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OI技术及其优点与应用分析_第1页
浅谈SOI技术及其优点与应用分析_第2页
浅谈SOI技术及其优点与应用分析_第3页
浅谈SOI技术及其优点与应用分析_第4页
浅谈SOI技术及其优点与应用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闭锁效应SIMOX技术BESO技术Smart-Cut技术ELTRANK术浅谈SOI技术及其优点与应用(李元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10126)摘要:与体硅材料和器件相比,SOI具有许多的优点。比如高速度、低功耗、低软错误、抗闭锁效应、与现有的硅工艺兼容等,因此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微电子技术。SOI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本文综述了SOI技术及其优点与应用。关键词:SOI(Silicon-on-insulator)寄生电容1、刖有,要进一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和运行速,在进一步减小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方面集成电路发展到目前极大规模的纳米技术时代度,现有的体硅材料和工艺正接近它们的物理极限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2、,必须在材料和工艺上有新的重大突破。目前在材料方面重点推动的绝缘体上的硅(SOI,Silicon-on-insulator)等,被业界公认为纳米技术时代取代现有单晶硅材料的解决方案之一,是维持Moore定律走势的一大利器。图1为国际上SOI材料头号供应商-法国Soitec公司给出的先进材料的发展路线图。SO太绝缘体上应变硅(sSO侨口绝缘体上错(GOI)将成为纳米尺度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端衬底材料。TheAdvancedMaterialsRoadmapforEachTechnologyNodeQ。心。津a柳4小1曾0京|004品1.?:qe一c>q整dEQS200mm>300mm一

3、、.图1纳米技术时代的高端衬底材料发展路线图2、什么是SOI?SOI(Silicon-On-Insulator)指的是绝缘衬底上的硅。SOI技术被国际上公认为“卜一世纪的硅基础电路技术”O它是一种在硅材料与硅集成电路的巨大基础上出现的、有独特优势的、能突破硅材料与硅集成电路限制的新技术。SOI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丫77万/777,*5SI(b)图2:(a)绝缘体作为衬底(b)绝缘薄膜位于绝缘体上3、SOI技术的优点SOI是一种具有独特的“Si/绝缘层/Si”三层结构的新型硅基半导体材料。它通过绝缘埋层(通常为SiO2)实现了器件和衬底的全介质隔离,在器件性能上具有以下优点:1)减小了寄生电容

4、,提高了运行速度。与体硅材料相比,SOI器件的运行速度提高了2035%;2)具有更低的功耗。由于减小了寄生电容,降低了漏电,SOI器件功耗可减小35-70%;3)消除了闭锁效应;4)抑制了衬底的脉冲电流干扰,减少了软错误的发生;5)与现有硅工艺兼容,可减少13-20%的工序。SOI在高性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存贮设备、低功耗电路、高温传感器、军用抗辐照器件、移动通讯系统、光电子集成器件以及MEMS(微机电)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3.1 寄生电容目前的CMOS集成电路绝大部分是在体硅衬底上制造的,这主要是由于采用柴可拉斯基直拉或区熔技术能生产出电子级纯度的硅材料,且在硅上可生长高质量的氧化

5、物,这在错或化合物半导体上实现起来是很困难的。然而,在体硅上制造的MOSFET的硅片厚度约500dm,但只有硅片顶层(约1pm厚)用于制作器件,器件和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一系列寄生效应,即结与衬底本体之间的电容,以及结与场氧化层下面的沟道隔离注入层之间的电容。其中源、漏扩散区与衬底之间的寄生电容随衬底搀杂浓度增加而增加。由于现代的深亚微米器件中,衬底浓度比常规MOS器件的浓度高,因此,这个寄生电容变得更大。但在SOI器件中,结与衬底的最大电容是隐埋的绝缘体电容(见图3)。该电容正比于电容材料的介电常数,而SiO的介电常数约为Si的1/3,因此,隐埋二氧化硅层的寄生电容大大小于体硅结的耗尽层

