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27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1页
药理学27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2页
药理学27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3页
药理学27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4页
药理学27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7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中药药理教研室中药药理教研室 吴斐华吴斐华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主要发生于主动脉,主要发生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肠系膜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肠系膜动脉,病变部位脂质积聚病变部位脂质积聚,侵,侵入细胞内或内膜下细胞间隙,导致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入细胞内或内膜下细胞间隙,导致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增生,出血,血栓形成和钙质沉着。积聚脂质外观呈黄色出血,血栓形成和钙质沉着。积聚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称为粥样,称为AS。发病与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脂血症关系密切。发病与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脂血

2、症关系密切。血脂:胆固醇(血脂:胆固醇(cholesterol,Ch) 三三 酰甘油(酰甘油(triglyceride,TG) 磷脂(磷脂(phospholipid,PL) 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TC (total cholesterol)胆固醇酯()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 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血脂血脂以胆固醇酯(以胆固醇酯(CE)和)和TG为核心,外包为核心,外包Ch和磷脂和磷脂构成球形颗粒。再与载脂蛋白(构成球形颗粒。再与载脂蛋白(apo)相结合,形)相结合,形成脂蛋白溶于血

3、浆进行转运与代谢。成脂蛋白溶于血浆进行转运与代谢。 脂蛋白分类:脂蛋白分类: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 (chylomicron,小于小于0.95 );极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密度脂蛋白VLDL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0.951.006 );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 ( low density lipoprotein,1.0061.063 );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1.0631.21 ) 中间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 IDL (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

4、in)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分型分型 脂蛋白脂蛋白 脂质脂质 发生率发生率 CM TC , TG 罕见罕见a LDL TC 常见常见b VLDL,LDL TC TG 常见常见 IDL TC TG 少见少见 VLDL TG 常见常见 CM,VLDL TC TG 不常见不常见各种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和功能各种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和功能1、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主要为,主要为TG, 占占85%功能:转运外源性功能:转运外源性TG和和CH2、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55%TG功能:转运功能:转运内源性内源性TG到周围组织到周围组织3、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 ,主成

5、分:胆固醇酯(主成分:胆固醇酯(37%)和)和ApoB功能:将功能:将内源性内源性CH转运到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周围组织细胞4、高、高密度脂蛋白密度脂蛋白HDL主成分:较多的主成分:较多的ApoA, 少量少量ApoC,CH和和CE 功能:功能:外周组织的外周组织的CH转运到肝分解代谢转运到肝分解代谢,即逆向转运,即逆向转运。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LDL和和VLDL 增增多。多。原发性:家族性原发性:家族性继发性:常见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等继发性:常见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等u血浆中血浆中VLDL、IDL、LDL及及apo B浓度高出正常浓度高

6、出正常为高脂蛋白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为高脂蛋白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uHDL、apo A浓度低于正常,也为动脉粥样硬化浓度低于正常,也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危险因子。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一)(一)他汀类他汀类(statins)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还原酶: 合成合成Ch中的限速酶,中的限速酶,催化催化HMG-CoA生成甲生成甲羟戊酸(羟戊酸(MVA)1976年从桔青霉素培养液中发现美伐他汀,不良反应重而未用年从桔青霉素培养液中发现美伐他汀,不良反应重而未用1979年从红曲霉菌发现年从红曲霉

7、菌发现monacolin K,1980年从土曲霉菌发现年从土曲霉菌发现movionolin,即为,即为洛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伐他汀等,普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羟酸型吸收较好,内酯型吸收后在肝脏水解为羟酸型。羟酸型吸收较好,内酯型吸收后在肝脏水解为羟酸型。洛伐他汀一般口服洛伐他汀一般口服2周后明显显效,周后明显显效,4-6周最佳治疗效果。周最佳治疗效果。(一)(一)他汀类他汀类(statins)他汀类具有二羟基庚酸结构或为内酯或为开环羟基酸,是抑他汀类具有二羟基庚酸结构或为内酯或为开环羟基酸,是抑制制HMG-CoA还原酶的必需基团,但是内酯环必需转换成还

