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_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_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_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_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课题的设计主线是以水分子净化之旅的方式从浑浊的且有颜色的水出发。一、第一站自来水厂。探究过程(一)学生分组实验: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选用生活中的器材尝试第一次过滤。浑浊的红色的水明帆沉降自选器材(倒扣的半个矿泉水瓶、棉花、纱布、细沙、滤纸等)浅红色澄清滤液。第一次过滤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过滤操作。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少欠缺之处,但老师此时不要进行一一点明,留待讲解了课本上用漏斗和滤纸等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要点时,让学生回忆进行第一次过滤实验时的不足之处,达到加深学生对过滤操作要点的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也为学生用滤纸进行第二次过滤的正确操作奠定基础。探究过程(二)学生分组

2、实验:浅红色澄清滤液活性炭静置用滤纸澄清滤液第二次过滤由于得到的滤液仍然有颜色,让学生们思考可以向其中加入什么物质进一步吸附色素。因为加入活性炭后,液体会变成黑乎乎的颜色,教师借机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水反而变得更“脏”了。用以提高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活性炭吸附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静置的时间内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过滤操作,并归纳出其中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并讲解其中的原因。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第一次用生活中的棉花、纱布等进行过滤操作时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以加深对过滤操作的理解和记忆。探究过程(三)探究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无色澄清滤液不是纯水,还溶解着别的物

3、质。教师演示实验:取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无色澄清滤液,滴到干净的干燥烧杯中进行蒸发,向学生展示烧杯底部是否留有白色斑点。由于该实验涉及到一定的危险性,如烧杯可能因受热不均或外底部不干燥导致在加热时破裂。所以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在实验之前应向学生展示烧杯是干净和干燥的,现场从学生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取水滴到烧杯中进行蒸发。蒸发结束后向全班学生展示烧杯底部的白色斑点。说明过滤后的水的确不是纯水,充分验证了学生们的猜想,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和信心,也加深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二、第二站烧水壶。探究过程(一)硬水和软水:水分子随着奔涌向前的大军一路来到了一户人家的厨房中,被装到了烧水壶中。好

4、奇的水分子发现,水烧开后壶底部留有白色的东西,于是对这些白色东西进行了探究,从而引出了硬水、软水的概念,以及区分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取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一部分与试管1中,老师现场向试管2中加入相同的另一些澄清的水。然后分别向这两只试管中加入相等量的2滴管肥皂水,震荡。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水的量要一致,加入的肥皂水的量要一致。试管2中是现场由教师添加同样的水,方便同试管1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是试管2中的水硬度低于试管1。这时教师才能告诉学生试管2中的水是来自学校的净水机。这样用实验充分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探究过程(二)蒸播水分子随着上升的热气

5、流来到了壶盖上,许许多多的水分子伙伴们聚集到了一起。这时水分子发现自己身边再也没有其他杂质了,全部都是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水分子伙伴们。它们一起欢欣鼓舞,庆祝自己和伙伴们通过一步步的共同努力,终于到达了理想的纯净之地。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懂得了保护地球环境、爱护水资源、净化水资源、创造清洁地球家园的重要性。课堂总结:通过让学生回忆作为水分子一路走来的自身净化过程,总结本课题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懂得保护地球环境、净化水资源的重要性,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含义。课堂练习:自我测评,小组讨论,反馈纠正。导学案设计如下:课题2:水的净化-水分子的净化之旅一.

6、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2 .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储等净化水的方法。3 .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1 .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2 .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对改善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课前知识积累】1 .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2 .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3 .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4 .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

7、哪些要领?5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情境导入】同学们,五一假期就要到了,想不想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水分子的净化之旅,看看水分子是怎样从我这杯有颜色的浑水出发到达纯净的理想之地的。二、自主探究:第一站:自来水厂【阅读】课本74页,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想一想水分子自身经过了哪些净化过程。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一一(加絮凝剂)沉淀一一过滤一一(活性炭)吸附一一消毒一一配水2、归纳总结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等学生分组实验: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选用生活中的器材尝试第一次过滤。浑浊的红色的水明帆沉降自选器材(倒扣的半个矿泉水瓶、棉花、纱布、细沙、滤纸等)浅红色滤液

