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教案9章地形图测绘_第1页
测量教案9章地形图测绘_第2页
测量教案9章地形图测绘_第3页
测量教案9章地形图测绘_第4页
测量教案9章地形图测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9章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n9.1 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 n地形图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符号表示的n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n(1)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表示方法n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实际长度之比,n有分数字比例尺,图示比例尺。n 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MMdDDd:111n数字比例尺分子化为1,分母为一个较大整数1/ M。nM越大,比例尺越小; M越小,比例尺越大。n1:500、1:1000、1:2000、1:5000地形图n大比例尺地形图n1:1万、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n中比例尺地形图n1:25万、1:50万、

2、1:100万地形图n小比例尺地形图。n我国规定n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n1:50万、1:100万七种比例尺地形图n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n数字比例尺注记在南面图廓外的正中央。 数字比例尺n中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的基本地图,n由国家专业测绘部门负责测绘,n目前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n小比例尺地形图由中比例尺地图缩小编绘而成。n城市和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n比例尺为1:500和1:1000的地形图n一般用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绘;n比例尺为1:2000和1:5000的地形图n一般用由1:500或1:1000的地形图缩小编绘而成。n大面积1:500

3、1:5000的地形图n也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 n 图示比例尺图示比例尺n绘制在数字比例尺下方,n作用是便于用分规直接在图上量取直线段的水平距离,n还可抵消在图上量取长度时图纸伸缩的影响。 图示比例尺n(2) 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n(3) 比例尺的精度比例尺的精度n人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0.1mm,n地形图比例尺为1:M,n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0.1M(mm)n比例尺的精度。n可确定测绘地形图的距离测量精度。n测绘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为0.1m,n量距精度0.1m,小于0.1m的距离在图上表示不出来。n当设计规定需要在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

4、长度时,n可反算出测图比例尺1:M。n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线段长度0.05m,n图纸比例尺不应小于0.1mm/0.5m=1/500。n9.2 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n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符号和方法。n一个国家的地形图图式统一,属于国家标准。n我国当前使用的、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n由国家测绘总局组织制定的、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n1996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n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n(GB/T 7929-1995)。n图式符号有三类: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n(1) 地物符号地物符号n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n1) 比例符号n可按测图比例尺缩小,n用规定符号

5、画出的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n如房屋、较宽的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n2) 非比例符号n轮廓较小,无法将形状和大小按地形图比例尺绘到图上,n不考虑其实际大小,采用规定符号表示。n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独立树、路灯、检修井。n3) 半比例符号n带状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n长度可按比例缩绘,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1:500城区居民地地形图样图1:1000城镇居民地地形图样图1:2000城郊地形图样图n(2) 地貌符号地貌符号n等高线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n计曲线上注记等高线的高程;n在谷地、鞍部、山头及斜坡方向不易判读的地方和n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上,n绘制与等高线垂直

6、的短线示坡线,n用以指示斜坡降落方向;n当梯田坎比较缓和范围较大时,可用等高线表示。n(3) 注记注记n地物的性质、名称等在图上需用文字和数字注记,n房屋的结构、层数、地名、路名、单位名、n计曲线的高程、碎部点高程、n独立性地物的高程n河流水深、流速。 n9.3 地貌的表示方法地貌的表示方法n(1) 等高线等高线n1) 等高线的定义n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n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岛,n与某一静止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线为闭合曲线,n曲线形状由小岛与水面相交的位置确定,n曲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n将不同高程的水涯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n按一定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n就小岛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

7、n2)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n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等高距hn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应相同。n等高距越小,表示的地貌细部越详尽;n等高距越大,地貌细部表示就越粗略。n等高距太小会使图上的等高线过于密集,n从而影响图面的清晰度。n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等高线平距d,n相邻等高线间的地面坡度 n同一幅地形图,等高线平距大,地貌坡度小;n反之,坡度愈大。 Mdhin 首曲线首曲线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0.15mm细实线。n 计曲线计曲线0m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n加粗的一条等高线称为计曲线,0.3mm粗实线。n 间曲线间曲线坡度很小的局部区域,n用基本等高线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征时,n按1/2基本等高距

8、加绘一条等高线间曲线。n用0.15mm宽长虚线绘制,可不闭合。综合地貌的等高线表示n(2)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典型地貌的等高线n山头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悬崖。 n1) 山头和洼地n一组闭合曲线,n山头等高线由外圈向内圈高程逐渐增加,n洼地等高线由外圈向内圈高程逐渐减小,n根据高程注记区分,也可用示坡线指示斜坡向下方向。 n2) 山脊和山谷n山脊等高线向下坡方向凸出,两侧基本对称,n分水线。n山谷等高线均凸向高处,两侧基本对称,集水线。 n3) 鞍部n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n是山区道路选线的重要位置。n左右两侧等高线是近似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n4) 陡崖和悬崖n陡崖

9、坡度70的陡峭崖壁,石质,土质,陡崖符n悬崖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n上部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与下部的等高线相交,n下部凹进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n(3) 等高线的特征等高线的特征n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n 闭合曲线,不能中断,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n就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n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重合或相交。n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n山脊线与山谷线与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切线垂直相交。n 同一幅图内,基本等高距相同,n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n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地面坡度大;n平距相等坡度相同。n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n9.4 1:5001:20

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n一般用5050cm正方形分幅n或5040cm矩形分幅;n也可用其它规格的分幅;n1:2000地形图也可用经纬度统一分幅。n地形图编号一般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n也可用流水编号法或行列编号法等。 n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时n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n1:500地形图取至0.01km10.4021.75,n1:1000、1:2000地形图取至0.1km10.021.0。n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编号,n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用数字1,2,3,4,编定。 n9.5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n(1) 图纸准备

