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总复习_第1页
煤化学总复习_第2页
煤化学总复习_第3页
煤化学总复习_第4页
煤化学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型 一、填空题 (30分) 二、名词解释 (10分) 三、单选题 (20分) 四、判断题 (10分) 五、简答题 (20分) 六、论述题 (10分)第二章第二章 煤煤的生的生成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碳水化合物)糖类及其衍生物(碳水化合物)木质素木质素蛋白质蛋白质脂肪化合物脂肪化合物1 植物的有机组成可以分成植物的有机组成可以分成4类:类:2.煤的成因类型腐植煤类:腐植煤类:腐泥煤类:腐泥煤类:腐植腐泥煤类:腐植腐泥煤类:由由高等高等植物遗体经过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植物遗体经过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形成的煤。煤。由由低等低等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经腐泥化作用和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

2、用形成的煤化作用形成的煤。煤。是腐植煤与腐泥煤中间的过渡类型,是由是腐植煤与腐泥煤中间的过渡类型,是由高等高等植物遗体和植物遗体和低等低等植物遗体共同形成的煤。植物遗体共同形成的煤。3 3、成煤过程、成煤过程1 1)成煤条件)成煤条件(1 1)古植物条件)古植物条件植物是成煤的物质基础,只有植物大量繁殖的时期才是成煤的植物是成煤的物质基础,只有植物大量繁殖的时期才是成煤的有利时期。有利时期。 (2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两方面:一、影响植物的繁殖;二、控制着泥炭沼泽的发育两方面:一、影响植物的繁殖;二、控制着泥炭沼泽的发育 。 (3 3)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泥炭沼泽是发生聚煤作用的良好古

3、地理环境。泥炭沼泽是发生聚煤作用的良好古地理环境。(4 4)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对自然地理环境起控制作用;直接影响泥炭层的沉积厚度。对自然地理环境起控制作用;直接影响泥炭层的沉积厚度。 2 2)成煤过程)成煤过程根据成煤过程中影响因素和结果的不同,成煤过程大致可分为根据成煤过程中影响因素和结果的不同,成煤过程大致可分为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和和煤化作用煤化作用两个阶段。两个阶段。(1 1)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指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指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 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转

4、变成泥炭的过程。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 腐泥化作用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植物的遗体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是指低等植物的遗体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的过程。氧化环境氧化环境弱氧化环境弱氧化环境3 3)、泥炭沼泽的垂直剖面)、泥炭沼泽的垂直剖面还原环境还原环境泥泥炭炭沼沼泽泽的的结结构构表层表层中间层中间层底层底层生物化学作用的第一阶段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生物化学作用的第一阶段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pH值值植物化学成分影响植物化学成分影响高等植物遗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体在泥炭沼泽中只进行泽中只进行了一定程度了一定程度的分解的分解未未

5、被完全分解。被完全分解。(2 2)煤化作用)煤化作用指泥炭转变成腐植煤的过程,或由腐泥转变为腐泥煤的过程。指泥炭转变成腐植煤的过程,或由腐泥转变为腐泥煤的过程。 根据作用条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根据作用条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和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A A、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无定型的泥炭转变成具有生物岩特征的褐煤的过程。无定型的泥炭转变成具有生物岩特征的褐煤的过程。B B 、变质作用:褐煤转变成无烟煤、烟煤的过程、变质作用:褐煤转变成无烟煤、烟煤的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时间和压力温度、时间和压力。腐殖煤腐殖煤的整个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的整个

6、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泥炭化作用作用(腐泥煤的为腐泥化作用)(腐泥煤的为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图示如。图示如下:下:植物植物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泥炭泥炭成岩作用成岩作用褐煤褐煤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烟煤烟煤、无烟煤无烟煤煤化作用煤化作用成煤作用过程示意图在成煤作用过程中,逐步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依次是:在成煤作用过程中,逐步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依次是: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 生物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煤化作用煤化作用 物理化学作用物理化学作用深成变质作用含义深成变质作用含义深成变质作用特征深成变质作用特征希尔特定律的内涵希尔

7、特定律的内涵岩浆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特征岩浆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特征动力变质作用定义动力变质作用定义变质作用类型变质作用类型 煤层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煤层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70%96%)。)。第四节 煤层气1.1.煤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煤的大分子聚合物的相似物煤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煤的大分子聚合物的相似物2.2.结构参数:芳碳率、芳氢率、芳环率结构参数:芳碳率、芳氢率、芳环率3.3.外围部分:官能团、烷基侧链、桥键外围部分:官能团、烷基侧链、桥键5.化学结构模型、物理结构模型化学结构模型、物理结构模型第三章第三章 煤的有机质结构煤的有机质结构4.4.煤分子结构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煤分子结构随煤化

