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_第1页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_第2页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_第3页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_第4页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园林植物病害的观察,识别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熟悉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有病植物与无病植物的区别,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园林植物病害的各种症状类型标本2实验用具 放大镜三、方法与步骤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每种标本的症状,仔细观察各种病害的典型病状和病症,认识各类症状特点及其所属类型。(一)病状类型观察1变色 主要类型有(1)褪绿与黄化 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绿。观察栀子黄化病、香樟黄化病等。(2)花叶与斑驳 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深浅不均,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观察一串红花叶病、大丽花花叶病

2、等。2坏死 主要类型有(1)斑点 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其形状和颜色不一,可区分为角斑、圆斑、轮斑、不规则形斑或黑斑、褐斑、灰斑、漆斑等,病斑后期常有霉层或小黑点出现。观察桂花褐斑病、杜鹃角斑病、菊花黑斑病等。(2)炭疽 症状与斑点相似。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有时还产生粉红色黏液状物。观察兰花炭疽病、荷花玉兰炭疽病等。(3)穿孔 病斑周围木栓化,中间的坏死组织脱落而形成空洞。观察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樱花穿孔病。(4)溃疡 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病斑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后期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观察槐树溃疡病、樟树溃疡病等。(5)疮痂 发生在叶片、

3、果实和枝条上。局部细胞增生而稍微突起,形成木栓化的组织。观察大叶黄杨疮痂病、柑桔疮痂病等。(6)猝倒与立枯 幼苗近土表的茎组织坏死。观察松、杉木苗立枯病和猝倒病。3腐烂 发生在根、干、花、果上,病部组织细胞的破坏与分解。枝干皮层腐烂与溃疡症状相似,但病斑范围较大,边缘隆起不显著,常带有酒糟味。(1)湿腐 观察柑桔青霉病、杨树腐烂病等。(2)干腐 观察桃褐腐病。(3)流胶 观察桃树流胶病、柑桔树脂病等。(4)流脂 观察松脂。4畸形 主要类型有:(1)肿瘤 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生,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如月季癌肿病、松瘤锈病等。(2)丛枝 顶芽生长受抑制,侧芽、腋芽迅速生长,或不定芽大

4、量发生,发育成小枝,由于小枝多次分支,叶片变小,节间变短,枝叶密集,形成扫帚状。如泡桐丛枝病、竹丛枝病等。(3)矮缩 植物各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地受到抑制,植株比正常植株矮小得多。观察桑矮缩病。(4)变态 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失去原有的形状,观察杜鹃叶肿病。5萎蔫 病株根部维管束被侵染,导致整株萎蔫枯死。(1)青枯 病株迅速萎蔫,叶色尚青就失水凋萎所致。观察菊花青枯病。(2)枯萎 病株萎蔫较慢,叶色不能保持绿色。观察鸡冠花枯萎病、百日草枯萎病。(二)病征类型观察1粉状物(1)白粉 病部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状物,后期在白粉层上散生许多针头大小的黑色颗粒状物。观察紫薇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等。(2)煤污 病部

5、覆盖一层煤烟状物。观察小叶女贞煤污病、山茶煤污病等。(3)锈粉 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疤状物或毛状物。观察玫瑰锈病、萱草锈病等。2霉状物 病部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观察仙客来灰霉病。3颗粒状物 病原真菌在植物病部产生的黑色、褐色小点或颗粒状结构。观察山茶灰斑病、大叶黄杨叶斑病等。4伞状物 观察花木根朽病。5脓状物 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观察女贞细菌性叶斑病、柑桔溃疡病等。四、作业1观察各种病害症状类型之后,举例说明病状和病症有何区别?2任选15个以上的标本,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园林植物病害调查表 编号 病害名称 发病部位 病状类型 病

6、征类型备注实验二 昆虫外部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昆虫纲的外部形态、基本构造和特征。2掌握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足、翅和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蝗虫、蟋蟀、天蛾、步甲、蝉、金龟子、家蝇、蜜蜂、粉蝶、白蚁、蝽象、蝼蛄、螳螂、蓟马、夜蛾。2实验用具 解剖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毛笔。三、实验方法与步骤(一) 昆虫一般形态特征观察1观察蝗虫头部 分节现象消失,为一完整坚硬的头壳。其上生有复眼1对,单眼3个,2复眼内侧还着生有触角1对。复眼、单眼和触角均为感觉器官。2胸部 分前、中、后胸3节。每一胸节有4块骨板,背板、腹板和2块侧板。各胸节具胸足1对,分别称前

7、、中、后足。在背面有2对翅,前翅生于中胸,后翅位于后胸。3腹部 11节,每节仅具2块骨板背板和侧板。板与板之间,以及节与节之间有柔软膜质的侧膜和节间膜。雌性蝗虫第8、9节的腹板上生有产卵器。(二) 昆虫的头式观察1下口式 口器朝下着生,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大致呈直角。2前口式 口器在身体的前端并向前伸,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呈钝角或平行。3后口式 口器由前向后伸,几乎贴于体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呈锐角。观察上述各标本,各属何头式?(三) 昆虫口器的类型观察1咀嚼式口器 如蝗虫,位于头的下方。上唇是位于唇基下方的1块薄片。上颚1对,坚硬,锥状或块状。下颚1对。下唇左右相互愈合为1片,它们

