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春萍_第1页
综述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春萍_第2页
综述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春萍_第3页
综述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春萍_第4页
综述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春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南大学硕士2014级风景园林造景理论课程论文 题 目 综述园林景观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学 院 园艺园林学院 专 业 林 业 年 级 2014 级 学 号 112014325150006 姓 名 杨春萍 老 师 秦 华 成 绩 2014年 12 月27 日 目 录中英文摘要20 引言31 园林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评价内容31.1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31.2园林植物的美学功能42 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52.1园林植物的景观生态与美学功能评价52.2园林植物景观经济与社会功能53 建议64 结语6参考文献78综述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杨春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11201432515

2、0006中文摘要:探讨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优缺点,为系统、客观评价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全面建立园林植物景观功能评价体系奠定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园林植物景观功能评价的内涵及特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目前的功能评价在对园林植物的景观生态、美学功能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其文化、经济功能的评价有所欠缺,评价综合整体性不高。在评价其生态和美学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文化和经济功能的评价,突出评价的全面性,为植物造景和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关键字:园林植物 景观功能 评价方法Abstract:Discuss th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g

3、arden plant landscapeevaluation,landscape functionfor the system,the objective evaluationof landscape plants,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systemof landscape plantfunctionslay a foundation.By consulting literature,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and characteristics ofgarden plantlandscapeevaluatio

4、nfunction,and itscharacteristics weresummarized.Functional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in landscape ecological,aesthetic functionresearch oflandscape plantsdeeply,but the evaluationof its cultural,economic functionhas been the lack ofintegrityis not high,comprehensive evaluation.Based onthe evaluation o

5、f itsecological and aestheticfunction,strengthen theevaluation oflandscape plants incultural and economicfunction,comprehensiveoutstandingassessment,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plant landscapeand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Key Words: ornamental plant The landscape function Evaluation method0 引言在园

6、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具备美化环境的作用,并且可以愉悦身心,给人予美的享受。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到精神文明的建设上去,因此,人们对于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如何更好的发挥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就处于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定量化评价显得至关重要。1 园林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评价内容自古以来植物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从元祖进化至今人类的发展步履蹒跚,而植物的生存同样经历了地球环境的沧桑变化。植物对于人的心理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园林植物除了具有美化、建造功能以外,其植株本身或种植组合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和保护环境

7、的功能1。1.1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由于树木具有浓密的树冠,可以反射和太阳光辐射,加之蒸腾作用消耗热量,可明显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其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晚间又通过吸收作用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二者相比,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天然加工厂。大部分植物的躯干、枝叶表面粗糙,在小枝、叶子上生长着绒毛,叶缘锯齿和叶凹凸,或是一些树木分泌一些黏液,都能对空气中的尘土有很好的黏附作用。这对于一个城市的道路两旁,居民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尤其重要。树木可以通过枝的振作作用能减弱噪音。减噪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树种的特性。一

8、般来说叶片大的而又与坚硬结构的或叶片像鳞状重叠的树木防噪效果好。同时,绿色植物体内还有许多酶的催化剂,具有解毒能力。可以吸收土壤中的一些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另外一些如香樟、黄连木、松等能分泌出一种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在大气污染环境中,植物既是受害者又是净化者。一般情况下,植物本身对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使环境得到不断的净化。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时,将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氟吸收到叶内,在叶片中积累起来。很多植物都有强大的根系,一般深入地下60cm至1m多,根与土壤的密切结合,即使在雨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土壤不被冲刷。树叶可以防止暴雨冲击土壤表层

9、,草地覆盖地表阻挡了流水的冲刷。森林可蓄水,林区内地面的落叶和腐殖质层可以滞留地面径流。阔叶树的落叶比针叶树的落叶滞水作用更大。我国很早园林植物生态效益的研究2,只是以往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经验以及在定性的基础之上,缺少定量的世纪调查数据。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在实际调查数据上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就,但是多数都局限于对园林植物单一的生态因子进行测定3-4。王良睦5等人对厦门市中心城市绿地中行道树和古树受台风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分析了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不能够提出了一些列对抗台风的对策和建议。但是园林植物的生态因子并不是单一的,它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园林植物的耐寒,耐旱涝、耐阴、耐盐碱。抗风、耐高温

10、、抗污染能力、抗病虫能力、自肥能力以及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等。因此,园林植物的健康生在是发挥其生态功能效益的基础。园林植物生存及生长状况既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又影响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进而反馈予对城市环境改善作用大小的基础条件6。1.2园林植物的美学功能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

