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一、 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2、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3、土地的结构土地结构是指土地个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成结构、演替结构、空间组合结构、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泛指土地的组成、发生发展等自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结构,是确定自然区划的起始单位。因此,土地分类/类型和土地结构与自然区划的联系十分密切。4、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

2、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引起气候(温度、降水 )呈带状分布,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从赤道向极地应该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5、风化作用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在原地经过崩解、破碎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岩石的风化是地表常见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生。风化作用的实质

3、是岩石脱离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二、 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2、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3、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4、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5、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6、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三、选择题1、大陆的地带性单位可以分为4 个等级,正确的分法为(A )A 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B

4、 热量带、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C 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热量带D 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热量带2、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下列哪项不属于三个大区之一(D);.A 东部季风大区B 西北干旱大区C 青藏高原大区D 中部湿润大区3、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C)A 规律性 B 节奏性 C 节律性 D 循环性4、管子·地员篇中是按照(B )把土地分为渎田(大平原)、丘陵和山地三大类A地区 B地势 C气候 D地貌5、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这种地带性地域分异属于(D )A 区域性地域分异

5、B 全大陆地域分异C 全海洋地域分异D 全球性地域分异6、我国领土分别位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大区和(A )A 青藏高原大区B 极低岛屿大区C 科迪勒拉山大区D 西西伯利亚大区7、土地的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候、水分状况和(A )A 土壤、区位B 有机物和微生物C 地貌、区位D 肥力、团粒结构8、在景观各种区划中,气候区、地貌区、土壤区的吻合体现了景观的(A )A 组成成分同一性B 发生同一性C 结构同一性D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同一性9、亚洲大陆广阔,海洋湿润气候极难深入大陆腹地,以致其终年少雨,成为干旱荒漠区,如中国西部,这种地域分异属于(B)A 海陆分异B 陆地干湿度分带性C 垂直带分异D 具

6、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分异10、土地科学的基础(A )A 土地类型学B 土地资源学C 土地利用D 土地规划管理学四、简答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答:研究各自然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阐明各自然区德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研究在受人类活动影响、干扰、控制下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方向和特点,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途径及整治方法。如全球变化、气候、生态系统、景观、土地退化、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等。2、影响地域分

7、异的因素有哪些?答: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地球外部,即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布因素称为地带性分异因素(或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另一个来自地球内部,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而是或呈南东北西向,或呈南西北东向,甚至南北向,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成为非纬度地带性,简称非地带性。3、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答:原则 :发生同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方法:古地理法顺序划分和合并

8、发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4、土地评价的原则是什么?答: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多科学综合性原则5、非地带性单位按其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带性表现的关系可以分为几大类?答:(1)具有水平地带性的平原。(2)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山地。(3)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山地和山间盆地。(4)具有高原地带性的高原。(5)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切割高原。(6)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斜降山原和斜降山系。(7)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高原、山地。五、论述题1、论述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海陆分异海陆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地

9、幔软流圈长期对流的结果,地壳均衡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等都曾给予解析。软流圈的对流作用使大洋中脊不断有深部物质溢出,构成推动板块的主要动力。海陆分异的全球规模,还表现于:海洋面积比大陆面积大得多,大洋约占71陆地只占29;各纬度海陆面积比不同,陆地大部分集中于北半球,并占该半球面积的39;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19。这一特点是造成南北两半球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使陆地最大面积集中在陆半球,即使如此,陆半球的海洋仍比陆地所占面积为大。在水半球中水域占总面积90.5 ,而陆地不足10。海陆起伏分异对地面固体部分不同高度区间进行统计,绘成海陆起伏曲线,可以

