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7章_第1页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7章_第2页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7章_第3页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7章_第4页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7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移动通信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2目录目录n第一章 概述(4学时) n第二章 移动通信组网原理(8学时)n第三章 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8学时)n第四章 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8学时)n第五章 GSM/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8学时)n第六章 窄带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6学时)n第七章 第三代(3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8学时)n第八章 移动数据传输(4学时)n第九章 未来移动通信展望(2学时)n习题讲解与课堂练习(6学时) n复习(2学时) 3第七章第七章 第三代(第三代(3G)数字蜂窝移动)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n7.1 概述q7.1.1 3

2、G主流标准q7.1.2 3G系统结构、功能实体及接口q7.1.3 3G工作频段及业务发展 q7.1.4 3G关键技术n7.2 WCDMA系统q7.2.1 WCDMA标准及发展q7.2.2 WCDMA无线传输技术4n7.3 cdma2000系统q7.3.1 cdma2000技术特点q7.3.2 cdma2000无线传输技术n7.4 TD-SCDMA系统q7.4.1 TD-SCDMA标准及发展q7.4.2 TD-SCDMA关键技术5n7.1 概述q7.1.1 3G主流标准13G标准化进程w1985年开始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最初的研究w92年,ITU在WARC上对FPLMTS的频率进行了划分

3、w96年,FPLMTS正式更名为IMT-2000w2000年5月,ITU-R最终通过IMT-2000无线接口规范,包括: 美国TIA提交的cdma2000 欧洲ETSI提交的 WCDMA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CATT)提交的TD-SCDMA62. 3G标准化组织 (1) 3GPPw3GPP: 成立于1998年12月,它主要是制定以GSM MAP核心网为基础、以UTRA(FDD为WCDMA技术,TDD为 TD-SCDMA技术)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技术规范,同时负责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ANSI-41核心网兼容的协议w参与3GPP的地区性标准化组织包括:ETSI(欧洲)、ARIB(日本)、TTC(日本

4、)、TTA(韩国)、T1P1(美国)和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1999年后半年加入)等7 (2) 3GPP2w3GPP:成立于1999年1月,它由美国的TIA、日本的ARIB、日本的TTC、韩国的TTA 四个标准化组织发起,主要是制订以ANSI-41核心网为基础、cdma2000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技术规范。83. 3G目标 w全球无缝漫游,以低成本的多模手机来实现w适应多种环境:快速、慢速、室内w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w高频谱效率w高保密性w便于系统的升级、演进,易于向下一代系统灵活发展94. 3G主流标准比较 WCDMATD-SCDMAcdma2000载频间隔5 MHz1.6 MHz

5、1.25 MHz码片速率3.84 Mc/s1.28 Mc/s1.2288 Mc/s双工方式FDDTDDFDD帧长10 ms10 ms(分成两个子帧)20 ms信道编码卷积码、Turbo码卷积码、Turbo码卷积码、Turbo码信道估计公共导频DwPCH、UpPCH、midamble前向、反向导频检测方式基站同步相干解调异步、同步(可选)联合检测同步(GPS或其他方式)相干解调同步(GPS)功率控制快速功控:上下、行1500Hz0200Hz反向:800Hz前向:慢速/快速功控频率间切换支持,可用压缩模式进行测量支持,可用压缩模式进行测量支持下行发射分集支持支持支持101、UMTS网络结构q7.1

6、.2 3G系统结构、功能实体及接口UMTS网络结构模型 11 w用户设备域: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类设备组成,如双模GSM/UMTS用户终端、智能卡等。用户设备域进一步分为 移动设备域-主要完成无线传输和应用 用户业务识别单元-用来安全地鉴定用户的身份,这些 功能一般存入智能卡中w基本结构域:分为接入网域和核心网域 接入网域-向用户提供接入到核心网域的机制 核心网域-包括支持网络特征和通信业务的功能实体, 又可分为服务网域、原籍网域和传输网域。12132. 核心网功能实体及接口(1)PS和CS域的公共功能实体w归属用户服务器(HSS),包括HLR(归属位置寄存器)和AuC(鉴权中心)w访问位置寄存

