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破解策略(共11页)_第1页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破解策略(共11页)_第2页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破解策略(共11页)_第3页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破解策略(共11页)_第4页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破解策略(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在实践中发现 在研究中提升 -牡丹江市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破解策略调研对象: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 弥春艳 联系方式: 2007年9月,新课程新教材全面深入的走进了我们黑龙江省的课堂,虽然,从2004年春天开始我们木大奖一中化学组已经为先行课改的四省市(海南、山东、广东、江苏)编制实验探究报告册时,那时就开始研究新教材,也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培训,并且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活动,做好了课改的各种前期准备工作。但在三年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喝多感想,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和困惑,在教学中我们积极研究寻找到了某些问题的破解策略 下面就几个点做一总结

2、如下: 一、教材编排的整个结构体系发生了改变 旧教材强调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每一章节介绍的内容都全而深,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模式化,例:元素化合物知识都是以族为体系,选取代表物开始,给出其物性化性制备用途;化学实验以章为单位,编排在高三化学教科书中;在高中三年的化学教材中,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介绍等等。而新教材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如,第一章,即为“从实验学化学”,在归纳总结初中已接触过的“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又简单介绍了“蒸馏”、“萃取”“分液”等在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教材的介绍侧重于基本实验原理的掌握,不求全求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实

3、验是化学研究和学习中最常见的研究基本方法;第二章的第一节又重点介绍了“分类”这一学习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上述设计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有好处。 二、新教材迫使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 新教材的栏目设计及众多的“天窗”使课堂教学更容易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更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和自学的机会,例:对于第一章第一节的物质分离实验方法的学习,我们就尽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栏目,主要采用以化学学习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

4、论,归纳,完善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的给学生较多的看书阅读时间,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成因分析,以及单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常见氧化剂及还原剂的学习,都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出的,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示、图表,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归纳和理解。新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图式图表,图文并茂,增大了信息量,例如以水的电解为例,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对气体摩尔体积原理的归纳就使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比以往更流畅和顺势。教材中用彩色真实图片代替了旧教材中的简笔图示,也有效的帮助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总之

5、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做到“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多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演练,让学生意识到方法的掌握和知识内容的掌握同等重要。 三、困惑1、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怎么把握,教学内容怎样安排?课时严重不够怎么办?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 涉及的化学知识很多,几乎相当于旧教材的全部核心知识,而课时却大大缩减了。我们刚接触时,就如第一次吃螃蟹的感觉。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怎么把握,教学内容那么多,教学时间严重不够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借助于我校的结点连式教研模式,设计了我们的策略是,积极落实前瞻式学课和集智式备课两个环节,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破解策略:(1)、在前

6、瞻式学课时,我们首先把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和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明确增加了哪些新的知识点;再比较必修和选修中的知识的要求的异同以及知识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目标是通过哪些知识载体,以什么方式体现的等等.把握好教学的核心知识。 (2)、在集智式备课时,我们积极探索单元教学设计的教研模式,从五个方面,整体设计一个主题的三维目标,并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3)、开展好每周的“三定三讨论五统一”备课组会,处理好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关系。每周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以说教学设计方式认真讨论每一个节的课标要求;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法和学法策略选择;分层次习题

7、配置;统一教学进度、三维目标、重难点、科学探究的开展;研究学情分析及对策等,并有文本记录。使全组教师明确哪些为必讲内容,哪些知识可作为弹性知识,哪些为不宜拓展内容等都做了一个划定。(4)根据新课标和我校学生实际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如,在必修1学习物质的分类时,为下一章元素化合物知识做适当铺垫,增加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知识. 再如:物质的量这一章,原教材安排大约十几课时,现在只给三课时,并且其内容基本不变,阿伏加德罗定律,正文没有,但原理又出现了, 而测评方式要求会应用。 我们考虑到在三课时内给出了五个学生在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物理量和使用环境又有很大差别的四个基本运算公式, 感到教学难度很

8、大, 故实际教学中增至了4课时。 我们想,课本中的有些知识不要一味的受课时所限,对于一些工具性的知识,既然给出就应讲透,要不就不要引出,不然,将来学生选修这门课,学起来也易成“夹生饭”。(5)、针对课时不够的情况,我们设计学案,加大自学预习,课堂上重点讲解,并把有些阅读性、了解性知识留给学生自学。2、科学探究实验的困惑: 探究性教学是这次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理科教学的方式, 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科学探究实验也一度让我们很困惑。困惑一: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而且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而课时

