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维新派的政治思想.课件电子教案_第1页
第十二章维新派的政治思想.课件电子教案_第2页
第十二章维新派的政治思想.课件电子教案_第3页
第十二章维新派的政治思想.课件电子教案_第4页
第十二章维新派的政治思想.课件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维新派的政治思想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梁启超的政治思想谭嗣同的政治思想谭嗣同的政治思想严复的政治思想严复的政治思想第一节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节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一、维新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维新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世纪年代,在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企业的同时,世纪年代,在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企业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商办企业。也出现了一些商办企业。它们它们的出现的出现是中国最初的民族是中国最初的民族资本。资

2、本。至戊戌维新时,新创办的商办企业共家,资本达至戊戌维新时,新创办的商办企业共家,资本达 余万元。这些商办企业的兴办,催生了中国的早余万元。这些商办企业的兴办,催生了中国的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期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受来自外国资本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受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义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国内还受到封建势力的压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国内还受到封建势力的压榨。中日甲午战争后,情况稍有好转,清政府允许民间开榨。中日甲午战争后,情况稍有好转,清政府允许民间开办工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机会。办工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3、获得初步发展机会。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引发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引发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帝国主义在扩大资本输出的同时,出于保护和独占市场的帝国主义在扩大资本输出的同时,出于保护和独占市场的目的,又开始加大对中国的侵略,划分各自势力范围,目的,又开始加大对中国的侵略,划分各自势力范围,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4、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是从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是从挽救民族危亡出发,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从而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出发,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从而掀起了维新运动的高潮。维新运动的高潮。洋务运动失败引起的反思洋务运动失败引起的反思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人们纷纷对洋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人们纷纷对洋务运动的得失成败进行探讨和反思。务运动的得失成败进行探讨和反思。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于“增新而不除旧增新而不除旧”所致。所致。他们还指出,

5、洋务派不能他们还指出,洋务派不能“大变大变”、“全变全变”的根源,的根源, 在于不能从根本上着手,不敢触动政治制度。在于不能从根本上着手,不敢触动政治制度。“明知法敝不能不变,而卒不能变者,大率为体制所拘明知法敝不能不变,而卒不能变者,大率为体制所拘”,由此导致由此导致“根本不净,百事皆非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二、维新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二、维新思潮的形成与发展维新思想的酝酿维新思想的酝酿维新思想从思想渊源上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后期,即中法维新思想从思想渊源上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后期,即中法战争前后。战争前后。当时一些思想家如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突破当时一些思想家如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突破“中

6、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体,西学为用”的藩篱,标志洋务思想的分化和维新思的藩篱,标志洋务思想的分化和维新思想的酝酿,而郑观应等人则成为戊戌维新思想的直接先驱。想的酝酿,而郑观应等人则成为戊戌维新思想的直接先驱。郑观应郑观应薛福成薛福成维新思想的形成维新思想的形成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两派: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两派:一派是以陈宝箴、黄遵宪等为代表的政府官员;一派是以陈宝箴、黄遵宪等为代表的政府官员;另外一派则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另外一派则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前者从做官的实际经验中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前者从做官的实

7、际经验中切实感受到中国已非变法不可。后者则多出于爱国激情而主切实感受到中国已非变法不可。后者则多出于爱国激情而主张变法,但在实际政治历练方面则明显不足。张变法,但在实际政治历练方面则明显不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又连续写成之后,康有为又连续写成上清帝第三书上清帝第三书、上清帝第四书上清帝第四书,进一步阐发其变法主张。正是在他们,进一步阐发其变法主张。正是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各地要求变法维新的呼声日益高涨,维新的宣传鼓动下,各地要求变法维新的呼声日益高涨,维新思潮于是在全国兴起。思潮于是在全国兴起。年至年月,是维新思潮不断高涨的时年至年月,是维新思潮不断高涨的时期,其主要表现为:期,

8、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首先,维新派创办近代报刊,大造社会舆论,变法思想广,维新派创办近代报刊,大造社会舆论,变法思想广为人知。为人知。其次其次,建立学会,壮大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建立学会,壮大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最后最后,撰写一批系统论述变法思想的理论著作。,撰写一批系统论述变法思想的理论著作。维新思想的发展与衰落维新思想的发展与衰落年月日至月年月日至月日,是维新运动的高潮时期,日,是维新运动的高潮时期,史称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在这一时期,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在这一时期,光绪皇帝下诏变法,戊戌维新思想发展成为自上而下戊戌维新思想发展成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的政治改革运动。顽固派则说服慈禧