7、器(VLR)w设备识别寄存器(EIR)w短消息服务网关移动交换中心(SMS-GMSC)w短消息服务互连网关移动交换中心(SMS-IWMSC)14(2)CS域的功能实体wMSC服务器(MSC Server):负责完成CS域的呼叫处理等功能w电路交换媒体网关(CS-MGW):是PSTN/PLMN的传输终接点,并且通过Iu接口连接核心网和UTRANwGMSC服务器(GMSC Server):主要由GMSC的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组成15(3)PS域的功能实体w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主要完成分组的路由寻址和转发,负责跟踪记录终端的位置信息,执行安全性功能。w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起

8、网关的作用,主要完成移动性管理、网络接入控制、路由选择和转发、计费数据的收集和传送,以及网络管理等功能16(4)IP多媒体子系统(IMS)wR5版本的网络结构中引入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IMS的实体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 IP多媒体媒体网关功能(IM-MGW) 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 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器(MRFP) 签约位置功能(SLF) 突破网关控制功能(BGCF)17(5)主要接口wCS域内的接口 B接口:MSC Server和与其关联的VLR之间的接口 C接口:HLR与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 D接口:HL

9、R与VLR之间的接口 E接口: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 F接口:MSC Server与EIR之间的接口 G接口:VLR之间的接口 Mc参考点:(G)MSC Server与CS-MGW之间的参考点 Nc参考点:MSC Server与GMSC Server之间的参考点 Nb参考点:CS-MGW之间的参考点18wPS域内的接口 Gr接口:SGSN与HLR之间的接口 Gn和Gp接口:SGSN与GGSN之间的接口 Gc接口:GGSN与HLR之间的信令通道 Gf接口:SGSN与EIR之间的接口 wCS和PS域之间的接口 Gs接口:MSC/VLR和SGSN之间的接口 H接口:HLR和AUC之间的接口

10、19 3UTRAN结构及接口协议(1)UTRAN基本结构 Uu20w无线接入网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基站系统(BSS)及无线网络子系统(RNS)w3G UTRAN由一组RNS组成,每一个RNS包括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多个节点B(Node B)。RNC是RNS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Node BwNode B和RNC之间通过Iub接口进行通信,RNC之间通过Iur接口进行通信,RNC则通过Iu接口和核心网相连 21(2)UTRAN无线接口协议w用户设备和RNS之间通过无线接口(Uu接口)相连w无线接口分三个协议层: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网络层(L3) 数据链路层又

11、分为若干个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子层等 L3层和RLC子层划分为控制 (C-)平面和用户 (U-)平面。在控制平面上,L3分为几个子层,其中的最低层为无线资源控制层 (RRC)224. 用户设备(UE)w用户设备由PLMN用户所使用的物理设备组成,包括移动设备(ME)和用户身份模块(SIM)。在UMTS网络中将SIM称为UMTS用户身份模块(USIM)。23q7.1.3 3G工作频段及业务发展1、 3G工作频段 频率范围(MHz)工作模式业务类型备注19201980 /21102170FDD(频分双工)陆地移动业务主要工作频段17551785 /1850188

12、0FDD陆地移动业务补充工作频段18801920 /20102025TDD(时分双工)陆地移动业务主要工作频段23002400TDD陆地移动业务补充工作频段,无线电定位业务共用825835 /870880885915 /93096017101755 /18051850FDD陆地移动业务之前规划给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频段,上下行频率不变19802010 /21702200卫星移动业务242、3G业务w3G支持多种业务: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等,并能够灵活引进新业务w截至2008年三季度,全球WCDMA用户数已经突破2.9亿,有91个国家部署了211张WCDMA商用网络,占3G网络总数的78%。

13、 25q7.1.4 3G关键技术 w高效的信道编、译码技术w智能天线技术w软件无线电技术w多用户检测技术w向全IP网过渡26n7.2 WCDMA系统q7.2.1 WCDMA标准及发展 wWCDMA标准主要由欧洲ETSI提出,核心网基于GSM MAPwWCDMA标准由3GPP制定,目前有R99、R4、R5、R6四个版本完成定稿,正在进行7版本的制定工作wR5于2002年6月功能冻结,其核心网引入了IMS;HSDPAwR6中引入了HSUPA、Presence 和Push业务、多媒体广播和多播业务、数字权限管理(DRM)、WLAN-UMTS互通w2004年12月,R7标准工作开始启动,主要研究的技术