8、程度的变化规律6. 6. 煤分子结构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煤分子结构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第四章 煤的岩石组成煤的岩石组成1.煤岩学的煤岩学的研研究方法:究方法:微观研究法和宏观研究微观研究法和宏观研究法法2.2.煤的宏观煤的宏观特特征征用肉眼可以将腐植煤分为用肉眼可以将腐植煤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煤岩成分。四种煤岩成分。 3 3、煤的微观特、煤的微观特征征可分为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显微组分。可分为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显微组分。 (1 1).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的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各种煤岩成分的比

9、例和组合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各种煤岩成分的比例和组合情况划分为情况划分为光亮型煤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亮型煤 、半暗型煤半暗型煤和和暗淡型煤暗淡型煤。(2).(2).煤的无机显微组分:煤的无机显微组分:煤中的矿煤中的矿物质物质粘土矿物粘土矿物 、硫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 、碳酸盐类及氧化物、碳酸盐类及氧化物。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的最好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的最好指标?指标? 镜质组反射率随煤化程度的增加变化快且规镜质组反射率随煤化程度的增加变化快且规律性强律性强 镜质组是煤的主要组分,颗粒大而表面均匀,镜质组是煤的主要组分,颗粒大而表面均匀,反射率易于测定反射率易于测定 镜质

10、组反射率不受煤的岩相组成变化的影响镜质组反射率不受煤的岩相组成变化的影响第五章第五章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差减法计算差减法计算固定碳固定碳 Fixed Carbon直接测定直接测定挥发分挥发分 Volatile Fraction灰分灰分 Ash水分水分 Moisture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第一节第一节 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 是在规定条件下,将煤的组成近似区分为水分,灰分,挥是在规定条件下,将煤的组成近似区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种组分的分析测定方法。发分和固定碳四种组分的分析测定方法。1.1 煤中水分的存在状态煤中水分的存在状态煤中的水分煤中

11、的水分游离水游离水化合水化合水外在水分,外在水分,Mf内在水分,内在水分,Minh结晶水结晶水 热解水热解水 通常,如果不作特殊说明,煤中的水分均是指煤中的通常,如果不作特殊说明,煤中的水分均是指煤中的游游离态的吸附水。离态的吸附水。1 1、 煤中的水分煤中的水分煤的全水分煤的全水分Mt ar 煤样在煤样在3030、相对湿度达到、相对湿度达到96%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水分,用符号和时测得的水分,用符号MHC表示,这一指标反映了年青煤表示,这一指标反映了年青煤的煤化程度,用于煤质研究和年青煤的分类。的煤化程度,用于煤质研究和年青煤的分类。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

12、煤的最高内在水分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3.3.全水分的测定全水分的测定干燥失重法、共沸蒸馏法、微波干燥法干燥失重法、共沸蒸馏法、微波干燥法水分与煤化程度的关系水分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外在水分外在水分与煤化程度没有规律可循;与煤化程度没有规律可循;煤中煤中内在水分内在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呈规律性变化: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呈规律性变化: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内在水分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内在水分逐渐下降,到中等煤化程度的逐渐下降,到中等煤化程度的肥煤和焦煤肥煤和焦煤降到最降到最低,此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内在水分又有所低,此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

13、,内在水分又有所上升。上升。煤中水分与煤化程度的关系煤的最高内在水分煤的最高内在水分MHC与煤化程度的关系与煤化程度的关系煤种煤种MHC / %褐褐 煤煤1535长焰煤长焰煤520不粘煤不粘煤520弱粘煤弱粘煤310气气 煤煤16肥肥 煤煤0.54焦焦 煤煤0.54瘦瘦 煤煤13贫贫 煤煤13.5无烟煤无烟煤1.510二、煤中的灰分二、煤中的灰分(1 1)灰分:)灰分: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 , 全部来自全部来自矿物质。矿物质。 测定方法:测定方法:角锥角锥法法(2 2)煤灰的熔融性:煤灰熔)煤灰的熔融性:煤灰熔点点变形温度变形温度DTDT(T T1

14、1)、)、软化温度软化温度STST(T T2 2)、半球温度、)、半球温度、流流动温度动温度FTFT(T T3 3)。)。煤灰熔融性煤灰熔融性通常用四个特性温度表示通常用四个特性温度表示变形温度变形温度(Deforming Temperature,DT)煤灰锥体尖端开始煤灰锥体尖端开始弯曲或变圆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时的温度软化温度(软化温度(Softening Temperature,ST)煤灰锥体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及底板变成球形或半球形弯曲至锥尖及底板变成球形或半球形时的温度时的温度流动温度流动温度(Flowing Temperature,FT)煤灰锥体煤灰锥体完全熔化完全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展

