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1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王丽杰教学目标:1 1 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 2.过程与方法: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3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 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 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提问:革命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概述,引入新课:革命战争能取胜的

2、最根本原因是在 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是基础,也是强大 的后盾,这是战略;另外,也重视了各个战役的战术。得当的战略战 术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古代的军事家,在战略战术方面也很重视。 今天我们来读读我国左传中记载的曹刿论战,看看曹刿是怎样在这两方面论述战争的。(板书课题)二、 解题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是根据我国春秋时代鲁 国历史编写的编年史书。作者据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这部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 722722 年以后的 200200 多年间的许多史料。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战争是本文的中心。三、听读朗读课文,疏通感知、全文。四、指导预习1 1 给

3、下面的字注音:刿鄙间徧帛勺辙轼夫靡2.2.解释下面的词语,并注意黑体词的古今含义:师伐肉食者间鄙牺牲加信孚属败绩既克夫一鼓作气狱五、读全文1.1.个人默读。2 2全班齐读。(订正读错的音)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检查自学预习情况 让学生试翻译全句,然后辨析黑体词的古今义:(1)(1)肉食者鄙(2)(2)又何间焉(3)(3)牺牲玉帛(4)(4)大小之狱(学生回答后,老师提示:古今异义的词,如何确定古义? 一是靠比 较记忆,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文中除了上面加黑的,还有 一些这样的词,自学时要加以注意。)二、学习新课学生逐段试译,并质疑、互解疑。学生译后,教师订正,提示重点。(1)(

4、1)古今义不同的重点词。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 不是什么”。(3)(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 译时要补出来。(4)(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一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下面是各段中的重点词、句,学生翻译时教师相机板书。三、小结强调1 1 判断句的常见形式:2.2.“也”表判断,也有表语气用的,女口: “弗敢加也”四、布置作业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总结,指导练习。教学过程一、请学生翻译全文,重点句强调、强化。二、学习新课(重点分析)1 1提问:(1 1)文中讲了哪些具体

5、的事? (2 2)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 3)以什么为线索?(上面三个问题答完一个再答一个,学生边回答,老师边作如下板书。) 2 2提问:前面四件事为什么略写?后面三件事为什么详写?还有什么事没提到?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 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 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 刿性格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一概不 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 可以了。3.3. 提问:我们写记叙文在材料剪裁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6、要求学生能答出: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起衔接、交待、照应作用的材料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写。)4.4. 根据以上的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问。1文章记叙了什么?(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史实。)2说明了什么?(要讲究正确的战略战术,战争才能取得胜利。 )3表现了什么?(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2)(2)让学生把上面分析回答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5.5.联系实际。(1)(1) 古代战争要注意战略战术,现代战争也同样要讲究战略战术。 长勺 之战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很重视。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 战略问题中评论了这次战争。请同学们联系革命战争的实际,谈谈 对战略战术的认识。(2

7、)(2) 不但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我们的学习、工作也得讲究战略战术。 请大家想想,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可以先几个人议论,然后发言)三、复习巩固,指导作业1.1.整理生字、重点词、几种句式。2.2.自己做课后练习,有不懂的要提出来。诗经两首教案王秀伟【教学目标】1 1知识目标:(1 1) 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歌的内容(2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3 3)反复诵读诗歌,背诵诗歌。2 2、 能力目标:(1 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2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3 3、 德育目标:(1 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2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教学

8、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三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语: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一本书,然后请大家在听完老师的描 述之后回忆一下这本书是哪本书。(1 1)它是儒家经典之一。(2 2)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 3)是我国现实主 义诗歌的源头。(4 4)它收集了从公元前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中 期约五百年的诗歌,共 305305 篇。二、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儒家经典之一。它收集了从公元前一世纪西周初到公元前六世纪春秋中期约500500 年间的诗歌,共 305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

9、类。“风”有 1515 国风,大多是民间 歌谣,共 160160 篇。三、介绍诗经“六义”一一“风”、“雅”、“颂”、“赋”、“比”、“兴”:(见大 屏幕)四、课文讲解(1 1)请学生们朗读课文并分析各章大意(提问)第一章:写诗人看到洲上一对雎鸠,而想到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第二章: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追求。第三章:诗人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第四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心爱的姑娘欢聚。第五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美丽、善良的姑娘成亲。(3 3)分析这首诗歌的特点(提问):1 1 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2 2 追求对象和追求

