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注意事项1_第1页
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注意事项1_第2页
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注意事项1_第3页
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注意事项1_第4页
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注意事项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近两年相关要求的变化近两年相关要求的变化变化一:变化一: GB/T 31880-2015 GB/T 31880-2015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发布发布 转版难点一:诚信要求转版难点一:诚信要求变化二:变化二: GB/T 190012015 GB/T 190012015 (ISO 9001:2015ISO 9001:2015)正式发布)正式发布 转版难点二:风险控制要求转版难点二:风险控制要求变化三:变化三: GB/T27476 -2014GB/T27476 -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安全 转版难点三:安全要求转版难点三:安全要求 三个变化、体系改

2、版的三个难点;三个变化、体系改版的三个难点; 三年时间,逐步解决这三个问题。三年时间,逐步解决这三个问题。 变化四:新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评审准则实施变化四:新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评审准则实施根据国家标准委2015年第29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GB/T 31880-2015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发布,实施日期:实施日期:2015-11-012015-11-01。该标准从法律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责任要求4个方面,规定了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遵循的基本诚信规范,为检验检测机构推进诚信建设、防范失信风险、提升社会信任、树立品牌形象提供了指引。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

3、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建立和完善检验检测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检验检测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实行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录披露制度,开展中介服务业信用评价,将有关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市场行政部门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行政部门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建立认证和检验检测等建立认证和检验检测等从业人员信用档案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其尽职履责和规范执业。其尽职履责和规范执业。” GB/T 31880-2015与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关系: 本标准是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

4、用要求对检测机构在诚信建设方面的细化要求,为检测机构的诚信建设提供了指引。本标准的发布,并不意味要求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为预防失信风险,必须建立一套诚信管理体系,而是鼓励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在其依据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将本标准诚信的基本要求纳将本标准诚信的基本要求纳入其已有的管理体系之中入其已有的管理体系之中。 不必建立、不必建立、鼓励鼓励纳入纳入思考题:GB/T 31880-2015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关系?下一步,国家认监委将分行业类别开展标准应用推进活动,以诚信要求国家标准为抓手,对检验检测机构强化监管,对检验检测机构根据其诚信从

5、业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对诚信优良机构降低评审和监督频次,对失信机构加大监督力度,并在政府采购检验检测服务时优先采信贯标情况良好的机构。 分类监管、优先采信分类监管、优先采信2015年9月23日ISO 9001:2015ISO 9001:2015正式发布(正式发布( GB/T GB/T 190012015 190012015 ),过渡期三年。),过渡期三年。增加了“组织的环境”章节;增加了增加了“风险风险”方面的内容(体系、过程与产品和服方面的内容(体系、过程与产品和服务三个层面);务三个层面);增加了过程绩效指标方面的要求;增加了知识管理方面的要求。取消了“预防措施”条款;弱化了对质量手册的要求

6、,用“文件信息”代替 ,解决“两层皮”的现象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环境是一个新概念;是指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组织应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组织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风险,即不确定性的影响;负面影响即“危机”,正面影响即“机遇”。应对危机、利用机遇。审核时应与最高管理者沟通其如何实践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更敏捷、更具有弹性、更具有可持续的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和未来发展需求。最高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帮助员工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的原理、知识、技能和工具,将过程方法的使用和风险识

7、别与管理系统性地融入管理体系的结构化设计中,不断推行风险意识教育,使过程方法的应用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成为过程方法的应用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成为员工的普遍工作习惯,成为组织的管理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员工的普遍工作习惯,成为组织的管理文化的有机构成部门。门。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第六章中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所描述的因素和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b)增强有利影响; c)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 d)实现改进。 6.1.2 组织应策划:

8、a)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如何: 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见4.4);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注1:应对风险可选择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信息充分的决策保留风险。 注2: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其他可取和可行的事物,以应对组织或其顾客需求。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内部审核提供管理体系是

9、否符合,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通过管理评审,以确保组织持续保持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组织应确定运行过程所需的知识,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并在需要范围内可得到(建立知识地图);为应对不断变化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组织应考虑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获取更多必要的知识,并进行更新;人员及其经验是组织知识的基础。这些经验和知识的获取及分享可产生整合效应,从而创造出新的或更新的组织知识;一个组织由于知识管理不到位,常出现的问题是: 1、保留的大量数据从未进行分析(如:内审、管评、监督、质量控制、合同评审等);2、重复投资开发已存在的知识;3、同类问题在

