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特殊大绞花(多个小绞花组合形成)综述_第1页
5特殊大绞花(多个小绞花组合形成)综述_第2页
5特殊大绞花(多个小绞花组合形成)综述_第3页
5特殊大绞花(多个小绞花组合形成)综述_第4页
5特殊大绞花(多个小绞花组合形成)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绞花拆行 编织4个2x2绞花形成4x4绞花 编织2个4x2绞花形成4x4绞花 直接编织4x4绞花 电脑横机5x5绞花拆行 电脑横机6x6绞花拆行 4个2x2绞花形成4x4绞花4x4绞花是4列线圈与相邻的4列线圈交叉换位,也即移圈线圈将跨越4个针距值,而线圈的圈高小于4个针距值,因此需要运用绞花拆行工艺原理,在满足原织物外观要求的条件下,对4x4绞花进行拆行。以下为龙星制版软件应用拆行原理,编织4个2绞2形成4绞4。图3为 4个2绞2形成4绞4的bmp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3 4个2绞2形成4绞4 bmp图工艺分析:如图3所示,第一横列,第2、3

2、和12、13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形成反面线圈,其余在前针床编织形成正面线圈。在第二横列中,因为接下来进行的绞花需要移动前针床,为了避免摇床过程中纱线张力不够而断裂,反面针编织完后翻针到前针床。第7枚针在前后针床编织总针,而在第三、四横列将其后针床的线圈落下,相当于放大了前针床的线圈,有利于接下来的绞花顺利地完成。第五、六横列中的第6、7、8、9枚针翻针到后针床进行第一个2绞2。第七横列中的第10、11枚针翻针到第8、9枚针的前针床。接着在第八横列中,为了使绞完后第6、7枚针上的线圈在下一横列继续向右移动时发生断裂,这时在后针床上继续编织一行,而第8、9枚针上的线圈翻针到前针床。此时因为第2、3和1

3、2、13枚针要编织反面线圈,所以需要先翻针在编织。第九横列完成第二个2绞2,而这两个2绞2合在一起组成一个4绞2,也就是第8、9、10、11枚针上的线圈向左移动2个针距到第6、7、8、9枚针上,第6、7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4个针距到第10、11枚针上形成的。第十横列以上的编织原理与此相同,第6、7、8、9枚针上的线圈继续向左移动2个针距到第4、5、6、7枚针上,第4、5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4个针距到第8、9枚针上,最终完成一个4绞4。上机实验:应用图3制版,编译上机,效果如图4、5所示,图4 4x4绞花(正面)图5 4x4绞花(反面)电脑横机4个2绞2形成4绞4效果图在织物正面,线圈的纹路4列

4、线圈延续且向左,另4列线圈向右,是一个完整的4x4绞花,而在织物的反面,由于分次绞花形成2个4绞2外观效果,反面绞花线圈不连贯,外观效果较差。同时,由于线圈的放松量较大,绞花正面的凹凸效果不太理想。 2个4x2绞花形成4x4绞花以下为应用拆行原理,编织2个4绞2形成4绞4。图6为的2个4x2绞花形成4x4绞花bmp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图6 2个4x2绞花形成4x4绞花bmp图工艺分析:如图6第一横列所示,第2、3和12、13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形成反面线圈,其余在前针床编织形成正面线圈。在第二横列中,第6、7枚针编织后翻针到后针床。下一横列中第8、9

5、、10、11枚针上的线圈向左移动2个针距到第6、7、8、9枚针上。在编织第四横列时,因下一横列第6、7枚针上的线圈要向右移动4个针距,此时第5、6、7、8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后落布而第4、9、10、11枚针不编织进行偷吃,相当于放大第6、7枚针的线圈。编织第八横列时,第2、3和12、13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后要翻针到前针床,以免在第九横列前针床移动时拉断。至此完成第一个4绞2,即第8、9、10、11枚针上的线圈向左移动2个针距到第6、7、8、9枚针上,第6、7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4个针距到第10、11枚针上形成的。第八横列以上的编织原理与此相同,第6、7、8、9枚针上的线圈向左移动2个针距到第4、5、

