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微观经济学市场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1页
第九章微观经济学市场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2页
第九章微观经济学市场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3页
第九章微观经济学市场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4页
第九章微观经济学市场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本章从所有者方面来研究要素的供给,并把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得出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理论,从而完成对要素市场的分析。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原则 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问题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1.生产者:o中间要素的所有者o追求利润最大化2.消费者:o原始要素的所有者o追求效用最大化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理论:o 要素供给理论主要考察消费者的要素供给行为。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要素供给理论的合理构成:1.基于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中间要素的供

2、给理论。可以归属于一般产品的供给问题2.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原始要素的供给理论。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特点:o 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简称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既定不变的。o 消费者只能将其中部分要素提供给市场,其余留为自用。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问题:o 消费者如何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要素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条件:o 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要素供给原则 若“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小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只

3、要将用于要素供给的部分资源转移到保留自用上去即可增大总效用(减少一单位“要素供给”所损失的效用小于增加一单位“保留自用“所增加的效用)。 若“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大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只要将用于保留自用的部分资源转移到要素供给上去即可增大总效用(减少一单位“保留自用”所损失的效用小于增加一单位“要素供给”所增加的效用)。要素供给原则 小结:o 只要“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不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就会发生要素在两种用途间的转移,然而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二者最终趋于相等。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o 要素供给的效用是间接效用。 这是因为由于提供生产要素并不能直接获得效用,

4、而只能通过收入获得效用。 所以,消费者提供要素是为了获得收入,但最终目的利用收入进行消费。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边际效用的一般形式: = 或 = o L为 要素供给增量;o Y为收入增量;o U为效用增量。ULU YY LdUdLdU dYdY dL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边际效用的特殊形式:o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面临的要素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是既定要素价格的接受者。dUdLdU dYdY dLdYdL=W = = WdUdY要素供给原则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o 自用资源既可带来直接效用也可带来间接效用。 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利用自用时间做家务。或者,由于节省了本来需请他人来做家务的开

5、支,消费者收入相对增加,从而间接增加效用。 第二种情况:消费者利用自用时间看电影或休息。由于直接满足了消费者的娱乐和健康需要,所以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效用。要素供给原则 第一种情况本质上与要素供给一样。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 ,l为自用资源数量。dUdl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原则:dUdl= WdUdYdU/dl=WdU/dY要素供给原则(总结)o L为消费者拥有的单一既定的资源总量o W为资源(要素)的价格o l为消费者自用资源数量o L-l为要素供给量o Y为从要素供给中获得的收入,等于W(L-l)要素供给原则(总结) 消费者的效用来自两个方面:自用资源和要素供给的收

6、入。 U=U(Y,l) 预算线: (L-l)+l=L,或Y+Wl=WL要素供给原则(总结)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问题可以表述为:o 在约束条件Y+Wl=WL下,使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U(Y,l)达到最大。无差异曲线分析0Y要素供给的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LY*l*EKlYU0U1U2G*无差异曲线分析 无差异曲线分析:o 消费者拥有的资源是既定的,所以,无差异曲线在右端是有边界的。o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dY/dl=-W。无差异曲线分析 资源供给的边际替代率:o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 MRSlY=-dYdl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价格的含

7、义:o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必须放弃的收入量。dYdl- =W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原则: - = = =WdYdldU/dldU/dYMUlMUY要素供给问题 根据要素供给原则,可以确定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上最优自用资源的数量,进而可以确定最优的要素供给量。 要素供给原则给出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与要素供给量之间的关系。0Y价格扩展线Ll0EK2lU0U1U2PEPK1K0l1l20W要素供给曲线L-l2W2L-lCBAW1W0L-l1L-l0要素供给问题注意要素供给曲线不一定总是向右上方倾斜:1.要素供给曲线形状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亦即效用函数的特点。不论提供何种

8、要素,由此所得的收入对效用的影响是一样的。然而,自用资源的性质不同对效用的影响有较大差异。2. 某些资源保留下来即可增加效用,如时间。要素供给问题3.某些资源保留下来未必增即效用,即使能够增加效用,但也微不足道,如不存在其他用途的土地。4.某些资源保留下来不仅不能增加、反而减少效用,如收入。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曲线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劳动和闲暇 闲暇:o 闲暇是消费者在既定的时间资源条件下,提供劳动后的剩余时间。 闲暇带来直接效用。 消费者对时间资源在劳动和闲暇之间的分配实质上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劳动供给曲线 单

9、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o 预算线: Y+WH=W16o 效用函数: U=U(Y,l)0Y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之间的分配16H0EK2HU0U1U2PEPK1K0H1H2YACB0W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16-H2W216-HcbaW1W016-H116-H0S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o 劳动与闲暇存在着反向变化关系。o 闲暇的机会成本就是劳动的价格。 增加一单位闲暇,意味着丧失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率。 若将闲暇看成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率。 增加闲暇相当于用劳动收入购买闲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工资率上涨的效应:1.替代效应:o工资率上涨意味着闲暇价格上升了,相对于其他商品