9、又有限,探究和教学任务无法兼顾,这就又迫使我们不能每节课都敞开探究的大门。困惑二:在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环节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探究,但却硬生生设计探究活动;有的探究问题太容易,引不起学生兴趣;有的探究问题难度太大,很难进行下去;有的探究设计本身有科学性错误或漏洞,误导学生的学习; 困惑三:每班学生平均60人,探究活动要照顾各个层面上的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有所收获,即使老师倾其全部精力和心思,也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 破解策略:(1)在教研组的每单元集智式备课中,我们都把科学探究作为重点研课的内容,精选出那些适合学生探究、有多方面价值的探究活动置于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

10、探究教学情景,挖掘探究点,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以点带面,改变学生过分依赖学习直接经验和接受学习的状况,积极尝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对于那些实验仪器复杂,现象细微费时的,纳入校本选修课中。我们将78名同学分成一组,每一个班8组,利用中午实验室开放时间开展探究实验和兴趣实验,给学生们创设探究的空间。这样 既大大减少了实验的准备工作量,也充分利用了实验室资源(我校化学实验室有四个大的学生实验室和四个小探究实验室)。 (3)另外在完成教材全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还补充一些有利于课堂探究教学、引发学生兴趣的实验,如进行胶体教学时就增加了石膏点豆腐实验等。3内容和课后练习不配套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课程,我

11、们感觉新教材每节安排的练习内容量的把握很好,但是有些题难度偏大,而且和内容不配套,课堂内容没有讲到的东西,后面练习却出现了,例:在必修1第二章的课后题的离子方程式中出现了碳酸氢根。既要面对先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变化,又要从头做起为学生编选习题,大家都觉得负担太重,有点吃不消。 4课时感觉非常不够 按照教材安排,内容中各栏目都应该用起来,效果也会很好。但是,如果全部应用起来,课程内容就讲不完。 5、如何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改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使学

12、生学会主动思考,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改变学习方式 ?破解策略:(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2)、建构生成性课堂,课堂教学中重视创设阶梯式问题情景,为学生搭建思考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3)、 教学中,不断渗透分类观的学习方法,多采用类比、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4)、章节考核检测实行学生小组命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改变以往单元测试教师命题考学生的做法,由学生自己命题,教师协助组卷,学生自已出题考“自己”, 通过思考如何将学过的知识编出角度新颖的习题,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内涵和知识价值的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调

13、研对象:牡市第十五中学 金京花 联系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下面就课改以来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做一下小结:一、教学时间不足新课程最大的变化是教学内

14、容的模块化,而模块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教材的内容增量、教学时间不足。 我校学生刚入学时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差、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习热情也不高,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解决的基本思路是:1.通过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深入研究“新课标”,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知道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如:“物质的量”教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推论;“离子方程式书写”教学中的随定量关系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反应;“氧化还原

15、反应”中的特殊形式;有关氮的氧化物和氧气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铜锌原电池外的其它种类的原电池等。2.强化教学研究活动,每周三下午都有组内评课,及时改进不足,整合核心知识,有利于吃透教材,恰当运用教材,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把该讲的内容讲透,提高了课堂效率。3.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把课程的基本内容划分为学生自学和课堂讲学的内容结构。老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出层次清、质量高的问题。提前一天发学案,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进行“课前自学”, 这样的“自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互通有无。小组内讨论后仍解决不

16、了的问题,老师解决(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主要解决课前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及解决课前预习中没有涉及到但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内容。这样在问题引领下的“课堂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新课标下课堂管理的问题我校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以往安静的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还有讨论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教学进度,进而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堂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解决的基本思路是:1.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7人,其中一人为组长,其余6人

17、分别为各学科的课代表,这样人人有事做,学生有责任感、有积极性。2.学习小组的组长为总负责人(组长先培训)负责本小组纪律,早上来之后,检查组员作业。课前预备铃响后,组长监督小组成员把预习学案准备好。上课时,组长和各学科的课代表共同组织讨论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某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时,其他组成员要倾听、检查、补充、质疑,形成课堂有序、师生互动的过程,避免“讨论”引起的混乱。3.老师不是游离于小组之外,而是参与者和监控者。班主任也要全面配合,在班级制定奖惩制度,表现好的小组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如何组织开展探究活动课教师如何组织实施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标教学中教师需

18、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要研究自己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他们的困难所在,困难有多大。其次,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的内容并非都能用来探究或是有必要探究,如果为了探究形式把简单内容复杂化进行探究是不可取的,我觉得这既是加重学生负担也是浪费课时。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也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引导到放手”的原则。在开始实施时,对方案设计、修改,一定要做好引导,实施过程中要给予细致的指导,内容安排要少而容易,这对学生的探究信心、兴趣保护至关重要,以后可以逐渐加深、放手。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 四、教学资源的欠缺化学教材中各种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运用探究、交流讨论、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多种学习方式。但对于我校的学生而言,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的书籍有限,多媒体设备少,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少,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多。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比较狭窄,对于教学活动往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很不利。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纵观以上存在的困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结合我校实际,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进一步关注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多听课、评课,多参加兄弟学校的教学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义,对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精心研究,认真

