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第1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第2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第3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第4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上册27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讲国王的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奚落、侮辱、威胁陶罐,陶罐谦和争辩,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成为文物,铁罐却锈烂为泥土,不复存在。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2、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生:铁罐。师:与铁罐的坚固相对,陶罐有什么特点?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掉到地上就会破碎。师:好,概括为一个词,易碎吧。(板书:铁罐 坚固 陶罐 易碎)师: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一件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什么是寓言?生:寓言就是一个故事,故事里面包含着一个道理。师:对,一般来说,这个故事是编造的,寓言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编的故事。那么读寓言先要读懂什么,再读懂什么?生:先读懂故事内

3、容,再读懂故事中的道理。师:真好!那我们就先来读懂故事内容。课前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要读准字音。(投影出示词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开、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学生练习朗读之后,教师指名请学生朗读,并纠正“懦弱”“奚落”“轻蔑”等词语的读音。)二、还原情境,品读课文师:你读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词语也要读得准确,请大家练习朗读课文。(学生练习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纠正读书姿势。)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故事主要写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骄傲的 看不起 ,常常 他。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

4、 ,而铁罐却 ,消失的 。师:这篇寓言故事里有两个场景,分别是哪两个场景?生:第一个场景是国王的御厨里,第二个是荒凉场地上。师:那么课文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吧。怎么分?生: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后面是第二部分。1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师:我们先看第一部分。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一段,全班齐读一遍。)师:骄傲的铁罐对陶罐是什么态度?生:看不起。生:奚落。师:哪一个是心里对陶罐的态度?生:看不起。师:心里看不起陶罐,表现出来就是常常奚落陶罐。什么是“奚落”?生:嘲笑,挖苦,讽刺,让它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难堪。师:铁罐怎么奚落陶罐?我们看第二至第九自然段,这些都是他们的对话。文章第

5、一部分就是通过对话来写故事。他们说这些话时,语气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对,每一句都不一样。请朗读这些对话,把描写他们神态、语气的词语画出来,好吗?(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生:这些词语是: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师:请大家再次练习朗读,抓住这些提示语去体会他们说每句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学生各自试读文句,后举手逐句朗读)(出示前三句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比较中体会“傲慢”“谦虚”“轻蔑”的神态和语气,从这些词语中感受人物的内心)师

6、:你看,傲慢和轻蔑的意思很接近,但说话是的语气一样吗?生:不一样。傲慢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语气。轻蔑是别人在自己眼里很小很小,声音不大,不屑一顾的感觉。(引导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生(齐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师:铁罐明知陶罐不敢还去问,他到底想干什么呢?生:让别人看不起陶罐,让它难堪,让它受到羞辱。师: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什么?生:奚落。师:你从这个情景里感受到什么是“奚落”。铁罐奚落陶罐就是想让别人知道陶罐很懦弱。什么叫“懦弱”呢?想想“懦弱”的近义词是什么?生:弱小。师:“弱小”是“懦弱”这个词里面哪个字的意思?生:弱。师:那“懦”是什么意思呢?看这个字是什么偏旁?生:是竖心旁。

7、“懦”是心小,胆子小,性格软弱。师:对。就是身体弱力气小。如果一个人天生弱小,天生力气小,会被人看不起吗?生:不会。师:“弱小”是力量小,力量小不一定被人看不起;胆量小就要被人看不起,“懦弱”就成了嘲笑人的词语。所以铁罐不说陶罐弱小,而是用“懦弱”一词,表示瞧不起。(出示中间两句对话)“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比较中体会争辩、恼怒的神态和语气,感

8、受人物内心,学生兴致盎然)师:铁罐刚才是奚落陶罐,还没有恼怒。可是他听到陶罐说了一句话,立刻就恼怒了,陶罐说的哪些话让他恼怒?生:陶罐说:“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师:这里面暗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意思?生:我和你是一样的,是平等的。这让铁罐恼怒,因为铁罐是看不起陶罐的。生:陶罐敢跟他争辩让他恼怒。师:你看,就是因为陶罐的话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并且跟他争辩,他就恼怒了。有原因才会有结果,句子和句子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你抓住这些联系去读课文就能理解的比较深刻。师:铁罐开始是奚落,后来恼怒,再后来呢?课文还有一段对话,大家看看应该是怎样的语气,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出示投影片)“何必这样说呢?”陶罐地说