9、太后发动政变,顽固派则说服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囚禁光绪,捕杀维新志士,变法运动失败。运动失败。戌政变后,维新思想在国内遭到戌政变后,维新思想在国内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扼杀。封建顽固势力的扼杀。 第二节第二节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18581927),原名祖诒,),原名祖诒, 字广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年,在京发起年,在京发起“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运动,运动,此后又屡次上书请求变法。此后又屡次上书请求变法。18981898年,在光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提出各种变法方案,成绪皇帝的支

10、持下,提出各种变法方案,成为维新变法的主要谋划者之一。戊戌政变为维新变法的主要谋划者之一。戊戌政变后,流亡海外,组织保皇会。后,流亡海外,组织保皇会。19031903年革命年革命思潮兴起后,仍顽固坚持保皇立场。民国思潮兴起后,仍顽固坚持保皇立场。民国成立后,大搞尊孔复古,成立后,大搞尊孔复古,19171917年参与张勋年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再次逃离北京。复辟,失败后再次逃离北京。19271927年,病年,病逝于青岛。著作颇丰,主要有逝于青岛。著作颇丰,主要有春秋董氏春秋董氏学学、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大同书等,当代学等,当代学者整理出版的有者整

11、理出版的有康有为全集康有为全集、康有康有为政论集为政论集。一、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二:一是通过诠释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二:一是通过诠释“公羊三世公羊三世” ” 说阐述历史发展观;二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说阐述历史发展观;二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公羊三世公羊三世”说的社会史观说的社会史观康有为指出:康有为指出:“法法易易之变通,观之变通,观春秋春秋之改制,百王之改制,百王之变法,日日为新,治道其在是矣。之变法,日日为新,治道其在是矣。康有为借助康有为借助“公羊三世公羊三世”说诠释历史发展。康有为从儒家说诠释历史发展。康有为从儒家今文经学汲取营养

12、,通过重新诠释今文经学汲取营养,通过重新诠释“公羊三世公羊三世”论证人类论证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祖宗之法祖宗之法”也必须随时代的前进而改变,决不能也必须随时代的前进而改变,决不能“以千以千百年之章程,范围百世下之事变百年之章程,范围百世下之事变”,进而提出了,进而提出了“变者天变者天下之公理下之公理”的论断,从而直接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根据。的论断,从而直接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根据。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康有为从自然人性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人性是自由的。他康有为从自然人性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人性是自由的。他说:说:“性者,生之质也,未有善恶。性者,生

13、之质也,未有善恶。”此外,人与人之间还应当是平等的。此外,人与人之间还应当是平等的。“人人皆独立而平等,人人皆独立而平等,人人皆同胞而相亲如兄弟。人人皆同胞而相亲如兄弟。”从个人延伸到整个国家,康有为认为,国家由自由平等的从个人延伸到整个国家,康有为认为,国家由自由平等的个人组成。君主只是民众指定的为他们管理国家的代理人个人组成。君主只是民众指定的为他们管理国家的代理人二、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二、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核心是革新政治制度。是革新政治制度。其其基本要点基本要点是: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通过自上而下的是: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让

14、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参政、执政,逐步实行君变法维新,让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参政、执政,逐步实行君主立宪,改革中国封建主义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主立宪,改革中国封建主义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设议院设议院”,实现,实现“三权分立三权分立”康有为主张兴民权、设议院。早在年,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兴民权、设议院。早在年,康有为上清帝第四书上清帝第四书明确主张设立议院。明确主张设立议院。由于维新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如果立由于维新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如果立即开设议院,保守势力依然会占据主要位置,这对于变法即开设议院,保守势力依然会占据主要位置,这对于变法则更

15、加不利,而且,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此时中国民智则更加不利,而且,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此时中国民智未开,无法立即建立议会制度。鉴于此,他们暂时搁置了未开,无法立即建立议会制度。鉴于此,他们暂时搁置了开议院的设想,转而提出在宫中开设开议院的设想,转而提出在宫中开设“制度局制度局”的主张。的主张。“制度局制度局”主要职能是议政决策。主要职能是议政决策。“富国为先富国为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康有为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康有为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他在他在上清帝第二书上清帝第二书中宣称,变法应以中宣称,变法应以“富国为先富国为先”, 并提出富国、养民、教民等一系列措施。并提