8、第一次过滤知识补充(1)静置沉淀法:如农村家庭厨房通常用水缸盛水,即利用了此原理。(2)吸附沉淀法:常用吸附剂:木炭、活性炭;(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絮凝剂:明研,它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实验总结:1.生活中的棉花、纱布、干净的沙子能否对浑浊水起一定的过滤作用?2.在此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探究过程(二)学生分组实验:浅红色澄清滤液活性炭静置思考:加入活性炭后为何反而液体变成黑色浑浊了呢?(3)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过滤可以分离与的混合物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9、?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的边缘;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玻璃棒的作用:。学生分组实验:静置后的液体用滤纸澄清滤液第二次过滤【交流讨论】1.过滤后,滤液变澄清了吗?若仍有颜色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 .这次得到的澄清滤液可以喝吗?3 .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些澄清的滤液不是纯水?探究过程(三)教师演示实验:取上面过滤过的液体滴在干燥的干净烧杯上,加热待蒸发后,观察现象。现象:。结论:0第二站烧水壶探究过程(一)硬水和软水知识点2:硬水和软水I【阅读】课本76页归纳1、硬水和软水的概念硬水:含有

10、较多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2、硬水检验:学生分组实验:取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一部分与试管1中,老师现场向试管2中加入相同的另一些澄清的水。然后分别向这两只试管中加入相等量的2滴管肥皂水,震荡。注意:两个试管中的水量要相等。现象:试管1产生的泡沫,试管2产生的泡沫,浮渣多。结论:产生泡沫少的是,产生泡沫多的是。"【阅读】P76第3段,回答使用硬水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呢?3、硬水的软化(D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实验室常用的方法得到蒸储水以降tT低水的硬度,J(3)在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来得到软水。探究过程(二)蒸储知识点3:蒸眼观察B7图4-20和4-21实验1

11、、蒸储的概念: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储。2、蒸储的作用:通过蒸储,可以把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如工业制氧气),也可以把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杂质分离开来(如蒸储水就是用蒸储的方法得到的)3、蒸储与蒸发的区别与联系:联系渚B是给液体加热出来气体;区别:蒸储要的是蒸出来并冷凝回流的物质;蒸发要的是蒸出气体后留下的物质。【思考】蒸储瓶中为什么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课堂小结】回忆水分子从有色浑浊水出发经过了哪些自身净化过程,到达理想的纯净之地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 .下列混合物可用

12、过滤方法来分离的是()A、水和氯化钠B、铁粉和铜粉C、酒精和水D、泥沙和食盐水2 .能除去河水中的全部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是()A、沉淀B、蒸储C、吸附D、过滤3 .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储4 .要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钮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后的残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钮(不溶于水),有以下几步操作可供选择,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蒸发溶液过滤溶解水洗烘干A.B.C.D.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一滴雨水滴在玻璃片上,凉干后有痕迹证明雨水不是纯净物B.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C.鉴别蒸储水还是矿泉水可滴加肥皂水D.自来水可以饮用所以是纯净物6 .我们的饮

13、用水是由河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研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则家庭饮用水的正确净化过程是()A.河水一过滤一加氯气一加明研一沉淀一净水B.河水一加氯气一过滤一加明矶一沉淀一净水C.河水一加明研一加氯气一过滤一沉淀一净水D.河水一加明矶一沉淀一过滤一加氯气一净水7 .右图为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1)小卵石、石英沙、膨松棉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作用是。(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可采取.【作业布置】P771、2、3、41、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水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了解了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

14、物,本节的学习可以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以及过滤的操作要点。2、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太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学生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是怎样吸附有颜色的物质及有气味的物质的;学生听说过软水和硬水,但对软水和硬水的区别和净化水的过程与方法不太了解。3、学生听说过过滤,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4、学生在以前虽然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5、由于本课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并且我在授课过程中

15、以水分子的净化之旅为主线,添加了模拟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分组实验和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等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所以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应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本课题的设计主线是以水分子净化之旅的方式从浑浊的且有颜色的水出发。三、第一站自来水厂。探究过程(一)学生分组实验: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选用生活中的器材尝试第一次过滤。浅红色澄清滤液。浑浊的红色的水明矶沉降自选器材(倒扣的半个矿泉水瓶、棉花、纱布、细沙、滤纸等)第一次过滤效果分析:1.由于是自选器材学生刚开始时有点茫然,经小组讨论后逐渐明确,原来可以用棉花、纱布、细沙等代替滤纸也能起到过滤的作用,于是脑洞大开,纷纷动手开始第一次过滤实验

