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学段: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版本:苏教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感受文中的“乐趣”。2.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诵读文章,品味“乐”趣教师出镜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了醉翁亭记的大意,这节课我们 要走进课文,去领略美景,体会作者的一片深情。先请同学们为课文的四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老师先给第一段拟个标题,叫做 “取名之乐”。为什么你这个标题呢?因为这段作者两次 “取名”,并且非常快乐。 作者由远及近地交代了醉翁亭所处的地理位置,目的是想告诉大家,醉翁亭地处深山之中,是一处幽静美好的所在。而在这座由山僧建造的幽美亭子里, 自己虽 然年事已高

2、,但与宾客欢饮而醉,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又陶醉在山水中,再用自己的别号为这座不知名的山亭命名,这是多么有意思啊。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方式,从作者的角度,给其他段落拟题,并说明理由。PPt1 (停 20 秒)同学们一定有了很漂亮的小标题了吧?老师也设计了几个,大家可以参考一 下,看看是不是有点道理。老师给第二段拟题为“赏景之乐”,因为这一段,作者描绘了琅琊山从晨昏 到四时的景象变化,并且说“乐意无穷也”。没有一番观察与欣赏,如何能拥有 这份快乐呢?所以老师认为这段是作者的得到的“赏景之乐”。老师给第三段拟的题叫“游宴之乐”,因为这一段先写了滁人游山,又写了 太守宴宾,再写了众宾欢戏,最

3、后写自己醉倒,每一处都充满了由衷的快乐,所 以是“游宴之乐”。最后一段,老师把它叫做“醉归之乐”。因为傍晚时分,在山林里,禽鸟、 游人各得其乐,但太守喝醉了,才更得一份“醉归”时的特别的乐趣。(出示PPt1)命名之乐赏景之乐游宴之乐醉归之乐ppt2这是我们在文中找到的“乐趣”,作者是如何谈到在琅琊山在醉翁亭的乐趣 的呢?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句子,早已成为耳熟能详的成语了,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示PPt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由此可见,作者在琅琊山,在醉翁亭首先得到的是“山水之乐”PPt3-5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滁州为什么滁州的山水能给作者如此的快乐呢? 的图片,听老师朗

4、诵一段:(出示 ppt3-5)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同学们,蔚然深秀的林壑,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的飞流,峰回路转、踞 临于泉上的翼然之亭,无不令人陶然欲醉。带着欣赏的目光来感悟滁州,欧阳修很快就被滁州感动了。滁州虽然地处偏 僻,舟车不行,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失为一座历史名城。滁城西南面 的琅琊山风景秀丽,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称。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琅琊王 司马睿曾避难于此。后来,司马睿南渡建康,成为东晋元帝,琅琊山因而得名。 山中的琅琊寺建于唐代大历

5、六年(公元7 7 1年),距欧阳修时代已近3 0 0年。 其间的寺、亭、井、塔,泉、台、碑、洞,互为映衬,意蕴隽永。唐代名家李阳 冰、李幼卿留下的摩崖石刻震古烁今。pp6 “东晋王家住此溪,南山树色隔窗低。 碑沉字没昔人远,谷鸟尤向寒花啼。”“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先贤顾况的题琅琊上方、韦应物的滁 州西涧对滁州山水的描述,更是让欧阳修沉醉。悠游在琅琊山中,泊舟在西涧 岸边,如何不独得一份心旷神怡的“山水之乐”呢?(出示PPt6)东晋王家住此溪,南山树色隔窗低。碑沉字没昔人远,谷鸟尤向寒花啼。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

6、人舟自横。 不止于此,“山水之乐”还在于PP7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出示PPt7)四幅图片,“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同学们都知道四时就是四季,请大家自由说说自己喜欢的美景。(停20 秒)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芳草萋萋, 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 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这里写到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 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一切都那么恬静简朴,淡雅自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前句使人恍如既看到空气中闻到了鲜花的幽香,后句则使人象在酷暑烈日当空时置身于横柯

7、上蔽的浓荫之中,顿觉凉爽。那么除了四季变幻之美,这部分还有什么?日出、云归、晦明变化,这里有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 12个字就传神地写出早晚不同 的景色。由于早晚不同,作者运笔色调、气氛也不同。太阳出来了,树林中的雾 气消散了,感觉宁静、清新;云聚拢了,山谷洞穴昏暗了,感觉一片阴沉,这就 是变化之美景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为中心,把笔墨进一步铺 展开去,描下了四季的景物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确是传神笔致。作者在这里仍然细心地选取最 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

8、界在,出现 了四幅扇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衬的, 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醉翁亭一带朝夕睛晦、春 夏秋冬景色各不相同,这的确令人赏心悦目,二、深入探究,品味“乐”韵可是作者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看来,作者所得到的“山水之乐”并不在于耳目之欢,而在内心的感受。且让我们来看看他“寓之酒”的是 什么。ppt8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现作者饮酒的句子,并大声朗读。(停5秒)文中直接写作者饮酒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出示PPt8)“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9、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苍颜白发”、“年又最高”,同学们,这么看来,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年纪 应该很大了,其实啊,作者写醉翁亭记时不过39岁,那么他为何自号醉翁? 仅仅是放浪形骸,喜欢称老吗? ppt9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资料。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期间,提出了十项政治革新主张,欧阳修积极响应。革新 失败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他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被贬为 滁州知州,本文写于他上任的第二年,当时欧阳修不过39岁。在这里,他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 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