10、本组织内重复发生(三色标识管理、计量单位使用、数据更改、5%的空白实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4、解决问题后并未纳入规范(只纠正,不启动纠正措施);5、重要的隐性知识掌握在少数几个员工手中,又无防止流失的措施;6、相同的工作因人不同而绩效差异极大等。意思很明显,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能把这事说清楚就可以了,你觉得怎么理解方便,怎么使用方便就怎么来,叫制度也好,叫程序也行。整个标准中要求的记录,也不强制要求叫做记录,只要你能提供出让人相信的证据就行,不用刻意去“做”记录。证据就宽泛的多,很多之前不能成为记录的证据,不光是文字、影像、声音可以作为记录,痕迹、外部信息、数据分析等等,都能成

11、为证据提供。5.1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 5.1.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c)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可用的; f)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g)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h)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i)推动改进; j)支持

12、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本条款的意图是明确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策划结果的实现相本条款的意图是明确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策划结果的实现相关的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使其发挥领导作用。最高管理者可通过确保关的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使其发挥领导作用。最高管理者可通过确保实现所策划的结果来证实其履行了责任。实现所策划的结果来证实其履行了责任。 GB/T27476.1 -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1部分:总则GB/T27476.2 -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2部分:电气因素 GB/T27476.3 -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3部分:机械因素 GB/T27476.4 -2014检测实验室安

13、全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GB/T27476.5 -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 电离辐射、生物因素。 总则4.2 安全管理体系 4.2.1 实验室宜根据业务性质、活动特点等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与其规模及活动性质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确定如何满足所有安全要求,并形成文件。(4.5.31 4.5.31 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措施、消防安

14、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 对于特定的实验室,可能需要附加程序以覆盖实验室的特定功能。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安全方针和目标; b)安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和其相互作用描述,及文件的查询途径; d)实验室为确保对涉及其安全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2015年4月9日公布,自2015年月日施行。2015年8月1日起,新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63号令”)代替了运行9年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86号令”),重新构建了资质认定的新制度体系。使这一制度体系更加简练使这一制度体系更

15、加简练 。163号令办法配套文件15个。国家认监委关于实施国家认监委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的若干意见诚信要求(诚信要求(4.5.34.5.3)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4.5 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诚信的管理体系的管理体系。安全要求(安全要求( 4.5.314.5.31 ) 4.4.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

16、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测量设备安全) 4.5.14 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记录安全) 4.4.9 同时按照程序要求,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标准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标物安全) 4.5.17.4 非法方法制定中需遵循的安全措施;(非标方法制定中的安全措施) 4.5.18 b) 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数据安全) 4.5.20 当样品或其一部分需要安全保护时,应对存放和环境的安全作出安排,以保护该样品或样品有关部分处于安全状态和完整性。(样品安全) 4.5.31 4.5.31 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

17、划、安,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 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和承诺(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和承诺(4.2.9 4.2.9 ) 4.2.9 4.2.9 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应授权发布质量方针声明;应提供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和证据;应在检验检测机构内部建立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沟通机制;应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给检验检测机构全体员工;

18、应确保管理体系变更时,能有效运行。 写你所做、做你所写记你所做、改你所错规范化工作,简单化操作做到说、写、做一致,怎么做,怎么写。怎么写,怎么做,长期坚持持续改进。长期坚持持续改进。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1.总则 (1.11.5)2.参考文件 (4个)3.术语定义 引用GB/T15481-2000 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4.管理要求4.1组织4.2管理体系4.3文件控制4.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4.5服务和供应品采购4.6合同评审4.7申诉和投诉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9记录4.10内部审核4.11管理评审5.技术要求5.1人员5.2设施和环境条件5.3检测和校准方法5.4设备和标准物质5

19、.5量值传递5.6抽样和样品处理5.7结果质量控制5.8结果报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1.总则 (1.11.3) 2.参考文件 (8个) 3.术语和定义 ( 3.13.3)4.评审要求4.1法人组织(4.1.14.1.6)4.2人员 (4.2.14.2.12)4.3场所与条件(4.3.14.3.4) 4.4设备设施(4.4.14.4.9)4.5管理体系4.5.1管理体系文件 4.5.2质量方针和目标 4.5.3文件控制4.5.4合同评审4.5.5分包4.5.6服务和供应品采购4.5.7服务客户4.5.8申诉与投诉4.5.9不符合工作的控制4.5.10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4.5

