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塔的设计_第1页
精馏塔的设计_第2页
精馏塔的设计_第3页
精馏塔的设计_第4页
精馏塔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4、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一)精馏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1)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率苯和氯苯的相对摩尔质量分别为78.11和112.56kg/kmol。2)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3)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流率依题给条件:一年以330天,一天以24小时计,有:,全塔物料衡算: 4.求操作线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 q线方程为: x=0.728 提馏段操作线为过(0.00288,0.00288)和两点的直线。 y=(二)理论塔板层数的确定苯-氯苯物系属于理想物系,可采用梯级图解法求取,步骤如下:1.由手册查得苯-氯苯的气液平衡数据,绘出图,如下图一;图解得块(不含

2、釜)。其中,精馏段块,提馏段8块,第5块为加料板位置。(3) 塔效率的估算1 把=0.986、=0.728、=0.284代入上式中得=4.882. 由泡点和露点线求得塔顶和塔釜的温度分别为82和131.6,平均温度为106.8,内插法求得该温度下两者的饱和蒸汽压为216.6(苯)和28.6(氯苯),所以=4.46 由两种方法平均求得=4.673 由内插法求得82和131.6下塔釜和塔顶的粘度分别为0.304和0.290,平均得0.297由全塔效率公式得ET=0.4522)实际塔板数精馏段实际板层数提留段实际板层数:(三)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1).操作压力的计算对精馏段进行计算塔

3、顶操作压力: PD=4+101.33=105.33KPa每层塔板压降(操作要求): 进料板压力: PF=105.33+9(精馏段板数)*0.7=111.63Kpa精馏段平均压力:Pm=(81.406+87.706)/2=108.48Kpa对提馏段进行计算塔釜压力: PW=105.33+26*0.7=123.53Kpa提馏段平均压力 Pm=(111.63+123.53)/2=117.58Kpa2).操作温度的计算依据操作压力,由泡点方程通过内插算出泡点温度,其中苯和氯苯的饱和蒸汽压,由安托尼方程计算,计算结果如下:通过图二(温度组成图)易读取塔顶温度:通过内插得加料板温度为88.8 塔顶和塔釜温

4、度82,131.6精馏段平均温度:提馏段平均温度:由化工热力学书本查的本与氯苯的Antoine方程参数如下表物质ABC温度范围K苯6.0603951225.188222.155277-3566.9274182037.582340.2042379-562氯苯6.079631419.045216.633329-405验证塔顶压力: 由Antoine得,苯的饱和蒸汽压为107kpa,氯苯为27kpa P=XaPa+XbPb=0.986*107+0.014*27=105.88kpa 计算结果与实际操作压了相符合验证进料板压力: 由Antoine得,苯的饱和蒸汽压为141.24kpa,氯苯为20.14k

5、pa P=XaPa+XbPb=0.728*141.24+0.272*20.14=110.20kpa 由此校正精馏段板层压降为(110.20-105.33)/9=0.5411kpa 所以塔釜压力为:PW=105.33+26*0.5411=119.40Kpa 故精馏段平均压力:Pm=(105.33+110.20)/2=107.765Kpa 故提留段平均压力:Pm=(119.40+110.20)/2=114.8Kpa3).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塔顶平均摩尔质量计算:由(看书观察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下角标和平衡线的下角标),查平衡曲线(见图1),得 进料板平均摩尔质量计算:由图解理论板(此处的下角标f所代表并不

6、是原进料组成见图x-y进料板代表的阶梯角上边的顶点即所求的交点坐标,可用逐板计算法,),得 查平衡曲线(见图1),得 精馏段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塔釜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Xw=0.00288,所以(带入平衡线方程)Yn=0.0127提馏段平均摩尔质量计算:4).平均密度计算1.气相平均密度计算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即 精馏段 提馏段2.液相平均密度计算液相平均密度依计算,即 塔顶液相密度由(内插t-)查得: 由查得: 进料板液相密度精馏段液相平均密度为 由查得: 塔釜液相密度 提馏段液相平均密度为 5).液相平均表面张力塔顶液相的平均表面张力:(82);看老师发的纸上有方程,按照方程计算下式进料板