20、分析,找准探索点,创造探索情景,使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求知,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做好新课程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提炼经验,反思教训,提出策略,总结做法。3.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注重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组活动以专题的形式探讨如何解决课改课堂教学的微观调控问题;同时,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应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标,以关注学生体验为本,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调研对象:宁安市第一中学 张艳萍 联系方式: 一、教材分

21、析及使用的情况从新旧教材比较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以及新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处理方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元素的知识主要集中在必修2的“元素周期律”内容中,不再采取过去的以“典型元素带族”的处理方式。2、不再强调传统的“物质中心”的模式,课程标准中没有规定具体的元素代表物及具体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点,而更加的突出“元素中心”强调用分类的观点和转化的观点,整体性地认识和运用有关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3、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高中新课程中采用分层建构螺旋发展的组成形式,在必修阶段仅要求介绍典型代表物的主要性质和简单应用,不要求介绍官能团体系,反应类型及规

22、律,官能团的结构和相互转化等知识。4、教材中突出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联系,学习情境,突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实验走向社会,重视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概念原理知识,知识过程与方法整合处理。5、强调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多样的教学与方式,高中教材中介绍了氯、氮、硫、硅等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课程标准要求应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得,因此教材中增设了不少探究实验。对此以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除了上述的学习要求外,还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研究物质性质,具备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根据以上变化,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严格把握教学深度、广度、克服以前的

23、“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擅自提高难度,尤其是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注重基础,争取全体学生过关。如:对于“离子反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的离子的来源,了解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的条件,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内容在必修模块中先不提、通过选修模块中的平衡内容进一步理解。还有些内容,不是在出现时就要求学生掌握到一定层次。如:氯气,讲氯气时只介绍氯气的性质,至于其他内容如制备等内容在必修2中进一步学习,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上具体做法:1、多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关心的问题和内容。讲到铝时,提出有些资料上

24、说铝是会飞的金属,为什么?讲到“铁与人体健康”时,问学生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哪些等问题,尽量多联系生活和社会的一些内容,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2、灵活处理实验内容教科书中对于实验没有明确哪些是学生实验、那些是演示实验,。并且很多实验属于探究性的,这给教师和学生很多发挥的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让学生单独完成,或者找学生代表完成,然后叙述现象,比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这样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改进的想法1、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过分依赖教材、教参和教辅

25、资料的现象,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生动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领悟化学新课程的内涵。 只有教师认真的领会新课程的理念,并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新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2、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思考与交流”“资料分析”等内容。例如在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出现了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有四种:CuCl2 、CuSO4 、FeCl3 、MnO2 很多同学只选择了两种,而这一内容是选修4中的探究实验的内容。再如在省适应性考试中利用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的反应褪色时间来判断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多同学同学不会判断产

26、物,不能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相应结论而导致失分。而该内容是必修1中的内容。我们只用做到在平时教学中细心挖掘教材,才能做到学生运用时灵活自如。调研对象:牡丹江市第二中学 柯福东 联系方式: 必修1主干知识元素化合物部分设计过于单薄和集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是理解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理论的重要素材。新教材将元素化合物钠、铝、铁、硅、硫、氮压缩到化学必修1第三章和第四章,即不利于化学专业班学生学习,也不利于非化学班学生学习和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内容。必修2有机内容显得过于简单,有些内容必修和选修重复太多。必修2的有机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甲烷和烷烃、乙烯和苯,乙醇

27、和乙酸,糖类和蛋白质,煤的综合利用和石油加工,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如乙炔、乙醛、乙酸乙酯等没有设计。有机概念如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仅是作了简单介绍,官能团的概念更是没有,有机反应仅仅是设计了取代、加成、氧化和酯化,知识点和知识内容显得单薄,与当今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是格格不入的。有些与生活联系较密但与当今高新发展无关的内容,如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却显得过入重视,在化学必修2第三章(基本营养物质)、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化学选修1(关注营养平衡)重复出现,虽说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干知识结构是相同的,还如塑料、纤维和橡胶的内容在化学选修5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化学选修1第三章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也存在同样问题。“科学探究”是新增的栏目,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化学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将科学探究的结论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在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效果就会大大的降低。例如:必修1第44页、必修2第53页的“科学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