16、出富国、养民、教民等一系列措施。富国之法有六:钞法、铁路、机器轮船、开矿、铸银、邮富国之法有六:钞法、铁路、机器轮船、开矿、铸银、邮政;养民之法有四:务农、劝工、惠商、恤穷;教民之法政;养民之法有四:务农、劝工、惠商、恤穷;教民之法则主要是设学校,开民智。则主要是设学校,开民智。“移易民心移易民心”,改造文化教育,改造文化教育康有为认为,国家的强弱,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多寡和康有为认为,国家的强弱,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多寡和兴衰。兴衰。他主张普及教育,使教育他主张普及教育,使教育“下逮于民下逮于民”,逐步改变全国,逐步改变全国“民多士少民多士少”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他提出:的局面,提高

17、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他提出: “广开学校,以养人才。广开学校,以养人才。”此外,康有为还提出要此外,康有为还提出要“移易民心移易民心”,改造人们封闭保守,改造人们封闭保守的落后观念。的落后观念。维新变法后维新变法后第一女学堂第一女学堂仿效日本,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仿效日本,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康有为非常羡慕日本明治维新。在他看来,中国应当以日康有为非常羡慕日本明治维新。在他看来,中国应当以日本为榜样,理由有三:本为榜样,理由有三: 第一,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第一,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第二,日本与中国地理相近,文化风俗相似,社会性质、第二,日本与中国地理相近,文化风俗相似,社会性质、法律制度、所处的

18、国际环境都类似。法律制度、所处的国际环境都类似。第三,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以天皇为首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第三,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以天皇为首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这条道路正适合中国维新派的需要。阶级改革,这条道路正适合中国维新派的需要。三、大同思想三、大同思想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展现了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图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展现了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图景。人类现在遭遇的社会问题与将来的理想境界人类现在遭遇的社会问题与将来的理想境界康有为从康有为从“苦乐苦乐”、“平等平等”及及“仁爱仁爱”三个方面思考人类三个方面思考人类社会问题。在他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苦难的社会,人社会问题。在他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

19、充满苦难的社会,人的生活中充满痛苦,这是以往任何社会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生活中充满痛苦,这是以往任何社会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大同书大同书即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即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康有为总结道:康有为总结道:“大同之世,至仁之世也,可以戒杀矣。大同之世,至仁之世也,可以戒杀矣。”大同世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类社会生活的乌托邦图景。大同世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类社会生活的乌托邦图景。大同社会的制度设计大同社会的制度设计康有为在康有为在大同书大同书中提出人类未来社会应当是物质丰富、中提出人类未来社会应当是物质丰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首先,经济上实现财产公有。首先,经济上实现财产公有。其

20、次,政治上实现人人平等。其次,政治上实现人人平等。最后,社会实行人民自治。最后,社会实行人民自治。康有为撰康有为撰大同书大同书,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自由、平等、民,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并没有真正看到近代主等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并没有真正看到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所在,因此也不可能提出解决中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所在,因此也不可能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方案。国问题的正确方案。第三节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号

21、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岁中秀才,岁中秀才, 岁中举人,少时聪慧,岁中举人,少时聪慧,远近闻名。年,岁的梁启超进远近闻名。年,岁的梁启超进京会试,不第。回到广东后经人介绍结识康京会试,不第。回到广东后经人介绍结识康有为,拜康为师。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有为,拜康为师。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梁启超成为其得力助手。堂,宣传维新思想,梁启超成为其得力助手。年,梁启超参与发起年,梁启超参与发起“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 运动,全身心致力于维新事业,成为运动,全身心致力于维新事业,成为中外中外纪闻纪闻、时务报时务报等刊物的主笔,极力宣等刊物的主笔,极力宣传变法维新。一生著作等身

22、,传变法维新。一生著作等身,饮冰室合集饮冰室合集凡一千余万言。在哲学、政治、历史、经济凡一千余万言。在哲学、政治、历史、经济等诸多领域里,等诸多领域里, 梁启超都作出过巨大理论梁启超都作出过巨大理论贡献,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贡献,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活动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活动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一、戊戌维新时期的民权观一、戊戌维新时期的民权观民权思想是戊戌思潮的重要组成民权思想是戊戌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梁启超是这一时期民权部分,而梁启超是这一时期民权思想的重要阐释者之一。思想的重要阐释者之一。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一个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按照这

