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_第1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_第2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_第3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_第4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 医 学 基 础中医学基本特征1、整体观2、辨证论治阴阳五行一、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1、基本内容: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2、应用:诊法、辨证、治疗二、五行学说二、五行学说1、基本内容:五行特性 生克乘侮2、应用:诊断、治疗气血津液一、气:含义、分类与生成、功能二、血:血的运行及与脏腑的关系三、津液:生成输布四、气与血的关系藏 象一、藏象的基本概念二、五脏总的生理功能:化生和储藏精气三、心肝脾肺肾各自功能四、六腑总的生理功能:传化物五、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经 络一、十二经脉名称二、十二经脉走向规律三、十二经脉交接规律四、十二经脉分布规律五、任督二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

2、律病因病机一、病因、六淫的概念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病机的概念四、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五、阴阳失调:阴阳偏胜偏衰的病机一、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 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 有诸内必形于外 神色形态 望神-神的定义:各种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意识思维活动。神的表现类型 得神 少神 失神:正虚失神见于久病重病、邪盛失神 见于急危重证 假神:回光返照 神乱:痴呆、抑郁、狂躁、猝然昏倒望色 皮肤的颜色与光泽两方面 常色:明润含蓄,我国人民红黄隐隐 主色与客色 病色:晦暗暴露,无光泽五色主病 青色-肝:寒、痛、瘀血、惊风 赤色-心:热、戴阳证(面色时红时白, 游移不定)。 黄色-脾:湿、虚(黄

3、疸、痿黄) 白色-肺:寒、虚、失血 黑色-肾:肾虚、虚寒、水饮、瘀血日久望形态 高矮、胖瘦、强弱 肥人多痰,易中风;瘦人多火,易痨嗽。 人的体质分类,北京王琦的体质学说。 病人的有些姿态,可帮助疾病的诊断。局部望诊 头面、五官、躯干、四肢、二阴及排泄物。 囟陷、囟填、解颅的定义 黑发与白发 小儿疳积:脾胃功能差,消化不良 颜面水肿、痄腮与抱头火丹、中风之口眼歪斜望五官 目的神色形态:五轮学说 耳的色泽、形态、分泌物(耳背丘疹、 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鼻的色泽、形态、分泌物(清涕与浊涕 鉴别风寒与风热) 口唇与齿龈(温病中多用) 咽喉(乳蛾、白喉)望躯体 望颈项(瘿瘤与瘰疬、项强与项软) 望胸胁

4、(鸡胸、桶状胸、悬饮) 望腹部(臌胀、舟状腹) 望腰背(龟背、角弓反张)望四肢 手足的形状和动态 手足抽搐、震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鹤膝风、鸡爪风、痹证望二阴排泄物 二阴:脱肛、痔瘘、肛裂 排泄物:尿血、尿浊、黑便 痰涎、涕唾: 色白质稀多属虚证、寒证 色黄赤质稠多属实证、热证 呕吐物: 酸腐味、苦味、臭味、血块、呕吐清水望皮肤 色泽:丹毒、黄疸 形态:压痕、干枯、肌肤甲错 斑疹:阳斑、阴斑、麻疹、风疹、隐疹 水疱:白培、水痘、湿疹 疮疡:痈、疽、疔、疖望舌 舌与五脏:舌尖-心 舌边-肝胆 舌中心-脾胃 舌根-肾 (一)舌质 舌色:淡白-寒证、气血亏虚 红绛-热证、实热与虚热 青紫-寒凝、血

5、瘀 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热、毒、瘀) 瘦薄、齿痕、裂纹(虚、湿、热) 点刺、瘀斑、光滑、舌下络脉 舌态:运动状态是否自如。强硬、歪斜(二)望舌苔 苔色:白苔-表证、寒证 粉白苔-寒邪化热入里之热证 黄苔-里证、热证 灰苔黑苔-里热极或寒湿盛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阳热有余、阳气被湿热蕴遏)、偏全、剥落、消长(反映邪正相争)、真假(有根无根)第二节 闻诊 听声音:高低、音哑辨虚实 语言异常:谵狂、 独语、错语 呼吸异常:喘、哮、短气 肺胃气逆:咳嗽、呕吐、呃逆、嗳气 闻气味:第三节 问诊 主诉:最痛苦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个人史、婚育史、过敏史