6、6、7枚针上,第4、5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4个针距到第8、9枚针上,最终完成一个4绞4。上机实验:应用图6制版,编译上机,效果如图7、8所示,图7(正面)2个4x2绞花形成4x4绞花图8(反面)2个4x2绞花形成4x4绞花 织物正面是一个完整的4x4绞花,而反面由于分次绞花形成2个4绞2外观效果,同时由于线圈进行偷吃造成浮线过长,反面绞花线圈不连贯,外观不好看。此外,绞花 正面凹凸效果比较理想,但因线圈所受拉力过大,容易漏针。拆行4x4绞花 本文列举拆行4x4绞花两种工艺,图9为拆行4x4绞花方法一bmp图。工艺分析:如图9第一横列所示,第2、3和12、13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形成反面线圈,其余在

7、前针床编织形成正面线圈。在第二横列中,反面针编织完后翻针到前针床。第4枚针在前后针床编织,接着在第三、四横列中,落布将这枚针的反面线圈脱下,相当于放大了其前针床的线圈,使第五横列的移圈动作能够顺利完成。接着将第2、3和12、13枚针上的线圈翻针到后针床再编织,第4、5、6、7枚针上的线圈移动之后在第七横列进行编织,而周围织针不编织进行偷吃,使需移动的线圈放松(此时,如果线圈放松量不够,还可以在第6、11枚针上进行编织后落布)。反面针在第七横列编织后又在第八横列中翻到前针床上。在第九、十横列中,第4、5、6、7枚针上的线圈移回原位接着翻针到后针床。在第十一横列中,第8、9、10、11枚针上的线圈

8、向左移动,接着在第十三横列中编织一行,此时周围织针不编织进行偷吃,使需移动的线圈放松(此时,如果线圈放松量不够,还可以在第4、5、10、11枚针上进行编织后落布)。之后在第十五横列中将第8、9、10、11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到原位对应的后针床上。此时绞花的这8枚针上的线圈都得到放松,最后在第十六、十七横列中左右4枚针上的线圈交换位置,完成4x4绞花。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图9 拆行4x4绞花方法一bmp图上机实验,电脑横机编织效果如图10、11所示。这种方法编织出来的绞花织物正反面都是完整的,而且凹凸效果比较理想,同时,纱线受力适中,不容易形成漏针。图

9、10(正面)拆行4x4绞花方法一图11(反面)拆行4x4绞花方法一图12为拆行4x4绞花方法二bmp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图12 拆行4x4绞花方法二bmp图工艺分析:如图12第一横列所示,第2、3和12、13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形成反面线圈,其余在前针床编织形成正面线圈。在第二横列中,为放大线圈,第4、5、6、7枚针在前后针床编织,之后在第三、四横列中落布。在第五、六横列中将需绞花的线圈全部翻针到后针床,为防止翻针时漏针,可使用分次翻针。第七横列中将后针床第8、9、10、11枚针上的线圈移动2个针距到前针床上的第6、7、8、9枚针上,接着在第八、九

10、横列上编织,而第4、5、10、11枚针上不编织进行偷吃,放大移圈线圈。同时,第2、3、12、13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后翻针到前针床,防止绞花时针床移动距离过大而断纱。在第十横列中,第8、9、10、11枚针上的线圈移回原位(此时已放大了线圈)。最后左右4枚针上的线圈交换位置(为防止针床移动较大针距时纱线断裂,可将其拆成两行),完成4x4绞花。上机实验,电脑横机编织效果如图13、14所示:图13(正面) 拆行4x4绞花方法二图14(反面)拆行4x4绞花方法二这种方法编织出来的绞花织物正反面都是完整的,反面线圈比较均匀,外观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线圈的放松量较大,绞花正面的凹凸效果不太理想。比较两种方法的编