23、条发展规律,渐进的过程。按照这条发展规律,梁启超认为当今世界历史必将进梁启超认为当今世界历史必将进入入“民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民权之说民权之说即当大行即当大行”,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义了。不过梁启超此时所讲民权,与民主是有区别的。不过梁启超此时所讲民权,与民主是有区别的。梁启超认为,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关键在设议院,梁启超认为,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关键在设议院, 而设议院又以兴学为本,这是因为,而设议院又以兴学为本,这是因为,“权者生于智者也权者生于智者也”,“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总之,开议院,兴学校,广民智,是梁

24、启超戊戌维新时期总之,开议院,兴学校,广民智,是梁启超戊戌维新时期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其民权观的核心所在。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其民权观的核心所在。二、二、“新民新民”思想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总结教训时认识到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总结教训时认识到“民德民智民民德民智民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梁启超大倡梁启超大倡“新民新民”说,并把这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说,并把这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进步的“根柢源泉根柢源泉”。其。其“新民新民”学说学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的内容内容:首先首先,梁启超的,梁启超的“新民新民”方法有二:一是方法有二

25、:一是“淬厉其所本有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而新之”,二是,二是“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既发扬光大中,既发扬光大中国固有文化精华,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又吸收外国固有文化精华,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又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使之为我所用。来先进文化,使之为我所用。其次其次,梁启超介绍了,梁启超介绍了“国民国民”、“国家国家”的概念,试图培的概念,试图培育民众的国民观念和国家意识。育民众的国民观念和国家意识。在他看来,国民是组成国家的主体,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在他看来,国民是组成国家的主体,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几千年来,中国人没有国家意识,只有朝廷观念。几千年来,中国人没有国家意识

26、,只有朝廷观念。“朝也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二者有本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质的区别。第三第三,塑造国民观念和国家意识必须树立权利观念。,塑造国民观念和国家意识必须树立权利观念。梁启超指出,人人都应当保护好自己那份权利,梁启超指出,人人都应当保护好自己那份权利,“一部分一部分之权利,合之即为全体之权利,一私人之权利思想,积之之权利,合之即为全体之权利,一私人之权利思想,积之即为一国家之权利思想即为一国家之权利思想”。在梁启超看来,国民有无在梁启超看来,国民有无“权利思想权利思想” ” 系到国家的安危。系到国家的安危。第四第四,人民还应具

27、有自由意识,这也是梁启超,人民还应具有自由意识,这也是梁启超“新民新民” ” 思想的核心。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自由观大体上源于西方。梁启超的自由观大体上源于西方。在梁启超看来,培养人民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破在梁启超看来,培养人民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破“心奴心奴” ” 的关键,要让人民有的关键,要让人民有“公理公理” ” 识,只有达到识,只有达到“思想之自思想之自由由”才称得上获得了真正自由。才称得上获得了真正自由。梁启超认为,伸张自由既要靠立宪制度,也要靠开民智。梁启超认为,伸张自由既要靠立宪制度,也要靠开民智。第五第五,梁启超还特别关注自治问题。梁启超还注意到权力,梁启超还特别关注自治问题。梁启超还

28、注意到权力制衡对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制衡对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梁启超认为,政府与人民的权力界限不是永恒固定的,梁启超认为,政府与人民的权力界限不是永恒固定的, 它应随着文明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它应随着文明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自营自营”能力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能力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越发达,人们越能够识越发达,人们越能够“自治自治”,便越要求政府放松对人,便越要求政府放松对人民的管制。民的管制。梁启超还注意到权力制衡对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梁启超还注意到权力制衡对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综上所言,求变法、兴民权、塑新民是戊戌时期梁启超政综上所言,求变法、

29、兴民权、塑新民是戊戌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为维新思想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为维新思想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梁启超不遗余力地宣传维新变法,鼓吹民权自由,家,梁启超不遗余力地宣传维新变法,鼓吹民权自由, 对于推进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于推进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四节谭嗣同的政治思想第四节谭嗣同的政治思想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18651898),字复生,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喜欢四处游历,壮飞,湖南浏阳人。他喜欢四处游历,接触到一些西方知识。在浏阳设立南接触到一些西方知识。在浏阳设立南学会,讲新学,又开设算学格致