6、、家族史等。 症状询问:十问歌 1.问寒热:恶寒发热-各种表证;表寒、热、虚证 但寒不热-里实寒证、里虚寒证 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潮热、微热) 潮热:阳明、湿温、阴虚潮热 微热:气虚、阴虚、气郁 寒热往来-少阳证、疟疾 2.问汗 无汗-表寒证、里虚证 有汗-全身出汗:表热证或表虚证(太阳中风证) 里证根据汗出特点分为: 自汗:白天出汗,气虚、阳虚 盗汗:睡着出汗,阴虚 大汗:汗出量多,虚、实 战汗:寒战挣扎汗出,疾病转折 局部出汗:头汗、手足心汗、心胸汗、阴汗3.问疼痛 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 酸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 固定痛、掣痛 疼痛的部位:头痛-头项太阳经,川芎

7、 前额眉棱阳明经,白芷 两侧少阳经,柴胡 颠顶厥阴经,吴萸 头痛连齿少阴经,细辛 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背痛、周身痛 四肢痛-风痹、寒痹、湿痹 、热痹4.问头身胸腹 头晕-痰湿、肝阳、瘀血、精气血亏虚 胸闷-心、肺气机不畅,虚证、实证 心悸-心悸与怔忡的鉴别 胁胀-肝胆病变 脘痞-食滞、湿困、饮停;脾气虚、胃阴亏 腹胀-喜按为虚、拒按为实 身重-湿邪内阻、气阴耗损 麻木-气血亏虚、肝风内动、痰瘀阻络5.问耳目 耳鸣与耳聋-虚证:脾虚气陷、肝肾亏虚 肝阳上扰 实证: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痰瘀阻窍 目痒-实证:肝经风火上扰 虚证:精血亏虚,目失濡养 目痛-实证:肝火上炎、风热上扰 虚证:阴虚火

8、旺目眩眼花-实证:风火上扰或痰湿上蒙清窍 虚证:中气下陷或肝肾不足目昏、雀盲、歧视-目昏:视物模糊不清 雀盲:黄昏后视物不清 歧视:视一物为二物 三者均为肝肾不足,目失充养6.问睡眠 失眠-实证:痰热内扰、食滞胃脘 虚证:阴血亏虚,心胆气虚 嗜睡-实证:痰湿困脾,清阳不升 虚证:中气不足,阳气虚弱7.问饮食口味 口渴与饮水-外感温热病、阴虚证、湿热证 水饮内停、瘀血内停、热入营分 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脾胃气虚、湿盛困脾 食滞胃脘 厌食:饮食内停、脾胃湿热 肝胆湿热 消谷善饥:消渴、胃强(热)脾弱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虚火内扰偏食或食异物-蛔虫证除中:指重病患者,本无食欲,突然欲食或 暴食,是脾

9、胃之气将绝的危侯8.问二便 大便-便秘:燥结、津亏、气虚 泄泻:五更泄、湿热、寒湿、食滞 便质异常:完谷不化-脾胃虚寒或命门火衰 溏结不调-脾胃气虚 便血-远血(瘀或虚)、近血(热) 便中脓血粘液-湿热、痢疾 排便感异常: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湿热痢疾 滑泄失禁、肛门气坠-脾肾虚衰 小便-尿次异常:频数短赤-膀胱湿热 频数清长或夜尿多-肾阳虚 癃指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虚实 闭指小便不通,点滴不出;虚实 尿量异常:尿量增多-虚寒证 尿量减少-热、汗、吐、泻伤津 排尿感异常:涩痛-湿热蕴结膀胱,淋证 余沥不尽-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小便失禁-肾气亏虚或下焦虚寒 遗尿-肾气亏虚,膀胱失约9.问男子10.