20、.11记录4.5.12内部审核4.5.13管理评审4.5.14检验检测方法4.5.15不确定度 4.5.16数据处理4.5.17抽样4.5.18样品管理4.5.19质量控制 4.5.20结果报告内容4.5.21结果报告补充内容4.5.22抽样检测结果的解释4.5.23检测报告的意见和解释4.5.24分包检测结果标示4.5.25检测结果的发布4.5.26检测报告的更正4.5.27检测报告的保存期限4.6 特殊要求使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考核规范,融入了CNAS-CL01、CNAS-CL25、CNAS-CL5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封面质量手册发布令 修改页- 目录第第1 1章章前言前言1.1

21、 机构识别1.2 机构概述1.3 质量手册编制说明第第2 2章章质量手册质量手册的管理的管理2.1 总则2.2 管理的范围2.3 管理职责2.4 质量手册的编制与修改2.5 质量手册的发放与保管2.6 质量手册的宣贯与实施2.7 支持文件第第3 3章章质量方针声明质量方针声明3.1 总则3.2 质量方针3.3 质量目标3.4 公正性声明3.5 服务理念与服务承诺3.6 院训3.7 工作精神3.8 质量目标的实施第第4 4章章组织和管理组织和管理4.1 法律地位4.2 法律责任4.3 基本条件4.4 部门职责4.5 院专家委员会职责4.6 人员岗位职责4.7 权力委派4.8 证书/报告授权批准人

22、签字识别4.9 附图与附表第第5章章 管理体系管理体系 5.1 总体要求5.2 管理职责5.3 管理体系文件5.4 文件控制5.5 记录的控制5.6 管理评审5.7 支持文件第第6章章 资源配置和管理资源配置和管理6.1 总则6.2 人员6.3 设施和环境条件6.4 测量设备6.5 支持文件第第7章检定章检定/校准校准/检验检验/检测的实施检测的实施7.1 检定/校准/检验/检测实施的策划7.2 与客户有关的过程7.3 检定/校准/检验/检测方法7.4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7.5 分包7.6 量值溯源7.7 抽样7.8 物品(样品)的处置7.9 检定/校准/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7.10原始记

23、录和数据处理7.11证书/报告7.12支持文件第第8章体系改进章体系改进8.1 改进8.2 不符合工作的控制8.3 客户满意和投诉8.4 内部审核8.5 纠正措施8.6 预防措施8.7 支持文件第第9章章 特殊要求特殊要求9.1 诚信要求9.2 安全要求9.3 风险控制要求9.4 支持文件CNAS-CL01、CNAS-CL25、CNAS-CL52,融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封面质量手册发布令修改页目录前言 1.1 机构识别1.2 机构概述1.3 质量手册编制说明质量手册的管理 2.1 总则2.2 管理的范围2.3 管理职责2.4 质量手册的编制与修改2.5 质量手册的发放与保管2.6 质

24、量手册的宣贯与实施2.7 支持文件质量方针声明 3.1 总则3.2 质量方针3.3 质量目标3.4 公正性声明3.5 服务理念与服务承诺3.6 工作精神3.7 质量目标的实施3.8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第4章 管理要求4.1 组织 4.1.1 法律地位4.1.2 法律责任4.1.3 基本条件4.1.4 部门职责4.1.5 专家委员会职责4.1.6 人员岗位职责4.1.7 权力委派4.1.8 证书/报告授权批准人签字识别4.1.9 附图与附表第四章 管理要求4.2管理体系4.2.1 总体要求4.2.2 管理职责4.2.3 管理体系文件4.3 文件控制4.4 要求 、标书和合同的评审4.5

25、检测和校准的分包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7 服务客户4.8 投诉4.9 不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控制4.10 改进4.11 纠正措施4.12 预防措施4.13 记录的控制4.14 内部审核4.15 管理评审4.16 支持文件第5章 技术要求 5.1 总则5.2 人员5.3 设施和环境条件5.4 检验/检测/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5.5 测量设备5.6 测量溯源性5.7 抽样5.8 检测和校准物品(样品)的处置5.9 检验/检测/校准结果的质量保证5.10 结果报告5.11 支持文件第6章 特殊要求6.1 诚信要求6.2 安全要求6.3 风险控制要求6.4 支持文件不诚信行为:未检测编造数据和