10、清晰地反映地壳表面总的起伏分化。从海陆起伏曲线来看,地球的硬表面形态可分出山地和高原、平原和丘陵、 大陆棚或大陆架、大陆坡、 大洋盆和深海沟六类。高山和海沟所占面积都不打,陆地的高度都低于1000 米,而大洋深度大部分在3000 米 6000 米间。大洋底部和陆地表面成为地球硬表面两个高度相差极大的水平面,即两个最大的地貌形态:大洋盆和大陆。呈巨大高原形状的大陆,平均高出世界大洋底部4675 米。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全球大陆的外形多呈三角形,且尖端指向南方,环太平洋构成地震、火山分布带,西太平洋为岛弧分布区,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南北两大陆之间基本上为“地中海”带即使亚洲大陆南部早已消失的“古

11、地中海区”,也是构造活动带、地震、火山分布带。宽广的大陆北部更多受大陆本身的影响,在气候、植被等,甚至在冰川性质、冻土特征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大陆性,狭窄的大陆南部则更具有海洋性特征。面积越大的大陆地域分异越显著和复杂;面积小的大陆地域分异则可能比较单调。;.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体现在水分的差异,形成机制受控于降水、蒸发。主要受距海距离(陆地面积)、纬度(大气环流)和地势起伏、洋流影响。例如: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部。包括下沉的平原、台升的高原、差异升降运动形成的盆地、水系。例如:华北平原从东部沿海向西,可分为五个部分:渤海沿岸是由滦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渤海西岸平原

12、组成的滨海平原。海滨平原和华北平原中部的冲积平原之间,有一个沉积物相对较少的交接洼地带,再向西即是冲积平原本身,之后又有一个交接洼地带,最后是冲积、洪积扇。这五部分不仅地貌有差别,土壤、植被、人类经济活动特点也有差别。但地貌分异是主导因素,其他分异都或多或少是在其影响下发生的。继续向西到太行山麓是丘陵与盆地相间分布区,林州、井等均属这一类型。这里地形切割和水土流失均较严重。干旱也较严重,引灌条件也不如洪积、冲积平原。再向西是山麓丘陵分布地区,之后是太行山地。太行山本身也有内部分异,侵蚀裂点以下基本上是低山,仅有个别中山。裂点以上的山地中部相对高度较少。再进到山西高原,又有山地和河谷平原之分。到

13、吕梁山地,同样有中尺度地貌分异。上述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内部地势地貌分异的例证说明,任何大平原和大高原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地势起伏。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性气候的类型主要由下垫面性质差异、中尺度地形差异引起,包括城市、水体、山口等局地气候。导致诸如气温(变幅)分(降水量、湿度、蒸发量)、风(力、速度、方向)等气象气候要素的差异,并通过外营力的差异进一步导致地貌、生物、土壤、水文的差异 / 分异。例如城市气候、海滨气候、黄土地貌、荒漠沙生植物、滨海潜育盐沼土、喀斯特地下水富存但地表干旱区 。地带性区域内部的非地带性分异类似非地带性区域内部的地带性分异,例如东亚季风区的纬度带性分异。主要取决于

14、高大的地形变化、海陆对比等。简言之,众所周知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区有些区域受季风影响,形成湿润气候,以及相应的生物、地貌、社会、人文;大部分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形成干旱气候,以及相应的生物、地貌、社会、人文现象。大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同样存在蒸发量、海水盐度、生物等差异。小尺度分异非地带性分异P68局部的的自然要素差异,只影响微小尺度/ 范围,意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只是更为具体。可以归纳为:微地貌、小气候、岩性、等方面。、水例如 P69 表 2.5 (华北)冲积平原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水文等要素分异。另外,地貌随局地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例如深邃的洼地底部的光照条件不足,导致夏季温度较低

15、(而冬季温度较高)、潮湿、植物细长、附生植物较多、湿度进一步增大并导致土壤富含有机物、偏酸 。这些变化都是综合的、相互进行作用的。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整体研究_的科学。自然地理环境是由_、 _和 _组成的。;. _是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_是地表自然界发生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目前,一般采用的地带性单位等到级系统是;_。北美洲可分为_、 _、 _、_等四个大区。地段是指 _。组成陆地地形的地形要素可分为_、_和_ 三类。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_、_、 _、_四个层次。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_- 。从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