10、问妇女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1.常用部位:寸口 2.寸口脉的三部定位:寸、关、尺 3.寸关尺分侯脏腑:右手肺、脾、肾 左手心、肝、命门 4.平脉特点:有胃-从容、和缓、流利 有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5.常见病理脉象及临床意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表证、虚证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 缓脉:应指松懈,一息四至;主湿病 数脉:一息五至不满七至;主热证 滑脉:流利圆滑,如珠走盘;主痰饮、食滞、实热 涩脉:脉细行迟,艰涩不畅;主精血亏虚,气血痰食 洪脉: 脉大充实,来盛去衰;主气分热盛,邪盛正衰 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11、;主气血两虚,劳损,湿病 虚脉:三部举之无力;主虚证 微脉:极细极软,若有若无;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弱脉:极软沉细;主气血不足,阳气虚弱 实脉:三部举按均有力;主实证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痛、痰饮、疟疾 紧脉:绷急弹指,如牵绳转索;主寒、痛、宿食 结脉:脉来时止,止无定数;主邪盛气结、寒痰血瘀 气血虚衰 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主脏气衰微、痛、惊恐 跌仆损伤八纲辨证 八纲:表里-辨部位深浅 寒热-辫病邪性质 虚实-辨邪正盛衰 阴阳-辨疾病类别 八纲辨证是其它各种辨证的总纲一、表里辨证 表寒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表热证-风热:发热恶寒有汗、舌边尖红脉浮数 表虚证

12、-中风:恶风发热自汗、脉浮缓无力 表实证-太阳伤寒证 里寒证-畏寒喜暖、腹泻、尿清长、苔白润脉沉迟 里热证-发热恶热、口渴烦躁汗出、便秘、尿短赤 里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里实证-阳明腑实;腹胀痛、大便结、苔厚、脉沉实 半表半里-小柴胡汤证二、寒热辨证 表寒证-见表里辨证 里寒证-见表里辨证 实寒证-见里寒证 虚寒证-里寒证加上精神不振、乏力、脉象无力 表热证-见表里辨证 里热证-见表里辨证 实热证-见里热证,大烦、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虚热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证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戴阳证 寒热转化与错杂三、虚实辨证 实证-

13、表实、里实、实热、实寒、痰湿 水饮、气血淤滞等,结合脏腑 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表虚 里虚、虚寒、虚热等,结合脏腑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侯 虚实转化与错杂四、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八纲的总纲,统括其它六个方面 阴证-里、寒、虚证 阳证-表、热、实证 阴虚证-见虚热证,结合脏腑辨证 阳虚证-见虚寒证,结合脏腑辨证 亡阴证-汗多黏腻如油加热象 亡阳证-汗特多质稀不黏加寒象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一.气病辨证: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 气虚证-神疲、乏力、气短、脉虚 气陷证-气虚表现与脏器下垂并见 气脱证-气随血脱或阳气虚脱而神志昏迷 气滞证-局部胀痛,疼痛部位不固定 气逆证-肺气

14、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 气闭证-邪气闭阻脑、脏器、官窍而神志昏迷二、血病辨证 血虚证-面、睑、唇、舌色白,脉细无力 血脱证-严重失血,气随血脱、亡阳表现 血瘀证-痛如针刺有定处,唇舌爪甲紫,脉涩 血热证-出血、热症、身热夜盛神昏烦躁 血寒证-手足或局部冷痛,肤色紫暗三、气血同病辨证 气虚血瘀 气滞血瘀 气血两虚 气不摄血 气随血脱:出血与亡阳四、津液病辨证 痰证-质稠停聚脏腑经络组织,苔腻、脉滑 饮证-质稀停聚脏腑组织 痰饮:饮停胃肠 悬饮:饮停胸胁 溢饮:饮停四肢 支饮:饮停于肺 水肿-水湿泛溢肌肤,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 阳水:属热属实,风水相搏-麻黄为主药 湿邪困脾-黄芪、白术为

15、主药 水 阴:阳虚水停,势缓,从足开始,腰以下肿 津液不足-内燥证,唇、口、舌、咽干燥,尿少、便干 第三节 脏腑辨证 一、肝胆辨证: 1.肝血虚证-头昏晕,视力减退或夜盲,肢体震颤及 血虚表现 2.肝阴虚证-眩晕耳鸣目涩,面部洪热及虚热表现 3.肝郁气滞证-情志、抑郁、叹息、胸胁少腹胀痛及 气滞表现 4.肝火炽盛证-胁肋灼痛,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 苦,耳鸣及里热实证表现 5.肝阳上亢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赤烦躁,腰 膝酸软、头重脚轻等上盛下虚症状6.肝风内动肝阳化风-肝阳上亢证加风证,突然昏到,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手足麻木,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热极生风-高热神昏热证加风证,手足抽搐,颈项强