26、使用其他机构认可标识CNAS秘书处 2015年 10月对山西某实验室进行投訴調査时发现 , 实验室存在编造检测数据和使用其他机构认可资格的情況 ,该问题的具体情况为:一是实验室不能提供3份检测报告的原始记录,无相关声学检测设备和相关力学性能检测夹具等设备,无分包方及分包数据,不能说明数据来源 ;二是实验室出具的3份检测报告使用了其他机构的CNAS认可标识。1 检测实验室应制定与检测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并将其用于不同类型的检测工作。 2 检测实验室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在用户有要求时、或当不确定度影响

27、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当测试方法中有规定时和 CNAS 有要求时(如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规定),检测报告必须提供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3 检测实验室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4 检测实验室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时,应按照新方法重新评估测量不确定度。 5 检测实验室对所采用的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己设计和研制的方法、超出预定使用范围的标准方法以及经过扩展和修改的标准方法重新进行确认,其中应包括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6 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实验室只要按照该检测方法的要求操作,并出具测

28、量结果报告,即被认为符合本要求。 7 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估,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的评估。同时应确保测量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使客户造成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8 如果检测结果不是用数值表示或者不是建立在数值基础上(如合格/不合格,阴性/阳性,或基于视觉和触觉等的定性检测),则不要求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但鼓励实验室在可能的情况下了解结果的可变性。 9 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所需的严密程度取决于: a) 检测方法的要求; b) 用户的要求; c) 用来确定是否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误差限的宽窄

29、。 4.5.21 4.5.21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区分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区分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后过程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监控检验检验后过程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监控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据时,应采取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这种质量控制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可包括(但不限于)这种质量控制应有计划并加以

30、评审,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下列内容:a) a)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和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和/ /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开展内部质量控制;b) b) 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c) c)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检测;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检测;d) d) 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验检测;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验检测;e) e)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据检验检测性质、目的、方法稳定性、资源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程序明确区分检

31、测前过程、检测过程、检测后过程的要求。为提供信任的结果质量保证,制定、并有效实施质量控制程序和计划。环境监测为例: 检测前过程检测前过程(代表性、可比性):采样的代表性、样品的保护、样品的运输 检测过程检测过程(准确性、精密性): a)执行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空白分析、重复检测、比对、加标和控制样品的分析,计划中还应包括内部质量控制频率、规定限值和超出规定限值时采取的措施。 b)如果检测方法中规定了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和程序,包括规定限值,实验室应严格执行。 c)如果检测方法中无此类计划,适用时,应采取以下方法:空白:试剂空白一般每制备批样品或每20个样品做一次;加标:应在分析样品前加

32、标,基体加标应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20个样品做一次;重复检测:重复样品一般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20个样品做一次。 检测后过程检测后过程(科学性、完整性):留样保存、有效数字、报告解释、报告更改等理解要点理解要点 风险程度较高领域:风险程度较高领域:生物安全、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品、放射辐射安全等涉及安全的领域,例如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环涉及安全的领域,例如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建筑安全等领域;境安全、建筑安全等领域;涉及司法鉴定、质量仲裁等领域;涉及司法鉴定、质量仲裁等领域;涉及民生、公益和消费者利益的领域,如装饰装涉及民生、公益和消费者利益的领域,如装饰装修

33、材料检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等领域。修材料检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等领域。包括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1.1.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建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建立立“识别、评估、实施识别、评估、实施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安全管理程序程序”2. 2. 风险分为:体系、过程与产品和服务三个层面风险分为:体系、过程与产品和服务三个层面第一节 管理体系总体要求第二节 质量手册的编写第三节 程序文件的编写第三节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第四节 记录表格的编写第一节第一节 管理体系及总体要求管理体系及总体要求一、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行政