10、方式的特点:劳动妇女,弹琴鼓瑟。3 3 整首诗体现出了极强的古朴美。(4 4)艺术特色:1 1 用“起兴”。“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委婉含蓄、生动形象的艺术 手法多次运用,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鸠成双成对联想到君子淑女终成眷属以及对美 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2 2 韵律和谐:运用重言(关关)运用双声(参差)运用叠韵(窈窕)3 3 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各章大致相同,更换几字使内容递进,逐层抒发强烈感情,读起来节奏鲜明铿然。五、总结:(1 1)主题:本诗写一位青年男子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率直、 淳朴、真挚、健康的情感以及对美的追

11、求和向上的精神。(2 2)思考:1 1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恋爱观?2 2、你认为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六、作业。背诵课文关雎。第二课时引入课题: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兼葭。(播放幻灯片 3 3)一、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一)感受音韵美(播放幻灯片 3 3)1.1. 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的艺术特点, 体会兼葭的音韵美。2.2. 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

12、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 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3.3.教师明确:兼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一(1 1) 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2 2) 运用叠词,女口: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 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三、(播放幻灯片 5 5)听读诗文:现象诗歌的画意美。1.1. 引导:唐代的王维,不仅是有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人们曾用 这样的话语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2.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3.3. 小组自由讨论、沟通、交流4.4. 个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教师明确描绘时应

13、达到 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 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5.5.审美提升:这就是整首诗所表现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而诗又贵在含蓄,将最浓烈的爱恋用最不抢眼的色调、最不华丽的辞章表现出来, 得确是诗中的精品呵!四、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1.1.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各种情感, 说说 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2.2.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3.3.教师点评,明确:深深爱恋一一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一一痴痴守望执著追寻一一道阻、长、跻、右,溯泪从之、溯游从之一一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土氐、水中壮

14、 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4.4.全班再读诗歌,表现情感美,配乐。五、品读:欣赏 flashflash 歌曲在水一方,邓丽君演唱。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情境 与刚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对照,全身心的体味诗歌各个角度的美。六、创读: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出自己的个性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读比赛。七、布置作业第三课时达标训练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窈窕()() 好逑()()寤寐()()溯泪()M M () 荐菜()2 2、 填空题。(1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一篇,包括一 _、_、_ 一三咅 E E 分。(2 2)诗经的句

15、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的艺术手法。(3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3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 荐菜”。BoBo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 窈窕淑女”。C.C.琴瑟友之” 的友”是 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D.钟鼓乐之”的乐”是 快 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关雌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 兴”的手法。B.B.兼葭所谓 伊人”的 伊人”,与关雌中的 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 C兼 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

16、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 得的惆怅。D.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能力提高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 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2 2 阅读兼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 么作用?3 3、 比较关雌和兼葭在写法上的异同。4 4、 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 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 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开放探究:阅读君子于役,(见大屏幕)回答问题。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 2、下面对君

17、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 环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 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E E、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 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C C、 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D D、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 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潘维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过程与方法: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教学重

18、点1.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 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鉴赏法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 三迁”“孟母对织”。二、 作者作品孟子(约前 372372 前 289289),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 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 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

19、行,为孟子七篇。二、整体感知 1 1 .教师范读课文,弄清字音和停顿。读音:(见大 屏幕)2.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 词。齐读全文。4.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 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 进行交流。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三、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自己试着翻译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读课文二、整体感知1.1. 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 “得 兼” “莫”“由是” “与” “蹴” “万钟”要特别关注。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

20、理。2.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字词的解释。(见大屏幕)3.3.请学生翻译第 2 2 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三、 内容结构分析(见大屏幕)四、 深入探究1.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 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 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 了比喻论证,提出了 “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2.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只是一种假设,可以鱼和熊掌都得到,可以生命和义都不舍弃,只是假设当你在遇到两者中必取其一的 时候,你当作怎样的选择的问

21、题。3.3.“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 恶”分别指哪些事情?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本课点津4.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舍生取义”的含 义是什么?请根据下面一则孟子的语录概括总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 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铢(外授)我也,我固有 之也,弗思耳。”5.5. 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 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 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22、。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 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 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 可以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 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6.6. 课文第二段内容隐含一个什么典故?可以用我们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来印证?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延伸拓展“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23、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 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逍毁谤,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 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 “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动人诗句。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 不乏选择。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第三课时一、师生齐背课文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1.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

24、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 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 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 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 论题来,自然,明晓。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学生讨论:明确:(1)(1) 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 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 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25、。因此,重要的是, 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2)(2) 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 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 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 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 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3)(3) 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 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 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4)(4) 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2.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1)

26、(1) 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 ?这与“舍生取义”有 何联系?2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 法对吗?师生讨论。明确:“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 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 关键时刻舍生取义。这位同学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 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 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 悲可耻, 属于反面论证。 所以,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27、弗得 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2)(2) 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 如果不顾羞耻,“不 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 “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 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 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 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1.