14、包括:MIMO技术、7.68Mchip/s的TDD技术、3.84Mchip/s的TDD模式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传输增强27q7.2.2 WCDMA无线传输技术wWCDMA系统在无线接口上的信道类型有三种: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w逻辑信道是MAC子层向上层(RLC子层)提供的服务,它描述的是承载什么类型的信息w传输信道作为物理层向高层(MAC子层)提供的服务,它描述的是所承载信息的传送方式w物理信道是物理层实际的传输通道,即在空中传输物理信道承载的信息28一. 传输信道 传输信道可分为两类:专用传输信道和公共传输信道。w专用传输信道只有一种,即DCH,包括上行DCH和下行DCHw公共传输信道

15、分为6类:广播信道(BCH)、前向接入信道(FACH)、寻呼信道(PCH)、 随机接入信道(RACH)、公共分组信道(CPCH)和下行共享信道(DSCH)29二. 物理信道 w一般的物理信道包括三层结构:超帧、帧和时隙w超帧长度为720ms,包括72个帧;每帧长10ms,对应的码片数为38400chip;每帧由15个时隙组成,一个时隙的长度为2560chip。w物理信道也分为专用物理信道和公共物理信道。30 1.上行物理信道 上行物理信道分为上行专用物理信道和上行公共物理信道 (1)上行专用物理信道 w分为两类: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和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31 (2)

16、上行公共物理信道 w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用于承载RACH,即用于移动台在发起呼叫等情况下发送接入请求信息wPCPCH用于承载CPCH,即它是一条多用户接入信道,用于传送CPCH传输信道上的信息。在该信道上采用的多址接入协议是基于时隙的CSMA/CA32 2.下行物理信道 下行物理信道分为下行专用物理信道和下行公共物理信道 (1)下行专用物理信道 w下行专用物理信道只有一种,即DPCH33 (2)下行公共物理信道 w公共下行导频信道(CPICH):为固定速率的物理信道,用于相位参考。CPICH分两种:主公共导频信道(PCPICH)和辅助公共导频信道(SCPICH)。每个小区仅有一个P

17、CPICH,SCPICH每个小区可以没有,也可以有一个或数个;w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为固定速率的物理信道,用于携带BCH传输信道。34w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用于携带FACH和PCH传输信道,其扩频因子的取值范围是2564w同步信道(SCH):用于小区搜索。它包含两个子信道: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助同步信道(SSCH)w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用于携带DSCH传输信道。在同一个无线帧内,有着相同扩频因子的多个并行的PDSCH可以分配给同一个UE。在不同的无线帧中,分配给同一个UE的PDSCH可以有不同的扩频因子。w捕获指示信道(AICH):为固定速率

18、的物理信道,用于携带捕获指示(AI)。AI对应于PRACH信道的码型35wCPCH接入前缀捕获指示信道(AP-AICH):为固定速率的物理信道,用于携带CPCH的接入前缀捕获指示wCPCH碰撞检测/信道分配指示信道(CD/CA-ICH):为固定速率的物理信道,用于在信道分配(CA)未激活的情况下携带碰撞检测指示(CDI),或在CA激活的情况下携带CDI和CAI。w寻呼指示信道(PICH):为固定速率的物理信道,用于携带寻呼指示(PI)wCPCH状态指示信道(CSICH):为固定速率的物理信道,用于携带CPCH状态信息36 3. 信道编码与复用w为了在无线传输链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

19、需要对来自MAC子层和高层的数据流(传输块)进行编码/复用后发送w到达编码/复用单元的数据以传输块集的形式传递,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传递一次,TTI长度可以取10ms、20ms、40ms或80ms)37 上行下行38(1)CRC校验w差错检测功能是通过给传输块加入循环冗余校验来实现的。CRC长度可以是24、16、12、8或0比特,每个传输信道(TrCH)使用的CRC长度由高层信令给出。(2)传输块级联/码块分割w在一个TTI内传输的所有传输块都是串联在一起的。如果一个TTI的总比特数大于规定的码块最大尺寸,那么在传输块级联之后将进行码块分割。39(3)信道编码w码块被送到信道编码模块,

