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见总则。二、学科简介“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经、带、胎、产、杂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特色,探讨妇女月经、带下生理及其周期性特点,结合西医妇产科学理论知识,利用循证医学与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三、研究方向1. 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慢性病、难治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其防治研究;2. 妇科生殖内分泌失调(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证型规律与证候要素研究;3. 妇科杂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的发病机理及
2、中医药预防、控制与治疗研究;4. 女性绝经期疾病(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规律及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五、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1、公共必修课 共7.5学分外语(英语) 90学时 4.0学分自然辩证法 54学时 2.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 36学时 1.5学分2、必选课 至少4门 至少6.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学时 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 36学时 1.5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 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3、 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中医妇科学生殖理论研究与实践(双数年) 27学时 1.5学分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54学时 2.5学分组织学实验技术 18学时 1.0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54学时 2.5学分医学信息检索 20学时 1.0学分中药药剂学专论(单数年) 36学时 2.0学分伤寒论研究(双数年) 27学时 1.5学分中医经方医案解读(单数年) 18学时 1.0学分3、选修课 4.0学分由
4、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选定选修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注明。六、临床工作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的需要,在中医妇科系统以及相关科室轮转6个月,熟悉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常见的检测技术。了解本学科23种疾病危重病人的抢救、中西医处理方法;培养临床教学技能等。七、学位论文工作见总则。八、学位评定与授予见总则。九、培养方式与要求见总则。十、主要参考书刊:1、张玉珍主编.刘敏如主审.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第七版.2、肖承悰.中医妇科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4月北京第一版.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下).北京:人民卫生出
5、版社. 2005年第二版.4、周仲英.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年第七版.5、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六版.6、田代华整理.皇帝内经素问.(选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7、何任,何若苹整理.金匮要略.(选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8、钱超尘,郝万山整理.伤寒论.(选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中医妇科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二、学科简介同前,略。三、研究方向1. 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慢性病、难治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其防治研究;2. 妇科生殖内分泌失调(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
6、的中医证型规律与证候要素研究;3. 妇科杂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预防、控制与治疗研究;4. 女性绝经期疾病(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规律及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五、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5.0学分。1、公共必修课 共6.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 36学时 1.5学分自然辩证法 54学时 2.0学分外语(英语) 72学时 3.0学分2、 必选课 至少4门 至少6.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学时 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 40学时 1.5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2门,至少2
7、.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中医妇科临床进展 27学时 1.5学分 金匮要略研究 27学时 1.5学分 伤寒论研究(双数年) 27学时 1.5学分 临证处方的基础与方法(单数年)20学时 1.0学分 中医辨证治疗学基础(双数年)27学时 1.5学分 温病学研究(单数年) 27学时 1.5学分3、选修课 2.0学分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从选课表中选定选修课程。六、临床工作要求(一)基本要求:1. 完成中医妇科学的基础培训,在中医妇科(经、带、胎产、杂病)方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2. 掌握中医妇科基础知识及相关技术操作,学会运用中医及/或中西医结合的
8、方法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各种检查、诊断、治疗技术与操作规范,达到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结束后的水平。3. 了解现代妇科临床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培养较强的临床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熟悉该领域12个专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最新研究课题。(二)具体要求和安排: 临床技能训练(15个月):结合本专业的需要,导师可为研究生选择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中医内科、中医外科,或辅助科室轮转,如心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消化内科、急诊科、超声诊断、病理科等,掌握疾病的诊疗规范,熟悉各种相关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最终达到妇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妇科病房(3个月)掌握本专业