9、,“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生(读后):铁罐这话像是在骂别人,诅咒别人,该是咬牙切齿地说。(生练习咬牙切实地朗读铁罐的话)师:还可以怎么说?生:火冒三丈地说。(生练习火冒三丈地朗读铁罐的话)生:雷霆大发地说。(生练习雷霆大发地朗读铁罐的话)生:气急败坏地说。(生练习气急败坏地朗读铁罐的话)生:暴跳如雷地说。(生练习暴跳如雷地朗读铁罐的话)生:蛮横、威胁、恶狠狠、气势汹汹师:陶罐说什么了让铁罐这样?你读陶罐的话。生(读后):陶罐说要“和睦相处”,这让铁罐发怒。师:(板书:和睦相处)“

10、和睦相处”是说大家怎么相处?生:就是和和气气的在一起。生:和平,友好,不要吵架。师:大家说的都是“和”的意思,“睦”呢?生:在一起。师:真聪明!“睦”就是离的很近,而且有亲近的意思。“和睦相处”就是相处得好,很亲近。你想想,这个铁罐能接受吗,所以他要火冒三丈,再读这段对话。(生再读对话)(引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的全部对话,体会铁罐语气变化的过程。)2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不但今天坚固,而且永远坚固。可事实是这样吗?朗读课文中的第二个场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多年后铁罐和陶罐的下落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生:陶罐还是像原来一样,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师:哪去了?

11、生:他锈烂了,变成泥土了。师:请你读读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下落的句子,细细品味。(出示投影片)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师:先看写陶罐下落的句子。注意“还是”一词。如果说“他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那就只是说现在;而加上“还是”,就有了言外之意,暗含着什么意思?生: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和过去一模一样。师:再看写铁罐下落的句子。从“连也”你会联想些什么?生:原来铁罐是那么的坚固。生:联想到铁罐原来是那么骄横和不可一世。师:这样读课文,把词语、句子表面和背后的意思都体会到,细细地品味,你

12、的语感就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敏锐。三、领悟寓意,多元理解师:原来的铁罐这样坚固,现在如何?原来的陶罐易碎,现在如何?前后对比,让人感慨万千。课文读到这里,你突然领悟到什么道理?生:做人不能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生:一个人可以骄傲一时,但不能骄傲一世。生:不能看不起比你弱小的人,不能以强凌弱。生:一个东西的优点有时候也会变成缺点。不是永远是优点。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看一个人要全面去看。生:人们应该和睦相处。四、拓展问题,深层理解师:如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发展,而是铁罐没有被氧化,一直被人们使用。而陶罐却被摔碎了。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生:不可

13、以。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师:我们假设的是铁罐没有缺点,而陶罐没有优点,那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生:不可以。因为不能伤害人家的自尊心,每个罐子都有尊严,所有的罐子都是平等的。师:说得好,大家都是罐子,虽然特点不一样,但都来盛东西的,彼此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样你就读懂了陶罐的话。(出示陶罐的两句话,学生朗读)“我们生来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看课题,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特点各不相同。这个意思能读出来吗?(生齐读“陶罐和铁罐”,强调“陶”和“铁”)师:再看课题,大家都是罐

14、子,相互是平等的,要和睦相处。这个意思能读出来吗?(生齐读“陶罐和铁罐”,重读两个“罐”字)五、布置作业师:老师留两个作业:1把课文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长,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2想想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和家境不太好的同学,写一篇日记,并和同学讨论。 板书设计 平等 和睦相处 铁罐 坚固 看不起 奚落 陶罐 易碎 学生自学要求:1正确朗读词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开、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并理解“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的意思。2故事主要写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骄傲的 看不起 ,常常 他。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