16、动力系统是由_、_、 _组成。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_和_两大类。自世纪后期到世纪中叶将近年时间内,法国哲学家_、 _,德国地理学家 _,美国地理学家 _等成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人类对地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来实现的。二、名词解释(每题分,共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区:景观:土地质量指标:土地利用:三、简答题(每题分,共分)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简述山地自然区是怎样划分的土地评价要遵循哪些原地块的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分,共分)试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试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综合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17、)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各种物质、物质体系、能量。太阳辐射、地球内能。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极地岛屿大区、东部大区、科迪勒拉山地大区、中美洲大区。比地块更高级和更复杂的土地分级单位。面要素、线要素、点要素。纲、级、亚级、单元。如何综合判定和度量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自然生态子系统、经济驱动子系统、社会驱动子系统。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博丁、孟德斯鸠、拉采尔、森普尔。对地表或近地表物质的机械搬运二、名词解释(每题分,共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页地区:页页景观:页土地质量指标:页土地利用:页三、简答题(每题分,共分)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页页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页简述山地自然区是怎样划分的?页土地评价要遵循

18、哪些原则?页地块的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是什么?页;.四、论述题(每题分,共分)试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页页试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页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二)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两者的总和。2、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土地科学;自然区划理论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等三个学科。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 个等级,即热量带、 ()、自然亚地带和()。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纯经验阶段,(),纯理论阶段。7、()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8、目前通用的非

19、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11、通常用顺序法和()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原生地块,()人为地块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三级土地单位系列。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科学;()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

20、。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采用单列系统, 即自然大区、 热量带与亚带、 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州和自然县。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镶嵌分布,()。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简单土地系统,(),()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 个等级,即热量带、 ()、自然亚地带和()。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

21、构、土地演替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30、通常用顺序法和()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三级土地单位系列。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纯经验阶段,(),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二、单选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按题目要求选出。)1、人地关系学派的创始人是()A 英国的赫伯森和德国的帕萨格B 前苏联的贝尔格和伊萨钦科C 德国的拉采尔和法国的维达尔白兰士D 美国的戴维斯和英国的麦金德2、赫特纳的著作地理学, 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是()A 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 景

22、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 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 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 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 潮汐能4、黄秉维等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时划分中国的热量带的主要依据是()A 10积温B 15积温C10积温D15积温5、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A. 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 山地垂直带分异 C. 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 干湿度分带性6、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A. 自然地带B. 热力分带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7、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A. 拉采尔B. 洪堡C.

23、伊萨钦科D.道库恰耶夫8、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A. 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 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 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9、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A. 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10、下列属于地段是()A. 阶面B. 阶坡C.一级阶地D.山顶11、每个区域有一些受局部因素( 如母岩 ) 影响,但仍与该地生物气候条件有联系的土地类型,可称为()A. 隐域性土地类型B. 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 特殊性土地类型12、在 1 1 万到 15万比例尺的航片上作为影像元素可以识别出来的是

24、()A. 地块B. 地方C. 地段D. 土地系统13、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是()A. 纬度地带性分异B. 经度地带性分异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D.垂直带性分异14、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A. 大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B. 大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C.中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 中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5、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 )A. 节律性B. 空间性C.季节性D.热力分带性16、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是()A. 英国的赫伯森和德国的帕萨格B.前苏联的贝尔格和伊萨钦科C.德国的拉采尔和法国的维达尔白兰士D. 美国的戴维斯和英国的麦金德17、拉采尔的名著

25、人类地理学是()A. 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 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18、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 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 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19、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大尺度地域分异的是()A. 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 .干湿度分带性20、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A. 山地土壤垂直带B. 海陆起伏分异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22、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A. 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 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