8、各具有1对分节的下颚和下唇须。舌位于口的正中线中央,为1囊状物。2刺吸式口器 观察蝉的头部。触角下面的骨片是唇基,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后唇基异常发达,易被误认为“额”。在前唇基下方有1三角形小片,为上唇。喙则演变成长管状的喙,内藏有由上、下颚所特化成的4根口针。3虹吸式口器 外观如卷曲的钟表发条。它是由左、右下颚的外颚页延长特化、相互嵌合形成1中空的喙。为蝶、蛾昆虫所特有。4舐吸式口器 为双翅目的蝇类成虫所特有,外观是一粗短的“喙”。“喙”的端部是分成二办的端喙,即唇办(也称口盘),两唇办间的基部有1小孔,称为前口,与食物道相通。5嚼吸式口器 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所特有,如蜜蜂。 (四) 昆

9、虫触角主要类型的观察 昆虫触角形状极其多样,甚至同种昆虫雌雄也不相同。触角分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取蛱蝶、天蛾、家蝇、蜜蜂、白蚁、金龟甲、蝉,再对照教材上的图,判别其类型。 (五) 昆虫翅的主要类型观察 1取天蛾的翅,认识翅的3条边、3个角和4个区。 2用镊子取下天蛾的前、后翅,注意它们的翅间连锁方式。尔后,将翅置于培养皿中,滴几滴煤油浸润,用毛笔在解剖镜下将鳞片刷去,与教材上的模式脉相图相比较辨认各脉。 3观察蝽象、蓟马、金龟子、家蝇的翅,注意它们的质地以及翅上的附属物。 (六) 昆虫足的主要类型观察 取蝼蛄、蝗虫、螳螂、水龟甲、步甲、蜜蜂,观察它们的前足或后足各属何类型。四、作业1、列表

10、说明实验材料中各种昆虫的触角、口器、胸足、翅的类型。2、绘蝗虫后足形态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实验三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识别真菌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一般形态特点,加深对真菌分类的理解,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二、实验用具与材料1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等。2实验材料 黑根霉、炭疽菌的纯培养菌落及有关的玻片标本。三、方法与步骤以显微镜检验方法为主,以放大镜和肉眼观察为辅,在进行镜检之前,应先制作玻片:取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或乳酚油,用挑针从纯培养的菌落上或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少量病菌放入蒸馏水或乳酚油中,盖

11、上盖玻片,即成待检玻片。(一)观察真菌的营养体1无隔菌丝 低等真菌的菌丝是单细胞、带分枝的丝状长管。观察黑根霉的营养物,见培养基上生长着疏松的棉丝状菌丝体,用解剖针挑取少许制成待检玻片,镜下观察无隔菌丝的形态特征。也可以直接观察无隔菌丝玻片。2有隔菌丝 高等真菌的菌丝是多细胞、有分隔的长管。挑取少许炭疽菌的营养物制成待检玻片,镜下观察有隔菌丝的形态特征。也可以直接观察有隔菌丝玻片。3吸器 吸器常为球形、洋梨形,也有指状分枝的。观察白粉病菌的吸器玻片。4菌核 菌核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利用玻片标本观察苗木茎腐病菌核切片的形态特征。5子座 利用玻片标本观察大叶黄杨叶斑病菌子座的形态特征

12、。(二)观察真菌的繁殖体l无性繁殖体常见的无性孢子有:(1)厚垣孢子 由菌丝或分生孢子中的个别细胞原生质浓缩形成,细胞壁加厚,着生在菌丝的端部或中间。观察镰孢菌的厚垣孢子玻片。(2)游动孢子 产生在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没有细胞壁,有12根鞭毛,能在水中游动。观察腐霉菌玻片。(3)孢囊孢子 产生在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有细胞壁,没有鞭毛。观察黑根霉永久玻片或制片观察。(4)分生孢子 产生在由菌丝特化而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孢子。观察交链孢属、青霉菌玻片。2有性繁殖体常见的有性孢子有:(1)卵孢子 观察腐霉菌玻片,在藏卵器内形成卵孢子。(2)接合孢子 观察黑根霉玻片,注意接合孢子形态。

13、(3)子囊孢子 观察盘菌切片,注意每个子囊中有8个(少数4个或2个)长椭圆形的子囊孢子。(4)担孢子 观察伞菌切片,在子实体中有棒状的担子,每个担子顶端有4个小柄,每个小柄上生有1个担孢子。四、作业1绘出真菌有隔菌丝和菌核的结构图。2绘出真菌任意两种无性孢子与有性孢子的形态图。实验四 昆虫生物学特性观察一、实验目的1认识全变态和不全变态昆虫不同发育阶段各种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2为进一步识别昆虫和学习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 蝗虫生活史标本、蝼蛄生活史标本、蝽象生活史标本、菜粉蝶生活史标本、蜜蜂生活史标本、原足型幼虫标本、多足型幼虫标本、寡足型幼虫标本、无足型幼虫标本、