15、为 ,而铁罐却 ,消失的 。3 课文能分为几个场景,分别是设计思路一篇课文,可以教的东西很多,但切忌面面俱到。到底哪些东西教,哪些东西不用教,要看教材和学生。上课好比搔痒,要一下搔到痒处才是。要搔到痒处,就要了解痒处在哪里,这就要深入钻研,参透教材。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抓住这样几个重点,一是学习书面词语,二是理解句子联系,三是领悟寓意,揭示主旨。一、在揣摩体会中感受和发现词语这课需要学习的词语包括:奚落、傲慢、懦弱、轻蔑、争辩、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等,多是书面词语,理解上难度比较大。怎么办?挑选重点词语重点理解,其余则放在教学中自然渗透。问题是如何确定重点词语。我觉得要考虑三点:一是对学生来说是必须

16、要掌握的新词语,二是对文本表达具有重要作用的词语,三是学生在学习音形义上有困难的词语。由此我确定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的词语是三个:奚落、懦弱、和睦相处。从文本内容看,这三个词语均含义深刻,并直接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怎么教学呢?“奚落”的教学是两个层次,先是说说意思,这比较抽象;再进入文中体会铁罐为什么明知故问,理解人物内心,这就有了感受。“懦弱”一词,引导学生与“弱小”进行对比进行理解。“和睦相处”一般的理解,重在和平相处,而没有注意“睦”字有亲近的意思,“和睦”正是和平而亲近的意思,这让铁罐无法接受。对于其他词语,则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理解,教师稍加点拨。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不是说说大概意思

17、就行了,而是应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词语的存在,在词语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体会并确有发现才行。二、借助情节发展感受句子之间的联系中年级教学中,读懂段落并运用段落去表达是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这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册,我觉得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理解和学习段落做铺垫。怎么让学生去感受呢?课文第一个场景里,铁罐的语气神态变化十分明显,由奚落,到恼怒,再到火冒三丈,程度层层加深,这是许多老师都注意到的,但铁罐为什么如此,却容易被忽略。而这正是要引导学生理解的。我让学生感受铁罐恼怒和火冒三丈之后都会问一句“他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去注意这之前陶罐说了什么话,再读懂是这话里面的哪个词句、哪个

18、意思触怒了铁罐。这就让学生由对铁罐语气的关注逐步过渡到对铁罐语气变化原因的揣摩上来,感受人物心理,理解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回过头来又促进对课文的朗读。我觉得这才是语文课上的阅读,这才是阅读的教学,这也是学生在课前读过许多遍也没有参透的意思。这样教,学生就会在课上对课文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同时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当然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参透才行。三、领悟寓意,揭示主旨每一篇寓言故事都要说明一定的道理,本篇寓言寄托的道理可以理解为这样三个方面:哲理1:事物的强弱或者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发展地看问题。哲理2: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生活启示

19、: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更不能恃强凌弱要和谐相处。但是,这篇寓言在说明哲理时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语言都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从而展现了一幅强势者肆意欺凌弱势者的画面,如铁罐无缘无故地挑衅,侮辱对方时丝毫不留情面,显示自己不可一世,强调自己身份不一般,强调别人没有资格和自己说话甚至没有资格表达观点,直至最后欲将对方置于死地,其描述形象的逼真程度已远远超出了表现寓意的需要,让人不由得去猜测这是否就是一段真实社会生活的记录。由此,我除了引导学生领悟寓意之外,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隐含的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思想,并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发展,而是铁罐永远坚固,他可不

20、可以看不起陶罐?学生充分思考,突破原有认识局限,理解到不能看不起陶罐,不是因为陶罐有优点,而是因为他是罐子,罐子彼此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然后再朗读陶罐的语言“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教学到这里,学生受到巨大的震撼。面对三年级学生,我从学生可接受的程度来选取教学角度。为此,我在作业中设计了那个思考题和写日记。语文教学不单单是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还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唤醒和激励,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语文教学终究是针对人的,是人的教育,是人的言语生活的教育。这其中,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三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总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21、,只有深入钻研,并参透教材,才能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前心中有数,教学时就能搔到痒处。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在解读文本、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社会发展和语文教育的高度审视和完善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和每一堂语文课。附:陶罐和铁罐课文原文国王的御(yù)橱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biàn)说,