16、 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舌红绛脉弦数阴虚动风-潮热盗汗虚热证加手足蠕动,舌红少津, 脉细数血虚生风-面白无华血虚证加手足震颤,肌肉润动, 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舌淡苔白脉细7.寒滞肝脉-颠顶、少腹、前阴冷痛,遇 寒加剧,舌淡苔白脉迟8.肝胆实热-胁肋胀痛、口苦厌油纳呆或身目 发黄等9.胆郁痰扰-胆怯易惊,失眠,痰黄,易化热二、心与小肠辨证1.心血虚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血虚表现2.心阴虚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及阴虚内热表现3.心气虚证-心悸怔忡及气虚表现4.心阳虚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及虚寒表现5.心阳虚脱-心悸怔忡、胸痛剧烈、冷汗肢厥,脉微欲绝6.心火亢盛-心烦失眠、血液妄行、小便赤痛

17、、口舌生疮7.心脉痹阻-气滞血瘀、阴寒痰浊致心悸怔忡、心胸闷痛8.痰蒙心神-神志异常及痰浊内盛表现9.痰火扰神-神志异常及痰火内盛表现10.瘀阻脑络-头晕头痛如刺,经久不愈及血瘀证11.小肠实热-心火炽盛及小便赤痛三、脾胃病辨证1.脾气虚证-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2.脾虚气陷-脘腹坠胀、内脏下垂、小便混浊3.脾阳虚证-食少、腹胀痛、便溏及阳虚症状4.脾不统血-各种出血及脾气虚症状5.寒湿困脾-脘痞、纳呆呕恶便溏、色黄晦暗6.湿热蕴脾-脘痞、纳呆呕恶便溏、色黄鲜明7.胃气虚证-食少脘痞、胀痛喜按及气虚症状8.胃阳虚证-胃脘冷痛、喜温按、吐清水及阳虚症状9.胃阴虚证-胃脘嘈杂隐痛、饥不欲食及阴

18、虚证10.胃伙炽盛-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牙龈痛11.食滞胃脘-胃脘胀满痛、纳呆呕恶、嗳腐吞酸四、肺与大肠1.肺气虚证-咳喘无力痰清稀、自汗怕风易感冒及气虚证2.肺阴虚证-干咳痰少难出或带血及阴虚证3.风寒犯肺-咳嗽与表寒证4.风热犯肺-咳嗽与表热证5.燥邪犯肺-温燥、凉燥,干咳、口咽干燥及表证6.肺热炽盛-发热咳喘等肺系症状及里热证7.痰热壅肺-咳喘痰多黄稠,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8.痰湿阻肺-咳喘胸闷,痰多易咯9.饮停胸胁-胸胁胀满疼痛,咳唾引痛10.风水相搏-水肿骤起,眼面先肿,小便少,兼表证11.虫积肠道-绕脐腹痛,时作时止,或大便蛔虫12.肠热腑实-腹部胀满,甚硬痛拒按,便秘及里实

19、热证13.肠燥津亏-大便燥结,津液不足14.大肠湿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稀溏或黏液脓血五、肾与膀胱病辨证1.肾阳虚证-腰膝酸软、阳痿宫寒不孕、五更泻、水肿2.肾阴虚证-腰膝酸软、遗精月经失调、阴虚内热证3.肾精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影响生殖4.肾气不固-小便频数清长,滑精早泻,经带清稀量多5.膀胱湿热热证-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或砂石六、脏腑兼证辨证1.心肾不交-心烦、失眠、腰酸耳鸣梦遗,阴虚阳亢2.心肾阳虚-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及阳虚症候3.心肺气虚-心悸胸闷,咳喘无力及气虚证4.心肝血虚-心悸失眠,眩晕、肢麻及血虚证5.心脾两虚-气血两虚,心悸多梦,食少腹胀6.肺脾气虚-咳喘短气,痰液清稀,食少便溏及气虚证7.肺肾气虚-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及气虚证8.肺肾阴虚-干咳少痰,腰酸遗精及阴虚症候9.脾肾阳虚-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及阳虚证候10.肝火犯肺-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胸胁灼痛,咳血11.肝胆湿热-同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