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表扬与批评思想探析_第1页
孔子表扬与批评思想探析_第2页
孔子表扬与批评思想探析_第3页
孔子表扬与批评思想探析_第4页
孔子表扬与批评思想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孔子褒贬思想及启示探析王毓珣 以上我们概述了孔子的教学评价思想。虽然他的这些思想还只是片言只语、不成体系,但其历史价值却是不容抹煞的。我们应当给以认真的总结、客观的评价、科学借鉴系统的阐发。一、表扬表扬是为了扬长,促其上进。孔子在其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领悟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之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之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之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论语·子罕。之真。因此,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从“仁者爱人”的角度出发,力行“诲人不倦”、“爱生忠诲”,尤其是通过恰如其

2、分的表扬,鼓励弟子发扬长处,激励弟子不断进取,以期充分调动弟子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达到使弟子“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的境界。依据罗佐才先生的统计,论语一书中记载孔子表扬学生共37次,其中颜回占11次,子路5次,子贡4次,子夏、南容各3次,冉求、闵子骞各2次,公冶长、子贱、樊迟、冉伯牛、仲弓、宰我、子游各1次。概括而言,孔子主要围绕下列内容表扬弟子:1不断进取,学而不厌。孔子抱着“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述而。的精神,即赞成进取反对退缩的精神,采取种种说理教育、榜样示范等表扬方式,以期弟子能够达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的学习境界,形成“仁远乎

3、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的信念。为此,他劝诫弟子没有任何的“力不足者”,只有“吾止也”者,认为:“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也”, 论语·里仁。并形象地指出:“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同时,孔子还树立了孜孜不倦,学而不厌的典型颜回,慨叹:“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论语·子罕。2好学不倦,乐学不止。基于对为学三境界的认识 参见本书第十四章。,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孔子特别重视借助表扬,以促使弟子早日抵达好学不倦,乐学不止的境界。孔

4、子经常教育弟子,如果能够达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学而。他还曾经列举颜回为好学的楷模,要求弟子向颜回学习。不仅如此,孔子还认为颜回已经抵达了乐学的境界,并发出了“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的慨叹,同时孔子自己也率先垂范,以身立教,达到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乐学境界。其目的在于导引弟子抵达好学乐学的彼岸。3时然后言,言必有中。孔子对弟子言语的要求很高,这包括应该因时而发,依礼而发,言必有中等。因此,孔子对能够做到

5、这些要求的弟子大加赞赏,以期其他弟子能够向其学习注意做到慎言。譬如,论语·先进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改造藏货财的长府。闵子骞评价说:“照着老样子修复一下,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改造呢?”孔子赞赏道:“这个人不时不大说话,一旦说话一定能说到点子上”。对“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朱熹解曰:“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四书集注。可见,强调“不知言,无以知人”的孔子在此一是赞赏闵子骞之言,二是赞叹闵子骞之德。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孔子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思维能力,要求弟子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否则,就暂时不对其施教了。用他的话说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6、述而。譬如,“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在此,孔子事实上是在赞扬颜回能够做到闻一知十,同时指出自己与子贡都应该向颜色回学习。5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此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推测是孔子评价子路之语。孔子表扬子路能够做到有所闻务必践行,如果不能践行之,唯恐又有所闻。其实,这是孔子对知与行、学与用关系的阐发,也是孔子对弟子子路的评价。他要求弟子做到知必行、学必用。此外,孔子还指出:“子路无宿诺”。 论语·颜渊。这可与“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相参,孔子要求弟子至少应该做到

7、“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切莫违背诺言。6质疑问难,刨根问底。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鼓励弟子质疑问难,同时对刨根问底、提出好问题的弟子,孔子会大加赞赏。譬如,有一次,弟子樊迟陪侍孔子游览舞雩台,想到舞雩词中有“崇德、修匿、辨惑”几个词,便向孔子发问。孔子一听樊迟提出这么好的问题非常高兴,赞赏道:“善哉问!”并进一步对这几个词详加阐发。还有一次,弟子林放向孔子问及礼的本质这一问题,孔子赞叹道:“大哉问!”7普施教化,以道化人。孔子不仅要求弟子能够做到好学乐学,而且要求弟子必须做到学以致用。譬如,据论语·阳货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8、?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从莞尔而笑,到割鸡焉用牛刀之言,再到告诉从游弟子子游的话是正确的,我前边是在和子游开玩笑之语,孔子对子游从政后所作所为的赞赏,由此可见一斑! 8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教学的理想目标之一。因此,孔子对能够做到用行舍藏的弟子往往大加赞赏。譬如,有一次,孔子就曾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即孔门中能够做到用则行其道,舍则藏其道。只有我和你才能够做到这样吧!总之,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孔子认识到,点滴的进步需要鼓励,突出的长处需要激励。为此,他在教学

