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具文化_第1页
明代茶具文化_第2页
明代茶具文化_第3页
明代茶具文化_第4页
明代茶具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代茶具文化茶具的起源 茶具的概念,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酺已盖藏之约,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我国茶叶品类繁盛,且在品饮中,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因此需要一系列能充分发挥各类茶叶特质的器具,这就使得中国的茶具异彩纷呈。无论是造型的优美,质地的精良,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中国茶具构成了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的发展 茶具的出现,是茶叶应用的直接结果, 我国茶叶始于食用、药用,以后才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饮料。当茶叶只是作为食物、药物使用的时候,尚无可称为茶具的器皿。只有当茶叶作为日用饮料之后,相应的器皿才有可能逐渐产生。 唐宋以来,铜和陶瓷茶具逐

2、渐代替古老的金、银、玉制茶具,这种从金属茶具到陶瓷茶具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宋以来,人们文化观,价值观,对生活用品实用性的取向有了转折性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唐宋文化进步的象征。 宋代的制瓷工艺技术更是独具风格,名窑辈出,如“定州白窑”。宋世宗时有“柴窑”。北宋政和年间的“官窑”。北宋南渡后的内窑。汝窑被视为宋代瓷窑之魁,史料说当时的茶盏,茶罂(茶瓶)价格昂贵到了鬻(卖)诸富室,价与金玉等(同)。世人争为收藏,除上例之外:宋代还有不少民窑,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等生产的瓷器也非常精美可观。一言蔽之,唐宋陶瓷工艺的兴起是唐宋茶具改进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据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连同附

3、件统计、煮茶、饮茶、炙茶和贮茶用且共有29件,可见唐朝时茶具的发展已很可观。但是这些泡茶茶具如今大多已废弃: 炙茶 (1)风炉:(2)灰承: (3)炭挝: (4)火夹: (5)竹夹: 碾茶 (7)碾、(8)拂末: 罗茶 (9)、罗、 (10)合罗, 煮茶 (11)漉水囊: (12)釜: (13)交床: (14)瓢 15)木夹(16)鹾簋 (17)揭 ( 18)则 (19)碗 (20)水方 (21)熟盂 (22)涤方(23)滓方(24)畚 (25)笤: (26)具列(27)都篮 (28)巾 (29)扎: 饮茶茶具主要指盛茶、泡茶、喝茶所用器具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因爲唐、

4、宋时人们以饮饼茶爲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点茶法和与此相应的茶具。 元代时,条形散茶已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饮茶改爲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 当时所需的茶具,明高濂遵生八笺中列了16件, 另加总贮茶器具7件,合计23件。这些器具,名称显得古雅奇特。 商象商象,即古石鼎,用以煎茶烧水;归结归结,即竹扫帚,用以涤壶;分盈分盈,即杓子,用以量水;递火递火,即火斗,用以搬火;降红降红,即铜火筋,用以簇火;执权执权,即茶秤,用以秤茶;团风团风,即竹扇,用以发火;漉尘漉尘,即茶洗,用以淋洗茶;静沸静沸,即竹架

5、,;注春注春,即瓦壶,用以注茶汤;运锋运锋,即果刀,用以切果;甘钝甘钝,即木砧墩,用以搁具;啜香啜香,即瓷瓦瓯,用以品茶;撩云撩云,即竹茶匙,用以取果;纳敬纳敬,即竹茶,用以放盏;受污受污,即拭抹布,用以洁瓯。 属总贮茶器的有:苦节君苦节君,即竹炉,用以生火烧水;建城建城,即箬制的笼,用以高阁贮茶;云屯云屯,即瓷瓶,用以舀水烧水;乌乌府府,即竹制的篮,用以盛炭;水曹水曹,即瓷缸瓦缶,用以贮水;器局器局,即竹编方箱,用以收放茶具;外有品司品司,即竹编提盒,用以收贮各品茶叶。 高濂开列的23件茶具,很多与烧水、泡茶、饮茶无关,似有牵强凑数之感。明代张谦德的茶经中专门写有一篇“论器”,提到当时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笼、汤瓶、 茶壶、茶盏、纸囊、 茶洗、茶瓶、茶炉8件。 不过,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特别表现在饮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 与前代相比,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