15、开成高度小于1.5mm薄片时的温度薄片时的温度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标,即灰熔点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标,即灰熔点半球温度半球温度(Half ball temperature, HT)试样形变至近似试样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半球形,即高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即高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HT三、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三、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1.1.煤的挥发分煤的挥发分(volatile mattar(volatile mattar,V V) )煤在规定条件下煤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隔绝空气加热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产热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产率率主要成分:主要成分:水分、碳、氢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以水分、碳、氢的氧化

16、物、碳氢化合物(以CHCH4 4)为主)为主 不包括物理吸附水和矿物质中的不包括物理吸附水和矿物质中的CO24.煤中的固定碳煤中的固定碳(fixed carbon,FC)从测定煤样挥发分的焦渣中除去灰分后的残余物。从测定煤样挥发分的焦渣中除去灰分后的残余物。 除含有除含有碳碳元素外,还含有元素外,还含有氢氢 、氧、氮和硫。、氧、氮和硫。2.3 按矿物质的成因分类按矿物质的成因分类二、按矿物质的成因或来源分类 这种矿物质是这种矿物质是煤层形成固结后煤层形成固结后。由于地下水的活动,由于地下水的活动,溶解于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因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沉淀溶解于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因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沉

17、淀于煤的裂隙、层面、风化溶洞中或胞腔内于煤的裂隙、层面、风化溶洞中或胞腔内 这种矿物质原来不含于煤层中,它是在这种矿物质原来不含于煤层中,它是在采煤过程中采煤过程中混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它与煤是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它与煤是独立存在的,几乎不影响煤的可选性。独立存在的,几乎不影响煤的可选性。煤煤的元素组成:的元素组成:硫:硫:根据存在状态可分为:根据存在状态可分为:有机硫:有机硫:无机硫:无机硫:来自煤中的含硫矿物质来自煤中的含硫矿物质 与煤中的有机质结合的硫,与煤中的有机质结合的硫,So 硫酸盐硫硫酸盐硫 硫化铁硫硫化铁硫 有机硫有机硫 可可燃燃硫

18、硫不可燃硫不可燃硫(固定硫)(固定硫)全全硫硫一、煤中碳和氢的一、煤中碳和氢的测定:燃烧法、电量测定:燃烧法、电量-重量、库仑法重量、库仑法 二、氮的测定二、氮的测定(1)开氏法)开氏法 将煤样加热分解,氮转化为硫酸氢铵,利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将煤样加热分解,氮转化为硫酸氢铵,利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1.测定方法测定方法A、艾艾氏卡法氏卡法 通过燃烧使煤中的全硫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钠和硫酸镁通过燃烧使煤中的全硫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钠和硫酸镁 ,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利用沉淀量计算煤中全硫量。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利用沉淀量计算煤中全硫量。 三、煤中全硫的测定三、煤中全硫的测定B、库

19、仑滴定法、库仑滴定法1150高温和催化剂三氧化钨作用下,各种形式的硫都被氧化高温和催化剂三氧化钨作用下,各种形式的硫都被氧化为二氧化硫和少量的三氧化硫为二氧化硫和少量的三氧化硫 。C 高温燃烧中和法高温燃烧中和法测定原理:测定原理:煤样在氧气流中、煤样在氧气流中、1200下燃烧,可燃硫氧化,下燃烧,可燃硫氧化,不可燃硫分解,生成不可燃硫分解,生成SO2、SO3,经经H2O2吸收后生成硫酸,吸收后生成硫酸,再用标准再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测得总酸量溶液滴定,测得总酸量 。四四.煤中各种形态硫的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测定(1)硫酸盐硫的测定)硫酸盐硫的测定利用硫酸盐硫溶于稀盐酸的性质,用稀盐酸浸取

20、,利用硫酸盐硫溶于稀盐酸的性质,用稀盐酸浸取,然后使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然后使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计算硫酸盐的质量。计算硫酸盐的质量。测定原理:测定原理:(2)硫化铁硫的测定)硫化铁硫的测定A氧化法:氧化法:测定原理:测定原理:用稀盐酸浸出非硫铁矿铁,然后用稀硝酸把其中的用稀盐酸浸出非硫铁矿铁,然后用稀硝酸把其中的 硫氧化成硫酸盐;把铁氧化成三价铁。得到的三价硫氧化成硫酸盐;把铁氧化成三价铁。得到的三价 铁用氯化亚锡还原为二价铁,然后用重铬酸钾滴定铁用氯化亚锡还原为二价铁,然后用重铬酸钾滴定 。 三、煤溶剂萃取的溶剂三、煤溶剂萃取的溶剂 (1)(1)中性溶剂:

21、中性溶剂:脂肪烃类脂肪烃类石油醚;石油醚; 芳香烃类芳香烃类四氢萘、苯、甲苯、二甲苯等;四氢萘、苯、甲苯、二甲苯等; 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乙醚、丙酮等;乙醚、丙酮等; 含氯化合物含氯化合物氯仿氯仿(CHCl(CHCl3 3) )、四氯化碳;、四氯化碳;(2)(2)碱性溶剂:碱性溶剂: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吡啶、喹啉等;吡啶、喹啉等;(3)(3)酸性溶剂:酸性溶剂:各种酚类;各种酚类;(4)(4)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二硫化碳二硫化碳N-N-甲基甲基-2-2-吡咯烷酮等或上述各种溶剂的吡咯烷酮等或上述各种溶剂的混合。混合。 第四节第四节 煤的族组成煤的族组成四、煤溶剂萃取的方法四、煤溶剂萃取的方法

22、(1 1)常规抽提)常规抽提 (2 2)特殊抽提)特殊抽提 (3 3)抽提热解)抽提热解 (4 4)化学抽提氢解)化学抽提氢解 (5 5)超临界抽提)超临界抽提第四节第四节 煤的族组成煤的族组成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adad;干燥基;干燥基d d;收到基;收到基arar;干燥无灰基;干燥无灰基dafdaf;干燥;干燥无矿物质基无矿物质基dmmfdmmf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是指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表是指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符号为示符号为adad(air dry basisair dry basis)干燥基干燥基是指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符号为是指以假想无

23、水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符号为d d(dry dry basisbasis););收到基收到基是指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符号为是指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符号为arar(as as receivedreceived););干燥无灰基干燥无灰基是指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符是指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符号为号为dafdaf(dry ash freedry ash free););干燥无矿物质基干燥无矿物质基是指以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是指以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符号为煤为基准,表示符号为dmmf(dry mineral matter free)。)。

24、可以看出,新的可以看出,新的“基基”是用各英文名词的开头字母,是用各英文名词的开头字母,以前以前“基基”是用汉语拼音的字头来表示。是用汉语拼音的字头来表示。 第六章第六章 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一、煤的密度、煤的密度1.煤的真相对密度(煤的真相对密度(TRD)煤在煤在20时,单位体积(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煤的质量)煤的质量 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用符号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用符号TRD来表示。来表示。(一)煤的密度的四种表示方法(一)煤的密度的四种表示方法2.煤的视相对密度煤的视相对密度(ARD)在在20时,单位体积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

25、粒间的空隙,但包括煤粒内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用符号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用符号ARD表示。表示。应用:应用:煤的埋藏量、储煤仓的设计、煤的运输、磨碎、煤的埋藏量、储煤仓的设计、煤的运输、磨碎、 燃烧等过程计算燃烧等过程计算 3.煤的堆密度(散密度)煤的堆密度(散密度)指单位体积指单位体积(包括煤粒间的空隙也包括煤粒内的孔隙)煤的质量,煤的质量,即单位体积散装煤的质量。即单位体积散装煤的质量。 即用自由堆积方法装满容器的煤粒的总质量与容器的体积比。即用自由堆积方法装满容器的煤粒的总质量与容器的体积比。 4.4.纯煤真密度纯煤真密度指除去矿物质和水分后煤中有机质的真密度。指除

26、去矿物质和水分后煤中有机质的真密度。 (二)影响煤的密度的(二)影响煤的密度的因素因素成因类型成因类型煤化程度煤化程度煤岩组成煤岩组成矿物质矿物质水分及风化水分及风化腐植煤的真密度高于腐泥煤腐泥煤。腐植煤的真密度高于腐泥煤腐泥煤。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真密度逐渐增大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真密度逐渐增大。 丝炭的真密度最大。丝炭的真密度最大。水分越高,密度越大;风化作用使密水分越高,密度越大;风化作用使密度增加度增加含量越高,密度越大。含量越高,密度越大。二、煤二、煤的硬度的硬度(一)煤的硬度: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一)煤的硬度: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原理和原理和方法方法 划痕硬度划痕硬