20、可根据以下信道编码方案进行编码: 卷积编码:规定使用的编码速率通常为1/2和1/3;Turbo编码:Turbo编码器是一种并行级联卷积码编码 器,可用于高速、高质量的业务中。(4)无线帧尺寸均衡w对输入比特序列加以填充,以保证输出比特流可以被分成大小相同的数据段。无线帧尺寸均衡仅用于上行链路。40(5)第一次交织w第一次交织又叫帧间交织,仅在时延预算允许10ms以上的延迟时使用,交织长度可以是20ms、40ms或80ms,交织周期为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6)无线帧分割w如果TTI长度大于10ms,那么输入比特序列将被分段,并映射到连续的无线帧当中。41(7)速率匹配w对一个传输信道上的比特

21、进行重复或打孔操作。以确保传输信道复用之后的总比特率与高层分配的专用物理信道的比特率相同。(8)传输信道复用w每隔10ms,来自各TrCH的无线帧就被送到传输信道复用单元,该单元将把所有TrCH的比特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42(9)物理信道分割w当使用了多个物理信道时,就需要将输入比特流分段,放入到不同的物理信道中(10)第二次交织w第二次交织是帧内交织,完成一个无线帧内部数据比特的位置变换操作(11)物理信道映射w所有的比特都将被映射到物理信道上,通过空中接口传输。43 4. 扩频与调制 物理信道成帧之后,需要进行扩频与调制。扩频分两步进行w第一步称为信道化操

22、作:在WCDMA系统中用OVSF码作为信道化码。以保持不同数据速率和不同扩频因子的信道之间的正交性。w第二步是加扰操作:用一个伪随机序列与信道化后的已扩频符号相乘,进行加扰且扰码的码字速率与已扩频符号相同。上行链路的扰码用于区分用户,而下行链路的扰码用于区分小区和信道。WCDMA系统采用Gold码作为扰码。w经过扩频之后的信号要进行QPSK调制,调制后的码片速率都是3.84Mchip/s44上行DPDCH/DPCCH的扩频与调制 45除SCH外的下行物理信道的扩频与调制46 5. 功率控制 WCDMA系统中采用了功率控制技术。w开环功率控制只用于优化RACH和CPCH信道的初始传输w上行链路的

23、闭环功率控制包括两个功率控制环:内环和外环。WCDMA的内环功率控制过程和IS-95中的功控过程类似。WCDMA内环功控过程每帧15次,每秒1500次w在WCDMA系统中,外环功率控制不仅在上行方向需要,而且在下行方向也需要。47 6. 发射分集 w下行链路发射分集是指基站方通过两根天线发射信号,每根天线被赋予不同的加权系数(包括幅度、相位等),从而使接收方增强接收效果,改进下行链路的性能。wWCDMA系统可以使用两种类型的发射分集机制:开环发射分集和闭环发射分集。w开环发射分集:基于空间/时间块编码(STTD)的分集。闭环发射分集也叫反馈模式的发射分集,只有DPCH采用闭环发射分集方式48D

24、PCH的STTD编码过程 STTD编码过程 49n7.3 cdma2000系统q7.3.1 cdma2000技术特点 w两种扩展技术多载波(MC)和直接序列(DS)扩频w反向链路连续发送w反向链路相干解调w增强的信道结构w前向链路的辅助导频w前向链路的发射分集w前向链路的快速功率控制w业务信道可以采用Turbo码,它比卷积码高2dB的增益50 w在前向信道中,为了减少和消除小区内的干扰,采用了Walsh码。w在前向信道中,采用可变长度的Walsh码来实现不同的信息比特速率;在反向信道中,采用可变长度的Walsh码来实现正交信道。w在反向信道中,通过将物理信道分配到I和Q支路,使用复数扩展使得输