28、1.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 学生讨论,明确: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 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 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 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2.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五、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 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 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

29、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六、布置作业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500500 字左右第四课时知识总结,课堂练习:一、通假字1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2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3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 4)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5 5)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二、一词多义为 介词为了为宫室之美动词做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得 得到 故不为苟得也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 此、这非独贤者有是心这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与 通“与欠”,语气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给予呼

30、尔而与之三、虚词 之 代词 他呼尔而与之助词 的 为宫室之美而 表顺接 不译蹴尔而与之表转折 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选折而舍生而取义者也于 表比较 比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 对万钟于我何加焉四、古今异义1 1 .钟 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2 2.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六、特殊句式 1 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2.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

31、省略了主语“ T T 卜”我。七、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见大屏幕)1.1.翻译课文(见大屏幕)2.2.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 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3.3. 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讨论并归 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 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4.4. 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讨论并归 纳:此题无固

32、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 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5.5. 提问:“故患有所不辟” “患”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逍到迫 害,遇到生命危险等。6.6. 提问:“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侧隐 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7.7. 提问: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讨论并归纳: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 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四、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 “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

33、那些重义轻生、舍 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 而 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五、作业(见大屏幕)2323.愚公移山崔淑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1 . . 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和通假字。2 2、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3.3.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过程与方法:1 1 .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 自读能力。2 2 .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点】1 1 .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

34、语感。2.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 1 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 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教学方法】1 1 诵读法 2 2 . .辩论法 3 3 . .品读法 4 4 . .理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 flashflash 愚公移山。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三、授新(一) 、作家作品(见大屏幕)(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1 . .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2 2 . .学生

35、自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3 3、 学省齐读课文,感知内容。4.4.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 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4 4 .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2)(2) 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惩山北之塞 A A .处罚 B B .警戒 C C . .苦于出入之迂也 A A 绕远 B B 迂腐 C C 困难 指通豫南 A A .指向 B B . .手指 C C . . 一直 杂然相许A A 允许 B B 赞成 C C 答

36、应冃焉置十石 A A -哪里 B B - -乃、才 C C - -语气助诃(3)(3) 一词多义方七百里年且九十曾不若孀妻弱子方其远出海门且焉詈十石曾益其所不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吾义固不杀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帝感其诚其妻献疑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4)(4)翻译下列句子。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投渚渤海之尾。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提问 1 1 作家作品,2 2 生字生词。三、授新(一)、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

37、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 关片断。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五幅:神灵移山图(二)思读课文,理解寓意1.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 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反方: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 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

38、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 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 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 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 公不愚,智叟不智。2 2 . .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讨论交流。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复习

39、提问 1 1 翻译 2 2、文章内容三、授新(一)、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1 1 . .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学生自由发言。示例:(1 1 )、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2(2 ) )、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3)(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 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 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 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民的美好愿望。2 2 . .关于

40、对比、衬托手法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 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 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 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 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 制 K K 往助之”,而智叟却 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 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 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 君”一汝”,境界 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

41、程的遥远,一 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 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 写操蛇之神 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二)、研读课文,总结升华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四、课堂小结 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五、布置作业1 1 . .以有志者事竟成一一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2 2 . .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 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刘玉香【教学目标】1

42、、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了解庄子和庄子生平、思想。2、 能力目标: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掌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3、 德育目标:拓宽同学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重点】1、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掌握故事的主旨。2、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别,理解庄子的志趣。【教学难点】1、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 引导同学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课时布置】3 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 同,今天让我们走

43、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三、突破语言关1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1)惠子相梁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非梧桐不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于是鸦得腐鼠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译文四、背诵理解文意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引读提高,理解寓言1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1)(1)庄子讲鹤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示了他怎样的心境?2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别,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突破思想关。同学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身的心思猜度庄子, 却不知庄子清高

44、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 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研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 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发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假如说惠子带 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二、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 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 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 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轻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 心灵选择。第三课时一、美点寻踪,欣赏庄

45、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同学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效果展示: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情节出其不意。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 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鹤鹤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鄙。描摹生动传神。鸦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 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深思良久。二、引读提高,品故事。1 1 . .小组赛读课文,体会巧妙贴切的比喻。提问: 庄子讲鹤鵜故事中, 鹤鵜、 鸦、 腐鼠分别比喻什么?故事的 用意是

