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1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2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3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4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县直小学 张蕾教材分析: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第四单元“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课文语言朴实,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这篇课文总的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字数量多,但大多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是故事通俗易懂,整合单元和课文的特点,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他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我们班的孩子又大多数都是农村孩子,对邮票比较陌生,有的

2、在生活中基本上没见过,对于齿孔及相关知识了解也就更少了。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邮票的资料和发明创造的小故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让学生对邮票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简单一些,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一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会读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朗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分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让学生对邮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欣赏邮票,并动手设计邮票。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3、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课前准备:1、相关邮票 2、多媒体课件3、纸4、带有齿孔的卫生纸、药品、食品的包装袋。教法学法:教法:1、师生合作法。运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反复强化,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二年级已形成的一些识字能力识字,以体现了识字教学的特点。2、引导法。以学生为主导,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学法:朗读感悟:运用自由读、默读,重点地方展示度、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读懂去感悟去挖掘课文中的内涵。 教学时间

4、: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现在的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相机板书:邮票)老师简单介绍邮票,并出示课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让学生知道邮票是一种邮资凭证,没有它信件就寄不出去。 2、(课件出示:黑便士邮票)这是很久以前使用的邮票,观察一下这两枚邮票,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齿孔)理解“齿孔”的意思。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版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3、关于“邮票齿孔”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1、邮票齿孔有什么作用?2、邮票齿孔是谁发明的?·····

5、;·)4、同学们的问题都提的很好,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齐读课题。学写“齿孔”。5、我们要了解这个精彩的故事,就要走进课文。二、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件,学习本课生字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开火车认读。3、把生字的拼音去掉,分小组开火车读。4、猜谜认字游戏。5、同学们生字认得真漂亮,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课文里,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也学得这么好。 三、学习课文内容。(一)听老师范读课文,然后学习小组讨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出示课件 课文主要讲了( ) 的一天,

6、 ( ) 在酒馆 ( ) 时,看到身边的一位先生用( )在邮票的连接处( ) 很容易地撕开了邮票。他受到启发,研制出了 ( ),让学生根据要求填空。2、 全班齐读课件,让学生加深对本课内容的了解。(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没有发明邮票打孔机之前,人们是怎样分开邮票的?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通顺)2、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抓住“正式”“首次”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的。)3、 学生将桌子上的纸想办法分成4张邮票大小的样子。4、让学生展示分的“邮票”,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分的。(有的说用小刀,有的说用剪刀,有的说用直尺···

7、83;··)观察你裁的“邮票”四边,用一个词来形容。(整齐)刚才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裁邮票的时候,老师悄悄地帮你们看了时间,最快的一组用时1分钟,最慢的也只用了2分钟。5、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邮票裁的那么整齐的原因是什么呀?(有小刀,有剪刀,有直尺······)6、可是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这些工具,如果有一次,你刚好没带工具又需要用邮票,你会想什么方法呢?(用手撕)学生用手撕一张“没有齿孔的邮票”下来,然后和你刚才裁下来的比较一下。(用手撕下来的邮票四周围不整齐,毛毛糙糙的。)7、最早的没有齿孔的邮票你在使用

8、时感觉怎么样?(不方便)8、早先的邮票用刀不方便、用手撕不整齐,谁能用上“整齐、方便、”这两个词来说说人们心中的愿望呀?(要是有一种又方便又能把邮票撕的很整齐的办法那该有多好呀!)(三)、学习课文24段。发明家阿切尔先生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他在伦敦的一家小酒馆里被一个人的举动给吸引住了。出示课文插图,从哪可以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站、盯、忘记喝酒)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什么举动吸引住了?谁来读读!出示课件,改被字句。 我们也来学习学习那个人,看看这个办法行不行:给学生一张用别针刺了小孔的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教师在一旁计时,用别针刺过孔后,最快得到小组半分钟就撕下

9、了4张“邮票”,最慢的也只要1分钟了,并且你们撕的“邮票”四周怎么样?(板书:很整齐、方便)(四)、学习第4段。1、 那么邮票打孔机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自由读课文第4段。思考:邮票齿孔是谁发明的?2、 讨论:有些同学会认为是别针刺孔的先生发明的,有些会认为是阿切尔先生发明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的理由。3、 原来是阿切尔受了那位先生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练习朗读第4段前4句。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了这种机器。”这句话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

10、语气读第4段中的后2句。再次感受邮票打孔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四、明理导行。1、 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相机出示: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兴趣。)2、 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此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

11、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拓展。 1、说说自己知道的邮票知识,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2、 小小一面邮票上的可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走进绚丽多彩的邮票世界吧!课件出示邮票,欣赏完以后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让学生对邮票种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知道邮票的制造是受法律保护的。3、 自己设计邮票。 板书设计 : 1840年:以前的邮票(不方便、不整齐) 爱观察邮票齿孔的故事 1848年:发明邮票打孔机(方便、整齐) 爱动脑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 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我的设计意图有三点:1、运用多种

12、方法识字,这项任务主要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课文之后,我安排了四个学习生字的教学环节,一是课件出示生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二是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三是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四是巩固生字(看实物猜字;看动作猜字;猜字谜说字)。出示生词是为学生提供识记的环境,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准。除去拼音认读生字词,是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则采用多样形式,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2、在阅读中感悟体会课

13、文内容,这项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当中。针对本班学生对邮票知识了解甚少的特点,我在本课时的导入课题中加入了让孩子通过课件来了解邮票的用途,让他们知道:邮票不仅可以寄信,还可以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文化交流、欣赏、收藏的功能。然后通过老师读,让孩子了解邮票齿孔的故事的大体内容,接着让学生再读,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让孩子在读中感悟体会;接着指名让学生读(这一过程主要是检查孩子对生字词的掌握,给孩子们正音)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并在孩子的读中一起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引导孩子对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层面进行理解体会,通过重点的词句来引导把握。3、思维的拓展: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我在本课时安排了思维拓展的环节,我出示了我们日常用的卫生纸,让他们看到发明就在我们生活的身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动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目标,设计意图都实现了。但在教学细节中,由于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任务过于轻视,忽视了低年级孩子对生字词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使得第二课时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处理字词,耽误了后面教学目标任务的细化处理,在拓展学生思维环节处理的有点仓促。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