34、管理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要求:独立、公正、科学、诚信。1.1.管理体系的运作包括:体系的建立、体系的实施、体系的保持、体系的改进。2.2.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领导认识阶段;2)全员宣传培训;3)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4)分析现状,确定过程和要素;5)确定机构、分配职责、配备资源;6)管理体系文件化;7)管理体系试运行;8)内审和管理评审。3.3.管理体系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必须与自身的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 。4.4. 建立管理体系的职责,规定部门或岗位职责,明白自己的职责和职责范围内的各项管理或技术活动;5.5.过程的确认与展开,如何去加以实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目的。6.6. 管理

35、体系是将其体系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等过程要素文件化,其文件的构成可分为四部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和技术记录。1)质量手册质量手册:纲领文件,表明意向及达到此目的的策略及方法。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说明由谁负责执行什么及什么情况下执行程序。3)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说细说明如何执行某些工作。4)质量和技术记录质量和技术记录:证明已按文件执行工作的证据。7.7.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8.8.管理体系形成文件之后,应当以适当的方式传达有关人员。9.9.管理体系文件执行的关键点1)质量方针的适宜性;2)质量目标的可测量和可操作性;3)文件的系统性

36、和协调性;4)符合本机构的特点和运行属性;5)员工了解;6)职责清晰并得到落实。10.质量方针是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总的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应在质量手册中予以阐明。质量方针应包括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声明,以及对实施声明和承诺的要求。良好职业行为的承诺服务质量的承诺;持续改进的承诺;质量方针、目标有自己的特点11.管理体系总体目标是中长期目标:1)各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机构的总体目标制定本部门的质量目标。2)管理体系总体目标应具有挑战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3)管理体系总体目标应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4)质量目标的分解。二、管理体系要求的关键概念二、管理体系要求的关键概念1.对检验

37、检测机构有关的评审制度有多种,包括CNAS实验室认可、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不同的评审有各自的要求,它们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殊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要建立一个满足要求的管理体系、要编制满足不同的认可/认定的管理体系文件,首先要充分了解相关认可/认定准则的要求。2.管理体系文件应该满足的要求管理体系文件应该满足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覆盖相关标准/认可准则各个要素的全部要求,对管理体系结构、程序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手册的管理办法等作纲领性描述,做到言简意赅。在ISO/IEC17025:2005标准中,对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提出了以下要求:1)规范性质量手册及其支持文件都是检

38、验检测机构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经过审批才能生效执行。批准生效的文件必须认真执行,不得违反。如果要修改则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用无效版本的文件。2)系统性实验室应对其管理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有系统、有条理地制定成各项方针和程序;所有文件应按规定的方法编辑成册;层次文件应分布合理。3)协调性体系文件的所有规定应与实验室的其他管理规定相协调;体系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互相印证;体系文件之间应与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互协调;应认真处理好各种接口,避免不协调或职责不清。4)惟一性对一个实验室,其管理体系文件是惟一的;一般每一项活动只能规定惟一的程序;每一个程序文件或操作文件只能有

39、惟一的理解;一项任务只能同一个部门(或人)总负责。5)适用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文件格式,注意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编写任何文件都应依据准则的要求和实验室的现实;所有文件的规定都应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完全做到;遵循“最简单、最易懂”原则编写各类文件。3.管理体系文件的基本原则管理体系文件的基本原则1)系统协调管理体系文件应从检验检测机构的整体出发进行设计、编制。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全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接口严密、相互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科学合理管理体系文件不是对管理体系的简单描述,而是对照评审准则,结合检验检测工作的特点和管理的现状,做到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检验检测工作。3)操作实

40、施编写管理体系文件的目的在于贯彻实施,指导检验检测工作,所以编写管理体系文件时程序控制始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所制定的文件都是可操作的,便于实施、检查、记录、追溯。4)职责分明语气要肯定,避免出现“大致上”、“基本上”、“可能”、“也许”、之类词语;结构清晰、文字简明;格式统一,文风一致。4.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步骤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步骤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必须伴随机构的管理体系建立过程同时进行,是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包括以下过程:(1)组织全员学习、理解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认可/认定准则及相关应用说明,熟悉各项认可要求;(2)明确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律身份,必