9、过程中对弟子符合教学目标的言行,采取种种表扬方式:直接表扬、间接表扬、嬉戏表扬、榜样示范、背后表扬、暗示表扬等,这既可激励被表扬弟子奋发努力、不断进步,又可促使其他弟子相互砥砺、择善而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孔子在表扬中,特别重视榜样示范的作用,力行“举善而教不能”。 论语·为政。因此,他经常在其他弟子面前对学习勤奋、安贫乐道、德行出众的颜回大加褒扬:“贤哉回也”、“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 论语·雍也。“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语之而不惰”、 论语·子罕。“闻一知十”、“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论语·

10、述而。等,一方面激励颜回再接再厉,另一方面使学生对颜渊有一种敬慕之情、效仿之念。这种善于在学生中间树模立标的作法,使同学可望而又可及,能时时摹仿、刻刻研习、处处留意、事事学习,很值得我们借鉴。二、批评1 过错思想罗列孔子认为,人人皆有过错,皆可能犯错误。关键在于如何对等过错与错误。孔子的过错思想表现在:一是闻过则喜。他认为自己的幸事之一,就是有人能够指出其过错。譬如,有一次,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不懂礼,孔子回答:“懂礼”。孔子出去后,陈司败对孔门弟子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无甩偏袒,难道孔子还会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人,因为吴与鲁是同姓国家,于是叫她做吴孟子。鲁君如果懂礼,谁不懂礼呢?”孔子

11、听到巫马期的转告后,兴奋地说:“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自己非常幸运,一旦有什么过错,别人一定能够给指出来。这是一种闻过则喜的精神。二是尽量少犯错误,不要犯大错误。孔子在承认人人会犯错误,会有过错的基础上,为了防止部分小人以此为借口,进而主张一个人应该少犯错误或过错。因此,孔子才会赞赏颜回能够做到“不贰过” 论语·雍也。,号召弟子向其学习。也才会称赞说蘧伯玉“欲寡其过”的使者“使乎!使乎!” 参见论语·宪问,蘧伯玉的使者称蘧伯玉做到了“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同时,孔子反对弟子犯大错误。为此,他自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

12、过矣”。 论语·述而。其中的“大过”就是指大的错误或过错。即通过学习易,可以通晓事理,遵循规律,不犯大的错误或过错。三是同类人会犯同类的错误。孔子认为种类相同的人会犯相同的错误,不同种类的人会犯不同的错误。用他话说是:“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的确,为官者会犯为官之错,躬耕者会犯躬耕之误。另外,通过对这个人所犯过错的了解,就知道这个人仁还是不仁。四是过则勿惮改。在论语中孔子曾在学而与子罕2章中论及“过则勿惮改”一语。推而论之,孔子认为既然人皆有过,那么就应该正视过错并不怕改正之。只有过而不改,就真成了过错了。即“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论语

13、83;卫灵公。也正是受孔子这一思想的影响,其高足弟子子夏才会指出:“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即只有小人才会文过饰非,没有勇气承认错误并加以文饰;子贡也才会慨叹:“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五是不要求全责备。孔子尽管在论语中没有亲自论及不要求全责备的思想,但是孔子在教学中讲过自己崇敬的周公所说的:“无求备于一人”。 论语·微子。其高足弟子子夏也曾经指出:“大德不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这些旁证了孔子也主张对人不要求全责备。六是过则自讼。这是孔子理想的过错更改境界,有点类似于现在所说的自我批评。

14、孔子曾经指出:“已矣夫,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论语·公冶长。估计孔子此言是针对某人自称自己能够做到内自讼而言的,至于某人是谁已经难以确知,但是从此言可知,内自讼是孔子理想的过错更改境界。 2孔子批评思想罗列表扬是为了扬长,批评则是为了克短。依据罗佐才先生对论语相关记载的统计,整部论语孔子共批评弟子28次,其中:子路占13次,冉求4次,子贡3次,宰我2次,樊迟、孺悲各1次,未指名道姓的4次。 罗佐才: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4页。仔细爬梳整理,孔子批评学生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主要有: (1)单刀直入。这是孔子最主要的批评方式。针对弟子的过错,

