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指导_第1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_第2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_第3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_第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学实验指导(大专版)主编 张润岐编者 和新盈 周 伊 苏兴利 聂 蕾 阎爱丽 张润岐吴庚利前言病理学主要是以形态学方法研究疾病的一门学科,形态学观察是学习病理学的基本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文字编写方面,力求内容丰富,语言精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按照先肉眼后镜下的顺序进行描述和观察,并在每一章均设有病例讨论和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病变的形态变化与机能、代谢以及临床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系统掌握病理学

2、的基本知识,并为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编 者 2003年3月6日目 录 实习须知 1 第章 细胞和组织损伤6 第二章 组织修复10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2 第四章 炎症16 第五章 肿瘤21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29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35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39 第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46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49 第十章 生殖系统疾病54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60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62 第十四章 传染病64病案讨论要点提示70【附录1】 病理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76【附录2】 临床病理讨论会基本知识86中英文对照89 实习须知一、病理学实验目的与要求 (一

3、)目的 病理学是从形态角度研究疾病,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因此,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的目的是以理论知识为指导,通过观察病理标本,认识各种病变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变化,不仅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知识、对疾病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独立观察,描述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要求 1.了解大体标本和显微镜切片的观察方法。 2.识别大体标本和显微镜切片中的病理变化,对有代表性的病变进行绘图、描述和诊断。 3.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会前充分准备,做好发言提纲,会上积极发言。 4.为了达到实验目的

4、,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课堂上课内容。预习实验指导教材,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并应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学科,特别是解剖学和组织学相关知识,提高实验效率。二、实验课的内容与方法(一)内容1.大体标本观察(包括宏观仪播放的内容)2.病理切片观察(包括显微闭路播放系统的示教内容)3.病理临床讨论会4.观看电影、幻灯片和录像片(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所观察的大体标本,一般都是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具有杀死微生物及使蛋白凝固的作用),其大小、颜色、硬度与新鲜标本有所不同,标本缩小、变硬,颜色变浅、变灰,出血区和血凝块变为黑色,含铁血黄色呈棕色,胆色素呈绿色。 观察大体标本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首

5、先观察标本为何种器官或组织。 观察脏器的大小、形状、重量,大小以长×宽×厚()表示,形状有无变形,重量用克表示。 观察表面和切面颜色、光滑度、质地,有无病灶。观察病灶的数目、位置、分布(弥漫或单个),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境界是否清楚,有无压迫、破坏周围组织或阻塞管腔。空腔脏器要观察其内腔是否扩大、狭窄或阻塞,腔壁是否增厚或变薄,腔内是否有内容物及内容物的性状。说明:实习所观察的大体标本,一般经过10福尔马林固定,其大小、颜色、硬度与新鲜标本有所不同。(二)组织切片观察 1先用肉眼观察组织切片的形状、颜色,并进一步确定病变的部位。 2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切勿将切片放反,以免压碎玻

6、片。低倍镜是镜检的主要手段,可以洞察全局,了解组织结构的改变。观察切片标本应遵循先肉眼后镜下,先低倍后高倍,先全貌再局部,先轮廓再细节的原则。切忌一开始即用高倍镜观察。高倍镜主要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形态变化。三、描述、诊断原则及绘图 对病理标本的描述一定要真实,不可主观臆造,亦不可照抄书本。语言要精练,层次要清楚,从局部到整体,由里到外,由上到下,逐次描述。 对病理标本作诊断时,要细致观察,结合病史,联系理论知识,综合分析。 诊断原则是:器官或组织名称+病理变化。如脾梗死、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等。 病理绘图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绘图可加强对病变的观察、理解和记忆,也是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绘

7、图的方法是:首先仔细观察病变的镜下表现,找出比较典型的区域,然后用铅笔淡淡勾出轮廓(注意各种成分的位置、比例、关系等)。对草图满意后,再用红蓝铅笔分别图出细胞质、间质和细胞核等。落笔由轻到重,色彩由浅人深。画图要有边框(圆形或方框)和注解:病变和图中主要结构名称用平行线从图中向右侧拉出,并注字:切片标本号码、病理诊断染色方法、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倍数相乘,如目镜×10倍,物镜×45倍,注为×450)四、注意事项1.文明礼貌,穿戴整齐。2.爱护显微镜、教学标本和病理切片以及实验室其它用具,不得损坏。3.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复习有关理论,了解实验目的与要求。4.保

8、持实验室安静,切勿喧哗。在实验室内应专心实验,不许做其它工作。5.实行卫生值日制,保持实验室整洁,注意安全,做到人走断电、断水,关好门窗。6.遵守实验室其它各项规章制度。五、主要脏器病理标本观察方法1.心脏 肉眼观察心脏的大小(正常成人心脏约如死者的拳头大小),重量(正常成年人心重约250350g)、形状及心壁三层的改变。心壁三层由内向外依次观察:心内膜的厚度、光滑度,心瓣膜的厚度、光滑度,周径的大小(正常瓣膜周径:三尖瓣1012.5cm,二尖瓣810.5cm,肺动脉瓣67.8cm,主动脉瓣67.5cm)。瓣膜面上有无赘生物、溃疡等改变,腱索的长短、粗细及乳头肌的粗细。心房、心室壁的厚度(正常