9、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增殖症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中医分型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判断。熟悉本专业内的物理诊断技术、本专业常见病与危重病的诊治与抢救原则。急诊科(2个月)了解急诊科常见的34种疾病之患者的临床诊疗路径、掌握相关的抢救学知识。中医内科(6个月)研究生可在心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消化内科中选择23个三级科室进行轮转,重点掌握临床诊断学技术、病历书写规范、各科室23个主要疾病的诊疗规范。中医外科(2个月)熟悉无菌手术的操作规范,熟悉各种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中西医学的抢救、治疗原则。了解各类伤口的换药方法。辅助科室(2个月)可在物理诊
10、断科、核医学科、病理科中选择12个科室,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常用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专科临床训练(12个月)本阶段为中医妇科高年住院医师培训阶段,要求巩固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妇科的中医及西医学科论著,掌握、熟悉、了解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及妇科急症的各项基本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研究生可结合课题需要,在强化训练时有所侧重。1. 理论知识:(1)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增殖症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中医分型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判断。(2)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学临床研究新进展(选择12个病种)。(3)了解
11、在本学科急危重症中合理运用中医药进行救治或辅助治疗的优势病种,并掌握其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法,如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2. 临床技能:(1)掌握本专业内的物理诊断技术、本专业常见病与危重病的诊治与抢救原则。(2)掌握本专业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特殊仪器(如输卵管通液仪、阴道镜等)的操作规程。(3)熟悉本专业住院病种的中医辨证治疗与病历书写;背诵妇科常用方剂100首。(4)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影像学和常用微创检查/手术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轮转:中医妇科门诊(3个月)1. 理论知识(1)掌握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中医妇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常
12、规。(3)熟悉妇科急诊病人的中西医诊断及抢救处理原则。(4)了解女性常见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2. 临床技能(1)门诊病历书写达到正规合格的要求;门诊处方达到正规合格的要求。背诵妇科常用方剂100首。(2)掌握:中医四诊方法,妇科专科检查方法,妇科门诊患者异常情况判断。妇科辅助诊断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如外阴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与脱落细胞检查、局部组织活检等。妇科常见病(部分疑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如月经病(崩漏、闭经、痛经、经行诸症、断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与外阴病(各种生殖道炎症、性病等);妊娠病(各类流产、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恶阻、母婴血型不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3、妊娠贫血、妊娠发热等);产后病(产后发热、产后乳汁不足、产后关节痛、产后恶露不尽、产后抑郁症等);妇科杂病(子宫肌瘤、盆腔炎、不孕症等)。不同病种各12个。熟悉:妇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妊娠剧吐伴酮症酸中毒、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或黄体破裂、异位妊娠等)。妇科门诊小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无菌操作技术等。如取子宫内膜、分段诊断性刮宫、取活体组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通液、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切开引流、宫颈息肉摘除、宫颈糜烂的物理治疗(电灼、冷冻、激光等)。妇科范围内的卫生宣教、计划生育知识与健康体检。(3)要求了解妇科一种疑难病症的诊治新
14、理论、新方法。中医妇科病房(6个月)1. 理论知识(1)掌握: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妇科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常见的妇科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熟悉:常见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各种内窥镜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了解本专业12类疾病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2. 临床技能(1)病历书写应达到正规合格的要求。上交(不同病种)3份完整的住院病历。要求完成各种刮宫手术不少于10例、各类附件手术6例、子宫手术(二助或三助)3例。要求完成符合规范的(中医妇科)完整的住院病历之病程记录30份
15、;完整的中医优势病种病历之中医辨证分析20份。(2)掌握:无菌技术、妇科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腹部及会阴部伤口切开、缝合、拆线及一般感染伤口的换药等技术操作。独立完成诊断性刮宫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行附件手术、巴氏腺囊肿切开造口或袋形缝合术及剖腹探查术。本学科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辨证论治方法,如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恶阻,盆腔炎,手术后肠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殖症,母婴血型不合,妊娠发热,妊娠贫血,陈旧性宫外孕,更年期综合征,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等。(3)熟悉:各种常用的妇科手术方式。常用辅助检查方法(如后穹窿穿刺术、腹腔穿刺术、B超/MRI、阴道镜、细胞学检查、血清激素
16、测定及妇科肿瘤标志物等)的指征及临床意义。了解: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化疗方法。各种内镜手术的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症。计划生育手术室(3个月)1. 理论知识(1)掌握女性生殖生理及盆腔解剖知识。(2)掌握各种女性常用避孕方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3)熟悉终止早期妊娠的原理。(4)熟悉女性计划生育各种措施的合并症及其处理原则。2. 临床技能(1)掌握:各种常见避孕方法的使用、并发症处理,如各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的使用。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的施行,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的中西医诊治方法。有合并症的早孕人工流产术处理原则。(2)要求完成人工流产手术至少10例,放环、取环至少6例,药物流产15例。 考核 见总则。七、学位论文要求见总则。八、学位评定与授予见总则。九、培养方式与要求见总则。十、主要参考书刊:1、张玉珍主编.刘敏如主审.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