41、要时补充相关法律文书;(3)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内部授权;(4)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层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管理体系策划,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5)明确组织机构(包括与外部部门的接口);(6)成立文件编写小组,进行过程分析: 确认检验检测活动所需的关键过程 分析评价已识别的关键过程,策划可能的改进 形成每个过程的流程图 依据相关过程,确定程序文件目录 依据过程活动,确定部门和岗位职责 分析具体检验检测活动,确定必需的作业指导书目录(7)确定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形式、拟定总体编制计划;(8)根据确定的控制要素和质量职能分配情况,提出质量手册目录及内容描述的原则性要求,(9)根据各要素的控制程度确定必须编制的

42、文件;(10)对各层次文件的编写格式、内容、描述程序及文件间的衔接关系作出规定;(11)明确文件编制分工和工作进度要求,程序文件的编制可参照上述质量职能分配表来分工;(12)质量方针应由最高管理者亲自制定。 5.文件编制、审批和修改的授权文件编制、审批和修改的授权1)质量手册在质量负责人的领导和主持下由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质量负责人审核后,再由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2)质量手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修改时,须经质量负责人审核并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更改,并在手册所附的更改记录表中注明有关情况。3)当需一次性更改的内容太多或更改次数太多而影响手册使用时,经批准后,由质量负

43、责人主持,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质量手册的换版。4)质量手册的更改、换版程序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5)需留用作废的手册时应作出明显的作废标识。6.管理体系文件换版的条件管理体系文件换版的条件依据的要求改变:准则、标准或法律法规等最高管理者更换:除非有声明同意原版文件组织的重大调整文件多次修改、修改内容等。7.7.本次管理体系文件换版的建议本次管理体系文件换版的建议1)如果是与实验室认可的“二合一”评审,以CL01为主线叙述各项要求,增加现评审准则新增的要求。或在CL01的基础上,增加独立一章描述与CL01不同的要求,并声明遵循一般法规和特殊法规采用原则。同时使用与CL01的对照表予以说明。2)单纯C

44、MA资质认定的机构:在原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对新增内容予以规定。或按照新准则框架结构全面修订、换版。同时,使用新旧准则予以对照。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1.要求质量手册是根据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了对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包括:(1)说明机构总的质量方针以及管理体系中全部活动的政策;(2)规定和描述管理体系;(3)规定对管理体系有影响的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4)明确管理体系中的各种活动的行动准则及具体程序。2.目的实验室质量手册是作为指导内部实施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也是代表实验室对外做出承诺的证明性文件。编制质量手册的主要目的是:(1)传达实验室的

45、质量方针、程序和要求;(2)促进管理体系有效运行;(3)规定改进的控制方法及促进质量合格证活动的活动;(4)环境改变时保证管理体系及其要求的连续性;(5)为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提供依据;(6)作为有关人员的培训教材;(7)对外展示、介绍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8)证明本机构的管理体系与顾客或认定认可机构所要求的管理体系标准完全符合,且有效;(9)作为承诺,向顾客提出能保证得到满意的产品或服务。3. 作用(1)作为对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依据;(2)作为管理体系审核或评价的依据;(3)作为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证据。从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过程及按体系运行过程进行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建立质量手册应起到以下四个

46、方面的作用。(1)阐述方针目标,体现检验检测机构特色(2)明确关键质量过程,提出控制要求(3)展示管理体系的政策纲领,统领并协调管理体系活动(4)内部人员培训教材,体系运行效果评价依据4.质量手册内容总体要求质量手册内容总体要求质量手册是根据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了对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包括:(1)说明检验检测机构总的质量方针、管理体系的范围以及管理体系中全部活动的政策要求;(2)规定和描述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3)明确管理体系中的各种活动的行动准则及引用具体程序;(4)规定对管理体系有影响的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一般在程序文件中描述)。5.

47、质量手册常用格式、基本章节和编写要求质量手册常用格式、基本章节和编写要求由于各个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开展的项目、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组织结构设置不同、工作性质、特点不同。其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也会存在相互的差异。因此,质量手册不应有标准模板。 1.基本组成部分基本组成部分质量手册一般由概述、正文及补充说明三大部分组成的,重点是在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主要由组织机构、职责、管理体系要素组成。对每一个管理体系要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阐述。(1)要素的名称:可直接按依据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认可准则的要素名称来写,如“合同评审”、“文件和资料控制”等。(2)要素的目的(概述):为什么要采