9、成人左室壁厚0.91.2cm,右室壁厚0.30.4cm,心房壁厚0.10.2cm),心肌的颜色、硬度,有无疤痕及梗死。心包膜有无增厚、出血及渗出物等,冠状动脉的改变。还要检查各心腔的大小。镜下按心内膜、心肌及心包膜逐层观察。观察心内膜(包括心瓣膜)有无增厚、纤维化,是否有赘生物、血栓附着,有无炎细胞浸润和渗出,心肌纤维横纹是否清楚,有无变性、坏死等改变,心肌间质血管有无充血、出血,间质内有无水肿、炎细胞浸润或渗出,异常细胞增生、结节等与正常组织不一致的地方,心包膜表面有无渗出物附着,有无机化增厚,有无出血,冠状动脉有无硬化等。2.血管肉眼观察血管壁各层,特别是内膜的改变。如内膜有无增厚、异常物

10、质沉积,有无皱缩条纹、硬斑、溃疡等,管壁的厚度,口径的大小,弹性程度,有无动脉瘤,管腔内有无血栓及异物。再观察血管的走行、分枝、粗细、颜色及弹性程度。镜下观察按外膜、中膜、内膜顺序进行。外膜内有无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其营养血管有无增减,中膜肌层和弹力纤维有无改变,内膜有无增厚,增厚的物质是什么,有无沉积物,管腔内有无异常物质存在,如发现血栓则观察它的结构。3.肺肉眼观察两肺体积的大小、重量(成人左肺325450g,右肺375550g),表面的颜色、光滑度、硬度,肺尖或肺前缘情况;肺间质有无串珠状气泡,有无结节或斑块。切面观察它的颜色,有无实变区或结节,硬度如何,切面上见到的病变与支气管有

11、无关系,病变的分布状态和部位,肺动脉有无血栓,胸膜的厚度及血管淋巴结有无异常。(正常人肺的颜色:成年人肺为灰红色,带有散在黑色炭末斑点,而幼年肺的颜色为浅红色。)镜下观察胸膜的厚度,有无渗出物。肺泡壁的厚度,肺泡的大小,肺泡腔有无内容物,如有内容物是何种成分,有无炎细胞浸润,间质及支气管、血管有无改变。4.肝肉眼观察它的大小(正常成人肝的大小为25cm×l5cm×l2.7cm)、重量(正常成人肝约重13001500g),颜色(正常为红褐色)、光滑度、边缘状态,表面上有无结节,切面的颜色、硬度,小叶的大小及整齐度,有无硬结或脓腔,病变的分布,门静脉区及血管的改变等。镜下观察肝

12、的包膜,肝小叶的大小、形状,肝细胞索的宽度及排列,肝细胞有无变性,毛细胆管有无扩张及内容物,中央静脉、肝窦及枯否氏细胞的改变,门管区有无小胆管、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有无寄生虫虫卵及炎细胞浸润等。5.脾肉眼观察它的大小(正常成人脾的大小为11.5cm×8cm×3.5cm)、重量(正常成人脾约重50190g),颜色(正常灰红色),表面的光滑度,有无下陷或突起区域。切面观察包膜的厚度,包膜下有无楔状坏死区,切面的颜色、硬度,脾小体,脾小梁清楚与否等。镜下观察脾包膜的厚薄,脾小梁的厚度,脾小体的大小,有无增大或萎缩,脾小体及脾索与脾窦中有无炎细胞浸润,以何种炎细胞为主,有无出血、坏

13、死,脾窦的大小及窦壁细胞的改变,网织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与否及有无其他病变。6.肾肉眼观察,它的大小(正常成人肾的大小为3.5cm×5.5cm×ll.5cm,左侧较右侧稍大)、重量(正常成人每个肾约重140150g),颜色(正常灰红色),包膜易不易剥离,表面的光滑度,有无凹陷或突起。切面观察皮髓质的颜色,边缘情况,皮质厚薄,条纹清楚与否(正常人肾皮质厚0.50.6cm,条纹清楚),皮髓质交界清楚与否,皮质包膜下有无坏死,弓形小动脉壁的厚度,皮髓质内有无脓腔等。肾盂粘膜的颜色,肾盂的大小。镜下观察肾小球的大小,有无内皮细胞、血管间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的增生