6、电容,它不随电压降低、器件尺寸缩小而增加。另外,SOI器件的布线等寄生电容,如硅衬底和多晶硅层、金属互连线之间的电容也减少了。在ULSI向深亚微米方向发展时,SOI器件的寄生电容小的优势更加明显,寄生电容的降低将明显提高电路的速度。RuriedOxidn?Vg【drain(N+)H-T-buck甘rid(substrate)图3:SOIn沟道MOSFET剖面图3.2 闭锁效应闭锁(latch-up)效应,或称为可控硅效应,是体硅CMOS电路中的一个特有问题。从图2所示CMOS的断面结构图上,可以看到其内部存在纵向NPN、横向PNP两个寄生双极晶体管,它们分别由衬底、阱和源、漏结构成。若以Rw表

7、示P阱的电阻,Rs表示衬底的电阻淇它掺杂区的内阻略而不记,那么这些寄生晶体管和Rw、Rs一起便形成了图4所示的正反馈电路构成了可控硅结构。当电流放大系数U1*U2>1,且两个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正向偏置,闭锁效应即可触发。如果采用SOI衬底(见图1),由于没有到衬底的电流通道,闭锁效应的纵向通图4:体COMS中的寄生晶体管纵向npn和横向pnp双极晶体管4、SOI的主要制备工艺4.1 注氧隔离的SIMOX技术注氧隔离的SIMOX技术受到美国旧M公司的极力推崇,是迄今较先进和成熟的SOI制备技术。该技术的工艺主要包括氧离子注入(用以在硅表层下产生一个高浓度的注氧层)和高温退火两个步骤。此步

8、处理是为了消除注入损伤。一般形成的SOI材料的质量的好坏与退火温度的高低成正比。目前SIMOX圆片制备技术发展动向是低剂量注入和薄隐埋氧化层圆片。低剂量注入可降低品片的生产成本,并可减少对晶片的沾污。薄的隐埋氧化层能减少短沟道效应,改善散热,提高抗辐射性能。4.2 键合再减薄的BESOI技术硅片键合方法首先由旧M公司的Laskey和东芝公司的Shimbo等用于制备SOI材SiO2绝缘层,然后在其上面与另一枚硅片键合SOI结构。这项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制料。该制备技术的要点是在一枚硅片上制作最后对键合硅片背面进行化学腐蚀减薄形成作大尺寸的SOI材料等特点。4.3 Smart-Cut技术和E

9、LTRAN技术由于BESOI技术消耗两块晶片而只生产一块SOI基片,效率较低,目前已被晶片键合加上薄层转移技术所普遍取代。将键合和注入相结合的Smart-Cut技术、外延层转移的ELTRAN技术就是目前较有竞争力的薄层转移技术。Smart-Cut技术由Bruel,Aspar等人提出。法国的SOITEC公司已利用这项技术批量生产出高质量的UnibondSOI片。Smart-Cut技术原理是利用H+注入在Si片中形成气泡层,然后再将注氢片与一个支撑片键合(两个硅片间至少一片的表面要有热氧化SiO2覆盖层),经适当的热处理使注氢片从气泡层完整裂开,形成SOI结构。它主要包括4个步骤:(1)离子注入。

10、(2)键合。(3)两步热处理:第一步热处理使注入、键合后的硅片从注H6泡层分开,形成SOI结构,将形成的SOI片进行第二步高温处理,加强键合强度。(4)SOI表面化学机抛光。Smart-CutSOI材料的特点是顶部硅层的厚度可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参数的变化来控制,顶部硅层的质量相当于抛光硅片,隐埋层完整。另外,硅片剥离后,还可能回收重新使用,从而节省原料,降低制造成本。这项技术结合了离子注入和硅片键合两种技术的优势,这相比于SIMOX工艺和BESOI工艺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外延层转移技术是日本CANON公司开发的制备SOI材料的最新技术。其工艺原理是通过在键合前在结构中引入多孔硅以获得可控的键合

11、晶片的分裂。首先在硅晶片表面形成两个不同多孔率和机械特性的多孔硅层,因此晶片会正好在这两层间裂开。氢气氛中热处理后,在单晶多孔硅上外延生长硅,在整个工艺中,硅都保留原来晶向。随后,这个晶片被控合到第二块氧化晶片的表面,室温下在高压纯水的喷射下开始裂开。开裂后,原来的晶片可循环使用,表面成原子级光滑。ELTRAN最突出的优点是类似于外延解决了COP问题,对提高薄膜SOI器件的成品率有极大帮助。5.SOI的主要应用1998年以后SOI商业用途取得了重大突破。SOI电路的高速度、低压、低功耗和大容量等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目前SOI技术的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5.1 0.250.18以m级