30、馆,学会,讲新学,又开设算学格致馆,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介绍西方科学知识。18961896年,到南京年,到南京充任候补知府。充任候补知府。18971897年,回到长沙,年,回到长沙,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宣传新学。翌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宣传新学。翌年,进京觐见光绪帝。在变法受到顽固势进京觐见光绪帝。在变法受到顽固势力阻挠时,曾试图鼓动袁世凯发动兵力阻挠时,曾试图鼓动袁世凯发动兵变,事败,光绪皇帝被软禁于瀛台。变,事败,光绪皇帝被软禁于瀛台。谭嗣同被捕从容就义,史称谭嗣同被捕从容就义,史称“戊戌六戊戌六君子君子”。临刑前,大呼。临刑前,大呼“有心杀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无力回天,

31、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主要作品是主要作品是仁学仁学,后人将其著作,后人将其著作整理编辑为整理编辑为谭嗣同全集谭嗣同全集。一、谭嗣同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一、谭嗣同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谭嗣同的谭嗣同的仁学仁学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气息,试图通过形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气息,试图通过形而上学的论证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而上学的论证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仁学仁学中的本体论思想中的本体论思想谭嗣同认为,谭嗣同认为,“仁仁”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的本体,“仁为天地万物之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源”。“仁仁”的特质在于的特质在于“通通”,他说:,他说:“仁义通为第一仁义通为第一义。义。“器道一体器道一体”的辩证思维与的辩

32、证思维与“日新日新”说说谭嗣同说:谭嗣同说:“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道不亡。”“”“夫苟辨道之不离乎器,则天下之为器亦大矣。夫苟辨道之不离乎器,则天下之为器亦大矣。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作为维新理论家,谭嗣同继承了传统道器不离、道在器中作为维新理论家,谭嗣同继承了传统道器不离、道在器中的观念,并用以批判顽固派的固步自封。的观念,并用以批判顽固派的固步自封。中国不仅要学习科学技术,也要变革政治制度,二者相得中国不仅要学习科学技术,也要变革政治制度,二者相得益彰,这样才合乎社会发展需要,这种论证为变法提供了益彰,

33、这样才合乎社会发展需要,这种论证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此外,谭嗣同在论证此外,谭嗣同在论证“以太以太”存在的过程中提出他的存在的过程中提出他的“日日新新”说。说。他认为,他认为,“以太以太”处于不生不灭的处于不生不灭的“微生灭微生灭”状态,而这状态,而这种状态实际上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万物在种状态实际上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万物在“以太以太” ” 的运动中存在。的运动中存在。二、对二、对“纲常名教纲常名教”的批判的批判谭嗣同在谭嗣同在仁学仁学提出要冲决一切网罗,打破陈腐提出要冲决一切网罗,打破陈腐的专制制度与名教压迫。的专制制度与名教压迫。所谓所谓“冲决君主制网罗冲决君主制网罗”,

34、“冲决伦常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将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体现了将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体现了他强烈的批判精神。他强烈的批判精神。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历朝历代的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它视为天经地义,不容置疑。谭嗣同指出,统治者都将它视为天经地义,不容置疑。谭嗣同指出, 这种伦理规范暴露出极大的虚伪性。这种伦理规范暴露出极大的虚伪性。谭嗣同揭露纲常名教的实质就是为统治者在精神上压迫民谭嗣同揭露纲常名教的实质就是为统治者在精神上压迫民众服务的,因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规范必须众服务的,因此,以三纲五常为核

35、心的封建伦理规范必须废除,民众才能获得精神解放。废除,民众才能获得精神解放。“君为臣纲君为臣纲” ” 是三纲中的核心。谭嗣同反对封建传统意是三纲中的核心。谭嗣同反对封建传统意识中君为元识中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的君臣关系,首、臣为股肱的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应当是平等的。认为君臣应当是平等的。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历朝历代的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它视为天经地义,不容置疑。谭嗣同指出,统治者都将它视为天经地义,不容置疑。谭嗣同指出, 这种伦理规范暴露出极大的虚伪性。这种伦理规范暴露出极大的虚伪性。谭嗣同揭露纲常名教的实质就是为统治者在精神上压迫民

36、谭嗣同揭露纲常名教的实质就是为统治者在精神上压迫民众服务的,因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规范必须众服务的,因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规范必须废除,民众才能获得精神解放。废除,民众才能获得精神解放。反对反对“三纲三纲”:“君为臣纲君为臣纲”是三纲中的核心。谭嗣同反对封建传统意识是三纲中的核心。谭嗣同反对封建传统意识中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的君臣关系,认为君臣应当是平等中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的君臣关系,认为君臣应当是平等的。的。关于关于“父为子纲父为子纲”,谭嗣同认为,父子关系是自然规律确,谭嗣同认为,父子关系是自然规律确定的,因此也应该是平等的。定的,因此也应该是平等的。“夫为妻纲夫为妻纲”