7、液相的平均表面张力:(88.8);精馏段液相的平均表面张力:塔釜液相的平均表面张力:(131.6) 提留段液相的平均表面张力:6).液相平均粘度计算塔顶液相平均粘度计算(内插法):(82) m=Xii=0.304 进料板液相平均粘度计算 (88.8) m=0.316精馏段液相平均粘度计算 塔釜液相平均粘度计算:(131.6) =0.290提馏段液相平均粘度计算 (六)求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L=RD=0.56842.16=23.95;V=(R+1)D=(0.568+1)42.16=66.11;L=L+F=81.11Kmol/hV=V=66.11 Kmol/h四、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一).塔径

8、的计算(注意是精馏段,看下角标,往前找数据)精馏段的气、液相体积流率为计算(一般取值都一样)取板间距,板上液层高度,(此处hL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液泛计算,当设计要求体积流率较大hL可相应取大)则故查(别用书上的见发的本子108页)表可得: 取安全系数为0.7(一般都这么取),则空塔气速为 按标准塔径圆(见册子108页标准系列取值,小数取上整数,例0.3=1)算后为 塔截面积为 实际空塔气速为 (方法同上)提馏段的气、液相体积流率为计算取板间距,板上液层高度,则故查表可得: 取安全系数为0.7,则空塔气速为 按标准塔径圆算后为 塔截面积为 实际空塔气速为 (二).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精馏段有效

9、高度为 Z精=(N-1)H=(9-1)0.4=3.2m提馏段有效高度为 Z提=(N-1)H=(18-1)0.4=6.8m在进料板上方开一人孔,下方开两个,其高度为0.6m 故精馏塔的有效高度为Z=+0.8*3=3.2+6.8+0.6*3=11.8m五塔板工艺结构尺寸的设计与计算(后面的计算将所有的出现新的符号与其对应的结果都写在一张纸上,方便后面的计算)(一).溢流装置因塔径采用单溢流(体积流率)弓形降液管、凹形受液盘,且不设进进口堰。溢流堰长(出口堰长)(自取,如果溢流堰高不满足,改倍数,如果还不满足,就得改动板上液层高度)取(倍数为0.60.8)溢流堰高度对平直堰,近似取E=1HL=0.0

10、6m (此值小为好,否则会导致后面核算压降值变大,而不满足要求)降液管的宽度和降液管的面积由,查图得,即:,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故降液管设计合理。降液管的底隙高度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一般为0.070.25m/s,取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1),则有:故降液管底系高度设计合理(二).塔板布置边缘区宽度与安定区宽度边缘区宽度:一般小塔( D2m)时,可达为50-70mm。溢流堰的安定区宽度:=70100mm进口堰后的安定区宽度:=50100mm本次设计(D=1.0)安定区宽度确定取mm,mm。开孔区面积(2)式中:(三).开孔数和开孔率取筛孔的孔径,正三角形排列,筛板采用碳钢,其厚度,且

11、取。故孔心距。每层塔板的开孔数(孔)每层塔板的开孔率(应在515%,故满足要求)每层塔板的开孔面积气体通过筛孔的孔速(3)六塔板上的流体力学验算(一).气体通过筛板压降和的验算1).气体通过干板的阻力压降 由 查图5-10得出,液柱式中为孔流系数。2).气体通过板上液层的压降液柱式中充气系数的求取如下:气体通过有效流通截面积的气速,对单流型塔板有:动能因子查化原P115图5-11得(一般可近似取)。3).气体克服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压降液柱4).气体通过每层筛板的压降(单板压降)和(设计允许值且与前计算操作压降校正值相符)(二).雾沫夹带量的验算Hf=2.5hL故在本设计中液沫的夹带量在允许的范

12、围内(三).漏液的验算漏液点的气速筛板的稳定性系数 因为1.5K2.0(此处若不满足条件,则见标记3处面积需校正返回2处重新选定w值,)故在本设计中无明显漏液。(四).液泛的验算为防止降液管发生液泛,应使降液管中的清液层高度成立,故在本设计中不会发生液泛现象。通过流体力学验算,可认为精馏段塔径及塔板各工艺结构尺寸合适,若要做出最合理的设计,还需重选及,进行优化设计。七、塔板负荷性能图(一).漏液线(气相负荷下限线)漏液点气速(用hw和how表示,往前翻)整理得: 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值,依式算出对应的值列于下表:0.00060.00150.00300.00450.330210.341040.