11、织的织物,在外观上方法一较为理想。电脑横机5x5绞花拆行制版及列举实例经过对电脑横机4x4绞花拆行的几种方法的探讨比较,在以上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类比推导出5x5绞花拆行的方法,用电脑横机龙星制版软件绘制的编织bmp图如15图所示(第4-13枚针编织5绞5,旁边各有2枚反针。同时可将该版分为四段,第一段:第二横列到第九横列;第二段:第十横列到第十六横列;第三段:第十七横列到第二十三横列;第四段:第二十四横列以上):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图15 5x5绞 bmp图工艺分析:如图15第一横列所示,第2、3和14、15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形成反面线圈,其

12、余在前针床编织形成正面线圈。第一段:在第二横列中,第6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后落布,第4、5、7、8枚针不编织进行偷吃,而在第四横列中需绞花的左边5枚针编织,右边5枚针偷吃,放大了绞花线圈。接着第7、8和9、10枚针上的线圈翻针到后针床,交换位置形成一个2绞2翻针到前。第二段:第十、十一横列同样利用落布和偷吃的方法放大线圈,之后除第7、8枚针外其余线圈翻针到后针床,接着进行3绞2翻针到前。至此,相当于第7、8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5个针距到第12、13枚针上。第三段:第十七、十八横列同样利用落布和偷吃的方法放大线圈,之后将第7、8枚针上的线圈翻针到后针床,接着进行2绞3翻针到前。在第一段中,第9、10

13、枚针上的线圈已经向左移动2个针距,加上这次又向左移动3个针距,相当于将其向左移动5个针距到第4、5枚针上。第四段:第二十四、二十五横列同样利用落布和偷吃的方法放大线圈,之后将第6、7、8和9、10、11枚针上的线圈翻针到后针床,接着这6枚针左右3枚交换位置形成一个3绞3翻针至前。此时,在第三段已经向右移动2个针距的3枚针又继续向右移动3个针距,相当于第4、5、6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5个针距到到第9、10、11枚针上。而在第二段向左移动2个针距的3枚针又继续向左移动3个针距,相当于第11、12、13枚针上的线圈向左移动5个针距到第6、7、8枚针上,完成一个5x5绞花。上机实验,电脑横机编织效果如

14、图16、17所示:图16(正面) 5x5 图17(反面) 5x5 5x5绞花花型在横机上移动5个针距是不可实现的线圈的圈高远远不能满足移圈的针距,应用绞花拆行原理,可以编织。 电脑横机6x6绞花拆行制版及列举实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图18 6x6绞 bmp图在5x5绞花的基础上可推导出6x6绞花的编织方法,用电脑横机龙星制版软件绘制的编织bmp如图18所示(第415枚针编织6绞6,旁边各有2枚反针。): 工艺分析:如图16第一横列所示,第2、3和14、15枚针在后针床编织形成反面线圈,其余在前针床编织形成正面线圈。在第二至第

15、五横列中,利用落布和偷吃的方法放大绞花线圈后在第六横列中将第7、8、9和10、11、12枚针上的线圈翻针到后针床,接着进行第一个3绞3。第十一、十二横列同样利用落布和偷吃的方法放大线圈,在第十三横列中翻针到后针床后完成第二个3绞3。而这两个3绞3 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绞3,也就是第1015枚针上的线圈向左移动3个针距到第712枚针上,第7、8、9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6个针距到第13、14、15枚针上。第十八横列以上的编织原理与此相同,即第712枚针上的线圈继续向左移动3个针距到第49枚针上,第4、5、6枚针上的线圈向右移动6个针距到第10、11、12枚针上,最终完成一个6x6绞花。上机电脑横机编织效果图:图17(正面)6x6绞图18(反面) 6x6绞四、结论对于3扭3以下的绞花,不需要进行拆行,手摇横机和电脑横机都能轻松地完成,此时电脑横机的编织优势只是提高效率。而对于3扭3绞花,手摇横机需要借助另一针床放大线圈来完成,并且在编织过程中容易断纱,形成破洞,影响衣片外观。然而电脑横机能够通过独立编织法和偷吃法轻松地完成,明显降低断纱机率。由于设备的限制,对于3扭3以上的绞花组织(如4扭4、5扭5等)目前手摇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