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_第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_第2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_第3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_第4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学习目标: 1熟悉考试说明对古诗词语言鉴赏的考查要求。 2紧扣高考热点,掌握古诗词语言鉴赏的方法。 3归纳古诗词语言鉴赏的解题方法。 考纲说明:(明确高考考什么) 考纲对古诗词的鉴赏有两个要求:其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二,“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古诗语言鉴赏的高考热点(明确考点重要性,知道高考怎么考)主要考查关键字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炼字赏析,语言风格等。 一、炼字题(一) 炼哪些字?讨论归纳动词语言的妙处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

2、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

3、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

4、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例3 2008年全国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腿蜷缩的样子。 【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讨论归纳: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

5、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体会动词的准确传神。 如:2005年上海卷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 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问】: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再比如前一句中的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第四句中的那个“落”字也很精

6、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又如杜甫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月)中“吐”字使画面富有动态,化静为动,富有诗情画意。  【随堂练习】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哪一个字生动传神?请赏析(20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端居A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B。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

7、月中愁。 注A端居:闲居。B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而以“横斜”“浮动”尤绝,你认为好在哪里?2重视推敲动词,因为一个好的动词能拔活整个诗句。      如:2005年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8、“引”字,景物被赋予生命,它带走了作者忧伤苦闷的心,这是拟人手法妙处。   (2007年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讨论归纳形容词、副词的妙处: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

9、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叠词),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10、。例2: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4: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

11、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例5: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作用? “空”,空自,台阶空自伫立,无人来访,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讨论归纳特殊词的妙处:A叠词: 叠词用得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

12、强语言音乐美,使意境更加明朗。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滚滚”,绘出落木雄伟气势,江水气势磅礴。体现雄浑阔大意境。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 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随堂练习】2009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 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问】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007年天津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13、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问】“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

14、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此外,更要注意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

15、句就是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的他乡春景图,乐景衬托了下面两句的思乡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也运用了这个方法。    D.词性活用的词      词性活用,能够使诗语言生动活泼,意境顿生,富有音韵美。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形容词使动用法,描绘出春天美好春光。 又如: 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讨论归纳数量词的妙处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16、,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

17、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例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一夜”与后面的“千树万树”形成照应,写出了冬夜雪景的奇丽景色。 讨论归纳意象组合的名词的妙处     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只因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歌的三四句的景物描写由名词组成,一词一景,这些名词意象抓住了早行的特点,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早行的情景,使这些情形宛在眼前,诗人的羁旅之愁,怀乡之情就溢于言表了。又如柳永“杨

18、柳岸晓风残月”,名词连用,语言凝炼,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说明: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参考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炼字题怎么考、怎么答?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

19、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或 点出修辞手法、活用)(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译句)(3)点出该字写出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效果)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0、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三)、课后练习1、(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荦(luò)确:山多大石。【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铿然”一词为拟声词,传神地描绘出手

21、杖碰撞在石地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步骤一)月下的东坡宁静清幽,手杖碰撞在石地上,铿锵有力,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步骤二)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步骤三)2、(2010吉林实验模拟)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问】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答】“跳”意为跳跃,(步骤一)一阵急促的雨打船篷之声,原来是池塘中的雨珠打在荷叶上发出的声音,这个词写出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步骤二

2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步骤三)。3、(200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问】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意为遍布(步骤一),鹤巢松树到处都是,写出了松茂鹤多(步骤二),与下面一句的来访的人稀少形成对比,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诗人的淡淡的孤寂之感(步骤三)。4、(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减字木兰花向子諲(yn)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雨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

23、次归。【注】向子諲(10851152),字伯恭,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 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刚善,李刚罢相,向子諲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问】“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答】“红”“翠”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

24、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5、07【全国卷2】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明”和出”。|分别是“明亮夺目”和“层秀迭出”的意思。|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表达了诗人对 雨后旷野之景的喜爱之情二、关键词句鉴赏类(诗眼)(一)注意对诗眼的理解: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

25、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例1: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6、【问】古人讲究“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冷、咽。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挡而发出低弱吟声,仿佛人的呜咽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月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手显得十分阴冷,两句中“咽”、“吟”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阴冷之境。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四川)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

27、要分析。(6分)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二)关键词句怎么考?怎么答?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关键词句在诗词内容方面有什么作用(写了什么意思、表达技巧上的特别之处、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作

28、者什么情感等等角度),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结合首尾句、中间句的结构作用)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课后练习】1、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 绛

29、唇 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注 林逋,北宋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逸诗人。金谷,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后荒芜。 【问】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 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问】赏析最后两句 以景结情,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孤 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问】古人有“一诗

30、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孤_, ;其“诗骨”是_飞鸣声念群_ 。三、语言风格类。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例:2008年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宋人王

31、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新丽:新奇绮丽,新鲜华丽)讨论归纳: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1)清新明快。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明白晓畅。2)平淡朴素。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

32、,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

33、读书。”(章碣焚书坑)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34、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相关术语:慷慨悲壮。2、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3、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 勃:劲健婉畅; 韩 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高 适:苍凉高壮; 白居易:通俗易懂; 岑 参:雄奇瑰丽; 元 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清朗雄健; 李 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 牧:俊爽明丽; 王 维:恬淡优美; 李商隐:幽婉典丽;李 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 甫:沉郁

35、顿挫; 李 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 殊:闲雅婉丽;柳 永:伤感缠绵; 苏 轼:豪放旷达; 秦 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陆 游:雄放流畅;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 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4、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说本诗具有“*”的特点,你怎么看?后人评价本诗语言上具有*诗人的特点,请赏析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需要结合诗句展开

36、),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答题示例:春 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案示例】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玉鞭蓉·喜雨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注:野水:指地上的积水。芃(pé

37、;ng):茂盛的样子。【问】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整首曲子以老农口吻,运用口语,如“野水涯”“ 喜芃芃”等极富口语之词描绘了一幅雨后地面上水洼处处,茅屋上细雨滴檐,田野里桑麻遍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的欢欣喜悦的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情感。2、2009【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