14、离蛹标本、围蛹标本、被蛹标本。 2实验用具 解剖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蝗虫、蝼蛄、蝽象生活史标本观察,说出不全变态类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各种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2取蜜蜂、菜粉蝶生活史标本观察,说出全变态类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各种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3取幼虫标本观察,说出全变态昆虫不同类型幼虫的特点。4取蛹标本观察,说出全变态昆虫不同类型蛹的特点。 四、作业试比较不全变态类和全变态类昆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五 真菌分类(一)一、实验目的认识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菌丝结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及其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二、用具与材料1实验用具

15、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等。2实验材料 腐霉菌、根霉菌的纯培养菌落;霜霉病、煤污病、白粉病的病叶及有关的玻片标本。三、方法与步骤以显微镜检验方法为主,以放大镜和肉眼观察为辅。制作待检玻片方法同前一个实验。 (一)鞭毛菌亚门 1腐霉属(Pythium) 从腐霉菌纯培养菌落中挑起少许菌丝,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及卵孢子形态特点。2疫霉属(Phytophthora) 取疫霉属玻片标本观察其菌丝、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及卵孢子形态特点。并注意与腐霉属的区别。3霜霉属(Peronospora) 取霜霉属玻片标本观察其孢囊梗分枝

16、方式、游动孢子囊及卵孢子形态特点。4单轴霜霉属(Plasmopara) 从葡萄霜霉病病部挑起菌丝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孢囊梗分枝方式、游动孢子囊及卵孢子形态特点。(二)接合菌亚门根霉属(Rhizopus) 从根霉菌纯培养菌落中挑起少许菌丝,制片,镜检,观察其假根、蔓丝、孢囊梗、孢子囊及孢囊孢子的着生方式与形态特点。(三)子囊菌亚门 1外囊菌属(Taphrina) 取桃缩叶病菌的玻片标本观察其子囊的形态与着生方式以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2小煤炱属(Meliola) 取小煤炱属的玻片标本,或从山茶煤污病的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附着枝、刚毛、闭囊壳、子囊以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17、3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从桑或梨白粉病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闭囊壳、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4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从玫瑰白粉病或木芙蓉白粉病的病部取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闭囊壳、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5钩丝壳属(Uncinula) 从槐树或葡萄白粉病病部挑取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闭囊壳、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6小丛壳属(Glomerella) 取小丛壳属的玻片标本,观察其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7煤炱属(Capnodium) 从马尾松烟煤病、杉木烟煤病或海桐烟煤病的病部挑取病

18、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子囊座、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8核盘菌属(Sclerotinia) 取核盘菌属的玻片标本,观察其子囊盘、子囊、侧丝和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注:观察过程中,可参考本书第三章相关内容的形态描述与图片。四、作业1根据观察结果,绘出腐霉属和霜霉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的形态图。2根据观察结果,绘出小煤炱属、球针壳属、小丛壳属的形态图。实验六 真菌分类(二)一、目的与要求认识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的菌丝结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及其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二、用具与材料1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等。

19、2实验材料 锈病、猝倒病、白粉病的病组织材料及有关的玻片标本。制作待检玻片方法同前一个实验。三、方法与步骤以显微镜检验方法为主,以放大镜和肉眼观察为辅。 (一)担子菌亚门 1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从梨锈病和桧柏锈病的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冬孢子、性孢子器、锈孢子器及锈孢子的形态特点。2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 从玫瑰锈病的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冬孢子堆、冬孢子的形态特点。再取多胞锈菌属玻片观察其冬孢子堆、冬孢子、夏孢子堆、夏孢子、性孢子、锈孢子的形态特点。3柄锈菌属(Puccinia) 取柄锈菌属玻片观察其冬孢子堆、冬孢子、夏孢子堆

20、、夏孢子、性孢子、锈孢子的形态特点。4柱锈菌属(Cronartium) 从松瘤锈病的病组织中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冬孢子柱和冬孢子的形态特点。5层锈菌属(Phakopsora) 从枣锈病或葡萄锈病的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冬孢子堆埋生于叶片表皮下,不突破表皮,冬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无柄。夏孢子堆小,生于寄主表皮下,突破表皮,夏孢子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小刺。6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 取杜鹃饼病菌的玻片观察其菌丝、担子层的着生方式与着生部位,担子的形态以及担孢子的形态与数量。(二)半知菌亚门 1丝核菌属(Rhizoctonia) 从菊花、一串红或松苗猝倒病和

21、立枯病的病组织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的形态与分枝特点。2镰孢菌属(Fusarium) 取苗木立枯病菌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座着生方式、颜色。分生孢子有两种,大、小两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点。3粉孢属(Oidium) 从凤仙花白粉病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粉孢子)的形态特点。4链格孢属(Alternaria) 取菊花叶斑病菌或马尾松叶斑病菌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生孢子的形态与着生方式。5尾孢属(Cercospora) 取大叶黄杨叶斑病菌或苦楝褐斑病菌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生孢子的形态与着生方式。 6葡萄孢属(Botrytis) 从

22、苗木灰霉病菌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枝方式,分生孢子的形态与着生方式。7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取炭疽菌属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盘的形态,有无刚毛、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点。8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 取大茎点菌属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器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点。四、作业1根据观察结果,绘出胶锈菌属、柱锈菌属和外担子菌属形态图。2根据观察结果,绘出粉孢属、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大茎点菌属的形态图。实验七 昆虫分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检索表。 2掌握与园林生产有关的主要目及其主要科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蝗虫、蝼蛄、