8、原酶的必需基团,但是内酯环必需转换成开环羟基酸才呈现药理活性开环羟基酸才呈现药理活性 辛伐他汀辛伐他汀 (内酯环形)(内酯环形) 普伐他汀(开环羟基酸)普伐他汀(开环羟基酸)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羟酸型吸收较好,内酯型吸收后在肝脏水解为羟酸型。羟酸型吸收较好,内酯型吸收后在肝脏水解为羟酸型。洛伐他汀一般口服洛伐他汀一般口服2周后明显显效,周后明显显效,4-6周最佳治疗效果。周最佳治疗效果。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药理作用药理作用】1 调血脂作用调血脂作用1)降)降LDL-C作用最强,作用最强,TC次之,次之,TG更弱,作用成剂更弱,作用成剂量依赖性,量依赖性, HDL略升高略升高 2)作用

9、机制)作用机制A:抑制抑制HMG-CoA还原酶,还原酶,Ch合成受阻,血浆合成受阻,血浆Ch降低降低 他汀类与他汀类与HMG-CoA化学结构相似,对化学结构相似,对HMG-CoA还原酶亲和力高。还原酶亲和力高。B:代偿性增加肝细胞表面代偿性增加肝细胞表面LDL R,使血浆,使血浆LDL降低,降低,VLDL代谢加快,肝合成和释放代谢加快,肝合成和释放VLDL降低降低C: VLDL降低间接导致降低间接导致HDL 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2、 非调血脂作用,但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非调血脂作用,但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

10、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的反应性 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促进增殖和迁移,促进VSMCs凋亡凋亡3) 降低血浆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炎性反应减轻反应蛋白,炎性反应减轻4)抑制单核细胞)抑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功能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功能 5)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等 。n6)抗氧化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抑制清除自由基,抑制ox-LDL的生成的生成n7) 动脉壁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形成动脉壁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形成,动脉斑块,动脉斑块稳定和缩小稳定和缩小基质金属蛋白酶():分解基质,加速胶基质金属蛋白酶():分解基质,加速

11、胶原降解,降低纤维帽的抗张强度,斑块破裂。原降解,降低纤维帽的抗张强度,斑块破裂。TNF损伤结构蛋白,增加纤维帽的脆性;刺激细损伤结构蛋白,增加纤维帽的脆性;刺激细胞表达胞表达MMP,使斑块易于破裂。,使斑块易于破裂。他汀下调他汀下调MMP表达,降低巨噬细胞活性,降低斑表达,降低巨噬细胞活性,降低斑块块T细胞活性,下调细胞活性,下调TNF含量,产生抗含量,产生抗AS作用。作用。3、肾脏保护、肾脏保护 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调节血脂: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调节血脂: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a,b,和和型高脂血症型高脂血症2、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3、预防心脑血管急

12、性事件、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4、抑制血管形成术后再狭窄等。、抑制血管形成术后再狭窄等。 (五)不良反应(五)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 肌痛,皮肤潮红,头痛等暂时性反肌痛,皮肤潮红,头痛等暂时性反应应2 偶见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偶见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横纹肌溶解症(可能导致肾衰)横纹肌溶解症(可能导致肾衰) 定期检测肝功能定期检测肝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二)(二)胆汁酸结合树脂影响胆固醇吸收药胆汁酸结合树脂影响胆固醇吸收药考来烯胺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 (消胆胺)(消胆胺)苯乙烯型强碱性阴离子高交换树脂类苯乙烯型强碱性阴离子高

13、交换树脂类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胆固醇和胆固醇和LDL-C和和apoB,HDL不变,不变,TG和和VLDL影响较小。影响较小。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1在肠道通过在肠道通过Cl-换取胆汁酸,与胆汁酸生成不被吸收的络合物,换取胆汁酸,与胆汁酸生成不被吸收的络合物,阻滞胆汁酸在肠道重吸收,也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取。阻滞胆汁酸在肠道重吸收,也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取。2 由于胆汁酸由于胆汁酸,肝内,肝内Ch经经7-羟化酶作用转化为胆汁酸。羟化酶作用转化为胆汁酸。3 肝细胞中肝细胞中Ch,致肝细胞表面,致肝细胞表面LDL受体增加或活性增强,使受体增加或活性增强,使LDL-C 经受体进入肝细胞,血浆经受体进