16、。有的只用了棉花,有的只用了纱布,有的用了棉花和纱布的组合,有的用了纱布和沙子的组合等等,经过第一次过滤,得到了较为澄清的浅红色滤液。学生兴致很高,用事实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确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2 .通过第一次过滤,我们还共同发现了一项书本上没有记录的现象:过滤后,用过的棉花、纱布、滤纸等均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粉红色,滤液也由红色变成了浅红色。说明棉花和纱布以及滤纸都有吸附色素的本领。学生眼中充满了探究的喜悦和自豪。3 .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过滤操作。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欠缺之处,但老师此时并没有进行一一点明,留待讲解了课本上用漏斗和滤纸等进行过

17、滤实验的操作要点时让学生自己回忆进行第一次过滤实验时的不足之处,达到加深学生对过滤操作要点的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也为学生用滤纸进行第二次过滤的正确操作奠定基础。探究过程(二)浅红色澄清滤液活性炭静置用滤纸澄清滤液第二次过滤学生分组实验:由于得到的滤液仍然有颜色,学生们想到了课本中提到的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于是加入活性炭后,用滤纸又进行了第二次过滤。效果分析:1.向浅红色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后,同学们发现不但没有变澄清反而变得更“脏”了,变得黑乎乎的。就这一反常现象,老师及时发动学生们思考其中的原因。一名女生主动举手回答说:“活性炭本身就是黑色的是啊,原来是活性炭粉末导致了液体呈现“脏乎乎”的黑色。不

18、得不为这位同学的回答称赞!这提高了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由于活性炭吸附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静置的时间内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过滤操作,并归纳出其中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并讲解其中的原因。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第一次用生活中的棉花、纱布等进行过滤操作时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有的组说:“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有的组说:“没有用铁架台固定倒扣的矿泉水瓶,而是用手拿着进行过滤”;有的组说;“倒扣的矿泉水瓶下端出水口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等等。经过这一回忆,进一步加深了过滤的操作要点,所以学生们在进行第二次过滤操作时几乎没有错误出现,过滤后得到了澄清的无色滤液,充分验证了活性

19、炭具有吸附色素的本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过程(三)探究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无色澄清滤液不是纯水,还溶解着别的物质。教师演示实验:去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无色澄清滤液,滴到干净的干燥烧杯中进行蒸发后发现,烧杯底部留有白色斑点。效果分析:教师提出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液体是不是纯水?学生提出可以用蒸干看看的办法。教师演示实验后,向同学们展示,烧杯底部的确留有白色斑点,说明过滤后的水的确不是纯水,充分验证了学生们的猜想,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和信心,也加深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四、第二站烧水壶。探究过程(一)硬水和软水:水分子随着奔涌向前的大军一路来到了一户人家的厨房中

20、,被装到了烧水壶中。好奇的水分子发现,水烧开后壶底部留有白色的东西,于是对这些白色东西进行了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取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一部分与试管1中,老师现场向试管2中加入相同的另一些澄清的水。然后分别向这两只试管中加入相等量的2滴管肥皂水,震荡。(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水的量要一致,加入的肥皂水的量要一致。)效果分析:1.通过水分子进入烧水壶,对壶底部的白色东西的探究引出了硬水、软水的概念,以及区分方法。2.通过分组实验发现所有组的试管2的泡沫比试管1内的泡沫丰富,且浮渣少。证明教师给的水的硬度比学生过滤后的水的硬度低。这是教师说明试管2中盛的是学校饮水机中的水。又

21、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验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提高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探究过程(二)蒸播水分子随着上升的热气流来到了壶盖上,许许多多的水分子伙伴们聚集到了一起。这时水分子发现自己身边再也没有其他杂质了,全部都是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水分子伙伴们。它们一起欢欣鼓舞,庆祝自己和伙伴们通过一步步的共同努力,终于到达了理想的纯净之地。效果分析: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分子们通过跟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一步步地完成了自身的净化过程,达到了理想之地。达到了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懂得了保护地球环境、爱护水资源、净化水资源、创造清洁地球家园的重要性。2.通过让水分子回忆一路