23、家白蚁、蚱蝉、介壳虫、金龟子、天牛、瓢虫、夜蛾、菜粉蝶、蜜蜂、蚊、蚂蚁、家蝇、天牛、麻皮蝽、网蝽。2实验用具 解剖镜、镊子、拨针、培养皿。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观察上述所给昆虫标本,参阅教材,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目的代表昆虫。2上述昆虫代表了与园林生产有关的直翅目、等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8个目,根据教材上所编制的双项式检索表,将所观察的8个目的标本进行检索。3重点观察各目主要科的特征。四、作 业试编制包括有家白蚁、蝗虫、蚱蝉、麻皮蝽、金龟子、夜蛾、蜜蜂、蚊等8个目的双项式检索表。实验八 其他侵染性病原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认识园林植物病原细菌、寄生性植物、线虫等的形

24、态特征,为病害诊断和鉴别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新鲜的柑桔溃疡病、杉木细菌性叶斑病、一串红花叶病病叶,培养2428小时的棒状杆菌和欧文氏杆菌及有关的玻片标本。 2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移植环、烧杯、蒸馏水、二甲苯及各种染色剂、擦镜纸、吸水纸、纱布、酒精灯、火柴等。三、方法与步骤以显微镜检验方法为主,以放大镜和肉眼观察为辅。(一)病原细菌的观察1细菌病害的溢脓现象切取一块大小约0.5cm²的柑桔溃疡病或杉木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叶,放于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中央,13分钟后,盖上另一块载玻片,然后对光慢慢挤压,观察切口处,若是细菌病害,切口

25、处有浑浊液流出,或将材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切口处也可看到浑浊液溢出。也可剪掉病叶尖端,然后插在装有湿砂的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剪口处有菌脓溢出。2细菌的染色观察(1)简单染色法涂片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一小滴蒸馏水,用灭菌的移植环挑起少许菌,在水滴中充分混合。干燥 让涂片自然干燥,或微微加热促使其干燥。固定 将干燥的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慢慢地通过23次。染色 在固定的涂片上涂上1滴石炭酸番红液,染色12分钟。冲洗 用自来水或清水小心地冲洗玻片,直至冲下的水洁净无色为止。注意冲洗水流不宜过急、过大,水由玻片上端流下,避免直接冲在涂片处。冲洗后,将标本晾干。油镜观察 细菌的菌体较小,要用油镜才

26、能观察到。油镜观察方法如下:加一滴香柏油于载玻片上,然后置于镜台上,油镜头移至油滴中,并与玻片稍微接触为止,然后将油镜头慢慢移上,调准焦点,即可观察,使用油镜时,镜台要保持水平,要防止油滴移动,光线应尽量调亮一些,油镜使用后要擦油镜头,可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镜纸沾一些二甲苯擦洗镜头,最后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剩余的二甲苯。(2)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可把细菌分为阴性菌和阳性菌两大类,步骤如下;涂片、干燥及固定方法同简单染色法。所用材料为棒状杆菌和欧文氏杆菌。也可用菌脓制片。初染 加结晶紫或龙胆紫染色液,染色约1分钟,然后倾去多余的染色液,水洗。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分钟,水

27、洗。脱色 将载玻片上的水甩净,用95的酒精滴洗至流出的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为止,约2030秒钟,并立即用水冲净酒精。复染 用番红染液复染12分钟,水洗,让其自然干燥。油镜观察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二)病毒内含体的染色观察寄主细胞感染病毒以后,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形成内含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不定形体和结晶体两种内含体,它们都是由大量的病毒颗粒组成的。用镊子将一串红花叶病表皮或叶脉上的表皮撕下,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被染成鲜黄色,内含体被染成黄褐色,另用同样方法处理健康叶作为对照。(三)病原线虫的观察取根结线虫属玻片观察其雌、雄成虫的形

28、态特点。(四)寄生性植物观察1菟丝子 取菟丝子玻片,观察吸盘侵入寄主后的特征。2桑寄生 取菟丝子玻片,观察吸盘侵入寄主后的特征。 四、作业 1绘出叶部细菌病害的溢脓现象。 2绘出线虫、菟丝子形态图。  实验九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观察(一)一、实验目的识别园林植物叶、花、果白粉病类、锈病类、灰霉病类、煤污病类和叶畸形类病害的症状,掌握其病原的形态特征,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园林植物主要白粉病类、锈病类、灰霉病类、煤污病类和叶畸形类病害标本及病原物玻片标本。2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小木块、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

29、、纱布、吸水纸等。三、方法与步骤用肉眼、放大镜及显微镜观察下列园林植物白粉病类、锈病类、灰霉病类、煤污病类和叶畸形类病害的症状特征和病原形态。(一)白粉病类1症状 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枝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到后期在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白色,渐变黄褐色,最后为黑色颗粒状物,叶片上病斑不太明显,呈黄白色斑块状,受害严重时卷曲枯焦。例如大叶黄杨白粉病:观察病叶,病斑多分布在叶片正面,若在发病初期,则病叶上散生许多白色粉状圆形小斑,若在发病后期,则病斑相互愈合,变成不规则的大斑。发病严重时叶背、新梢均覆白粉,病部畸形,病叶皱缩,病梢扭曲、萎缩、枯黄。2病害观察 观察大叶黄杨白粉病、桑白粉病、梨白粉病