10、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出示PPt9)39岁。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期间,提出了十项政治革新主张,欧阳修积极响应。革 新失败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他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被贬 为滁州知州,本文写于他上任的第二年,当时欧阳修不过ppt10 I又据六说起欧阳修在滁州,在醉翁亭,老师再给大家讲个故事。六一乎?客笑曰: 也。余将见子疾走、 然亦知夫不必逃也。一居士传记载:“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 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11、居士曰:吾家藏书 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 '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 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出示 PPt10)集“是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 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 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12、? 这个小故事说欧阳修最初到滁州时,年老体弱,又多病,要辞别官场,到颍 水之滨颐养天年,便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就有位客人奇怪,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 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 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 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

13、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 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ppt11欧阳修实在太有名了,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填空吧。欧阳修(1007-1072) 北宋 (朝代) 文学 家, 史学 家。 字永叔,号 醉翁,又号 六一居士 ,庐陵(江西永丰)人。“三 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他们与“韩柳”合称为 唐宋八 大家。(出示 PPt11)(朝代)_六一居士欧阳修(1007-1072) 北宋 (朝代) 文学 家, 史学 家。 字永叔,号 醉翁 ,又号 六一居士 ,庐陵(江西永丰)人。“三 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他们与“韩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我们很熟悉

14、了,是指散文家,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说“ 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欧阳修的门下,也就是说欧阳修是他们的 老师,特别厉害。欧阳修曾在诗中也写道:“我时四十尤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pp t121原来“醉翁”这个雅号只是让宾客们高兴高兴的。真是这样吗?(出示 PPt12)我时四十尤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那么,他以“醉翁” “六一居士”的雅号标明的乐趣,除了欣赏山水,还有 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关于“乐”的句子,再作进一步揣摩。ppti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出示 PPt1

15、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与民同乐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乐趣呢?其实,来到滁州,充满失落感的欧阳修变得平静从容了,他不求闻达,刚烈 之气在磨砺中化作了冷峻和睿智。渐渐地,他发觉在滁州当一个地方官也挺不错, 首先是自由,特别是心灵的自由。这里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官场的喧嚣声被巍 巍群山和疾风骤雨所阻断,用不着挖空心思揣摩上司意图,更不用去看同僚的眼 色。不用早朝,当然也就没有站班叩首和其他繁文缛节。这里虽没有汴京那样高 档次的红楼楚馆,却有一派充满了生机和野趣的自然山水。作为一个文化人,他 天性中

16、本来就有一种对自然的向往, 那么,就扑进大自然的怀抱,展示出一个更 纯真更健全的自我吧。欧阳修走进了滁州西南的深山幽谷,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欣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中去,“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与 我言。唯有南风来,吹我还醒然”。几分自得,几分陶醉,又有几分悠然,大自 然与作者几乎已浑然为一体,从中,我们又能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人忘情山水又 纵情山水的那种境界,那种情致。同时,与宾客、与游人甚至与禽鸟的和谐而乐, 都是沉迷官场的人体会不到的呀。现在,我们一定能感觉到,作者最大的乐趣在“同其乐”在“与民同乐” 。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那大家知道欧阳修刚到滁州时 的情

17、况吗?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欧阳修来到滁州,介乎江淮之间的滁州是一个 “山 不通车,水不载舟”的偏僻之地,贫穷荒寒。但是这样的深秋季节不全是衰草遍 地,肃杀凄凉。展现在欧阳修眼前的滁州还有“黄叶落空城,青山绕官廨”,“晴 林紫榴坼,霜日红梨晒”,如此美丽的秋景对于被贬出京的欧阳修孤寂落寞的心, 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藉。那么,此时的滁州怎么样呢? pptl4我们看到的是富足、 和谐、平安的景象(出示 PPt14)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18、弈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作者因酒而乐,因山水而乐,因别人乐而乐。在第三段中,作者描绘了一幅 “滁人游乐图”,“滁人”被置于显著位置,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而且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行者,有老人和小孩,都是普通百姓, 他们能够如此兴高采烈出游,当与社会安定太平有关,当与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作者乐百姓乐不流露在字里行间,体现其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所以老师说啊, 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他为百姓民营造了丰年之乐。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按照这样身体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19、下。”儒家的这种传统思想对于欧阳修这样的 读书人铭心刻骨。作为新上任的地方军政一把手,当务之急必然是抓治理、抓建 设,尽快实现境泰民安、年丰人乐的局面。当过地方县令和中央官员的欧阳修深 谙下情,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他清楚,对于滁州这样地僻物丰、民风淳朴的地 方,应该为政宽简,多予少取。他在这么做的同时,又发动全城上千民工,在冬 闲时用去九万多个劳动日,修筑了滁州的城墙;为加强社会治安,他亲自督率操 练民兵;由于大旱,他还亲自带领百姓在柏子龙潭前娱神求雨。 行的行政方略治理滁州,果然不到二年就初见成效了。在给好友梅尧臣的信中, 欧阳修很得意地说:“小邦为政期年,粗若有成,故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

20、” 在这样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地方,虽不能“兼济天下”,而“独善其身”倒也可以 为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欧阳修心情自然好起来。尽管是被贬谪到滁州,尽管字号醉翁,但我们看到欧阳修并不准备在酒精的 麻痹中醉生梦死,为官一方,不论大小,当尽力有为,造福百姓,欧阳修终于悟 到了为官者快乐的源泉一一造福一方,与民同乐。请同学们全班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欧阳修醉于丰年之乐,醉于与民同乐之乐。 刚刚我们一起体会到欧阳修醉心于与民同乐,民真的能与他同乐吗? pp t15|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出示 PPt1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太守还有什么“乐” 呢?原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还有一份别人不具备的“述文之乐”。倘若没有这份快乐,今天我们 就欣赏不到这篇千古奇文了。同学们,酒不醉人人自醉,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