37、则更是则更是“至暴乱无理之法至暴乱无理之法”。总之,谭嗣同对纲常名教的批判是为了强调平等观念、自总之,谭嗣同对纲常名教的批判是为了强调平等观念、自由意识和独立精神。他号召人民反对纲常名教的束缚,冲由意识和独立精神。他号召人民反对纲常名教的束缚,冲破封建旧伦理的网罗。破封建旧伦理的网罗。谭嗣同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在他看来,君主专制制度谭嗣同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在他看来,君主专制制度实质上就是强盗政治。受压迫和奴役的民众必须奋起反抗,实质上就是强盗政治。受压迫和奴役的民众必须奋起反抗,冲破专制制度的网罗。冲破专制制度的网罗。谭嗣同的反封建思想充满了爱国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和人谭嗣同的反封建思想充

38、满了爱国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和人道精神。道精神。第五节严复的政治思想第五节严复的政治思想严复(严复(),原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幾道。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出生于儒医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出生于儒医家庭,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家庭,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军舰驾驶学习海军军舰驾驶 随后以最优等卒随后以最优等卒业。年,赴英国留学,业。年,赴英国留学, 广广泛涉猎西学典籍。归国后,被派往李泛涉猎西学典籍。归国后,被派往李鸿章创办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鸿章创办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先先后任洋文总教习、会办、总办。后任洋文总教习、会办、总办。年,在天津创办年

39、,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闻报, 成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译有成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译有天演论天演论等八大名著。年,等八大名著。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校长、袁世凯总统府被聘为北京大学校长、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等职。袁世凯顾问等职。袁世凯“洪宪帝制洪宪帝制” ” 时,时,被列名筹安会。年,被列名筹安会。年, 病逝病逝于福州。其著作除译著外,还有于福州。其著作除译著外,还有严严复集复集、严复合集严复合集等。等。一、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维新思想一、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维新思想世纪末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世纪末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内忧外患,严复力主变法图强,积极宣传维新严重

40、。面对内忧外患,严复力主变法图强,积极宣传维新思想。思想。严复之所以将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民众上,这与他深受严复之所以将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民众上,这与他深受西方进化论影响是分不开的。西方进化论影响是分不开的。他在他在原强原强等文章中告诫国人:面对等文章中告诫国人:面对“物竞天择物竞天择”的世的世界,中国只有发愤图强才不会被淘汰,不会受西方强国的界,中国只有发愤图强才不会被淘汰,不会受西方强国的奴役;中国要由弱变强、由贫变富,必须奴役;中国要由弱变强、由贫变富,必须“鼓民力鼓民力”、“开民智开民智”、“新民德新民德”。这种进化论观点不仅成为严复。这种进化论观点不仅成为严复本人维新思想的理论依据

41、,而且为整个维新思潮提供了理本人维新思想的理论依据,而且为整个维新思潮提供了理论支撑。论支撑。二、反对专制的自由思想二、反对专制的自由思想严复的自由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严复的自由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两方面内容: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法制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法制与其他维新思想家相似,严复也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与其他维新思想家相似,严复也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在在辟韩辟韩一文中,严复批判君主专制,指出中国之所以一文中,严复批判君主专制,指出中国之所以被动挨打,正是因为没有自由、民主而只有君主专制。被动挨打,正是因为没有自由、民主而只有君主专制。除

42、了撰写文章,严复还在介译西方书籍中阐述其反专制主除了撰写文章,严复还在介译西方书籍中阐述其反专制主张。张。强调平等、自由强调平等、自由有很多东西在西方行之有效,使西方国家成为富强之邦,有很多东西在西方行之有效,使西方国家成为富强之邦, 而一拿到中国则淮橘成枳,一无所成。中西之所以出现这而一拿到中国则淮橘成枳,一无所成。中西之所以出现这种巨大反差,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种巨大反差,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为用”,而中国从不讲求平等、自由精神。,而中国从不讲求平等、自由精神。一是满汉之间的不平等。一是满汉之间的不平等。二是政府采取种种措施,约束限制人民的自由,使民德、二是政府采取种种措施,约束限制人民的自由,使民德、民智、民力无以自由发挥。民智、民力无以自由发挥。严复所主张的自由、平等都是有条件的,不能无视差别,严复所主张的自由、平等都是有条件的,不能无视差别, 强求平等。强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