30、、木芙蓉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等。3病原 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许多属和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的粉孢属引起,白色粉末状物,是由粉孢属引起,它是白粉病的无性世代,黑色颗粒状物是由白粉菌目许多属引起的,它们是白粉病的有性世代。从病部挑起白色粉状物或黑色颗粒状物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白粉菌的形态特征,鉴定病原或直接取白粉病菌的玻片标本观察。(二)锈病类1症状 锈病一般引起局部性浸染,形成点发性症状,受害部位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在寄主受害部位首先形成褪色的小斑,然后在表皮下形成黄粉状的孢子堆,以后突破寄主表皮,散出象

31、铁锈一样的黄色粉末状物,后期在表皮下产生黑色的小疮斑。例如月季锈病:观察病叶、嫩枝和花。在叶片正面有小黄点即性孢子器。在叶片背面具略呈多角形的较大病斑,其上生有夏孢子堆。若在发病初期,叶背、芽和绿色茎上产生小的橘黄色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橘红色粉末。疱状突起和橘红色粉末分别为病原菌的锈孢子堆和锈孢子。若所采标本是在秋后,则在病斑上具棕黑色粉末状物,即冬孢子堆。2病害观察 观察月季锈病、桧柏贴梗海棠锈病、玫瑰锈病、菊花锈病、美人蕉锈病、萱草锈病、竹类锈病等。3病原 锈病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许多属引起,从病部挑起黄色粉状物或黑粉状物,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锈菌的形态特征,鉴定病原或直接取锈

32、菌玻片标本观察。(三)灰霉病类l症状 在叶片上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迅速扩展变褐软腐,病斑在花、叶尖、叶缘上较多,病部可见到灰色霉层,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例如月季灰霉病:观察病叶和病花。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及叶缘处,为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褐色,潮湿叶或保湿时病斑上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花芽受害变褐枯萎,花朵被害,变褐褐皱缩,潮湿时病部生有灰色霉状物。2病害观察 观察月季灰霉病、金盏菊灰霉病、仙客来灰霉病、四季海棠灰霉病、紫罗兰灰霉病等。3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的葡萄孢属引起,从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灰霉病菌的形态特征,或直接取灰霉病菌玻片标本观察。(四)煤

33、污病类1症状 在枝叶表面形成黑色煤层,呈片状,易剥掉,严重时引起植物枯萎。例如紫薇煤污病:观察病叶,可见病叶上有煤烟状霉层,霉层呈薄片状,裂开,翘起,可以剥落。2病害观察 观察山茶煤污病、大叶黄杨煤污病、紫薇煤污病、松树煤污病、杉木煤污病、柑桔煤污病、小叶女贞煤污病、竹类煤污病等。3病原 由子囊菌亚门煤炱菌属和小煤炱属引起,从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煤污病菌的形态特征,或直接取煤污病菌玻片标本观察。(五)叶畸形类1症状 主要发生在木本观赏植物上,寄主受病原刺激后,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果实肿大、中空呈囊果状物。例如桃缩叶病:观察其病叶,在发病前期,呈波纹状

34、皱缩并卷曲,病部为黄色至红色。发病后期,叶片加厚,质地变脆,病部为红褐色。若经保湿培养,叶表出现灰白色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层。2病害观察 观察桃缩叶病、杜鹃叶肿病、油茶饼病等。3病原 由子囊菌亚门的外子囊菌和担子菌亚门的外担子菌引起,从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类叶畸形病菌的形态特征,或直接取它们的玻片标本观察。四、作业1仔细观察上述各类病害,描述15种以上的病害症状特征。2根据显微镜观察结果,分别绘出上述各类病害任一一种病原的形态图。实验十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识别园林植物地下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蝼蛄类、金龟子类、地老虎

35、类等标本。2实验用具 双目体视显微镜、放大镜、镊子、挑针。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蝼蛄形态及危害状观察肉眼观察蝼蛄成、若虫及卵的形态,比较成、若虫特征。观察蝼蛄危害状,根部和幼茎被咬食状及苗床虚土隆起的不规则隧道特征。2金龟子成虫与幼虫形态及危害状观察肉眼观察金龟子成虫及幼虫形态,对照挂图识别其幼虫危害苗木根系,成虫危害叶片后形成的孔洞。3地老虎类形态及危害状观察 观察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的成、幼虫特征,比较成虫的体长、前后翅斑纹、触角形状;幼虫的体长、唇基、毛片、臀板形态。对照受害幼苗识别其危害状。4金针虫形态及危害状观察 观察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的成、幼虫特征及危害状。5蟋蟀形态及危害

36、状观察观察大蟋蟀的成、幼虫特征及危害状。6种蝇形态及危害状观察观察种蝇成、幼虫特征及危害状。7白蚁形态及危害状观察观察家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的生活史标本,识别各种白蚁的成、若虫特点。观察白蚁危害的腐朽木及蚁巢特点。四、作业1描述所观察的地下害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状。2简要概述地下害虫的危害特点。实验十二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观察(二)一、实验目的识别园林植物叶、花、果炭疽病类、叶斑病类和变色类病害的症状,掌握其病原的形态特征,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园林植物主要炭疽病类、叶斑病类和变色类病害标本及病原物玻片标本。2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