22、“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n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mù)相处(ch)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ch),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shì),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fù)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

23、,掘(jué)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y),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4、,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的道理,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谁还记得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呢? 指名说。(易碎,坚固)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题齐

25、读)。 二、复习词语: 陶罐 御厨 奚落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老师指导朗读三、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段前用数字标出序号。 1、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场景?(两个) 2、 按照两个场景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四、 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107页,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出示课件1: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国王御厨里是两只罐子,骄傲的-看不起-,常常-他。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而铁罐却被-,消失的-。 师小结。 五、精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一个词“奚落

26、” ,“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嘲笑,讽刺,挖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直接的理解,还给“奚落”找了很多近义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想学吗?我们就以“奚落”为例! 过渡: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一找,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1到9段,一边把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划出来。 课件出示:陶罐与铁罐的对话。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书上已经出现道道横线,相信你们已经找到了相关句子。 出示课件2:你们划的和老师划的一样吗?小声读一读。看看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 (1.)出示课件3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指名读第一句。 师

27、:听了他读,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骄傲,很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明知道陶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它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 生:嘲笑铁罐。 师:那现在谁来说说你现在对奚落的理解是什么? 生:看不起别人,说别人的缺点。 师:而且是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目的是? 生:是为了让别人难堪。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陶罐谦虚,友好。 谁:谁来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话?(指名读)评价。 同桌分角色练习。 (2.)出示课件4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28、”。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更看不起陶罐了。 板书:轻蔑 师:“轻蔑”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理解“蔑”指眯着眼睛看人。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师:陶罐真的像铁罐说的那样懦弱吗?从哪看出来? 生:不懦弱,从“争辩”这个词看出的。 师:能不能把“争辩” 换成“争吵”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争辩是在讲道理,而不是争吵。 师:如果你是陶罐,你会怎样争辩呢?(指名读)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为陶罐争辩争辩吧!(齐读) 过渡:再说、陶罐还会

29、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师:可铁罐让它说下去了吗?它怎么了? (3.)出示课件5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指名读。 生:铁罐恼怒了。 师引导:此时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师:加上动作,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4.)出示课件6“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指名读。(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学生自由模仿演一演。 请学生上台表演读。 把你们合作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小结。 师:读着读着,你感受到铁罐是怎样一次次的落陶罐了吗? 生:铁罐一次比

30、一次看不起陶罐。 生: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难听,尖刻。 生:它一次比一次过分嚣张。 师:是啊,铁罐就是用这些尖刻的话语看讽刺陶罐的短处,使陶罐难堪,这就是“奚落”的意思。 师生合作一起读所有对话。 四,学习课文10-17段。 过渡。(第九段) 师: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请同学们默读10-17段,想一想这两只罐子最后的结局怎样? 生: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 师: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高兴,激动。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师:是啊,当年被奚落的陶罐如今出土成为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留下来,而当年那个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它当初想到

31、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 生:没想过。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优点,没有看到自己容易被氧化的弱点。 五,拓展延伸。 师: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读了这个故事,你领悟到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交流。 师结: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的道理,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5)出示课件7 1、假如铁罐没有被氧化,永远坚固,而陶罐却碎了,此时他能不能看不起陶罐? 2、假如陶罐一点优美也没有,连光洁、朴素、美观这些优点都没有,铁罐能不能看不起他? 3、师结

32、:不能!作为罐子,其本质在于盛东西,在盛东西上是平等的,就应该彼此尊重,引申到人,也同样如此,我们的尊重不应该因为对方的优、缺点而有所区别对待。 4、再次回到课题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文章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语言的句子。 2、把这个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我看过很多老师的观摩教学,其中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天津李卫东老师的这节课,我在教这篇这篇课文时,只知道要抓住表示心情、神态的词语去把握全文,一次一次对话的出示讲解,读出人物内心活动,我可能过多地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孩子。忽略了孩子们在读中领悟词语的能力。在这里,实在没有斗胆敢去评这堂课,那就谈谈我在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后的收获吧。 收获一:课堂上,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