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12号_第1页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12号_第2页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12号_第3页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12号_第4页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12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学校名称: 巴彦淖尔市电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教育管理 入学时间: 写作提纲一、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包办代替 一味溺爱(二)缺乏沟通 一味责罚(三)不负责任 疏于管教(四)是非不分 一味护短(五)主旨不明 一味唠叨二、家庭教育问题原因分析(一)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二)家庭关系不和谐(三)教育观念分歧严重(四)家庭环境不健康三优化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一)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二)创设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三)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四)做好率先垂范的行为楷模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究【摘要】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

2、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能使小学生顺利、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帮助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做人的基本素质,分清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培养责任感和确立远大志向与抱负,因此,全社会重视和关注家庭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对其原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提出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对策。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儿童成长;对策家庭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作

3、好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方式方法更是知之甚少,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包办代替 一味溺爱 主要表现有:过分担心、包办代替、全力满足、姑息迁就、许愿哄骗。溺爱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滋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而限制了独立意识,容易形成任性固执、唯我独尊的个性,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和责任感。调查显示,50.5%孩子早上起床由父母叫醒,60.1%的孩子吃饭是父母给盛到碗里的,14.7%的孩子早晨洗脸水是由父母帮着准备的。在调查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时,40.6%的家长是因为孩子太小,不放心

4、;26.1%是因为孩子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做家务;22.9%的家长是觉得太麻烦,孩子做后还得再收拾。有的孩子三年级了,都没有基本的独立能力和自立本事。这样的父母好心,认为孩子不多,不能让他受着罪,再说树大自直,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孩子大了自然会各种社会能力。本来是孩子应该锻炼的年龄,却被家长好心地剥夺了机会,家长的过分“保护”束缚了雏鹰的翅膀,这对孩子从小养成基本的生存能力造成极大的阻碍,其实有很多孩子希望偿试自己做事情,但家长包办代替已成习惯,孩子慢慢习惯了,渐渐没有了那份跃跃欲试的愿望。专家认为,孩子错过习惯养成期,是一种更难弥补的损失,会使 他们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他人缺乏爱心

5、和同情心,凡事多从个人角度考虑,自私任性。这种未成年人进入社会后,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很可能不顾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约束,从而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二)缺乏沟通 一味责罚 许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对孩子施教,而是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出错误以后,不能冷静对待,合理处之,而是只图自己一时之痛快,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人格,想打则打,想骂则骂,对孩子的自尊造成很大伤害,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关系紧张,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被动局面。性格倔强的孩子甚至会因为家长极端的教育方式而离家出走,流落社会,被坏人所拉拢,卷进犯罪的泥潭。调查显示,有22%的家长属粗暴

6、无知型。他们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勾通,认为孩子的出息是揍出来的,不打不成器;学生完不成作业,轻则斥责,重则打身;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看重学生的分数,考试成绩一低,就脸上乌云密布,分数一高,就云开日出,分数成了家长脸上的晴雨表,表面上望子成龙心切,实则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这种同学校教育不同步的扭曲的做法,给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造成了孩子厌学,对学习消极。爱心培育爱心,仇恨培育仇恨。因为家长的粗暴无知,这样的孩子也变得对同学粗暴,对老师顶撞,对社会仇恨,有的孩子本来很好,就是这样的家教,逐渐下滑。(三)不负责任 疏于管教 不少家长会以“工作忙,抽不开身”为借口,逃避对孩子

7、的教育责任;有的家长甚至以自己“不懂教育”为理由,请求老师在学校里多加管教自己的孩子,有的干脆将孩子的教育义务转嫁到老人身上,以求自己清闲。在这样的家庭里,教育形同虚设,孩子无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极易形成冷酷自傲、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玩世不恭的不良性格。例如:我身边有个孩子,他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而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孩子回家把作业写完了,爷爷奶奶没能力检查对错,但每次都会把作业本拿起来,然后对孩子说:“你写的都对吗?”在孩子读英语时,爷爷奶奶也会问一句:“你读的对吗?”这样久而久之,孩子明明写对了或读对了,家长也还是用怀疑的口气去问,孩子的心里会产生一种

8、抵触情绪,认为:我做的再好,写的再对,读的再准,你也是认为我是有问题的!就因为这样,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然而作为家长的还不知为何会是这样! (四)是非不分 一味护短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大幅度增长,小学在校独生子女几乎占到90%以上,溺爱孩子是家长们的通病,尤其是祖父母辈,孩子是自己的好,庄稼是人家的好。有20%多的家长,孩子与别的学生之间有了矛盾,智子疑邻,尽量护自己的孩子,找别人的缺点;还有的家长,因为一点小事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了屈,就到学校大吵大闹,甚至大动干戈,骚扰课堂,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这样一来,孩子有了撑腰的,更加肆无忌惮。尽管有的家长事后向老师道歉,但在孩子