15、孔子经常采用直截了当的批评方式,一针见血,直中要害,以促使弟子改正错误。譬如,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宰。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害了别人的孩子。”子路为自己辩解道:“那里有老百姓,有土地和五谷,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算是为学呢?”孔子最终避而不谈此事,转而强调:“所以我最讨厌无理争辩的人”。 论语·先进。再如,论语·公冶长曾详细记载了孔子指斥白天睡大觉的宰予一事。当宰予白天睡大觉被孔子无意撞到后,孔子非常气愤地责斥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认为宰予是腐朽之木无法雕刻,是粪土之墙无法粉刷,并发出对宰予还有必要口诛之吗的疑问。同时,孔子还进一步概括指出:“始

16、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因为宰予其人其事,孔子改原来的听其言信其行为听其言观其行。这种批评方式最大优点是直指弟子的缺点过错,容易让弟子了解缺点过错是什么,并便于纠正。问题在于,有时这种直截了当且鞭辟入里的批评很难让人接受,往往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还有这种批评方式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教师威信的高低呈正相关。(2)背后批评。背后批评是孔子批评常用的一种方式。孔子在使用这种方式时,一般先是对弟子提出的问题简单作答,等到提问弟子外出后,再在背后进行批评议论。孔子为什么愿意使用这种方式批评弟子呢?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孔门弟子实行分层教学有关,即提问题的弟子都是高足不用

17、说得很清楚,他们就可明了过错而改正之,而这时有些弟子还没有明白,所以孔子常在高足弟子提出问题后简单作答,等到其外出后再批评该弟子,这其实是在教育其他弟子。譬如,有一次,弟子樊迟向孔子学稼、学圃,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等到樊迟出。孔子才评价樊迟:“小人哉,樊须也!”并进而道出其中缘由是,“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还有一次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18、?”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这种批评方式是在透彻了解弟子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谓一举多得。(3)苦口婆心。这是孔子常用的批评方式之一。为了使弟子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孔子经常借助讲道理,条分缕析地教育学生。在孔门,孔子对那些善于言语的弟子更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不仅使其明白道理,而且使其受到言语教育。一举多得。譬如,据论语·季氏记载,有一次,鲁国的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国。作为季氏之

19、臣的冉求与子路来见孔子。孔子批评冉求说:“无乃尔是过与?”并进而阐述为什么不能攻打的缘由:“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求听了夫子的批评后,便推脱说:“季氏想攻打,我和子路都不想攻打。”孔子知道此时的冉求没有心服口服,便进一步巧譬善喻旁征博引地指出:“冉求!哲人周任曾经说过: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任职,不能则辞职。如果季氏遇险而不能扶持之,摔倒了而不能扶起之,那又何必任用你为助手呢?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与犀牛从栏里逃出,乌龟壳与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冉有这时不得不承认攻打颛臾国与己有关,并指出攻打理由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20、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段话可以说系统地反映了孔子的国家治理观,即均、和与安,才是治理国家最主要的三要素,能做到这几点就可使近悦远来,否则,国家势必分崩离析,祸起萧墙之内。孔子通过有条有理的深入分析,深深地打动了冉求的心,从而使其心悦诚服。这种逐步剖析,层层深入的说理过程,事实上就是孔子批

21、评冉有的过程。(4)旁敲侧击。孔子有时不直接责斥弟子的过错,而是从侧面旁敲侧击,以使弟子自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譬如,孔子常通过议论某弟子或某事批评弟子。高足子贡愿意诅咒别人。孔子委婉地指出:“赐也贤乎哉?夫我则无暇”。即子贡达到贤者的境界了吗?我却没有时间去诅咒别人。 论语·宪问。再如,季氏去祭祀泰山。孔子问冉有:“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没有正面指责冉有,而是嗟叹:“呜呼!难道可以说泰山之神不如我的弟子林放懂礼,居然接受这种不合礼制的祭祀吗?” 论语·八佾。参见拙作:孔子与泰山关系探寻,澳洲汉声1996年第11-12期。还如,弟子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告祭

