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中高三10届理综月考(9月)生物试题_第1页
陆中高三10届理综月考(9月)生物试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陆中高三理综9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是由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人体内的酶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凡是活细胞都含有酶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有的酶的单体是核苷酸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在代谢和发育中起调控作用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B.C.2.(09北京理综)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B.CO2浓度在100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C.CO2浓度大于360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D.C4

2、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3从土壤中分离圆褐固氮菌所用的培养基是:B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A、B、C、D.半固体培养基D、4.(09江苏生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有: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C. 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D. 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5德国

3、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它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02转变成了淀粉A.只有B只有C.只有D一全部31下图是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后与其他物质转化关系示意图,19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6分)组织蛋白亠Y糖类氨基酸二pitE体外J人体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用图中标号表示)。图中的3过程在获得非

4、必需氨基酸的同时,(能/不能)获得必需氨基酸;当细胞发生氨基转换作用时,能增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4和6过程氨基酸必须先经过作用,才能形成糖类和脂肪。当糖代谢发生障碍时,首先应通过分解提供能量。促进8过程的激素与促进5过程的激素表现为作用。32.2019年初,我国北方大旱。在生物兴趣小组聚会上,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现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共7分)(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小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反应,造成光合作用减弱。同时还会抑制植物自身对矿质元素的进而影响叶片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合物,例如NADP、ATP酶。等。(2)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

5、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3)在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适应干旱的特点。下表4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2分)叶片表面积(mm)体积(口帛)表皮厚度(um)A2926414B1446324C3016215D59312113(4)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的结果。(2分)33.图1是甲乙两品种小麦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的曲线,图2是不同水温下金鱼耗Q量随水中氧分压而变化的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9分)(1)图1中甲、乙两品种小麦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

6、著影响的是,在转阴瞬间,叶肉细胞中C5化合物相对量的变化是。(增加、不变、减少)(2)在08千勒克斯范围内,限制甲品种光合作用速度的环境因素是;超过8千勒克斯时,限制小麦两品种光合作用速度的环境因素是。(3)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小麦叶片的实际光合作用速度为CO2mg2./100cmh。(4)从图2可知,限制P点金鱼耗02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限制Q点金鱼耗02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氧气,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此过程对金鱼体细胞的主要意义是。34(09北京理综)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

7、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4a1012146A1012246S101224时闾(月)请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20分)(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2)氮元素以N2、NO3-和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两类生物大分子。(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8、(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0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陆中高三理综9月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15CCBCA31、(1)7(2)能种类(3)脱氨基(4)脂肪(5)拮抗32.暗运输较高B自然选择33、(1)甲品种减少(2)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3)16(4)氧分压(氧浓度)温度水提供能量

9、34答案:(20)(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植物和微生物(2)NH4+蛋白质、核酸(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4)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UA(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陆中高三理综9月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15CCBCA31、(1)7(2)能种类(3)脱氨基(4)脂肪(5)拮抗32.暗运输较高B自然选择33、(1)甲品种减少(2)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3)16(4)氧分压(氧浓度)温度水提供能量34答案:(20)(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植物和微生物(2)NH4+蛋白质、核酸(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4)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UA(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