37、小木块、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纱布、吸水纸等。三、实验方法与步骤用肉眼、放大镜及显微镜观察下列园林植物炭疽病类、叶斑病类和变色类病害的症状特征和病原形态。(一)炭疽病类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及嫩梢,也为害果实、当年生枝条及幼苗的茎。不同园林植物的炭疽病症状有所不同。典型症状是在发病后期在病斑上有不规则轮纹状的小黑点,在潮湿环境条件下,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或桔红色发粘的分生孢子堆。例如兰花炭疽病:取其病叶进行观察,叶片中部感病产生的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发生于叶缘时,产生半圆形病斑;发生于叶基部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这可能造成整叶枯死。病斑为黑褐色,下陷。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38、可见病斑上具轮生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又如山茶炭疽病:叶片被害时,病斑初期呈淡褐色,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病斑逐渐变褐,病斑中央白色,边缘暗褐色,其上轮生小黑点,即为病原菌的子实体,病斑的大小不一,一般为1020mm,病斑质脆,往往造成破裂和穿孔,严重时病叶早落;嫩枝被害时,病斑呈条状,紫褐色,略下陷,严重时,枝干发黑,整个嫩枝枯死,其上叶片,凋萎后转为黄褐色,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嫩枝枯死;果实被害,病斑呈圆形,紫褐色到黑褐色,严重时,整个果实变黑。在湿润条件下,病部易见桔红色粘液,此病菌的分生孢子堆。2病害观察 观察兰花炭疽病、山茶炭疽病、樟树炭疽病、茉莉花炭疽病、大叶黄杨炭疽

39、病、广玉兰炭疽病等。3病原 由子囊菌亚门的小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属引起,将上述炭疽病标本用徒手切片法对病叶上的病斑进行切片,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炭疽病菌的形态特征,或直接取它们的玻片标本观察。(二)叶斑病类1症状 是叶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各种形状的斑点病。病斑可因其色泽、形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的形成等因素,又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等种类。发病后期在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颗粒状物或霉层。不同园林植物上发生的叶斑病症状差异很大。例如月季黑斑病:其重要症状特征为叶片正面圆形或不规则形,黑紫色病斑的边缘呈放射状,直径为212cm。若是在发病后期的病叶,病斑中央组织变为

40、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有的品种病斑周围组织变黄,有的品种在黄色组织与病斑之间有绿色组织,称为“绿岛”。又如大叶黄杨叶斑病:病叶的病斑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510mm,病斑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有轮纹。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可见病斑正面散生着许多黑色的小霉点。严重发病的病斑相互连接占叶片面积的12以上。2病害观察 观察月季黑斑病病、山茶灰斑病、杜鹃斑病、桂花叶斑病、紫荆角斑病、菊花黑斑病、菊花叶枯线虫病、大叶黄杨叶斑病、广玉兰叶斑病、樱花褐斑病、松树赤枯病等。3病原 主要由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真菌,以及细菌、线虫等病原物所引起,将上述叶斑病标本

41、用徒手切片法对病叶上的病斑进行切片,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叶斑病菌的形态特征,或直接取它们的玻片标本观察。(三)变色类1症状 主要症状为褪绿、黄化、花叶、斑驳、条纹、条斑等,有些为花变绿。例如美人蕉花叶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色小斑点,或呈花叶状,或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相间的条纹,条纹逐渐变为褐色坏死,叶片沿着坏死部位撕裂,叶片破碎不堪。发病严重时心叶畸形、内卷呈喇叭筒状。又如栀子花黄化病:病害主要发生在枝梢的嫩叶上,初期叶肉组织变黄色或淡黄色,但叶脉仍为绿色。病情严重时,叶片逐渐由上至下变黄,重病株,顶端叶片全部发白。后期在发白的叶边缘或叶尖变为褐色至黑褐色,用手一碰焦脆易破。2病

42、害观察 观察美人蕉花叶病、栀子花黄化病、樟树黄化病、唐菖蒲花叶病、仙客来病毒病、水仙黄条斑病等。3病原 一般由病毒引起,有些是生理缺素引起,也有些由植原体引起。四、作业1仔细观察上述各类病害,描述15种以上的病害症状特征。2根据显微镜观察结果,分别绘出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病害任一两种病原的形态图。实验十三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识别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状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各种食叶害虫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状。2实验用具 光学解剖镜、放大镜、镊子、培养皿、解剖刀。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刺蛾类害虫观察观察黄刺蛾、扁刺蛾、桑褐刺蛾、褐边绿刺蛾、丽绿刺蛾、

43、中国绿刺蛾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刺蛾类成虫一般体较粗壮多毛,多黄、绿、褐色;喙退化,翅宽而密被厚鳞。幼虫蛞蝓型,体上具枝刺,头内缩,胸足退化,腹足吸盘状。受害植物叶片被剥食叶肉或吃光叶片。观察时注意从体色、翅面斑纹上区分各种成虫;幼虫特征注意体背的斑纹及枝刺。2袋蛾类害虫观察观察茶袋蛾、小袋蛾、大袋蛾、白囊袋蛾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袋蛾类成虫一般雌雄异型,雄具翅,翅上稀被毛和鳞片,触角羽毛状,雌无翅,触角、口器和足皆退化;幼虫肥胖,腹足5对,吐丝缀枝叶作袋囊。受害植物叶片呈孔洞、网状,严重时仅留叶脉。观察时注意袋蛾护囊上的区别:大袋蛾护囊上常有较大的