10、闲暇变贵了,因此消费者将减少对闲暇的购买,从而劳动的供给增加。2.收入效应:o工资率上涨意味着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将增加包括闲暇在内的所有商品的购买,进而劳动的供给将减少。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 结论:o 闲暇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相反的。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闲暇的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率上涨而增加。如果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闲暇的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上升,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率上涨而减少。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o 对一般商品而言,收入效应总是小于替代效应的。 每种商品只占消费者预算得很小部分,其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收入的影响较小,更多地引起消费者对其替代品的选择

11、。o 然而,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可以大于替代效应。 消费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闲暇价格变化将大大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所以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更大,可以大于其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比较:o 第一阶段:工资率即闲暇价格较低。 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并不很大,所以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小,不能抵消、更不可能超过替代效应。 劳动供给将随工资率上涨而增加,即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o 第二阶段:工资率即闲暇价格较高。 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大,因此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将是很大

12、的,从而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可以超过替代效应。 劳动供给将随工资率上涨而减少,即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o 结论: 将两个阶段合在一起,便得到向后折弯的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当工资率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尽管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但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却不一定如此:o 在较高的工资率水平上,现有工人也许提供较少的劳动,但高工资也会吸引新的工人进来,因此总的劳动供给一般还是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增加,从而劳动的

13、市场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0W均衡工资的决定LDW0L0S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在均衡点上,劳动需求方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劳动供给方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均衡工资率的变化原因:1.劳动需求变动1)劳动的边际生产力2) 产品的边际收益2. 劳动供给变动1)非劳动收入2) 社会习俗3) 人口总量与结构4) 工会组织的垄断力量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土地的供给曲线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土地的特点:1. 土地本身可以买卖2. 土地作为要素提供的生产服务也可以买卖

14、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3. 土地有两种需求和供给1) 土地自身的供求2) 土地提供的服务的供求4. 土地有两种价格1) 土地自身的价格2) 地提供的服务的价格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土地供给:o 生产要素理论中的土地供给是指土地提供的服务的供给,而不是土地本身的供给。 土地价格:o 生产要素理论中的土地价格是指土地提供的服务的价格,而不是土地本身的价格。土地的供给曲线 土地供给的边际效用分析:o 土地的效用 U=U(Y,q) Y为土地收入,地租 q为自用土地数量土地的供给曲线o 由于自用土地仅占土地的一个很微小的部分,所以,假设自用土地的边际效用为0。o 则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函数: U=U(

15、 Y )土地的供给曲线 土地供给的边际效用分析:o 效用最大化土地收入最大化土地供给最大化土地的供给曲线 结论:o 只有土地的供给量无限大,土地供给所得收入的边际效用才有可能为0,从而等于自用土地的边际效用,实现效用最大化。(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总是非负的。)o 所以,土地所有者将提供其拥有的全部土地,而不论地租之高低。RQ0QS土地的供给曲线0qYK1K0YQU1U2E土地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土地的供给曲线 水平的无差异曲线表示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与自用土地数量无关。在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尽管自用土地数量不同,但每一点的收入均相等,故它们是无差异的。 当地租由K0上升到K1时,土

16、地所有者最优的自用土地数量始终为0,从而土地供给量总为全部土地Q。土地的供给曲线 结论:o 不论地租如何变化,土地供给等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全部土地资源。土地的供给曲线 土地用途的单一性:o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原因不在于土地自身数量的固定不变,而是因为土地只有生产性用途,没有自用价值。(一旦考虑到土地的自用价值,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不再是垂直的,而是略微向右上方倾斜。)土地的供给曲线o 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其用途是单一的,或者说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为0,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是垂直的,即使该资源价格下降,它也不会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因为无利可图),即它的供给量不会减少。o 任意一种资源对其用途的供

17、给曲线在其机会成本水平之上垂直。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o 土地的市场供给等于所有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的加总。 由于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曲线都是垂直的,因此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RQ0QS土地服务的均衡价格R0DRQ0QS地租及其原因R1DD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地租的产生:o 地租完全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与土地的供给曲线无关。地租随土地的需求曲线上升而上升,随土地的需求曲线下降而下降。o 地租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土地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1. 技术进步: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得到提高2. 人口

18、增加:对土地产品(如粮食)的需求增加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结论:o 地租产生于土地边际生产力提高和土地产品的需求增加。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o 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提供的服务价格。o 地租是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 准租金:o 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着重生产的短期PQ0Q0P0ACAVCMCDGBEC准租金经济利润固定总成本可变总成本准租金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o 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类似于租金,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部分收入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