14、等,球囊腔内有无渗出物,球囊壁有无“上皮新月体”。肾小管管腔的大小,上皮细胞的大小,胞浆及胞核的状态,管腔内容物的性质。间质有无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的厚度等改变。肾盂有无炎细胞浸润。7.中空器官(气管、支气管、消化管、胆囊及输卵管等)肉眼观察腔的大小,有无扩张、狭窄或阻塞等,表面的颜色、光泽、有无结节等。切面观察管壁的厚度,各层增厚或变薄的原因,管壁有无破坏、穿孔、溃疡或肿物等,腔内有无内容物,其性状如何。镜下观察各层的厚度,有无炎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无寄生虫及组织破坏,如有炎细胞浸润或寄生虫时,应注意位于哪一层,并区别它们的种类,观察粘膜面有无渗出、坏死、出血及溃疡等;

15、浆膜面有无渗出物。8.淋巴结(腹腔、肠系膜、支气管旁、纵隔障、颈部等)肉眼观察它是否肿大、或互相融合,表面的颜色、硬度。切面的颜色,有无坏死或结节,有无白色钙化点或色素沉着等。9.子宫肉眼观察子宫的大小,表面有无结节,宫壁的厚薄,宫腔的大小及其内容物。切面有无肿块、出血点或小腔等。镜下观察肌层的改变(如肌细胞的大小、间质有无炎细胞浸润、有无瘤组织及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的变化10.脑肉眼观察脑表面颜色,脑回的宽窄,脑沟的深浅,蛛网膜下腔有无出血、渗出物,渗出物的性质、颜色和分布的部位。切面观察有无肿块或坏死出血,脑室的大小,有无渗出物、出血或阻塞等。脑血管壁及管腔的改变。镜下观察软脑膜、蛛网膜下

16、腔有无充血、出血、渗出及炎细胞浸润,脑实质有无坏死、出血、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血管周围有无炎细胞浸润等。 (张润岐)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损伤一、目的要求 1.掌握适应概念及表现形式,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及形态特点。2.掌握变性概念,认识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及纤维素样变性的形态特点。3.掌握坏死的概念、形态特点、分类并联系其发生的原因及后果。二、实习内容(一) 录像片(二) 病理标本大体标本 组织切片1.肾盂积水 6.干性坏疽(手或足) 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2.脑积水 7.手骨结核形成的窦道 2.肝脂肪变性3.肝脂变 8.足部骨结核 3.脾小动脉玻璃样变性4.

17、脾梗死 4.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5.肾结核及钙化 5.宫颈鳞状上皮化生 1.大体标本观察(1) 肾盂积水:肾体积增大,20cm×15cm×7cm,表面高低不平滑,有出血,切面见肾盂肾盏高度扩张呈囊状,肾实质菲薄约0.2cm,肾实质萎缩。(2) 脑室积水:两侧大脑半球及小脑等均因积水而呈“囊”状,脑回变宽,脑沟变浅,脑实质变薄。(3) 脂肪变性: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变钝,切面黄色,油腻感。(4) 脾梗死:脾外形完整,表面较光滑,脾包膜相应切面上,见灰白色近锥形坏死灶,微隆起,边界清楚。(5) 肾结核及钙化:肾脏体积增大,凹凸不平,切面可见多数大小不等的腔,其内见黄白色、

18、质地细腻干酪样物,其间有灰白、质硬的钙质沉积。(6) 干性坏疽:坏疽部分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颜色黑污,组织干固皱缩。(7) 手骨结核形成窦道:组织肿胀,关节处皮肤溃烂,可见边缘不齐的窦道口。(8) 足部骨结核:足部及踝关节肿胀,踝关节可见结核坏死物排出所形成的窦道。2.病理切片观察 (1) 肝脂肪变性(111号)肝小叶结构存在,在一些小叶的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的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于一边。(2)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04号,07号)低倍镜:在肾小球周围的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即为病变部位。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腔狭窄且参差不

19、齐,细胞浆内充满红染细颗粒。有的胞浆崩解脱落入管腔。细胞核结构清晰。(3) 脾小动脉玻璃样变(9号)低倍镜:脾被膜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在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4)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107号)胶原纤维增粗,互相融合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半透明均质物,纤维细胞明显减少。(5) 宫颈鳞状上皮化生(23号)宫颈被覆鳞状上皮增生,粘膜上皮下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宫颈腺体增生,腺体柱状上皮呈鳞状上皮化生,部分腺体腺腔消失,为一实体的细胞团。三、思考题1.在HE染色的切片上,发现细胞内有空

20、泡,应考虑哪些病变?如何鉴别?2.脂肪变性常见的原因有哪些?是不是肝脂肪变性都可称为脂肪肝?3.显微镜下识别坏死组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化生常见于哪些组织?有何意义?5.干酪样坏死的原因和镜下特点是什么?它与一般凝固性坏死有何区别?四、病案讨论病案(一)病史摘要:陈××,男性,2岁。8月3日入院。主诉:间歇性泻水样大便2个月。现病史:患儿2个月前开始腹泻,大便清水样,每天68次,无脓血,无发热。曾在诊所治疗,服黄色药片后好转,但几天后又同样腹泻,近3天来每天腹泻10次左右,大便有粘液,伴发热。体检:营养不良,脱水貌,体温39,肝肿大肋下2指。化验:大便糊状,呈绿色,粘液(

