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内涵初探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内涵初探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内涵初探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内涵初探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内涵初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内涵初探侯伟侯 伟(1984),男,山西平遥县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王较过王较过(1957),男,西安临潼区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评价与测量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 西安 710062)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有效教学的内涵出发,具体阐述了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有效性;内涵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effective physics tea

2、ching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Hou Wei Wang Jiaoguo (School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Center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Xian 710062 china)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the effecti

3、veness of physical classroom teaching is widely concerne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effective physics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Key words: New Curriculum;Physics Teaching;Effectiveness;Connotation一、问题提出要使物理课堂教学既能传授给学

4、生知识与技能,又能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尽管教师都在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然而,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如“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生的投入与应有的发展不协调”等无效教学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要弄清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就必须从普遍意义上明确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二、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有效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对有效教学的首次论述出现于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改革的实施,我国学者关注有效教学并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教学有效性内涵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对于有效教学的内涵,因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其理解也往往不同。例如,有学者从教师实践的角度研究,指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和有效激励1。有效讲授是教师的讲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应答,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有效激励则是教师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语言鼓励和行动的表率来刺激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和有效激励既是教师做到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

6、策略;还有学者从教学评价角度研究,指出有效教学主要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2。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完了教学内容等其它方面。这种观点和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相吻合,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含有全体学生发展之意;再有学者从教学境界的角度研究,认为有效教学的内涵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理解3。从表层上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如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学效率高等。在这一层面上,有效教学尤其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

7、配合默契和教学气氛融洽上。只有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果好就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其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发展。可见,此处的有效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从中层上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是潜藏在好教学背后的教学逻辑。这一层面的有效教学集中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掌控上。具体地说,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素质,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对教学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实现理想的教学实施,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深层上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在这一层面

8、上,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长远效果,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其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追求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等等。由此不难看出,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它们的目的都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尽管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深化了人们对有效教学内涵的认识,但它们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人们对有效教学内涵认识的绝对真理或终结。对有效教学内涵的认识还有待不断深化。笔者认为,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应该从“教学”和“有效”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的合理组合。教师有效教学就是

9、要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做到合理和有效。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都做到了合理有效,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障。当然,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仅仅看教师教学有没有效果,而且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效果差,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学有效性的获得,还应该强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学习自觉主动,上课和老师积极配合,和学生共享交流,是有效教学的内在要求。其次,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的教学。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4。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

10、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进步快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则教学效果就好。效益指效果和利益,所谓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具体而言,教学效益反应的是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个人、社会的教育需要的相符程度。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且达到了个人和社会的教学需求,则教学效益高。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使学生有进步和发展,而且要求教学有效益,使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效率反应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关系(或者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教学效率高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如果教学有效果,并且基本

11、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个人和社会的教育需求,但相对于这些产出而言,教学的投入非常大,即大的教学投入只产生小的教学结果,那么,这种教学也不能算是有效教学。因此说,有效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这三者的有机整合,缺一不可。其中,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的要求,有效益是在有效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有效率是在有效果和有效益的前提下,对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果教学没有效果与效益,那么教学有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三、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性质不同,因此,讨论某一学科的有效教学内涵时,要结合它的学科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揭示该学科在教学有效性内涵上与其它学科的差异,以更好地指导

12、教学实践。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学科5 ,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科特点。因此,物理教学有效性有其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内涵。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表现为三个逐渐递进的层面(如图1所示):第一个层面表现为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广度,即激发和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它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二个层面表现为学生物理学习的深度,即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达成有效的物理学习,具体表现为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和

13、核心;第三个层面表现为学生物理学习的效度,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表现为物理“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它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和标准。广度深度效度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物理教学有效性内涵激发和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达成有效的物理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图1 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1. 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广度物理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生学好它需要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6,其抽象思维能力还处在成长阶段,因此,学生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

14、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且,物理教材用语和表达抽象,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等诸多因素也造成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不高 。因此,物理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当学生对物理发生浓厚的兴趣时,对物理学习就有了内在的持久动力,这种内因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强大作用,使学生学好物理。因此说,学生对物理课感兴趣是评价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和实现物理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呢?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就是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培养学

15、生终身学习的兴趣7。例如,在讲单摆的振幅或机械能守恒时,教师可以做这个实验:将一个大铁球用钢丝悬挂起来,把球拉开一个角度放在学生的鼻尖前,然后放开。铁球经过一个摆动周期,会向学生的鼻尖飞来。学生若不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肯定会走开。但如果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的话,学生一定会坦然地站在原来位置上,不会离开。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学生就会积极思维,教学的效果就会好。又如讲“光导纤维”时,教师先提问:光在水中一定会沿直线传播吗?学生一定会说“会”,然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瓶用黑布包上,塑料瓶内注满水,瓶的侧壁开一个小孔,水中有一个光源。当水从小孔流出时,学生会就看到光随着水流照到地面,在

16、地面产生一个光斑,与先前的判断截然相反。这时,学生会感到惊奇,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讨论、分析、总结,就会弄清光沿着水流传播的道理,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2. 学生物理学习的深度物理有效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具有物理学习的兴趣之外,还要改变学生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好。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改变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和核心。同时,改变传统的“授受”式的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8。只有学习方式转

17、变了,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增强学习效果。物理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研究性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增强物理学习的有效性。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关键。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制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必须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始,以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18、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加强物理与实践生活的联系,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可以不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直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根据所给弹簧秤、橡皮筋等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当作出了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图示之后,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根据图示特点,大胆猜想三条力的图示线会有什么特殊的几何关系?鼓励学生把认为可能的情况都说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改变两力的夹角、橡皮筋的伸长量等实验条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

19、。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领悟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了物理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这种教学与单纯的教师讲授或学生做学生实验相比,教学的效果显然不可相提并论。3. 学生物理学习的效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和标准。物理教学是否有效,应该看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得到了提高,具体要求为学生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待物理的态度与物理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综合、协调的发展。落实三维目标,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知识和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进步,使科学

20、素养得到提升9。这同时也是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由单纯的认知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转化。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实现物理新课程的要求,做到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电阻(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制定其“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会读写电阻的单位。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的大小由导体自身决定,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会使用小灯泡或电流表来观察电路电流的变化。为达到目标

21、,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如在电路中不接入电阻或接入不同的电阻(材料、长短、粗细不同的导体),学生通过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暗程度,知道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目标可以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完成。目标为技能目标,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选择、自由实验、自主探究。“过程与方法”目标为:观察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实验;经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了解研究导体电阻决定因素的有关方法。目标可以通过观察材料、长短、粗细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电路中小灯泡亮暗程度不同的实验过程来实现。在试验过程中,可以提供多种器材供学生选择,不对学生做统一要求,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就会有所收获,目标也就达到了。目标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制定为:了解电阻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联系;懂得人们为什么常选用铜丝做导线。通过对同一导体在温度变化时阻值变化的研究,了解事物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电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