在五年内 总量将超过美国,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也成为世界第一。 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在缩小,但依然显着。结论2007年间用户市场规模保持全球领先在未来五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也将超过美国,占据世界第一。固定用户份额 将超过全球市场的20%;移动和互联网的用户份额将在 2007年接近或略超过 20%。2 .运营市场价值总量吸引力仍不显着从2003到2007年,中国电信市场规模占全球电信市场

16、的份额由%增加到%, 与用户规模不相称。由此预计我国电信运营市场价值对国外运营企业的吸引力仍 很有限,多数的跨国运营企业将更关注发达国家的广阔的市场,对我国电信市场的进入仍将以试探性投资为主。3 .设备市场规模可观世界最大的用户规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市场。 全球设备制造企业将为中国的电信设备市场规模所吸引, 选择我国作为重要的市场拓展目标。4 . 发达国家特定历史经历形成的业务构成情况不能作为中国的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其固定电话的普及率水平均超过60,美国甚至接近70。但这样高的固话普及率主要是在移动通信尚未普及到个人生活中时所形成的, 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固定电

17、话普及率仍较低时, 移动通信便已 开始较快发展, 这必然会对固定电话的发展产生较强的替代作用, 特别是对家庭电话, 预计一个家庭安装多部电话的现象不会像发达国家那样多, 也即中国的固 定电话普及率可能永远也不会达到现在的美国那样高,因为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二)发展速度比较1 .与典型国家电信市场价值增长速度的比较各典型国家电信市场价值的发展速度普遍呈下降趋势, 而且发达国家要低于发展中国家。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里, 中国电信市场价值的下降幅度要低于其它如巴西等国家, 显示了未来五年里中国电信市场价值总量虽然不高, 但成长性在类似国家中却是较好的。2 .与典型国家固定电话用户市场增长速度的比较未

18、来的几年, 在如美国、 德国甚至包括韩国等固定电话普及率已较高的国家里, 固定电话用户已开始呈现低速线性增长趋势, 出现进入后成熟期的迹象; 中国固定电话增长速度的下降是几个典型国家中最显着的,到 2007 年左右将落后于巴西。 中国固定电话用户在经过较快的成长期后, 将进入阶段性的盘整期, 同样处在发展时期而人均收入水平又高于中国的巴西的固定电话的增长速度将超过中国。3 .与典型国家移动电话用户市场增长速度的比较未来几年, 各国移动用户增长趋势均呈下降趋势, 而且各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增长速度的变化也有所差异。 经济发达而普及率又较低的国家如美国,仍保持着可观的增长速度; 经济水平一般而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如韩国, 则明显显现出增长后劲的不足; 与人均经济水平好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相比, 中国移动通信的增长后劲有所不如,到 2006 年前后将可能与之持平。未来五年, 各典型国家互联网的增长速度均将经历一个从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