27、度(莫氏硬度)(莫氏硬度) 显微硬度显微硬度 对坚硬物体压入的对抗能力对坚硬物体压入的对抗能力 (压痕硬度):(压痕硬度):一般在一般在24之间之间 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之间是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之间是靠背椅式靠背椅式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图2-3)。 无烟煤烟煤褐煤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三、三、煤的热性质煤的热性质(了解)(一)煤的比热容(质量热容)(一)煤的比热容(质量热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单位质量的煤,温度升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单位质量的煤,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所需要的热量,称为煤的比热容,也称煤的热容量,称为煤的比热容,也称煤的热容量,kJ/

28、(kg. )或)或J/((g. )。)。(二)煤的导热性(二)煤的导热性导热系数导热系数(热导率)(热导率) 导温系数导温系数(热扩散率(热扩散率) 热量在物体中直接传到的速度,可表示热量在物体中直接传到的速度,可表示煤的散热能力煤的散热能力 物体散热和储热能力之比,物体散热和储热能力之比,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显示出的物理量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显示出的物理量 .C(三)煤的热稳定性(三)煤的热稳定性指块煤在高温下,燃烧和气化过程中对热的稳定程度,指块煤在高温下,燃烧和气化过程中对热的稳定程度,即块煤在高温下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以即块煤在高温下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以TS+6表示表示 四、四、煤的电煤

29、的电性质、光学性质和性质、光学性质和磁性质磁性质(了解)电子导电性:电子导电性: 依靠煤的基本物质成分中的依靠煤的基本物质成分中的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导电导电 离子导电性:离子导电性:依靠煤的孔隙中水溶液的离子导电依靠煤的孔隙中水溶液的离子导电 煤的导电有煤的导电有离子离子导电和导电和电子电子导电两种形式导电两种形式 无烟煤无烟煤以以电子电子导电为主导电为主褐褐 煤煤以以离子离子导电为主导电为主七、煤的光学七、煤的光学性质、润湿性性质、润湿性(了解)(一)煤的反射率(一)煤的反射率irIIR 反射光下显微组分表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数。反射光下显微组分表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数

30、。六、煤六、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孔类型孔类型孔径孔径 ( (nm) )大孔大孔( (macropore) )中孔中孔( (mesopore) )微孔微孔( (micropore) )50502 2505022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划分为四大类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划分为四大类 :原生孔原生孔:煤沉积时已有的空隙:煤沉积时已有的空隙变质孔变质孔:煤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空隙:煤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外生孔外生孔:煤固结成岩后,受各种外界因素作用而形成的:煤固结成岩后,受各种外界因素作用而形成的矿物质孔矿物质孔:由于矿物质的存在而形成的:由于矿物质的存在而形成的孔孔隙度与煤化程度关系:隙度与煤化

31、程度关系: 随煤化程度的加深,总孔随煤化程度的加深,总孔融呈融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到,到C为为88%以以后,煤的总孔容又有所提高。后,煤的总孔容又有所提高。 C含量小于含量小于75%的褐煤,的褐煤,大大孔孔占优势;占优势; C含量为含量为75%82%之间的煤,之间的煤,中、微中、微孔孔明显增加;明显增加; C含量为含量为88%91%的煤的煤,微孔微孔占优势占优势第七章第七章 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化学性质煤的煤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煤与各种化学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同是指煤与各种化学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性质。化学反应的性质。 一、煤的氧化(氧一、煤的氧化(氧解)解)深度或深度或主要产品

32、主要产品 阶段阶段I:表面氧化,形成不稳定的碳氧配合物:表面氧化,形成不稳定的碳氧配合物 阶段阶段II:轻度氧化,可溶于碱的再生腐植酸:轻度氧化,可溶于碱的再生腐植酸 阶段阶段III:深度氧化,可溶于水的较复杂的次生腐植酸。:深度氧化,可溶于水的较复杂的次生腐植酸。阶段阶段IV :深度氧化,溶于水的有机酸。:深度氧化,溶于水的有机酸。 阶段阶段V:彻底氧化:彻底氧化 ,CO2,H2O,NOX,SOX(二)煤的风化、自燃及(二)煤的风化、自燃及预防预防1.煤的风化煤的风化靠近地表的煤层或堆放过程中受到大气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发生靠近地表的煤层或堆放过程中受到大气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发生的一些列物理、化学的一些列物理、化学 和工艺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和工艺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2.煤的自燃煤的自燃由于煤的低温氧化、自热而引起的燃烧,称为煤的自燃。由于煤的低温氧化、自热而引起的燃烧,称为煤的自燃。 二、二、煤煤的加氢和磺化的加氢和磺化煤的磺化是煤与浓硫酸或发烟硫酸作用的反应。煤的磺化是煤与浓硫酸或发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