21、+),脂肪球(+),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住院经过:入院后经输液、抗生素及维生素等治疗,腹泻次数减少,体温下降。但全身情况仍差,精神软弱,食欲不佳。家属要求输血。8月13日输血后半小时,患儿出汗,脉搏弱不可及,心音低钝,两肺布满水泡音,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摘要:肠道:小肠及大肠内充满淡黄色、糊状、未消化内容物,有多量粘液。镜检肠粘膜充血、水肿、有卡他性炎症。肝脏: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切开时边缘外翻,切面淡黄色、质软,有油腻感,镜检肝细胞内普遍充满大小不等圆形空泡,核被挤在一侧,甚至被压扁。肾脏:包膜紧张,易剥离,色泽淡,混浊而无光泽。镜检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充满粉红色细小颗粒。心脏:

22、心肌色泽变淡,镜检心肌纤维水肿,部分心肌细胞内可见细小圆形空泡。肺脏:暗红色,镜检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多量液体及红细胞渗出。病理诊断:慢性肠炎,肝脏、心脏脂肪变性,肾脏浊肿,肺淤血。讨论题:患儿为什么会出现肝、心、肾的病变,其死亡原因是什么?病案(二)病史摘要:李××,男,农民,38岁,与本村张××打架时,被张用棍棒猛击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2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上升达39.5。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疗效。第

23、6天,左足拇指呈污黑色。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遂到当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肢术。病理检查: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刨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讨论题: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制是什么?五、实验报告绘图:肝脂变镜下观 (苏兴利) 第二章 组织修复一、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发生、发展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2.掌握不同类型创伤愈合的特点。3.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方式。二、实习内容(一) 录像片(二) 病理标本 大体标本 组织切片1.皮肤的线形瘢痕 1.肉芽组织2.烫伤后的

24、瘢痕 2.心肌瘢痕组织1.大体标本观察(1) 皮肤的线形瘢痕:皮肤见一色较淡、整齐而光亮的瘢痕,呈线形。(2) 烫伤后的瘢痕:颈部、下唇可见烫伤后的不规则陈旧性瘢痕,口略有变形。 2.病理切片观察(1) 肉芽组织(115号,262号)低倍镜:肉芽组织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向表面垂直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的血管较少,成纤维细胞成熟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形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梭形或分枝状,核椭圆形或梭形。组织中可见少量炎细胞。(2) 心肌瘢痕组织低倍镜:心肌组织内见一不规则病灶,均匀红染,无特定结构,

25、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高倍镜:融合的胶原纤维呈梁状或片状排列,均质、红染,周围可见少许纤维细胞。 三、思考题1.举例说明肉芽组织对人体的有利作用和不利后果。2.创伤是如何修复的?3.是不是任何组织损伤后,机体都可完全修复?为什么?四、实验报告绘图:肉芽组织镜下观。(苏兴利)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肝淤血、肺淤血的病理变化,熟悉淤血结局。2.掌握混合血栓的形态特点,熟悉血栓形成条件及影响。 3.掌握梗死的形态特征,熟悉其形成条件及后果。4.了解栓塞的意义及其对机体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二、实习内容(一)录像片 (二)病理标本 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 1.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

26、肿 1.慢性肝淤血 2.肠出血 2.慢性肺淤血 3.肺出血 3.混合血栓 4.脾淤血 4.血栓机化与再通 5.慢性肝淤血 5.肾贫血性梗死 6.肾贫血性梗死 6.脾贫血性梗死7.脾贫血性梗死 7.肺出血性梗死8.子宫静脉血栓形成1.大体标本观察 (l)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肿形成 病史:男,5岁,不慎从高处坠地,昏迷不醒,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高,为血性。x线显示枕叶有一占位性病变,但还未及手术患儿已抽搐而亡。 病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在脑枕叶有鸡蛋大出血区,颜色为黑色。 (2)肠出血 在肠粘膜有多数暗红色的出血点与出血斑。 (3)肺出血肺膜下有多数鲜红色的点状出血。(4)脾

27、淤血脾肿大,被膜增厚,色灰白。切面:脾小梁结缔组织增生变宽,脾组织中,有铁锈色的铁结节沉积。(5)慢性肝淤血 肝脏肿大,表面光滑,包膜紧张,边缘圆钝,切面观察肝脏颜色呈红、黄相间的网状斑纹,形似槟榔的切面,故又称“槟榔肝”。(6)肾贫血性梗死 观察肾切面,可看到两个三角形灰白色梗死区,其底朝向表面,尖向内侧,边缘为暗红色的充血带。(7)脾贫血性梗死 观察脾切面有两处楔形灰白色梗死区,质坚实,梗死区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暗红色的充血带。(8)子宫静脉血栓 观察子宫壁切面有多数横断的小血管,管腔内填有灰黑色成层的血栓。2.病理切片观察 (1)慢性肝淤血(102号)病史:60岁,女性病人,患高血压心脏病