22、走来的自身净化过程以及所见所闻,总结本课题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达到了很好的总结效果。本课题整体效果总结:本课题教师以水分子自身的净化之旅,从有颜色的浑浊水出发,经过自身的一步步努力,最终到达理想的纯净之地,为一条主线,将本课题的几乎所有的知识点贯穿其中。通过3个学生分组实验,1个教师演示实验,把本课题的重点知识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操作练习和巩固,起到了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并且发现了几个实际问题,如棉花、纱布、滤纸等的吸附作用,活性炭会使水变“脏”等现象。这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最后水分子完成了自身的净化之旅,向学生渗透了保护环境、爱

23、护水资源、净化水资源的重要性,懂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含义。从各方面总体来讲本堂课应该是一个比较优秀的课例。1 .由于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而生活中经常需要较纯净的水,本节将告诉学生了解一些净水的方法和达到的目的,如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其中过滤是净化水的重要步骤,也是实验室分离混合物的重要方法。2 .教材从纯水、自然界的水以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和蒸储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并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3 .从内容上来看,本课题主要是分离混合物的一些化学实验操作方法的介绍,其间也穿插着纯水、软水、硬水的概念知识。4 .

24、本课题中的过滤和蒸储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 .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来分离的是()A、水和二氧化钮B、铁粉和铜粉C、酒精和水D、泥沙和食盐水2 .能除去河水中的全部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是()A、沉淀B、蒸储C、吸附D、过滤3 .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储4 .要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钮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后的残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钮(不溶于水),有以下几步操作可供选择,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蒸发溶液过滤溶解水洗烘干A.B.C.D.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一滴雨水滴在玻璃片

25、上,凉干后有痕迹证明雨水不是纯净物B.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C.鉴别蒸储水还是矿泉水可滴加肥皂水D.自来水可以饮用所以是纯净物6 .我们的饮用水是由河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研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则家庭饮用水的正确净化过程是()A.河水一过滤一加氯气一加明研一沉淀一净水B.河水一加氯气一过滤一加明矶一沉淀一净水C.河水一加明研一加氯气一过滤一沉淀一净水D.河水一加明矶一沉淀一过滤一加氯气一净水7 .右图为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1)小卵石、石英沙、膨松棉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作用(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可

26、采取方法。、整体情况反思1、本课题教师以水分子自身的净化之旅,从有颜色的浑浊水出发,经过自身的一步步努力,最终到达理想的纯净之地,为一条主线,将本课题的几乎所有的知识点贯穿其中。通过3个学生分组实验,1个教师演示实验,把本课题的重点知识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操作练习和巩固,起到了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并且发现了几个实际问题,如棉花、纱布、滤纸等的吸附作用,活性炭会使水变“脏”等现象。这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最后水分子完成了自身的净化之旅,向学生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水资源、净化水资源的重要性,懂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含义。从各方

27、面总体来讲本堂课应该是一个比较优秀的课例。第一站自来水厂。2、由于本课题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教师在备课时按照一课时完成,加上补充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过滤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得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建议喜欢本课堂设计的同行们授课时可以稍作紧凑的进行或分2课时完成。二、课堂内容分阶段反思第一站:自来水厂1 .探究过程(一)中学生分组实验: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选用生活中的器材尝试第一次过滤。浑浊的红色的水明帆沉降自选器材(倒扣的半个矿泉水瓶、棉花、纱布、细沙、滤纸等)浅红色澄清滤液。第一次过滤反思1:学生可能由于不经常在家做家庭小实验,刚开始选取器材使有些犹豫,经跟小组内成员讨论后能够顺利实施操作。过滤完成后提示学生观察用过的棉花、滤纸、纱布等的颜色变化以及过滤前后水的颜色变化,得出棉花、滤纸、纱布等也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但这段时间耗时比较长,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建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探究过程(二)中浅红色澄清滤液活性炭.静置用滤纸澄清滤液>>第二次过滤学生分组实验:由于得到的滤液仍然有颜色,学生们想到了课本中提到的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于是加入活性炭后,用滤纸又进行了第二次过滤。反思2:加入活性炭后液体颜色会变得黑乎乎的。这时可以借机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以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