22、祖庙的那只活羊废止。孔子并没有直言反对,只是说:“子贡,你爱惜那只羊,而我爱惜那种礼”。其实,子贡认为按礼告朔时鲁君应该亲临祖庙,既然鲁君已经不亲临祖庙,杀只活羊只是徒具形式,因此主张废止,可是孔子认为尽管残存形式,总比没有为好,所以有此批评形式。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比较委婉间接,往往容易被弟子接受,从而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自愿纠正。(5)设境批评。孔子经常采用巧设某种情境使弟子有所表现,然后批评教育之的方式。譬如,有一次,颜回与子路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就曾经通过表扬颜回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一情境来看子路的表现,子路果然主动提出:“子行三军,则谁与?”的问题,孔子

23、马上有针对性地指出:“暴虎冯河,死而无侮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换言之,我不可能与赤膊上阵与老虎搏斗的人,徒足过河的人,死而不知后悔的人共事。我所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面临任务而知恐惧,善于运用谋略完成任务的人。还有一次,孔子直言:“我所倡导的道假如不能推行,乘小木筏漂浮于茫茫大海,跟随我的弟子可能只有子路了!”孔子听到这话高兴极了。孔子马上指出:“子路比我更加好勇,这没有什么可取得呀!” 论语·公冶长。另有一次,孔子赞扬:“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子路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听后非常高兴经常背诵之,并流露出自满情绪。孔子敲

24、打他说:“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子罕。即仅仅这个样子,怎么能好起来呢?这种批评方式往往对直率的人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孔子批评因人而宜,可见一斑。(6)巧妙暗示。所谓巧妙暗示,是指不用言语而用表情或行动等来进行批评的方式。例如,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就曾记载了孔子指出:“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要求几位侍坐的弟子谈谈如果有从政机会将怎么办,子路不假思索地抢先答道:“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听后哂笑了一下。曾皙过后问孔子:“您为什么哂笑子

25、路呢?”孔子回答:“治理国家应该讲究礼让,可子路说话一点也不知道谦让,所以哂笑之。”依据曲礼的记载,“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转引自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99页。此段记载既描写了孔子哂笑子路的情形,又点出了哂笑的原因。这一哂笑暗示着孔子对子路的批评。另外,“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论语·阳货。这是典型的巧妙暗示批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已经难以确知为什么孔子对孺悲“辞以疾”,但是参阅礼记·杂记中“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的记载,估计孺悲是在鲁哀公的指派下前往孔门求学的,而非自觉自愿求

26、学,这有些违背孔门招生的基本条件, 参见本书第四章。所以孔子辞以疾。既然如此,那么孔子为什么还要等传命的弟子出去告知孺悲自己有疾时,边鼓瑟边唱歌,故意让孺悲听到呢?对此朱熹所注的“辞以疾,而又使其知其非疾,以警教之也。” 四书集注。可能解释的较为准确。孔子在此采用的就是暗示批评,希望引起孺悲的自省与自讼。(7)鸣鼓而攻。这是孔子巧妙地利用弟子对个别弟子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据记载,孔子有时自己不去直接批评犯错误的弟子,而是利用其他弟子去实施批评。譬如,季氏比周公还富足,弟子冉有还千方百计替他增加赋税,聚敛财富,这完全违背了孔子所说的“敛从其薄”的思想,因此孔子对其他弟子说:“冉有不是我的门徒,你

27、们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 论语·先进。参见春秋左传·哀公十一年与春秋左传·哀公十二年。(8)泛泛批评。孔子有时还对弟子中普遍存在的过错进行泛泛的批评,以期引起弟子的注意。譬如,他反对弟子无所事事,指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反对弟子过而不改,强调:“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等等。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孔子采用的这些丰富批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譬如,对粗陋卤莽、强悍勇武与性格直爽的子路,孔子就曾一再加以批评申斥:“野哉由也”、 论语·子路。“由也兼人”、 论语·先进。“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片言而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论语·颜渊。等等。当然,孔子的批评目的是期求把子路培养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才,因此孔子对自己常批评子路而导致的“门人不敬子路”现象,也没有听之任之,而是有意加以协调指出:“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以使子路摆脱尴尬之境。最终子路在孔子的批评教诲之下也成为了孔门名弟子之一。据尸子载,子路本为卞之野人,孔子教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