44、碎片和小枝条,排列不整齐;茶袋蛾护囊丝质,幼虫护囊外贴以树皮屑、枝皮碎片,稍大则有许多的小枝缀于囊外,整齐地平行排列;小袋蛾囊外附有碎叶片和小枝皮,从幼虫老熟到化蛹后护囊上端只有一根细长丝索与枝叶相连。白囊袋蛾护囊灰白色,以丝缀成,较紧密,光滑,囊外不被枝叶。3、天蚕蛾类害虫观察观察绿尾大蚕蛾、樗蚕、樟蚕、银杏大蚕蛾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大蚕蛾属鳞翅目昆虫中体形最大的一类,色泽鲜艳,成虫翅上有透明的眼斑,幼皮体型很大,体表有枝刺。观察时注意各种类卵、幼虫及蛹的特征。4、天蛾类害虫观察观察霜天蛾、蓝目天蛾、刺槐天蛾、咖啡透翅天蛾、团角锤天蛾、桃天蛾、芋单线天蛾的生活史标本及

45、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天蛾类成虫,般体粗壮腹末尖,触角末端弯曲成钩状,喙发达,后翅小;幼虫肥大,第8腹节背面有1尾角,受害植物叶片呈缺刻状。观察时从体长、体色及翅面特征区分各种成虫;从虫体是否具颗粒或体侧的斜纹和眼状斑工区分各种幼虫。5尺蛾类害虫观察观察丝棉木尺蛾、槐尺蛾、大造桥虫、杨尺蛾、黄连木尺蛾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尺蛾类成虫一般体细长,翅大而薄,前后翅颜色相似并常有波纹相连;幼虫光滑无毛,腹足2对,着生于第6和第10腹节,行走时身体弓起。受害植物叶片呈缺刻状或被食;观察时注意从翅面横线及斑块区分各种成虫。6毒蛾类害虫观察观察乌桕毒蛾、杨毒蛾、柳毒蛾、侧柏毒

46、蛾、舞毒蛾、桑毛虫、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毒蛾类成虫一般翅较圆钝,鳞片很薄,雌虫腹末常有毛簇;幼虫体多毒毛,常见毛瘤、毛丛或毛刷,腹部第67节各有1个翻缩腺。受害植物叶片呈缺刻状或被食光。观察时注意区分成虫特征,尤其杨雪毒蛾和雪毒蛾很相像,杨毒蛾成虫鳞片较厚,触角主干黑白相间,其幼虫头淡褐色,背面纵带灰白色,较狭;而柳毒蛾成虫鳞片较薄,触角主干纯白色其幼虫头黑色,背面有黄色宽带。 7夜蛾类害虫观察观察斜纹夜蛾、银纹夜蛾、梨剑纹夜蛾、桃剑纹夜蛾、臭椿皮蛾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夜蛾类成虫一般体翅多暗色,常具斑纹;幼虫体粗壮,光滑少毛,颜色较深,腹足35对

47、,第1、2对常退化或消失。受害植物叶片被食呈缺刻或孔洞。观察时从前翅的“三斑五线”上区分各种成虫;幼虫的区别主要是体色和背线。8舟蛾类害虫观察观察杨扇舟蛾、杨二尾月蛾、分月扇舟蛾、槐羽舟蛾、黄掌舟蛾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舟蛾类成虫前翅后缘中央常有突出的毛丛,腹部较长;幼虫上唇缺刻成角状,臀足不发达或特化呈枝状,静止时头尾翘起似小船。受害植物叶片呈缺刻或被食光。舟蛾类毛虫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观察时注意从体色、前翅中室白斑、翅面横线等方面区分松毛虫成虫特征;从体色、体背纵线及有无倒伏鳞片等方面区分松毛虫幼虫特征。9螟蛾类害虫观察观察樟巢螟、棉大卷叶野螟、黄环绢须野螟的生活

48、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螟蛾类成虫一般体瘦长,触角丝状,前翅狭长,腹部末端尖削;幼虫体细长,光滑,五次生刚毛。受害植物叶片卷叶或呈孔洞。10灯蛾类害虫观察观察美国白蛾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特征。灯蛾类成虫一般体色较鲜艳,腹部多为黄或红色,且有黑点,翅多为白、黄或灰色;幼虫密被毛丛,且长短较整齐。观察时注意美国白蛾与其他白色蛾子的区别。美国白蛾成虫雌蛾触角锯齿状,翅纯白色;雄蛾触角双栉齿状,前翅翅面多散生黑褐色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幼虫头黑褐色有光泽,背部两侧线之间有1条灰褐色至灰黑色的宽纵带,体侧和腹面灰黄色,气门上线和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有