14、入肝细胞,血浆LDL 4 继发性增加继发性增加HMG-CoA还原酶活性,与他汀类合用协同还原酶活性,与他汀类合用协同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 【 临床运用临床运用】适用于适用于 a及及 b及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血症及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血症 ,对,对纯合子家族性高纯合子家族性高Ch血症无效血症无效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腹胀,便秘,长期应用影响脂胃肠道反应:恶心腹胀,便秘,长期应用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叶酸及其他一些药物吸收溶性维生素,叶酸及其他一些药物吸收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三)(三)酰基辅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制药抑制药 甲亚油酰胺(

15、甲亚油酰胺(melinamide) 1、抑制、抑制ACAT,阻滞细胞内,阻滞细胞内Ch向胆固醇酯(向胆固醇酯(CE)的转化,减少外源性的转化,减少外源性Ch的吸收,肝的吸收,肝VLDL形成形成 2、阻滞外周组织、阻滞外周组织CE的蓄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有的蓄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有利于利于Ch的逆化转运。的逆化转运。3、 抑制抑制ACAT,发挥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发挥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应4、适用于、适用于型高脂蛋白血症型高脂蛋白血症5、 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轻微, 可有食欲减退或腹泻可有食欲减退或腹泻二、主要降低二、主要降低TG及及VLDL的药物的药物 (一)(一) 贝特类贝

16、特类苯氧芳酸类:氯贝丁酯,苯氧芳酸类:氯贝丁酯,吉非贝齐,苯扎贝特和非诺吉非贝齐,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贝特氯贝丁酯氯贝丁酯(安妥明(安妥明clofibrate)肝胆系统并发症,)肝胆系统并发症,且不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且不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现已少用现已少用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1能降低血浆能降低血浆TG、VLDL-C、TC 、LDL-C;能升高;能升高HDL-C 。 苯扎贝特苯扎贝特 较强较强 2 抗凝血、抗血栓和抗炎作用抗凝血、抗血栓和抗炎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作用机制作用机制】1 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 ),调节),调节脂蛋白酯酶(脂蛋白酯

17、酶(LPL)活性、)活性、APO 等基因表达,增加等基因表达,增加LPL 和和APO生成;促进生成;促进肝脏摄取脂肪酸,抑制合成肝脏摄取脂肪酸,抑制合成 。2 活化后增加诱导型活化后增加诱导型iNOS 活性,促进活性,促进NO生成,从而抑制巨噬细胞表达生成,从而抑制巨噬细胞表达MMP-9。3 降低降低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抑制平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滑肌细胞增殖等4 降低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减少纤溶酶激活物抑降低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减少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制物(PAI-1)的产生)的产生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原发性高原发性高TG血症,血症, 型高脂血

18、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型高脂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消化道:恶心腹胀。消化道:恶心腹胀。 2乏力,头痛,脱发等乏力,头痛,脱发等3肝功能异常诱发胆石症和恶性肿瘤倾向。肝功能异常诱发胆石症和恶性肿瘤倾向。氯贝丁脂(氯贝丁脂( 1962年)年):可致心律失常、胆囊炎和胆石:可致心律失常、胆囊炎和胆石症及增加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症及增加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吉非贝齐(吉非贝齐( 80年代合成,作用强,毒性低)年代合成,作用强,毒性低):药理作:药理作用强于氯贝丁酯用强于氯贝丁酯, 长期使用减少冠心病死亡率和发生长期使用减少冠心病死亡率和发生率。率。(二)烟酸(二)烟酸 nicotinic a

19、cid【药理作用药理作用】1大剂量降低血中大剂量降低血中VLDL和甘油三酯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2长期用药降低长期用药降低LDL和胆固醇水平和胆固醇水平,升高血中升高血中HDL水平水平3 降低降低LP(a)【作用机制作用机制】1 降低细胞降低细胞cAMP,使脂肪酶活性,使脂肪酶活性,脂肪组织,脂肪组织TG不不易分解出易分解出FFA(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则肝脏合成,则肝脏合成TG的原的原料料,血,血TG,VLDL的合成和释放的合成和释放,也使,也使LDL来来源减少源减少2 TG导致导致HDL分解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减少 HDL 利利Ch逆行转逆行转运运3 抑制抑制TXA2生成,生成,PGI2生成生