25、出信号具有较低的频谱旁瓣。w在软切换方面,将原来的固定门限改变为相对门限,增加了灵活性w为满足不同的服务质量支持可变帧长、可选的交织长度、改进的MAC方案以支持分组操作和多媒体业务51q7.3.2 cdma2000无线传输技术1物理信道类型wcdma2000空中接口的物理信道分为前向/反向专用物理信道(F/R-DPHCH)和前向/反向公共物理信道(F/R-CPHCH)。w前向/反向专用物理信道点对点的方式w前向/反向公共物理信道是共享和点对多点的方式52cdma2000前向/反向专用物理信道 53cdma2000前向/反向公共物理信道542前向信道w前向链路支持的码片速率为N1.2288Mc/

26、s,N=1,3,6,9,12。55N=1且速率集为RS1系统的F-FCH 56N=1单载波系统的扩频和调制过程572前向信道反向接入信道(R-ACH)和反向公共控制信道(R-CCCH)的结构 58反向导频信道结构 59N=1和N=3系统反向链路调制过程中的I和Q支路的信道映射 60n7.4 TD-SCDMA系统q7.4.1 TD-SCDMA标准及发展 w2000年5月5日,TD-SCDMA被正式接纳为IMT-2000标准,与欧洲、日本提出的WCDMA以及美国提出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主流3G标准之一w2002年10月,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TD-SCDMA频谱规划,为TD-SCDMA标准划分

27、了总计155MHz的非对称频段w2006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TD-SCDMA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61频谱规划频谱规划185019001950200020502100215022002250 MHzUMTSFDDUL18801980GSM1800DLDECTUL/DLMSSUL2025UMTSFDDDL1805EuropeUMTSTDDUL/DLUMTSTDDUL/DLMSSDL192020101900211021702200UMTSFDDUL18801980MSSUL2025UMTSTDDUL/DLUMTSTDDUL/DL19202010UMTSFDDDLMSSDL21102170

28、2200ChinaUMTSTDDUL/DL1850190019502000205021002150220023502400230023002400 TD-SCDMA 可以充分利用不对称的频谱资源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TD-SCDMA,并且为其分配155MHz155MHz的频带Paired SpectrumUnpaired Spectrum62q7.4.2 TD-SCDMA物理层 1传输信道wTD-SCDMA的传输信道与WCDMA的传输信道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TD-SCDMA传输信道中增加了上行共享信道(USCH),不包括公共分组信道(CPCH)632物理信道wTD-SCDMA的物理信道由四层结

29、构组成,即系统帧、无线帧、子帧和时隙/码TD-SCDMA的物理信道信号格式 Frame #iFrame #i+1Sub Frame #2iSub Frame #2i+1TS1 TS2Radio Frame (10ms)Sub Frame (5ms)Time Slot (675us, 864chips)DwPTS(75us, 96chips)UpPTS(125us, 160chips)Guard Period(75us, 96chips)Fix Switching PointVariable Switching Point 5ms 子帧: TD-SCDMA帧结构的设计考虑到了对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

30、等新技术的支持PCCPCH TS3 TS4 TS5 TS6TS064(1)帧结构wTD-SCDMA帧结构将10ms的无线帧分成两个5ms的子帧,每个子帧又分成长度为675s的7个常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 65w在7个常规时隙中,TS0总是分配给下行链路,而TS1总是分配给上行链路。上行时隙和下行时隙之间由转换点分开,每个5ms的子帧有两个转换点w下行导频时隙(DwPTS):它是为下行导频和同步而设计的w上行导频时隙(UpPTS):它是为建立上行同步而设计的w保护时隙(GP):即在Node B侧,由发射向接收转换的保护间隔,时长为75s(96chip)66SYNC-U

31、L (128chips)GP(32chips)125usGP (32chips)SYNC-DL (64chips)75us下行导频时隙 DwPTS &上行导频时隙 UpPTSNode BDwPTSUpPTSTS0TS1Guard Period (75us, 96chips)UE1PropagationdelayTime AdvanceUE2PropagationdelayTime Advance保护时隙 GP67(2)突发结构Spreading FactorSymbol Number in each Data Block135221764888441622 TD-SCDMA系统只有一种突发结构