9、的心灵里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挽回的,这表面上是给孩子撑腰,怕孩子受委屈,其实质上起一种坏作用,孩子会认为他就认为自己是对的,谁也不敢欺负我,老师也不敢批评教育。这样护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无理又无能,缺乏客观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主题不清,一味唠叨 通过问卷调查,8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家里最烦的就是“妈妈的唠叨”。可见,唠叨是家庭教育中最失败的教育方式之一。常见的唠叨方式有以下五种:一是每天都把固定内容重复若干遍;二是抓住孩子的问题就没完没了;三是看到孩子不顺眼,就把以前犯过的错误都翻出来唠叨;四是看到孩子有错,为了出气和痛快唠叨个没完;五是由于婆媳关系不和或出现夫妻矛盾,不便直接发作,

10、将渲泄的目标转向孩子。唠叨的直接危害就是容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唠叨还容易造成儿童的依赖心理,因为平时被妈妈唠叨惯了,孩子缺乏自主性,如果容易突然没有了妈妈的唠叨,孩子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二、家庭教育问题原因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教育效果是否满意,子女的身心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发展水平能有多高,朝什么方向发展,最后能不能成才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决定的。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后果。有关专家经过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

11、智力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而是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对孩子的情感、个性、品德等方面造成恶劣影响。常见的不良家庭环境主要有:(一)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每个家长都应该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

12、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学校经常会举办一些家庭教育讲座,有一些家长总认为是浪费时间,找各种理由推脱,白白错失了学习的机会。(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一个家庭里,夫妻感情是否融洽,家庭的和谐度高低,孩子是否感到幸福,透过孩子的这张“晴雨表”就能准确地“解读”出来。如果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紧张,经常战争不断,硝烟弥漫,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长期低落,倍受压抑,精神萎靡不振,表情呆滞,注意分散,情绪异常,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缺乏少年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有些家庭因为父母关

13、系恶化,导致家庭破裂,夫妻离异,让孩子掉入情感的低谷,越发不能自拔。家庭战争的最终受害者、牺牲者就是无辜的孩子!面对凄凉孤单,缺少温暖的破碎生活,孩子在情感上找不到依靠,表现得情绪低沉、抑郁寡欢、个性压抑,自卑感强、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女儿班上有个女生,行为总是很莽撞,稍有不快,对同学张口就骂伸手就打,有时候似乎也很愿意和大家接近,但很快就会发生冲撞,与人交往对她来说有很大的障碍。一问,果然是离异家庭。(三)教育观念分歧在一个家庭里,只有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一方严格要求,另一方袒护有加,一方认为这样做好,另一方又有不同的看法,提前不加讨论,

14、在孩子面前一个指东一个指西,让孩子无所适从,这样长期下去,要么就形成逆反,要么就人云亦云没有了主意。在这些经常发生观念碰撞的家庭里, 双方无法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孩子的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拉锯式的冲突中被耽搁着。(四)不健康的家庭氛围有的家长无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平时不注意自身形象,言行比较随便,甚至有在自己家中聚众酗酒、打麻将、结交狐朋狗友的恶习;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无规律,做人没原则,做事没节制,这类家长主要是文化水平的不高的青年家长,有的是生活品味不高的家长,最大的特点是做人做事随便散漫,只顾自己享受,对孩子缺乏管教,认为孩子树大自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心中的榜

15、样,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自身不正,何以正孩子?象三年级二班的王某,父母经常聚众在家打牌,受父母的影响极深,他也经常和学生一起在校内外打牌,多次违犯班级纪律,班主任教育多次,但他积习难改,追究原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受父母耳濡目染极深。 三、优化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似春日里和煦的暖风,冬日里温柔的阳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沐浴着健壮的幼苗。没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植物将无法成活;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会受到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土壤”。有了这块养料充足、根基肥沃的土壤,再加上充足的光照,适宜的空气和

16、水分,家园里的小苗才能成长得更加茁壮。(一)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目前很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因而失足。所以,家长应多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要不断充电。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

17、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提高。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让孩子在家长的推动影响下,更加倍地学习。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二)创设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儿童少年期是一生心

18、理发展的奠基期,一个孩子在小学要度过六年时光,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会出现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出现,学习活动和人际关系也发生变化,加上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良莠并杂的信息,加剧了其心理动荡,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这一时期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运用现代化心理理论给予适时的、科学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走出心理旷野的“沼泽地”。心理环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家庭环境对孩子有非常明显和直接的教育作用。家人如果具有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就能让孩子受

19、到熏陶,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家长沉浸于黄色碟片、书刊,对迷信、赌博等津律乐道,语言粗俗下流,举止粗野,在这样的家长影响下,孩子是不可能不受污染的。因此,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掌握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使之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以保证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三)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个人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此,家庭成员之间应团结和善,相互尊重、相互

20、关爱、相互理解和支持,在亲情、血缘的维系下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家庭气氛取决于家庭关系,处理好家庭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这是整个家庭和睦与否的基础。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位革命前辈曾提出夫妻之间应当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年轻的父母只要把这“八互”谨记在心,就一定能建立起相亲相爱的夫妻关系,在处理好夫妻关系的基础上,还应当注意处理好家庭内部各方面的关系,要尊老爱幼,一家人相亲相爱,生活在这样良好的情感环境中,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暖幸福。相反,如果夫妻反目,婆媳相嫌,家无宁日,孩子的心灵将受到严重的损害。“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四)做好率先垂范的行为楷模善于模仿是孩子最大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