13、354480.36537依据表中数据作出漏液线1(二).液沫夹带线式中:将已知数据代入式得:整理得 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值,依式算出对应的值列于下表:0.00060.00150.00300.00451.244341.174731.085291.010283.液相负荷下限线对于平直堰,取堰上液层高度=0.006 m作为最小液体负荷标准由=;取E=1,得据此可作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下下限线34.液相负荷上限线作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线45.液泛线=+; =+; =;=+(-1)=(+1)+忽略,将与,与,与的关系式代入上式,并整理得a=b-c-d;式中 a = b =+(-1)

14、 c =0.153/() d =0.00284将有关数据代入得a =0.0991; b =0.14076;c =1722; d =1.5192故=1.4204-17376.4-15.430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值,依式(2-2)算出对应的值列于下表:0.00060.00150.00300.00451.142091.085870.971120.87889依据表中数据作出液泛线5依据以上各方程,可作出筛板塔的负荷性能图如下图三。在负荷性能图上,做出操作点A,连接OA,即作出操作线。由图可看出,该筛板的操作上限为雾沫夹带控制,下限为漏液控制。由下图三可查得 故操作弹性为 提馏段计算因塔径采用单溢流(

15、体积流率)弓形降液管、凹形受液盘,且不设进进口堰。溢流堰长(出口堰长)(自取,如果溢流堰高不满足,改倍数,如果还不满足,就得改动板上液层高度)取(倍数为0.60.8)溢流堰高度对平直堰,近似取E=1HL=0.06m (此值小为好,否则会导致后面核算压降值变大,而不满足要求)降液管的宽度和降液管的面积由,查图得,即:,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故降液管设计合理。降液管的底隙高度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一般为0.070.25m/s,取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1),则有:故降液管底系高度设计合理(二).塔板布置边缘区宽度与安定区宽度边缘区宽度:一般小塔( D2m)时,可达为50-70mm。溢流堰的安

16、定区宽度:=70100mm进口堰后的安定区宽度:=50100mm本次设计(D=1.0)安定区宽度确定取mm,mm。开孔区面积(2)式中:(三).开孔数和开孔率取筛孔的孔径,正三角形排列,筛板采用碳钢,其厚度,且取。故孔心距。每层塔板的开孔数(孔)每层塔板的开孔率(应在515%,故满足要求)每层塔板的开孔面积气体通过筛孔的孔速(3)六塔板上的流体力学验算(一).气体通过筛板压降和的验算1).气体通过干板的阻力压降 由 查图5-10得出,液柱式中为孔流系数。2).气体通过板上液层的压降液柱式中充气系数的求取如下:气体通过有效流通截面积的气速,对单流型塔板有:动能因子查化原P115图5-11得(一般

17、可近似取)。3).气体克服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压降液柱4).气体通过每层筛板的压降(单板压降)和(设计允许值)(二).雾沫夹带量的验算故在本设计中液沫的夹带量在允许的范围内(三).漏液的验算漏液点的气速筛板的稳定性系数 因为1.5K2.0(此处若不满足条件,则见标记3处面积需校正返回2处重新选定w值,)故在本设计中无明显漏液。(四).液泛的验算为防止降液管发生液泛,应使降液管中的清液层高度(的取值为0.30.5)成立,故在本设计中不会发生液泛现象。通过流体力学验算,可认为精馏段塔径及塔板各工艺结构尺寸合适,若要做出最合理的设计,还需重选及,进行优化设计。七、塔板负荷性能图(一).漏液线(气相负荷

18、下限线)漏液点气速(用hw和how表示,往前翻)整理得: 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值,依式算出对应的值列于下表:0.00060.00150.00300.00450.306120.316730.329860.34048依据表中数据作出漏液线1(二).液沫夹带线式中:将已知数据代入式得:整理得 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值,依式算出对应的值列于下表:0.00060.00150.00300.00451.264531.200141.117391.047993.液相负荷下限线对于平直堰,取堰上液层高度=0.006 m作为最小液体负荷标准由=; 据此可作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下下限线34.液相负荷上限线作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线45.液泛线=+; =+; =;=+(-1)=(+1)+忽略,将与,与,与的关系式代入上式,并整理得a=b-c-d;式中 a = b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