19、部分要素收入称为经济租金。0R经济租金QDR0Q0SAE经济租金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类似于生产者剩余,即使去掉阴影部分,要素供给量也会不减少,因为要素所有者仍然获得了其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实质:o 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是要素收入的一个部分。o 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需,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o 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 供给曲线越陡峭,经济租金越大。租金是经济租金的特例,是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 如果供给曲线为水平线,则经济租金便完全

20、消失。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资本和利息 资本的供给 资本市场的均衡资本和利息资本的特征:1. 资本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被生产出来,因而其数量是可变的。(资本与劳动和土地的区别)2. 资本被生产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资本与一般消费品的区别)3. 资本被作为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资本与储蓄的区别)资本和利息 资本的定义o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资本和利息利息1. 资本作为一种物品,本身具有一个价格,可称为资本价值。2. 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被租借使用,因而具有一个使用价格或称为资本所有权的价格,

21、即利息率。资本和利息 利息率:o 假设一台价值为10000元的机器被使用一年得到的收入为1000元。o 则用年收入除以机器本身的价值得到的就是该机器每单位价值的年收入,即该机器的年利率为: 1000/10000=10%资本和利息 资本的使用价格即利息率等于资本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 = Z为资本年收入 P为资本价值ZP资本和利息 在使用资本的过程中,资本价值(资本的自身价格)发生了变化,则利息率必须调整: = P为资本价值增量,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0。Z+PP资本和利息o 尽管不同资本的价值或年收入可能不同,但他们的使用价格即利息率却有相等的趋势。 原因:利息率的差别影响着资本的需求,进而影

22、响着资本价值,最终导致不同资本的利率趋同。资本的供给 资本数量的变化:o 个人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通过储蓄增加自己的资本。但在土地和劳动的供给中不存在这种情况: 一个人购买更多的土地总是伴随着其他人拥有的土地的等量减少,因而整个土地市场的供给不变。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个人不可能无限度提供劳动。资本的供给o 资本数量的可变性使得资本供给问题变成首先确定最优资本数量,然后才是对既定资本在供给和自用之间进行选择。 在土地和劳动供给问题中,都是直接面对既定资源在供给和自用之间的选择。资本的供给 长期消费决策:o 因为,确定最优资本数量意味着对现有资本存量的调整,就是个人进行储蓄或负储蓄。储

23、蓄是未来消费,最优资本数量的确定就变成最优储蓄量的确定。o 所以,最优资本数量最终是消费者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问题,即长期消费决策问题。资本的供给假设:1. 一个人只有两个时期:挣钱时期和退休时期。2. 个人可以自由借入或借出。3. 在生命期结束时,没有负债和遗产。4. Y为一生收入;r为利息率;C0为当前消费;S0为当前储蓄;C1为未来消费。资本的供给Y= C0+S0(1+r)S0=C1Y=C0+C11+rU1U2U3C0C10C01C00C11C10BAWW长期消费决策资本的供给预算线方程为:Y=C0+预算线的斜率是:-(1+r)总收入为OW;当前消费为OC01;当前储蓄为C01

24、C00;未来消费为C01B=(1+r)C01C00。C11+rS0贷款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 储蓄或贷款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在于利率变化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对比。资本市场的均衡 短期均衡:o 由于储蓄流量与资本存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假设储蓄在短期中对资本数量不发生影响,即短期中资本存量固定不变。资本市场的均衡 结论:o 短期资本供给曲线与利率高低无关,是一条垂线。Q10QSS资本市场的均衡DSSQ001资本市场的均衡 长期均衡:o 在长期中,储蓄大于资本折旧的结果将导致短期资本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资本供给增加。同时,储蓄伴随利率的降低不断减少,最终等于资本折旧。o 在长期中,储蓄小于资本折旧

25、的结果将导致短期资本供给曲线向左平移,资本供给减少。同时,储蓄伴随利率的上升不断增加,最终等于资本折旧。资本市场的均衡o 在资本市场长期均衡点上,储蓄量一定与资本存量的折旧相等。除非资本的需求曲线移动或者人们对未来消费偏好改变,否则长期均衡是稳定的。资本市场的均衡 资本的长期供给曲线:o 在长期中,储蓄可以改变资本存量的数量,而储蓄的多寡又与利率有关,所以在每一利率水平上都有一个最佳的资本存量。o 与劳动市场一样,较高的利率会吸引更多的、新的储蓄,因此总的储蓄供给还是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市场资本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第五节* 欧拉定理 要素的实际报酬:o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PMPL=W MPL =W/P PMPK=r MPK=r/P欧拉定理o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所有劳动的实际报酬LMPL 所有资本的实际报酬KMPK欧拉定理 若设整个社会的总产品为Q,那么是否存在下述等式? Q=LMPL+KMPK欧拉定理 欧拉定理(产品分配净尽定理):o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 Q=LMPL+KMPK欧拉定理o 如果规模报酬递增: QLMPL+KMPK欧拉定理 证明: Q=f(L,K)Q=Lf( , ) Q=L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