48、用该要素,说明为什么开展该项活动。(3)要素的应用范围:说明活动涉及的(项目、过程、活动.)范围。(4)提出要素控制应该达到的政策要求:应该满足相关认定/认可依据的规定,编写时要紧扣标准条文中的要求,且不能降低相关要求。(5)引入支持性程序(相关文件):列出与本要素活动有关的文件名称及编号,通常本要素的程序文件是必须列出的。提示1:质量手册的编写,最好不要套用程序文件的编写格式,即:目的、适用范围、职责、过程要求。因为,这样写容易与程序文件内容重复甚至矛盾,而且繁琐。提示2:质量手册最好不要按不同章节(要素)分别编写文件号,质量手册应该当做一个独立文件,所有章节都用同一的文件唯一性编号。2.基

49、本层次和内容基本层次和内容(1)封面(2)目录(3)修改页(4)批准页(5)公正性声明(6)前言(7)术语和定义(8)管理体系各要素描述(CL01:管理要求、技术要求;CMA:4.14.6)(9) 附录 3.质量手册编制步骤质量手册编制步骤(1)确定并列出现行适用的质量方针、目标、程序或编制相应的计划;(2)依据所选用的管理体系标准确定管理体系要素;(3)采用多种方法,从各个方面收集与管理体系相关的资料;(4)从业务部门收集补充原始文件或参考资料;(5)确定待编制手册的格式和结构;(6)根据预定的格式和结构将文件分类;(7)使用适合于本检验检测机构的任何其他方法,完成质量管理手册草案的编写;(

50、8)组织内部人员讨论初稿,修改完善;(9)审核、批准、发布质量手册(试运行)。4.质量手册的页面格式质量手册的页面格式质量手册每一页通常在页眉或页脚标注有关信息,包括:质量手册名称及文件号(含版本号)、章节号、章节名称、共XX页、修改次数、发布日期。5.单纯单纯CMACMA资质认定的机构资质认定的机构在原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对新增内容予以规定,建议采用与新版评审准则架构一致的结构。6.满足满足CMA的质量手册参考目录的质量手册参考目录质量手册章节质量手册章节 对应编写内容对应编写内容 01目录 02批准令 03公正性声明 04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条款对照表 05修订页 1概述 2质量方针、质量目

51、标和质量承诺 3质量手册的管理 4评审要求 4.1组织基本条件 4.2人员4.3环境 4.4设备设施 4.5管理体系(总则) 4.5.1管理体系4.5.2质量方针与目标4.5.3文件控制4.5.4合同评审4.5.5分包4.5.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5.7服务客户4.5.8申诉和投诉4.5.9不符合工作的控制4.5.10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持续改进4.5.11记录控制4.5.12内部审核4.5.13管理评审4.5.14检验检测方法4.5.15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5.16数据控制4.5.17抽样4.5.18样品管理4.5.19质量控制4.5.20检验检测报告4.5.21检验检测报告补充要求

52、4.5.22抽样检验检测结果的解释 4.5.23检验检测报告的意见和解释 4.5.24分包的检验检测结果标示 4.5.25检验检测结果的发布 4.5.26检验检测报告的更正 4.5.27检验检测档案的保存期限4.6特殊要求 质量手册示例一、程序文件的作用程序文件的作用1.使质量活动受控(1)对影响质量的各项活动作出规定;(2)规定各项活动的方法和评定的准则,使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2.阐明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责任:职责、权限、相互关系。3.作为执行、验证和评审质量活动的依据(1)程序的规定在实际活动中执行;(2)执行的情况应留下证据;(3)依据程序审核实际运作是否符合要求。二、基本要求二、基本

53、要求1. 符合认定/认可准则的要求1)程序文件一定要覆盖全部适用要素及有关质量活动;2)程序文件一定要覆盖全部对质量活动的控制要求。2.与其他管理体系文件协调一致1)与手册内容保持一致;2)与其他管理性文件不相矛盾;3)与相关的技术性文件不相矛盾;4)相互引用程序内容协调统一。3. 适合于管理体系运作1)程序文件规定的质量活动方式应适合现行管理体系运作;2)人员的职责明确,权限清楚;3)各项活动所需的资源应得到保证;4)程序规定的要求在实际运作中都能够达到。4.逻辑上完整1)程序文件涉及到管理体系中一个逻辑上独立的部门;2)按逻辑顺序对质量活动展开描述;3)对各项活动的描述须有始有终,形成闭环