28、,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死前一个月有咳嗽,气喘。体检发现,肺部有湿性罗音,肝、脾均肿大,下肢水肿,死于心力衰竭。低倍镜:认出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索、肝窦及汇管区。高倍镜:肝小叶内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血窦扩张,其中充满红细胞;中央静脉周围肝索萎缩,小叶边缘的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2)慢性肺淤血(103号)低倍镜:肺组织小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含有粉色水肿液。肺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高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多量的心力衰竭细胞(即吞噬有棕色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混合血栓(105号)低倍镜:血管腔内可见淡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暗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淡红色区域为均匀

29、无结构的血小板梁,呈不规则的平行条纹;血小板梁边缘附有中性白细胞,血小板梁之间有纤维蛋白网及红细胞。(4) 血栓机化与再通(108号)低倍镜:血管腔内为血栓,血栓内散在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紧靠血管内膜见一大的腔隙,部分腔隙表面覆盖内皮细胞,有的内含红细胞(再通)。高倍镜:血栓内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形成的小腔隙及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炎细胞。(5)肾贫血性梗死(106号) 肉眼观察:梗死区呈淡染三角形,与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的暗红色带状结构。 低倍镜:梗死区肾小管和肾小球的细胞均已坏死,但结构轮廓尚可辨认。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带状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并可见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梗死区内细胞核

30、分别出现固缩、碎裂、溶解消失。(6)脾贫血性梗死(02号)肉眼观察:梗死区淡染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低倍镜:梗死区细胞坏死,原有的组织轮廓隐约可见。梗死区与正常脾组织分界处有充血出血及炎细胞浸润带。高倍镜:梗死区内细胞核分别出现固缩、碎裂、溶解消失。(7)肺出血性梗死(6号)低倍镜:梗死区肺泡轮廓可见,但肺泡壁细胞坏死,结构模糊,细胞核消失,肺泡腔内积聚大量红细胞。充血出血带不明显。高倍镜:梗死区肺泡壁细胞核浓缩、碎裂或消失,肺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 三、思考题1.试用槟榔肝的镜下改变解释肉眼改变。2.分析肺棕色硬变形成机理。3.心室附壁血栓属于什么血栓?推想这类血栓可能出现的后果。 4.肺水肿

31、时,肺泡腔内水肿液是如何形成的?病人会出现何种症状?5.血栓发生在心瓣膜上是风湿性心脏病很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它可以使瓣膜缩短和粘连,你能解释其原因吗?6.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脏及静脉内血栓形成,是何原因?7.从血栓的形态特点来看,血栓是怎样形成的?四、病案讨论病案(一)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病史摘要:李××,男性,43岁,系突然死亡,由法院委托解剖,检查死亡原因死者生前身体健壮,无任何疾患,1956年9月23日晚饭后曾带其小孩去商场游玩,晚11时回家就寝后,有一姓王者到其家,死者勉强起床同去一姓马家解决双方意见不和的纠纷,至半夜2时回家,返家后即言不适,并言:

32、“他们真是欺侮我”,未提及是否在外饮食及受伤否,此时死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心闷不适,在回家后一小时死亡。尸检摘要:主动脉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膜散见有黄白色粥样硬化斑块,左冠状动脉内膜也有黄白色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前降支距动脉口2cm处有血栓形成,血栓长1.5cm,左心室轻度扩大,心肌无梗死,肺、肝、脾、肾呈充血状。病理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扩大,肺、肝、脾、肾淤血。讨论题:该病人如此迅速死亡,你考虑其死亡原因是什么?病案(二) 肺动脉栓塞病史摘要:成××,男性,25岁,因发烧十多天,胸痛,盗汗一周多入院。十多天前因夜间起床

33、受凉有发冷、发烧。七天前夜间突然感觉左胸下部疼痛,在说话、呼吸、活动时加重,同时夜间有盗汗,次日去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以左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诊断而收入院。入院后卧床休息,第十天时,下床在室内大便,便后上床,突然胸痛,随之有呼吸困难、全身紫红,出冷汗,经抢救无效,很快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尸检摘要:右下肢轻度水肿,唇及指甲明显紫绀,左侧胸膜有纤维素粘连,并有结核病变,肺表面光滑,呈暗红色,质较实。切面亦呈暗红色,含多量淡红色泡沫状液体,在右肺动脉腔内有一长5cm的血栓性栓子,表面干燥、粗糙。并有红白相间的条纹,与肺动脉不粘连,阻塞肺动脉腔。病理诊断:右肺动脉栓塞,左侧结核性胸膜炎。讨论题