20、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张血管(三)临床应用(三)临床应用广谱调血脂药广谱调血脂药 对对b型及型及型最好型最好(四)不良反应:多,现少用(四)不良反应:多,现少用第一节第一节 调血脂药调血脂药(三)(三)降低降低LP(a)的药物)的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热点热点 1 血浆血浆LP(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apo(a)与纤溶酶原高度相似,竞争性抑制纤溶)与纤溶酶原高度相似,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活化,促进血栓的形成酶原活化,促进血栓的形成2)增进单核细胞向内皮的黏附,参与泡沫细胞的形)增进单核细胞向内皮的黏附,

21、参与泡沫细胞的形成成 2 药物:烟酸,药物:烟酸, 阿昔莫司等阿昔莫司等 第二节第二节 抗氧化剂 ox-LDL(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 )促进动脉粥样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1 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单核细胞向内皮的黏附并向内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单核细胞向内皮的黏附并向内皮下转移皮下转移2 阻滞进入内皮下的巨噬细胞返回血流阻滞进入内皮下的巨噬细胞返回血流3 巨噬细胞摄取巨噬细胞摄取ox-LDL而成为泡沫细胞而成为泡沫细胞4 促进内皮细胞释放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促进内皮细胞释放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导致导致VSMCs增殖和迁移,摄取增殖和迁移,摄

22、取ox-LDL而成为泡沫细而成为泡沫细胞胞 5 泡沫细胞的脂质积累形成脂质条纹和斑块泡沫细胞的脂质积累形成脂质条纹和斑块 6 受损内皮细胞还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受损内皮细胞还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普罗布考普罗布考(丙丁酚,(丙丁酚,probucol)【体内过程体内过程】吸收低于吸收低于10% 且不规则且不规则 ,蓄积于脂肪组织和肾上腺,蓄积于脂肪组织和肾上腺 达峰时间:达峰时间: 24h, 3-4个月达个月达Css【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1、抗氧化作用:本身被氧化成普罗布考自由基,抑、抗氧化作用:本身被氧化成普罗布考自由基,抑制制ox-LDL的生成及一系列病变过程。的生成及一系列病变过

23、程。2、抑制、抑制HMG-CoA还原酶,还原酶,Ch合成合成, LDL-C下降。下降。3、提高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和、提高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和apoE的血浆浓度,使的血浆浓度,使HDL颗粒中颗粒中Ch减少,提高减少,提高HDL数量和活性。数量和活性。【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1 抗氧化作用抗氧化作用 :抑制:抑制ox-LDL的生成及其引起的一系的生成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病变过程列病变过程 2 调血脂作用:使血浆调血脂作用:使血浆TC和和LDL-C下降,下降,3 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冠心病发病率降低, 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停止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停止发展或消退发展或消退临床应用:各型高胆固醇血症;长期用药阻滞

24、临床应用:各型高胆固醇血症;长期用药阻滞AS的的 发展。发展。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但可出现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但可出现Q-T延长。延长。第三节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多烯脂肪酸(polenoic fatty acids)一、一、n-6型多烯脂肪酸型多烯脂肪酸 亚油酸,亚油酸, -亚油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降脂作用弱亚油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降脂作用弱 二、二、n-3型多烯脂肪酸型多烯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和二十)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主)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要来

25、自海洋生物。药理作用与机制药理作用与机制 1调血脂调血脂 :降低:降低TG及及VLDL-TG的作用较强,升高的作用较强,升高HDL-C和和HDL2,apoA/ apoA比值比值。 可能抑制肝合成可能抑制肝合成TG和和apo B,LPL活性活性,促进,促进VLDL分解分解 2 非调血脂非调血脂 :1) 取代取代AA形成形成TXA3,减弱,减弱TXA2促血小板聚集和收促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缩血管 2) 血管壁形成血管壁形成PGI3-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3)抑制抑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释放,从而抑制释放,从而抑制VSMCs 增殖和迁移。增殖和迁移