12、以下微处理器等高端产品领域的应用IBM曾宣布他们第一个基于SIMOX-SOI的产品便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微处理器。在1998年他们进行了基于SOI技术的CMOS-7s技术生产(0.28科m),2000年中期旧M进入了0.18dm工艺上的CMOS-8S体硅微处理器制备,并在2000年初更新到8S-SOI技术,其远行速度超过了1GHz。2001年他们又开始研发0.180.13mSOICMOS工艺。5.2 抗辐照、高温、高压器件等高性能专用电路领域的应用(1)抗辐照电路体硅材料制作的电路在受到丫瞬时辐射或重离子轰击时会产生较大的光电流,降低电路性能,甚至损坏电路。而SOI电路由于全介质隔离,无闩锁效应

13、,可减小上述现象白产生,抗辐照性能得以很大提高。(2)耐高温集成电路由于SOICMOS电路在高温下漏电流小、无热激闩锁效应、阈值电压漂移小,因此SOICMOS很适合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在油井或气井探测、汽车的点火与排气、航天飞行的引擎监测及民用核能等方面的应用。300C以上时用SOI制作的4k,16k及256kRAM和500C以上时SOICMOS振荡器电路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5.3 医学生物方面的应用例如利用SOI材料可以制作软衬底SOI视网膜模拟器植入人的眼内。对于植入的器件,一方面需要满足医学方面的要求使电路集成的体积做到最小化。另一方面,植入体又要具有平面上的灵活性,通过施加相当小的力就

14、可以形成视网膜的形状。开发的SIMOX衬底硅结构技术就能满足上述机械特性方面的要求。6,结束语SOI技术具有诸多体硅不可比拟的优点,但经多年的发展,SOI技术仍然没有取代体硅成为IC的主流技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缺乏低成本高质量的SOI衬底材料。近年来由于对SOI研究的深入,制备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随着低剂量SIMOX术以及Smart-Cut和ELTRAN等制备技术的出现,这个障碍正在逐渐消除。与CMOS相比,SOI器件具有较小的漏电容和体效应等特性,且SOI的批量化生产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这些都为SO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加大对SO新技术的研究投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参考文

15、献1, J.P?Collinge,SOITechnology:MaterialstVLSI,KluwerAcademicPub.(1991)2, SOI材料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与发展新趋势(上)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陈猛王一波中国集成电路(2007)3, SOI-二十一世纪的硅集成技术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伍志刚凌荣唐微电子学(2001)4, SOI-二十一世纪的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成鲁张苗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1999)5, SOI技术的发展思路同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陈昕电子器件(2010)6, ASPARB,BRUELM,MORICEAUH,etal.

16、Basicmechanismsinvolvedinthesmart-cutprocessJ.MicroelectronEng,1997,36(1-4):233-240.7, FENGXi-qiao,HUANGY.Mechanicsofsmart-cuttechnologyJ.InternationalJournalofSolidsandStructures,2004,41:4299-43208, VASUDEVPK.CMOSdeviceandinterconnecttechnologyenhancementsforlowpower/lowvoltageapplicationsJ.Solid-S

17、tateElectronics,1996,39(4):481-488.9, FLANDREDenis.Silicon-on-insulatortechnologyforhightemperaturemetaloxidesemiconductordevicesandcircuitsJ.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1995,B29:7-12.10, MOKWAV.AdvancedsensorsandmicrosystemsonSOIJ.JournalofHighSpeedElectronicsandSystemsIntroductiontoSOItechnologyanditsadvantagesandapplication(YuankaiLi;XIDIANUniversity710126)Abstract:Comparedwiththebulksiliconmaterialanddevices,SOIhasmanyadvantages,Suchashighspeed,lowpowerconsumptionandlowsofterror,antiblockingeffect,compatiblewiththeexistingtechnologyandsoon,thereforeitiscalledmicroelectronicstechno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