11、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通过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来表现植物造景的艺术化。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园林植物是为了创造美的空间,因而要遵循美的规律,掌握好园林植物配置艺术通则。在城市绿化中还必须主义城市生态平衡,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环境。园林植物从个体到多数的组合都能起到相当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而在选择树种是要充分注意。总之园林植物能为人们创造永续,和谐,优美的生活空间7。2 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起初,植物景观评价主要针对景

12、观的视觉美学。近些年,各国学者在植物景观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简单的对植物的观赏特性的评价已经发展到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对植物的综合绿化效益和园林植物的配置进行评价。2.1园林植物的景观生态与美学功能评价由于植物配置根据景观设计的需要,采用乔木、灌木、草坪、藤本等植物为材料,结合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科学而巧妙的配置在一起表达一种意境的空间。同时,要注意景观美学原则及环境的生态原则。最近几年,园林植物的评价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义分析法(SD)、美景度评价法(SBE)、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层次分析法(AHP)及人体心

13、理指标测试法(PPI)等等8。2.2园林植物景观经济与社会功能园林植物的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城市绿化正在日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系,“从设计、建设直到维护的全过程都能让点钞机持续快速地转动”。园林经济效益应从目前的第三产业收入向着开发园林植物自身资源转化。间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释放氧气、提供动物栖息场地、防止水土流失等。据测算,间接经济效益是其自身直接经济效益的8 -16倍。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而园林是利用自然因素对自然环境的重塑,园林植物又是园林的基本要素。由园林植物构建的园林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休憩

14、场所,还为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提供舒适的场地。更重要的是,生态园林绿地使植物景观成为城市居民走向自然的第一堂课,以其独特的方式启示人们应和自然和谐共处。园林植物景观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居民对园林景观的喜好程度以及认知程度,也表现在社会对于乡村景观的态度反应,也就是人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刘滨谊和王云才(2002)建立了包括可居评价,相容度评价、可达度评价、敏感度评价和美景度评价在内的五个层次2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能够较全面的对园林景观进行评价9。3 建议全面、客观、系统的评价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能忽视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社会和美学功能,应该对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作用

15、做充分的研究和植物配置,使其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文明需求以及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其次,制定切实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针对现状评价结果中出现的社会、经济、生态、美学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划,以便于设计出一个能够全面协调的发展,在各种方面都能够发挥其各种功能和作用的园林景观。最后,结合园林景观的设计以及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园林植物景观功能评价体系,充分反映园林植物景观的景观功能特点,有利于更加准确的衡量园林景观功能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其规划设计。4 结语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景观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园林植物景观的美学功能和生态功能评价,国外对景观评价的指标

16、体系和方法研究较为深入。目前,园林植物景观功能评价的研究还停留在单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功能的评价上,对于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完整评价体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完整的评级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园林植物景观的价值,也可以为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为设计出有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 赵良,景观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55-57.2 赵羿,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3 王良睦,王文卿等.厦门地区耐盐园林植物的筛选.中国园林.2001,6. 4 辛如如,肖泽塞等.汕头市道路抗风绿化树种调查研究初报.防护林科技.2004,6.5 王良睦

17、,王中道等.9914#台风对厦门市园林树木破坏情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中国园林.2000,16(70).6 卞阿娜,王文卿.城市园林植物评价的研究进展J.漳州师范学院,2005(4):67-72.7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02,11.8 张哲,潘会堂.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962-967.9 肖国增,周艳丽,安运华等.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综述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741-1744.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和效果最大的是定量化指标,其主要体现在对多样性的要求方面。建立定量化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了园

18、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园林植物的质地是园林植物给人的视觉感和触觉感,视觉感和触觉的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联想。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质感差异,因需取材,因景取材,做到景物相适,人物适宜。 园林植物的质地,可通过视觉观察,也可用触觉感赏。质感是指人对自然质地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质地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即质地是否粗糙、叶缘形态、树皮的外形、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和植物的观赏距离等因素。植物的质地景观虽无色彩、姿态引人注目。但其对于景观设计的协调。 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有“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精练性”的艺术特征,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则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注意科学配置耐荫植物、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重写实、大量应用草坪、花卉和植物材料丰富多彩。造景中应用的园林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3大类。园林植物造景原则有根据植物的生态学原理、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多样统一、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平衡、均衡、韵律和节奏及统筹安排等原则。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绿量与景观质量不成比例、植物造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