54、。5.具有可操作性1)目的明确,方法清楚,切实可行;2)规定各项工作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并规定工作的接口方式;3)按活动顺序清楚地规定工作步骤;4)规定应保留的记录,为事后监督检查提供依据;5)措辞准确严谨,实现“惟一理解”,执行时不易引起混淆。6. 程序文件内容的掌握1)可不涉及具体的技术问题及操作细节,这些技术问题和细节可在支持性文件进一步具体化;2)对需要保密的内容可在下一层次文件中引出;3)对现有行有效的管理文件,在适当之处将其引入程序,不必重复描述,但应注意引用的文件须纳入受控文件范围。程序文件是对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进行措述的,但并非所有的活动都要制定程序文件。是否需要制定程序文件

55、有两个原则:一是当评审准则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程序文件时,必须制定;二是当活动的内容复杂且涉及的部门较多,使得该项活动在质量手册中无法表示清楚时,须制定相应的支持性程序文件。三、程序文件常用格式和基本章节三、程序文件常用格式和基本章节1.编写程序文件的方法和格式可以有两种:(1)一种是按照管理体系要素的要求来编写,文件编号还可对应各要素号,描述各项要素所对应的质量活动,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为满足客户需要的活动如何进行,以及如何控制和记录。编写时应考虑行业特点的要素转化问题,根据行业特点对管理体系要求进行适当剪裁,策划应有的书面程序。(2)另一种是根据检验检测运作过程来编写。程序文件名称和内容直接反映检

56、验检测受控环节质量活动,相关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穿插在程序文件中。2.参照检验检测机构内部质量职能分配表,分工编制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基本要素包括“5W1H”,即:1)说明为什么开展此项活动。(why)2)规定应做的事情(What);3)明确每一活动的实施者(Who);4)规定活动的时间(When);5)说明在何处实施(Where);6)规定具体实施办法(How);相关记录:规定过程使用的记录表,引入记录表名称及编号。四、评审准则评审准则中需要建立的程序文件中需要建立的程序文件1. 4.2.14.2.1 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程序2. 4.2.34.2.3 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57、,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措施3. 4.2.4 3. 4.2.4 应建立和保持相应人员教育培训的程序程序程序4. 4.3.2 4. 4.3.2 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文件文件。 5. 4.4.1 应建立和保持测量设备的程序程序6. 4.4.7 应建立和保持期间核查的程序程序7. 4.4.8 设备包括辅助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程序 8. 4.4.9 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程序 9. 4.5.3 建立和保持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信等方面的可信度的程序程序 10. 4.5.3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程序11. 4.5.4 应建

58、立和保持控内部和外部文件的程序程序 12. 4.5.5 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程序 13. 4.5.7 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程序 14. 4.5.8 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程序 15. 4.5.9 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程序 16. 4.5.10 应建立和保持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程序 17. 4.5.11 纠正措施的程序程序 18. 4.5.1 2 预防措施的程序程序19. 4.5.14 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管理程序程序20. 4.5.15 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程序21. 4.5.16 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程序。22. 4.5.

59、17 建立和保持使用适合的检验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的程序程序23. 4.5.17.4 建立和保持开发特定的检验检测方法的程序程序 24. 4.5.18 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程序 25. 4.5.18 b) 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程序26. 4.5.19 建立和保持需要抽样时,抽样的计划和程序程序 27. 4.5.20 建立和保持样品管理程序程序28. 4.5.21 建立和保持监控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程序 29. 4.5.22 建立和保持能力验证程序程序 30. 4.5.31 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程序 一、

60、风险管理流程图: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跟踪和监督二、风险的控制点,主要二、风险的控制点,主要6 6个方面:个方面:1.人员方面(例如:人员的专业水平、人员操作的风险);2.仪器设备方面(例如:仪器的校准、仪器的故障的风险);3.物料方面(例如:物料验收、试剂纯度的风险);4.标准方法方面(例如:标准选择的风险、标准偏离的风险);5.环境设施方面(例如:环境合规的风险、环境条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风险);6.报告方面(例如:报告审核的风险、报告中数据的风险)。三、风险的识别三、风险的识别可以根据检测的过程来识别,典型的是通过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为大家简单列举这些过程中的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