26、寒草原带的出现D. 高山冰雪带的出现23、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是()A. 地表自然界分异规律的学说B. 自然地带学说C.人地关系学说D. 景观学说24、目前非地带性区划单位通用的等级系统是()A. 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25、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A. 相、限区、地方B. 土地元素、土地刻面、土地系统C.地块、地段、地方D.生态地段、生态区、生态省26、下列属于地块是()A. 阶面B. 冲沟C.一级阶地D.洪积台地27、土地类型的分布组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反映该地区生物气候条件和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土

27、地类型称之为()A. 隐域性土地类型B. 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 特殊性土地类型28、一般在 1 1 万到 18 万比例尺的航片上表现清楚的是()A. 地块B. 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29、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A 拉采尔B 洪堡C 伊萨钦科D 道库恰耶夫30、拉采尔的名著人类地理学是()A 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 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 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1、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A 自然地带B 热力分带C 热量带D 陆地干湿度分带性32、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 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 太阳辐射能C 地热能D潮汐能33、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

28、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A 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 山地垂直带分异C 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 干湿度分带性34、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A 地带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 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25、土地类型的分布组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反映该地区生物气候条件和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土地类型称之为()A 隐域性土地类型B 显域性土地类型C 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36、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A 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 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 高寒草

29、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37、下列属于地段是()A 阶面B 阶坡C 一级阶地D 山顶38、在 1万到5 万比例尺的航片上作为影像元素可以识别出来的是()A 地块B 地方C 地段D 土地系统39、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A 大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B 大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C 中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中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40、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是()A. 纬度地带性分异B经度地带性分异C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D垂直带性分异41、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A 山地土壤垂直带B 海陆起伏分异C 热量带D 陆地干湿度分带性42、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 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 太阳

30、辐射能C 地热能D潮汐能三、简答题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2、简述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3、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4、简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5、土地类型调查制图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6、简述地块的基本性质和特征7、什么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实际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9、简述地域分异的尺度10、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11、简述土地的科学概念及其内容12、简述地块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13、画出地貌面的划分示意图,并说明地貌面的划分14、说明理想大陆植物群系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15、画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阶梯图,并说明水平地带性与

31、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16、说明西祁连山垂直带谱图南坡和北坡垂直带谱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17、说明理想大陆自然地带更替的规律。四、论述题1、试论述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2、试论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循环和转化3、试论述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4、试述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及其发展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三)一、单选题1.拉采尔的名著人类地理学是()A. 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 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2.提出自然地理系统概念的是()A.道库恰耶夫B.伊萨钦科C. 贝尔格D.索恰瓦3.在景观各种区划中,气候区、地貌区、土壤区的吻合体现了景观的()A. 组成成分同一性B

32、.发生同一性C. 结构同一性D.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同一性4.对于兼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特征的自然地带人们习惯以()相称。A. 自然地带B.水平地带C.垂直地带D.基带5.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A. 自然地带B. 热力分带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6.地 理学分科的三重性是将地理学分为()A. 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地理学B. 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C.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D.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实践研究7.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耗散结构理论阶段的特点是()A. 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B. 从地

33、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C.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来认识其整体性8. 辐射平衡值( R)被用作划分地表热量带的指标,下列用辐射平衡值划分地表热量带正确的是( )A.R75 kcal为寒带B.R在 3550 kcal亚热带C.R 在50 75 kcal为温带D. R20 kcal为寒带9. 位于亚热带地区的高山的基带是()A. 温带B.寒带C.亚热带D.极地带10. 土地的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候、水分状况和()A 土壤、区位B有机物和微生物C 地貌、区位D肥力、团粒结构11. 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A. 相、限区、地方B. 土地元素、土地刻面、土地系统C.地块、地段、地方D. 生态

34、地段、生态区、生态省12. 下列属于地段是();.A. 阶面B. 阶坡C. 一级阶地D.山顶13.第一级非地带区划单位是()A.州B.地区C.亚地区D.大14.在地方的分类标志中,按地带性分类就是()A. 地方纲B.地方门C.地方科D.地方属15. 下列正确的是()A. 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等、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B. 土地评价纲要将土地对一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分为适宜、有条件适宜、和不适宜三个等级。C.土地评价纲要将土地对一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分为土地适宜亚级、土地适宜单元。D. 适宜等又分为非常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完全不适宜四个亚等。16. 大陆的地带性单位可以分为4 个等级,