11、图纸准备n聚酯薄膜图纸厚度0.07 mm0.1mm,n经热定型处理后,伸缩率小于0.2。n具有透明度好、伸缩性小、不怕潮湿等优点。n图纸弄脏后,可用水洗,便于野外作业。n图纸着墨后,可直接复晒蓝图。n缺点是易燃、易折,在使用与保管时应注意防火防折。n(2) 绘制坐标方格网绘制坐标方格网n空白图纸和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n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又有50cm50cm正方形分幅n50cm40cm矩形分幅。 n图纸方格网检查n 直尺检查方格对角线方向角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n偏离不应大于0.2mm。n 检查各个方格的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141.4mm之差不应超过0.2mm。n 图廓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不

12、应超过0.3mm。n超过限差要求,对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应予作废。n(3) 展绘控制点展绘控制点n根据地形图的分幅位置,n将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注记在图框外相应的位置。n检查图上量取已展绘控制点间长度,n与已知值(由坐标反算长度除以地形图比例尺分母)之差n不应超过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n为保证地形图精度,测区内应有一定数目的图根控制点。n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测区内解析图根点个数的要求。 n9.6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解析测绘方法n解析测图法和数字测图法。n解析测图法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n经纬仪联合光电测距仪测图法、n大平板仪测图法n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介绍前两种测图法。n9.6.

13、1 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n经纬仪观测水平角,n视距测量法测量测站至碎部点的平距,碎部点高程,n专用量角器展绘碎部点。n在已知点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n瞄准定向方向,水平盘置零;n瞄准碎部点标尺,读取水平盘读数i,n视距测量上丝读数l1,下丝读数l”1 ,竖盘读数L1 。n视距计算与展点 2)()90tan()90(cos)(111011102111llixLDHHxLllKDAAn视距测量长度规定fx-5800P碎部测量计算程序nfx-7400G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n记录与记录与PC机成果整理程序机成果整理程序nfx-7400G记录程序P9-

14、1.CAT,nPC机成果整理程序G9-1.exe,n6个串列规划,n1190行用于存储碎部点的观测数据与计算结果,n最多可记录190个碎部点的数据,允许5次设站。n外业观测完成后,n将串列List1List6的数据上传到FA-123 中,n输出为6个逗号分隔文件List1.CSVList6.CSV,n执行成果整理程序G9-1.exe,n输入6个逗号分隔文件所在的路径,n程序在同路径下创建成果文件su9-1.txtn和CASS展点文件CS9-1.dat。n9.6.2 9.6.2 经纬仪联合光电测距仪测图法经纬仪联合光电测距仪测图法n用光电测距仪测距来代替经纬仪视距测量,n碎部点竖立的是棱镜,而不

15、是标尺。n因光电测距精度远高于视距测量精度,n规范规定的地物点、地形点测距最大长度n相应地要长于视距测量。n平距与碎部点高程计算公式vixLDHHxLSDAA)90tan()90cos(10111011n9.6.3 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图的绘制n展绘碎部点后,应对照实地随时描绘地物和等高线。n(1) 地物描绘地物描绘n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n房屋轮廓需要用直线连接起来,n道路、河流的弯曲部分应逐点连成光滑曲线。n不能依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n(2) 等高线的勾绘等高线的勾绘n勾绘等高线时,先用铅笔轻轻描绘出山脊线、山谷线,n再根据碎部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n勾绘等高线时,应

16、对照实地情况,n先画计曲线,后画首曲线,n注意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山谷线的走向。 n9.6.4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要求地形图测绘的基本要求n(1)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n 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n 用长边点定向,其它点检核,n用经纬仪测绘时,角度检测值与原角值之差2;n每站测图,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归零差 4。n 检查另一测站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n 采用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n定向边长在图上短于10cm时,n应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作起始方向。 n(2) 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长度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长度 n(3) 高程注记点的分布高程注记点

17、的分布n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n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n凹地、台地、河川湖地岸旁、水涯线上以及n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n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n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n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n或空地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n 基本等高距为0.5m时,n高程注记点应注至cm;n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dm。 n(4) 地物、地貌的绘制地物、地貌的绘制n测绘地物、地貌,应遵守“看不清不绘”的原则。n地形图线划、符号和注记应现场完成。n加粗计曲线,注明高程,字头朝高处,避免图内倒置。

18、n山顶、鞍部、凹地等不明显处等高线应加绘示坡线。n城市建筑区和不便绘等高线的地方,可不绘等高线。n地形原图铅笔整饰规定:n 地物、地貌各要素,主次分明、线条清晰、位置准确、交接清楚。n 高程注记的数字,字头朝北,书写清楚整齐。n 各项地物、地貌均应按规定的符号绘制。n 各地理名称注记位置适当,无遗漏或不明之处。n 等高线须合理、光滑、无遗漏,与高程注记点适应。n 图幅号、方格网坐标、测图者姓名及测图时间正确。 n9.6.5 地形图拼接、检查和提交的资料地形图拼接、检查和提交的资料n(1) 地形图的拼接地形图的拼接n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影响,n地物轮廓线与等高线不能完全吻合。n接边差小于规定的平面、高程中误差的 倍时,n平均配赋,据此改正相邻图幅的地物、地貌位置,n注意保持地物、地貌相互位置和走向的正确性。n超过限差时则应到实地检查纠正。 22n(2) 地形图的检查n1) 内业检查n 图根控制点密度符合要求,位置恰当;n各项较差、闭合差在规定范围内;n原始记录和计算成果正确,项目填写齐全。n 地形图图廓、方格网、控制点展绘精度符合要求;n测站点密度和精度符合规定;n地物、地貌各要素测绘正确、齐全,取舍恰当;n图式符号运用正确;接边精度符合要求;n图历表填写应完整清楚,各项资料齐全。n2) 外业检查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