34、:结合尸检发现,解释其发病到死亡的过程。 五、实验报告绘图:混合血栓的镜下观。(和新盈)第四章 炎症一、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认识炎症这三种基本病变的综合表现。2掌握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各种类型炎症的病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4熟悉炎性充血和渗出的过程及其意义。5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二、实习内容(一)录像片(二)病理标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1.亚急性重型肝炎2.纤维素性胸膜炎3.肾脓肿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出血热肾脏病变(出血性炎)6.结肠炎性息肉7.慢性阑尾炎1.观察中性粒细胞(阑尾炎) 2.观察单核细胞(肺炎) 3.观察多核巨噬细胞(结核)4.观察淋巴细

35、胞,浆细胞(息肉)5.肝脓肿1大体标本观察(1)亚急性重型肝炎(变质性炎)(subacute severe hepatitis)亚急性重型肝炎是以肝组织广泛坏死为主、伴有明显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的炎症。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体积缩小,被膜皱缩不平,并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切面可见结节被灰白色的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部分肝细胞坏死呈蜂窝状。由于肝细胞坏死与再生反复交替进行,使正常肝小叶被破坏形成假小叶,最终可形成坏死后性肝硬化。(2)纤维蛋白性胸膜炎(纤维蛋白性炎)(fibrinous pleuritis)肺脏标本,可见胸膜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絮状渗出物,胸膜增厚、不光滑。(3)肾脓肿(化脓性炎)(a

36、bscess of kidney)肾肿大,表面凹凸不平。切面可见到肾实质内有多个脓肿,脓液流失后留下圆形的脓腔,脓肿周围有明显的深色充血带包绕。(4)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化脓性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阑尾明显肿胀,无光泽,浆膜面可见小血管扩张充血,表面附有黄色脓性渗出物。切面肠壁增厚,层次不易分辨。阑尾腔扩张,内含灰黄色脓性渗出物。(5)流行性出血热的肾脏(出血性炎)(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of kidney)肾肿大,被膜下可见大片出血灶,呈黑褐色,切面亦见髓质有明显出血,皮质灰黄色,出血不明显。皮髓界限分明。(6)

37、肠炎性息肉 (增生性炎)(inflammatory polyps in the colon)肠壁因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增生而变厚,部分肠壁因纤维组织收缩而使肠腔狭窄,肠粘膜可见多个息肉向肠腔内突出,狭窄部位以上的肠腔因肠内容物淤积而发生扩张。(7)慢性阑尾炎(chronic appendicitis) 阑尾外观呈灰白色条索状,僵硬,断面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肠腔极度狭窄。2组织切片观察: (1)观察中性粒细胞(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251、9号)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标本取自阑尾横断面,由腔内向外,用低倍镜及高倍镜逐层进行观察。阑尾腔内充满大量脓性渗出物(注意观察渗出

38、物的成分)。粘膜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阑尾各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均有充血、水肿和中性粒白细胞弥漫性浸润,组织坏死不明显此即蜂窝织炎的特征。中性粒细胞:为圆形,胞浆淡红色,胞核分25叶,呈蓝色。(2)观察巨噬细胞(肺炎56号) (macrophage)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胞浆丰富,呈淡红色,常有空泡。核为圆形或肾形,常偏在,染色质分布均匀,着色较浅(此种细胞的大小,常以吞噬异物的多少而定)。(3)观察多核巨细胞(增生性肠结核220号) (multinuclear giant cell)镜下显示为结核性肉芽肿,其结构主要由类上皮细胞和朗汉氏巨细胞组成。类上皮细胞源于

39、巨噬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少,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淡红色,境界不清,细胞排列紧密。朗汉氏巨细胞是一种多核巨细胞,主要由类上皮细胞融合而成,胞体大,胞浆丰富,呈淡红色,核与类上皮细胞的核相同,但数目多,可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核有时排列在胞体的周围呈花环状,有时密集排列在细胞的一端或两端。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周围绕以多量的类上皮细胞和一些朗汉氏巨细胞,外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患者抵抗力强时结节外围还有纤维组织的增生。 (4)观察淋巴细胞及浆细胞(207号)( Lymphocyte and Plasmacyte)此片为慢性增生性炎,可见到淋巴细胞、浆细胞

40、及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细胞体积小,圆形,胞浆极少,光镜下几乎看不到,略嗜碱性(HE染色呈淡蓝色),核为圆形,染色质呈块状,嗜碱性(HE染色呈深蓝色),占据细胞的大部分。 浆细胞: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胞浆略嗜碱性,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偏在,染色质呈车轮状分布,无核仁,核周有半月形亮晕。 嗜酸性粒细胞:体积与中性粒细胞相似,圆形,胞浆淡红,浆内可见粗大的嗜伊红色颗粒,胞核可分为25叶,以两叶核多见。(5)肝脓肿(20号) (abscess of liver)低倍镜下可见肝组织中有多个境界清楚的小脓肿灶,高倍镜下见脓肿灶内的肝细胞都已坏死溶解,其中有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即脓细胞),有时可见紫

