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和做法_第1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和做法_第2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和做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和做法 内容提要:新的历史课程目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是其中的亮点之一。本文试从态度、效能方面反思这一问题,认为必须加强情感教育,必须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情感素材,情感教育必须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程目标   情感教育   历史教学中,常有学生问到“历史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我通常比较草率地回答学生:“学史使人明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历史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提高修养,深刻认识

2、社会,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等等。这样的回答学生未必听得懂或者是似懂非懂,但学生的提问至少可以折射出如下信息:一是学生感觉学历史没什么用,二是学生对历史价值功能的关注,渴望历史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有用”的东西。学生的“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历史教学应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什么“有用”的好东西?  一、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功能缺失,必须加强情感教育。 尽管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重知识、能力轻情感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地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一些:第一是教材的原因,比较缺少情感教育的素材;第二是教师的原因,观念难以转变,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3、目标要求比较困惑,感觉较玄难以捉摸。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在当前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体念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二方面:一是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情感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来历史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人文素质,但情感又具有它独特的活动规律,难以捉摸,尤其不易于量化,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时因其难度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这就造成了学生有很强的智力技能,如记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

4、但情感却严重缺失。第三是学生方面原因,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记忆学习,而缺少情感上的熏陶,表现为浮燥自大或自卑,感情冷漠麻木等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曾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北京四中的赵立剑老师在他所任教的有40多名学生的班级中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乎50%的学生崇拜希特勒。这无疑反映了一个大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全国有名的重点中学北京四中这个班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我们是不用怀疑的,但是似乎反映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培养了能力,就可以养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改形势下,新的历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的三维目标,并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是时候让历史的情感价值回归了。 二、情感教育僵化古板,必须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情感素材。 关于历史的价值,著名学者葛兆光教授有一段精辟的比喻:“历史仿佛给人们提供着关于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不一定是对于村庄位置、房舍田地、乡亲父老、水井道路的具体再现,而是一种关于故乡的温馨感觉,使人们一想起故乡就觉得亲切,使互不相识的人一提到故乡就有同乡甚至有同根的感觉。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始终存在着眷念,这就是历史的价值”。这个比喻很令人回味。历史的情感教育不就是引导

6、学生超越那些年代、地点、事件、背景原因、经过、性质等僵化的条条框框的概念,从而寻找它的价值和感受它的“故乡”般的温馨吗?我很喜欢看中央台的“新闻调查”节目,是因为它从方方面面揭示新闻背后的故事,它完全有别于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的严肃性;我比较喜欢听沈志华教授的讲座和看他的文章,是因为它讲述了历史背后的“历史”。中学生比较喜欢历史题材的影视和回忆录等,但不是很喜欢学历史,是因为他们觉得历史学科只是死记硬背,没什么趣味。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深入挖

7、掘学科中俯拾即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例,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历史画卷波澜壮阔,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命运曲折离奇,历史事件婉约迷人,历史学科本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素材,又由于其具有真实性,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以史育人的过程中,有必要打破“教教材”的传统,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补充、重新整合教育素材。如我在教学高一历史新航路的开辟(岳麓版)一课,我补充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故事” (由于远航的艰险,当时所有的水手都不愿随哥伦布远征,国王只好从刑事犯中挑选;驾驶的是3艘破旧的帆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艰苦地漂泊着,谁也不知道茫

8、茫无际的大西洋上,等待着他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命运,由于哥伦布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苦熬了两个月,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更深刻地体会到哥伦布探险过程中的艰辛,从而激发了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接到又讲了哥伦布“让鸡蛋立起来”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哥伦布睿智的故事,感受到他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可贵的首创精神。在教学高一历史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和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岳麓版)时,我用一课时上完两课的内容,然后用一课时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大染坊最后一集,通过陈寿亭经营的印染厂最后毁灭的结局,学生在活生生的剧情中,自然会深

9、刻地体会到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发展的艰难状况,从而激发青年学生为振兴祖国和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发图强,刻苦读书的精神。三、情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情感教育必须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在读者杂志上有一篇名为历史题该怎样考的文章。同样的历史知识,但是中外考查的方法却截然不同:中国的考试题目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美国的考试题目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如果当初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文章中还列举了一个日本的历史考题,考题是这样陈述的: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

10、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外历史教学的差异,外国更重视发挥史学的功能,更重视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而从中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历史情感教育到底应该怎样教。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学生受到的只是各种单调、枯燥、乏味的刺激,学生就会在那里痛苦地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的激清,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难以落实。所以我们的情感教

11、育要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如讲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时,我联系了“奇货可居”的吕不韦、白居易琵琶行、“红顶商人”胡雪岩等内容进行讲解,效果很好。吕不韦靠经商积累巨大财富,后来投机于政治并大获成功,但最后又在激烈的政治旋涡之中走向末路,可见自远古以来就没有商人所具有的政治地位,即使如吕不韦这样成功的商人,都需要通过资助政客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地位的提高;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浔阳歌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可发现唐朝商人地位之低下,因为商人只配娶“老大”歌女;“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典型的利用官场政治实现商业抱负的商人,

12、是官商结合在近代史上的颠峰,最后,胡雪岩成成为了李鸿章与左宗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见,官商勾结并非现在才有。接着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所喜欢的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商人,并说一说喜欢他们的理由,学生马上能说出一大堆的名字,如“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商界天王李嘉诚、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长虹的倪润峰、联想的柳传志、TCL的李东升、  创维的黄宏生、地产精英任志强等等,至于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以上内容学生在报刊杂志、电视或语文课上已有所了解,加上现代社会对财富的崇拜以及“仇富”心态,人们极大地关注商业活动,许多学生也比较崇拜商业精英,所以有浓厚的兴趣关注这些问题,联系起来,就能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启情点”。在情感上学生会更深刻体验到:古代商业很重要,商人地位却很低下,今天,商人已经成为主宰时代前进的中坚力量,社会已经正式的承认了商人的强势地位,中国人的重商时代开始了。进一步引导下,学生还会深思如下问题:今天的商人应该奉行怎样的商道,才能更好的被我们这个社会所承认和景仰?商人应用怎样的诚意来消解社会对商人的“仇富”心理?除了创造财富,还应承担哪些责任,才能真正成为主导变革时代的商界英雄?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