26、。4)增加红细胞可塑性,改善微循环)增加红细胞可塑性,改善微循环 5)二十碳五烯酸转化为)二十碳五烯酸转化为LTB5 ,减弱,减弱LTB4的促白细的促白细胞向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趋化,血胞向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趋化,血IL-1 和和TNF,粘,粘附分子活性附分子活性。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用于高用于高TG性高血脂症性高血脂症【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一般无,但长期用药出血时间延长,一般无,但长期用药出血时间延长,免疫反应下降免疫反应下降第四节第四节 粘多糖和多糖类粘多糖和多糖类粘多糖:氨基己糖或其衍生物与糖醛酸构成的二糖单位粘多糖:氨基己糖或其衍生物与糖醛酸构成的二糖单位多次重复组成的长链。多次重复组成的长

27、链。 保护动脉内皮药保护动脉内皮药 肝素肝素 1降低降低TC 、LDL、 TG 、VLDL ,升高,升高HDL 2 对动脉内皮有高度亲和性对动脉内皮有高度亲和性,保护动脉内皮保护动脉内皮 3抗炎:抑制白细胞向血管内皮黏附及其向内皮下转移抗炎:抑制白细胞向血管内皮黏附及其向内皮下转移 4 阻滞阻滞VSMCs的增殖迁移的增殖迁移 5 加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的促微血管形)的促微血管形成成6 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抗血栓形成等作用7 抗凝血作用过强,口服无效,不便应用抗凝血作用过强,口服无效,不便应用 第四节第四节 粘多糖和多糖类粘多糖和多糖类【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

28、量肝素】1、4-6kD , 生物利用度较高生物利用度较高2、抗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a活力大于抗凝血因子活力大于抗凝血因子a,从而抗凝,从而抗凝血作用较弱,血作用较弱, 抗血栓形成作用较强。抗血栓形成作用较强。3、依诺肝素、依诺肝素 替地肝素替地肝素 4、 主要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天然类肝素天然类肝素】1、硫酸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及、硫酸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及冠心舒(脑心舒)冠心舒(脑心舒) 2、抗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 a作用较弱,抗凝血因子作用较弱,抗凝血因子a作作用较强用较强3、半衰期长,口服有效。、半衰期长,口服有效。4、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

29、病。、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复习题复习题植物药抗植物药抗AS:人参,丹参,绞股兰,蒲黄,何人参,丹参,绞股兰,蒲黄,何首乌,山楂,大蒜,川芎和红花等。首乌,山楂,大蒜,川芎和红花等。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单核细胞单核细胞LDL-C黏附分子黏附分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氧化的氧化的LDL-C斑块破裂斑块破裂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CRP斑块不稳定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和血栓形成氧化氧化炎症炎症内皮功能受损内皮功能受损CR

30、P: C反应蛋白LDL-C: 低密度脂蛋白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自由基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激活内皮细胞激活 通透性 粘附性 血管舒张 AS易发部位和症状易发部位和症状 1主要易发部位:大型和中型动脉,主要易发部位:大型和中型动脉,eg.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多见。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多见。 其次是肢体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其次是肢体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动脉。 2症状:主要由管腔狭窄,闭塞,或症状:主要由管腔狭窄,闭塞,或管壁出血而引起。管壁出血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31、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疾病 例如:例如:l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肌梗塞l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眩晕,头痛,昏厥等眩晕,头痛,昏厥等 症状,症状,如形成血栓或血管破裂则意识丧失,瘫痪,失语如形成血栓或血管破裂则意识丧失,瘫痪,失语症。症。l 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l 下肢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间隙性跛行,如管腔闭塞了间隙性跛行,如管腔闭塞了产生坏疽。产生坏疽。复习题复习题n试述他汀类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试述他汀类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及应用。及应用。n试述贝特类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试述贝特类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及应用。及应用。n简述调血脂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简述调血脂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脂蛋白呈球状,表面覆盖极性分子或亲水基团,如载脂蛋白、脂蛋白呈球状,表面覆盖极性分子或亲水基团,如载脂蛋白、磷脂和游离磷脂和游离TC的亲水性基团。脂蛋白核心部分:疏水基团和疏的亲水性基团。脂蛋白核心部分:疏水基团和疏水分子。水分子。HDL及及LDL的疏水核心主要含胆固醇酯(),的疏水核心主要含胆固醇酯(),而而CM及及VLDL的内核含大量的内核含大量TG及少量()。及少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