41、兰色的菌团,脓肿周围组织内的血管扩张充血。三、思考题1.渗出液和漏出液有何不同?区别它们有何意义?2.描绘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点并说明它们分别有哪些功能?常出现在哪些炎症中?3.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部位、病因、机理、大体及镜下的特点)。4.深部脓肿和浅部脓肿如何转归?脓肿形成后为什么必须切开引流?如不切开引流将如何发展?5.绒毛心是发生在何部位的什么性质的炎症?其后果如何?6.渗出性炎分哪几大类?各自有何特点?7.手指的急性化脓性炎为何特别疼痛?8.肝炎属什么性质的炎症?依据是什么?9.慢性炎有何特点?哪些原因可促使急性炎转变为慢性炎?10.炎性肉芽组织与炎性肉芽肿有何区别?11.掌握下

42、列概念:化脓、脓肿、脓细胞、积脓、蜂窝织炎、瘘管、窦道、炎性息肉、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脓毒血症。12.一妇女剖腹产后,腹壁伤口经久不愈,后经医师检查发现有手术线头遗留,请你考虑组织切片会发现哪些形态改变?四、病案讨论病案(一)女性,11岁,因发烧、腿痛半月多入院。入院前17天,开始感到大腿疼痛,次日即发烧。自发病以来,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左大腿变粗,因疼痛较前加重前来住院治疗。检查:体温39.5。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消瘦。左下睑结膜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左大腿较粗,并有压痛,局部红热。心跳较快,有不规则的杂音。两肺有小水泡音,肝脏大,肝下界在右肋缘下2cm。化验: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3.8

43、8×1012/L,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92,淋巴细胞7,单核细胞1,尿中有脓细胞少许。入院后切开股部排除大量脓液,于入院后第三天突然烦燥不安,随即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尸检:左股外侧中段肌肉内脓肿,含有黄色脓液约l0ml,心肌、肺、肝、肾、膀胱、右肋间肌肉、左腹壁内及甲状腺内有多数脓肿(心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变厚、有软而脆的赘生物)。左心室壁前上方有一脓肿已破裂,心包腔内有积血,心包内有纤维蛋白性脓性渗出物。镜检:脓肿腔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及坏死组织,脓液中有许多成团的细菌集落,脓肿周围心肌纤维中亦有较多的炎细

44、胞浸润,心包膜表面被覆一层纤维蛋白性脓性渗出物。其它各器官的脓肿与上述相似。病理诊断:左股外侧中段肌肉内脓肿。 脓毒血症(上述各器官内有多发性脓肿形成)。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 心肌脓肿破裂及心包积血。 纤维蛋白性化脓性心包炎。讨论:病人为什么全身各脏器均有多发性脓肿?其死亡原因是什么?病案(二)李××,女,l9岁,工人,五天前于鼻部生一小疖子,曾在某卫生所用镊子挤压后局部红肿,次日高烧,头痛,面部及两腿浮肿,经注射青霉素无效,于12月30日入院治疗。查体:T 41.2,鼻部近右眼内侧有一小疖子,已破结痂,左鼻翼部有三个如绿豆大的小脓肿。白细胞12.5×

45、;l09/L,中性粒细胞76.5,淋巴细胞14,单核细胞9,嗜酸性粒细胞0.5。经注射青霉素治疗无效当日死亡。鼻部疖疮脓液培养及死后肺组织培养,均查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理检查:鼻部疖疮四个,两眼周围软组织蜂窝织炎,海绵状静脉窦及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脓毒血症,肺、肾有多数小脓肿。讨论:病人为什么会发生脓毒血症?死亡原因是什么?五、实验报告绘图,各种炎细胞(注意比例)。 (周伊)第五章 肿瘤肿瘤标本观察法:一、大体标本观察方法 主要观察肿瘤的形状,大小,部位,颜色,硬度,表面的状态,包膜的有无、切面状态,有无出血坏死、退行性变等形态方面的特点。各种肿瘤固然在形态上各有其特点,但有些形态上的改变,如出

46、血、坏死及退行性变等,可出现于许多肿瘤中,因此在作肿瘤诊断时,不仅要依靠形态特点,而且还要根据其它条件来决定,如肿瘤发生的年龄、位置(身体哪一部位)、生长速度、有无转移和性别等,最后再经过显微镜观察确诊。二、切片标本观察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来源;(2)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3)实质和间质的关系。(1)肿瘤的组织来源所谓组织来源是指肿瘤组织由什么组织演化而来的,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类似于何种组织而言。例如,纤维瘤的形态结构类似纤维组织,它来源于纤维组织,鳞状上皮细胞癌来源于鳞状上皮,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类似于鳞状上皮细胞等。(2)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所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是指瘤组织