32、突发的数据符号部分由信道码和扰码共同扩频。扩频因子可以取1、2、4、8和16 68w训练序列midamble 信道估计功率控制测量:TPC Transmitting Power Control 发送功率控制上行同步的保持:SS Synchronization Shift 同步偏移Data symbolsMidambleData symbolsTPC SymbolsSS symbols3rd part of TFCI 4th part of TFCIRadio Frame 10ms5ms5msData symbolsMidambleData symbolsTPC SymbolsSS symbol

33、s 1st part of TFCI 2nd part of TFCI864Tc864Tc69(3)物理信道类型及映射关系传输信道物理信道DCH专用物理信道(DPCH)B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FA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下行导频信道(DwPCH)上行导频信道(UpPCH)寻呼指示信道(PICH)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703信道编码、复用、数据调制和扩频调制wTD-SCDMA的信道编码、复用、传输信道到

34、物理信道的映射过程与WCDMA系统类似w在TD-SCDMA中,经过信道映射后的数据流还要进行数据调制和扩频调制。数据调制可以采用QPSK或者8PSK(针对2Mbit/s的业务)w数据调制后的复数符号再进行扩频调制。扩频调制主要分为扩频和加扰两步,扩频后的码片速率为1.28Mchip/s。扩频后进行脉冲成形。 71q7.4.3 TD-SCDMA关键技术wTD-SCDMA标准采用了时分双工(TDD)、TDMA/CDMA多址方式工作,基于同步CDMA、联合检测、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动态信道分配(DCA)、接力切换等新技术72n双向传输上行链路(uplink)下行链路(downlink)n双工模式频

35、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1. 1. 时分双工时分双工TDDTDD73 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降低对功率控制的要求 提高终端的接收性能 适合采用智能天线技术 更容易实现低功耗的多模小终端 限制了小区的覆盖范围 干扰问题严重 同步要求高 移动速度目前难以与FDD模式相比nTDD模式优缺点分析742. 2. 同步技术上行同步同步技术上行同步nTD-SCDMA同步技术TD-SCDMA同步技术包括网络同步、初始化同步、节点同步、传输 信道同步、无线接口同步、Iu接口时间校准、上行同步等n节点同步用来估计和补偿UTRAN节点(Node B)之间的定时误差,降低小区 间干扰n初始化同步移动终端开机

36、建立下行同步过程被称作初始化小区同步过程。其目的 是读取小区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进行业务传输的参数。75n上行同步ULS要求来自不同位置、不同距离的不同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能够同步到达基站。带来的好处:提高系统容量、简化基站接收机的设计Real but idealized by ULSImpulse responsesOrthogonal CodeOrthogonal Code=Less Interference for Detection*RealOrthogonal CodeOrthogonal Code=Strong Interference for Detection*Orthogona

37、l CodeOrthogonal Code=No Interferencefor DetectionIdeal*tDemodulator in Node BCode ch 1Code ch 2Code ch N*76上行同步的建立和保持UE Power OnCell searching using SYNC_DL to acquire DwPTS Establish the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Use SYNC_UL to transmit UpPTS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power level of DwPTS and/or PC

38、CPCHNode B will evaluate the received power value and timing Within 4 subframes Node B will send the adjustment information to UEUplink synchronization is established Maintenance of uplink synchronization The Node B will estimate the training shift by measuring the midamble field of the each mobile

39、in the same timeslotSynchronizedUnsynchronized773. 3. 联合检测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n联合检测的含义联合检测是多用户检测的一种,它能充分利用MAI,一步 之内将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分离出来nTD-SCDMA系统采用联合检测技术的原因联合检测技术在复杂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对抗多址 接入干扰MAI和码间干扰ISI78n联合检测的基本思想ndBe传输数据矢量d)k(c)k(h系统传输矩阵B联合检测算法参与用户扩频码序列信道冲激响应用Midamble进行信道估计通常在接收端为已知线性算法判决反馈算法MMSE-BLEZF-BLEMMS