49、黑色毛疣,毛疣上着生白色长毛,混杂少量黑色、棕黄色长毛。蛹暗红褐色,臀棘817根,呈喇叭口状。11卷蛾类害虫观察观察茶长卷叶蛾、苹果褐卷叶蛾、忍冬双斜卷蛾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其各虫态形态特征。受害植物叶片常被啃食成灰白色网状并吐丝黏连成筒状。12叶蜂类害虫观察观察樟叶蜂、月季叶蜂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观察时注意叶蜂幼虫外形很像鳞翅目幼虫,但腹足68对且无趾钩。受害植物叶片呈孔洞、缺刻或被食光,个别种类形成虫瘿。13蝶类害虫观察观察柑桔黄凤蝶、樟青凤蝶、玉带凤蝶、茶褐樟蛱蝶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从体色及花斑上区分各种蝶类成虫。注意凤蝶类幼虫一般色深暗,光滑无毛,后

50、胸隆起,前胸背中央有1臭腺。而粉蝶幼虫多为绿色或黄绿色,体表有许多短毛或小瘤突。受害植物叶片呈缺刻状或被食光。14、叶甲类 观察柳蓝叶甲、葡萄十星叶甲、白杨叶甲的生活史标本及受害植物,识别各虫态形态特征。观察时注意区分各种成虫、幼虫。15蝗虫类观察蚱蜢、中华负蝗、黄脊竹蝗的生活史标本,识别其卵、若虫及成虫的形态特征。注意从头的形状、颜面与头顶倾斜角度、胸部侧片、足、翅、外生殖器等特征工区分各种蝗虫成、若虫;卵的观察注意其形状及卵在卵囊中的排列方式。四、作业写出所观察的害虫名称、分类地位、危害寄主及主要识别特征。实验十四 园林植物茎干、根部病害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识别园林植物茎干、根部病害的症

51、状,掌握其病原的形态特征,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实验材料 园林植物主要茎干、根部病害标本及病原物玻片标本。2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小木块、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纱布、吸水纸等。三、方法与步骤用肉眼、放大镜及显微镜观察下列园林植物茎干、根部病害的症状特征和病原形态。(一)茎干部病害观察1症状 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枝梢上,其主要症状类型有:腐烂及溃疡、枝枯、肿瘤、丛枝、带化、萎蔫、立木腐朽、流胶、流脂等。园林植物不同,其茎干病害症状也不一样。例如樟树溃疡病:发病初期为圆形小黑斑,在湿度大时,边缘水渍状;病斑继续扩展,形成大型黑色梭斑,病

52、斑一般510cm,长的可达30cm,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整个树干半边溃疡。病斑为茶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病斑凹陷。又如松瘤锈病:瘿瘤生于松树主干或侧枝上,通常近圆形,直径大小不一。大的可达60cm,小的仅5cm。瘿瘤表面皮层常不规则破裂,破裂处当年生出新皮层再破裂,以后皮层完全脱落,露出浸透松脂的木质部,其颜色变深,犹如灼伤。瘿瘤上部枝条或树杆,日久即枯死,或为风吹断。每年早春从瘿瘤裂缝处溢出黄色液滴,其中混有精子。以后在表皮下产生黄色疱状锈孢子器,顶破表皮外露。2病害观察 观察樟树溃疡病、松瘤锈病、竹丛枝病、毛竹枯梢病、泡桐丛枝病、月季枝枯病、银杏茎腐病、杨树溃疡病等。3病原 几乎包括了生物性

53、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等各种因素。如真菌、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茎线虫、低温等。取各种茎干病害的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原形态。或将樟树溃疡病标本用徒手切片法对病茎上的溃疡斑进行切片,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原形态。(二)根部病害观察1症状 主要危害根部及根颈部,导致皮层腐烂,并产生特征性的白色菌丝、菌核和菌索,或根部和根颈部出现瘤状突起。有些使根部或干基部腐朽并可见有大型子实体等。不同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症状差异明显。例如幼苗猝倒病:在地际根颈处的病部已变为铅黑色或褐色,缢细、软腐或溃烂,病苗倒伏,地颈上部的苗仍保持淡绿色,微现出萎蔫的状态。幼苗根部有的完整无损,有的已经溃烂变色

54、。在立枯病病苗上,可见皮层腐烂并与根部木质部脱离,轻轻剥动即可脱落,根尖和根部皮层常已腐烂为乱麻状。在腐烂的根部有时生长出粉红色的霉,或生长着灰白色或淡褐色的丝核。又如樱花根癌病:主要为害植物的根颈部,也可为害主根、侧根以及地上部的主干和侧枝上。发病初期病部膨大呈球形或球形的瘤状物。幼瘤为白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以后瘤渐增大,质地变硬,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龟裂。2病害观察 观察幼苗猝倒病、樱花根癌病、兰花白绢病、柑桔根结线虫病、苗木紫纹羽病等。3病原 包括生物性病原(主要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和非生物性病原(如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土壤积水等引起)。将幼苗猝倒病病苗上的菌丝或子实体用直接挑取法进行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病原的形态特征。或直接取各种根部病害病原的玻片标本观察。四、作业1仔细观察上述各类病害,描述10种以上的病害症状特征。2根据显微镜观察结果,分别绘出樟树溃疡病、幼苗猝倒病、银杏茎腐病病原的形态图。实验十五 园林植物枝干害虫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识别园林植物主要枝干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状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