46、什么?(2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 再听故事:“运斤成风”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庄子与惠子的 友谊。2.2.分角色朗读,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小组讨论、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 性格差异,体会形象鲜明的人物。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 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一、二组讨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 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 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 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

47、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三、四、五组讨论)三、教师总结: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 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人物对比鲜明。惠子相梁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 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鹤鵜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四、布置作业写故事:续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巧遇庄子”。板书情节出人意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欲代子相-搜与国中-庄子往见-奇鸟之喻 人物对比鲜明。惠子相梁:惠子利欲熏心 庄子清高自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力辩,重逻辑分析;一巧辩,重

48、艺术观赏。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鹤鵜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2222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李春明【教学目标】 矢 n n 识与能力1.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 2 了解战国策。3.3.由读凍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4 4 .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2 2、朗读法、冋答法、盯论法、魚拨法。3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刺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 大度胸杯。2 2、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

49、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占】理條撫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占】反女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教学方法】1 1 .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 感知课文,理解课文。2.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课时】3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H旗亡丁旅龍征利明槻为备I强礫詡史盘僅嘗霄盘富邹熬堤养威至葩洛子而豳確讎薯祢的肠 讽谏 3 3 法更是令人吐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 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

50、三朝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1.初读课戈工读准字音。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埜学生诅听诅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 行理解。2 2 .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 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多媒体显示:3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中体味衛国君不易听到直吉的壷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基宀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着悟到纳倉 6 6 勺必嬖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 肇勒严悬赏隶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

51、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M M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 个别抽查或集体齐背。、1 1、研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一学生背第一自然段)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3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可组組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后师圭达成共识)2.2. 研习第二自然段1 1)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滦齐王的 ?2 2)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3.3.学习第三自然段 1 1)讽谏的结果如何?三、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1. 鉴赏写作技巧之妙2.2. 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学生悉心揣摩

52、,讨论交流。成果展示:O自己O2 2、提问: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具妻、妾、客回答黔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2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3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一 3 3 . .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 有什么启不?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J J 込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答。或全班讨论,教师相机 诱导、点拨。2 2 . .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躺站片齿寒”的进讯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必合乎史实,但鱸臨蘇翱翳鞋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严不受侵犯;祚为舎通人

53、。要善手接受别人的睦议。四、课堂小结邹忌讽齐王纳了束对话精彩 2 2 结构精巧和邹屆的寰智入齐 感王怦甲等等八盖痢 h h 漳 J J 泌細塞亠转型是雏訓&谏艺术, 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量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帝生活中,正 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五、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星一部重要历 经汉代刘由整理编辑,疋茗为战国策,体莪是国力 j j 体,徑于议 i i 匕 和叙事。二、语音:(见大屏幕)三、通假字(见大屏幕)四、古今异义词(见大屏幕)五、词类活用(见大屏幕)六、重点字词解释:(见大屏幕)中庞恭捫或盈略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

54、战国策七、课文内容理解:(见大屏幕)1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 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2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固 K 矛舌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 真实的情况。3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机鹽黑监疹来点陆扌层汕毀澀嚮勺隔, 描写有什么作用。6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 题。7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

55、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瓣屉臨姦靄騁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 糞纟關叫 j j 庭若市济 ElfElf 了席钿、磴布囁启 者”,终于“战胜于朝廷”。八、开放性试题 1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2 2、威王一 “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 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 响庭若市”陥戯成语 BTMiBTMi 旳广吃盲跻:詁宀一映.提到了 “广开言路”的问题?(?(2 2 4 4)不例 2:2:昌欢齐威王 等。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词五首教学设计张海霞教学目标:1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

56、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 容。2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勺亠令虽加胡予市”到“时时而渐进”在古文中;加曲3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作品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5 5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 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 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 者的思想感情。二、检查预习:三、朗读1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2 2、教师范读。望江南3 3、学生齐读。11文学常识(1)(1)作者简介。温庭筠,

57、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 花间派的重要作家。(2)(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 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 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 花间派”。2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 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3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1)(1) 教师提问: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 态?(投影展示)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

58、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 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2)(2)学生讨论。(3)(3)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 讲解。(4)(4)答案提示: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 中充满希望。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 希望是”到发现 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 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从 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 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5)(5) 教师总结:本文

59、短短 2727 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 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 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 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 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 蓄、细腻。第二课时武陵春1 1朗读这首词。2 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 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3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4 4、思考:(1)(1)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 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 日晚 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2)(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3)

60、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答案提示:(1)(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 倦梳头”是 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 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 种写法。(2)(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 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 只恐” 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3)(3)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 抒情,如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