40、E-BDFEZF-BDFE79n联合检测技术优缺点分析 检测效果优于传统RAKE接收机 提高系统容量,增加用户数量 降低UE的发射功率 削弱“远近效应” 的影响 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 抗白噪声能力较差 抗多址干扰干扰能力不强 804. 4.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n智能天线的设计思想以阵列天线来形成窄波束以得到天线的高增益,并且窄波 束又能减小干扰,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信干比和灵敏度。(对比GSM、CDMA常规固定波束)Circular Array AntennaElementMounting structureSupporting polePower SplitterPhas

41、e shifterAntenna ArraySector Array Antenna81n智能天线的技术优势 提高信号干扰比,改善通信质量 增加系统容量,提高同时通信的用户数量 扩大通信覆盖区域,提高频谱利用率 降低基站发射功率,减少电磁环境污染825. 5.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SDR n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把硬件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把尽可能多的无线及 个人通信功能用软件实现n软件无线电的研究目标把多波段天线、射频变换、宽带数模变换、中频处理、基 带处理和信号处理等组合在一起,灵活的进行软件处理, 形成可编程的模块化的无线电系统。简言之,其目标:在 全波段内根据环境灵活的设置参数,在多

42、个频段上通信83n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模块、关键技术多波束天线阵网络比特处理流比特处理流调制中频处理宽带A/D/A转换多频段RF转换解调中频处理高级控制接收接收发送发送84RF转换技术:产生输出功率、接收信号的预放大、射频信号 和中频信号的转换 A/D、D/A模数转换技术 数字中频处理:在发送数据时,中频处理完成上变频;在接 收数据时,中频处理完成下变频、信道隔离 基带和比特流数字信号处理:完成将多个信源比特复合,对 比特流进行纠错处理;完成抗衰落、抗干扰的各种算法 低功耗、小型化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85n软件无线电的技术优势 系统结构通用,功能实现灵活 提供不同系统互操作的可能性 复用的优势 软件

43、的生存期决定了通信系统的生存期 利用软件,可以方便的采用各种新的信号处理技术提高抗干扰能力86n软件无线电在TD-SCDMA中的应用TD-SCDMA的优势在软件无线电中实现TDD模式国有的高峰均比适宜软件无线电的应用TD-SCDMA标准的后发因素决定软件无线电的应用876. 6. 动态信道分配动态信道分配DCADCA TD-SCDMA系统中的任何一条物理信道都是通过它的载频、时隙、扩频码的组合来标记的。nDCA的含义信道不是固定地分给某个小区,而是被集中在一起进行分配nDCA的特点高效性自动适应网络中负载和干扰的变化,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无线 资源,提高系统容量灵活性适应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需要,

44、尤其是高速率的上、下行 不对称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复杂性DCA算法相对于固定信道分配来说较为复杂,在信道分配上 占用的系统开销比较大Code channelTimeFrequencyFDMACDMATDMA88n慢速DCA主要任务是把资源分配到小区,在每个小区内分配和调整上下行的链 路资源(用于上下行业务不对称的情况),测量网络端和用户端的干 扰,并根据本地干扰情况为信道分配优先级。n快速DCA主要任务是把资源分配到业务,包括信道分配和信道调整两个过程。信道分配是根据其需要的资源单元的多少为承载业务分配一条或多条 物理信道信道调整可以通过RNC对小区负荷情况、终端移动情况和信道质量 的监测结

45、果,动态地对资源单元进行调配和切换 RNC UENode BMeasurement ReportPriority List897. 7. 接力切换接力切换Baton Handover n接力切换与其他切换方式的比较软切换示意图90 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较为简单的算法,以及系统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 不同之处是接力切换克服了硬切换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低的缺点 两者都具有较小的掉话率和较高的切换成功率等优点 不同之处是接力切换克服了软切换占用信道资源较多、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等缺点与软切换相比与软切换相比与硬切换相比与硬切换相比91n接力切换的设计思想利用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等技术,在对UE的距离和方位 进行定位的基础上,根据UE的方位和距离信息作为辅助 信息来判断目前UE是否移动到了可进行切换的相邻基站 的临近区域智能天线提供用户的到达角估计 DOA上行同步过程提供用户到基站的距离92n接力切换的过程Signaling connectionTrafficconnectionNode B 1Node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