35、正确的分法为()A 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B 热量带、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C 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热量带D 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热量带17.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下列哪项不属于三个大区之一()A 东部季风大区B西北干旱大区C 青藏高原大区D中部湿润大区18. 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A规律性 B节奏性C节律性D循环性19. 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这种地带性地域分异属于()A 区域性地域分异B全大陆地域分异C 全海洋地域分异D全球性地域分异20. 我国领土分别位

36、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大区和()A 青藏高原大区B极低岛屿大区C 科迪勒拉山大区D西西伯利亚大区21、对流层的特点是()A. 对流作用强盛,温度随海拔增高而增高B. 对流作用强盛,温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C. 对流作用减弱,温度随海拔增高而增高D. 对流作用强盛,温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22. 在气候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中经常被当作最高级区划 单位的是()A. 大区B.地带C.地区D.带23. 在地方的分类标志中,按地带性分类就是()A. 地方纲B.地方门C.地方科D.地方属24. 赫特纳的著作地理学, 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是()A 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 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 人地关系学派

37、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25. 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 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 太阳辐射能C 地热能D潮汐能26、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大尺度地域分异的是()A. 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 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 干湿度分带性27、下列属于地段是()A. 阶面B. 阶坡C. 一级阶地D. 山顶28、()主要是 125 万到 1 100 万比例尺土地图的调查制图对象和大面积踏勘的数据库信息存储单位。A. 地段B.地方C.地块D.生态元素29、对流层的特点是()A. 对流作用强盛,温度随海拔增高而增高B. 对流作用强

38、盛,温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C. 对流作用减弱,温度随海拔增高而增高D. 对流作用强盛,温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30、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是().A. 自然地带学说B.人地关系学说C.地理系统学说D.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31、地理学分科的三重性是将地理学分为()A. 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地理学B. 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C.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D.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实践研究32、赫特纳的著作地理学, 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是()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 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经历了(

39、)个阶段A. 2B. 3C. 4D. 534、辐射干燥指数 K=R L?r其中 R 表示()A. 辐射平衡值B.降水量C.蒸发潜热D.蒸发力35、在气候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中经常被当作最高级区划单位的是()A. 大区B.地带C.地区D.带36、管子·地员篇中是按照()把土地分为渎田(大平原) 、丘陵和山地三大类。A. 地区B.地势C.气候D.地貌37、土地科学的基础()A . 土地类型学B.土地资源学C.土地利用D.土地规划管理学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地理

40、学的分科,可以从()等方面划分学科。A.三分法B.三重性C.三阶段D.三层次E. 三时段2、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有()。A. 德国的拉采尔B. 德国的赫特纳C.德国的帕萨格D. 英国的赫伯森E.俄国的伊萨钦科3、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的主要结构特征是()。A.垂直方向的分层性B.相互渗透性C.时间上的分段性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性特征E.时间上的节律性4、地带性单位按等级分有()。A.热量带B.自然地带C.垂直地带D.自然亚地带E.自然次带5、发生垂直带性分异的前提是()。A. 山地具有足够的水平宽度B.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C.山地具有足够大的相对高度差D.基带具有足够大的范围E.是否具有高山冰雪带6

41、、进行任何自然区划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空间连续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E.主导因素原则7、地块分类的标志有()A.地貌面B.岩性C.土质D.潜水条件E.土壤变种F.植被群丛8、地块的类型有()A.原生地块B.衍生地块C.人为地块D.均匀地块E.复杂地块9、下列属于土地科学分支的有()A.土地类型学B.土地经济学C.土地利用学D. 土地信息学E.土地规划管理学10、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A.局部地势起伏引起的分异B.小气候差异引起的分异C.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分异D.岩性与土质差异引起的分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