47、形态是接近于成熟的组织还是接近于不成熟的组织而言。凡是肿瘤组织的形态接近于成熟组织的,我们说它是分化程度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反之,谓之分化程度低的肿瘤为恶性肿瘤。例如:良性的纤维瘤是分化程度高,而恶性纤维肉瘤是分化程度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高低表现在:肿瘤细胞的大小是否一致,排列是否整齐,细胞核及核仁的大小及核染色质深浅有无改变,胞浆的染色有无改变,细胞核与细胞浆直径的比例有无改变,核分裂像的有无和多少,多核或奇异核、各种病理性核分裂像的有无等方面。一般恶性肿瘤的镜下形态是: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恶性淋巴瘤例外)排列紊乱,细胞核及核仁增大,染色深,核分裂像多见,胞浆多呈嗜碱性,细胞核与胞浆直径的比

48、例增大。常有出血及坏死,间质中毛细血管丰富,而良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则较接近于正常组织结构。此外,有无包膜,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如有无浸润)等,对于在镜下确定肿瘤的良,恶性亦甚为重要。(3)肿瘤的实质与间质的关系所谓肿瘤的实质是指肿瘤的特异组织成分。所谓间质是指在肿瘤实质之间的非特异性成分,即实质之间的纤维、脉管成分。实质和间质两者的关系,是指是否保持着正常组织学的形态而言。一般良性肿瘤实质和间质的关系尚保持正常,而恶性肿瘤实质与间质之间的关系紊乱。一、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式。 2.掌握肿瘤的分类及命名原则。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癌与肉瘤的区别。3.掌握癌

49、前病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概念。4.熟悉常见肿瘤,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形态特点。二、实习内容 ()录像片 (二)病理标本 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1.纤维瘤 11.乳腺癌 1.纤维瘤2.脂肪瘤 12.结肠癌 2.皮肤乳头状瘤3.子宫平滑肌瘤 13.肝癌 3.平滑肌瘤4.卵巢囊肿(囊腺瘤) 14.胃癌 4.脂肪瘤5.子宫肌腺瘤 15.肺癌 5.观察瘤细胞的异型性6.纤维腺瘤 16.下肢皮肤鳞癌 6.肠腺癌7.纤维肉瘤 17.葡萄胎 7.鳞癌I级8.股骨骨肉瘤 18.子宫内膜多发性息肉 8.鳞癌级9. 阴茎癌 19.直肠息肉病 10.子宫颈癌 20.畸胎瘤 1.大体标本观察(1)纤维瘤外观形

50、态为结节状(球形),有完整的包膜被以皮肤,有蒂。切面可见纵横交错的灰白色纤维束,瘤组织中央有变性,呈淡黄色。(2)脂肪瘤肿瘤形状椭圆形或分叶状,有完整的包膜。色黄、质软有油腻感。(3)子宫平滑肌瘤多发性:肿大的子宫切面可见多个肿瘤分别位于子宫浆膜下、内膜下及肌壁内结节状,大小不等,界线清楚,但多无包膜,色灰红,质实,可见旋涡状、编织状纹理。(4)卵巢囊肿(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肿瘤为囊状,有包膜,儿头大。切面,一部分为实质,一部分为多房囊腔,腔内上皮增生形成乳头,并有灰白色胶冻状液体。浆液性囊腺瘤:外观为囊球状肿瘤,切面可见一个大的、两个小的囊腔,囊壁较薄,有少量的乳头状突起突入囊腔内,囊内有

51、清亮的浆液。(5)子宫肌腺瘤肿瘤位于子宫内膜下,膨胀性生长,突出于宫腔内,完全充填宫腔,有完整的包膜,切面上有多个小囊腔状结构。(6)乳腺纤维腺瘤 肿瘤为球形,有完整的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呈旋涡状或编织状排列。(7)纤维肉瘤外观呈分叶状,包膜不完整。切面为实质性、淡红色、湿润而有光泽,似鲜鱼肉状。(8)股骨骨肉瘤在股骨下端,骨皮质外侧向外膨出呈梭形肿块,呈灰白、均质、湿润、细腻,其中可见与骨长轴垂直呈平行或辐射状排列的条纹(新生骨刺),并破坏了骨质及骨髓腔,有出血、坏死等病灶。(9)阴茎癌癌肿位于冠状沟,外观形态呈灰白、干燥、菜花状,表面溃烂。切面见瘤组织呈灰白色界线不清。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10)子宫颈癌子宫颈已破坏,肿瘤组织切面形态为灰白色菜花状,表面有溃烂、坏死、出血,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向宫颈壁和阴道壁浸润,无包膜。(11)乳腺癌 标本为乳房,其表面皮肤呈桔皮状、乳头下陷。切面可见癌瘤呈灰白色蟹足状,浸润并破坏周围正常脂肪组织,两者界线不清。(12)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