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边坡支护方案说明1、 工程概况 1.1洛阳衡大置业有限公司拟兴建商务住宅楼(衡运大厦)、地下车库,该地块位于洛阳市火车站附近,锦远汽车站西侧,道南西路北侧。拟建商务住宅楼4栋,中间两栋29层,旁边两栋28层。 1.2本工程设计为衡运大厦、车库的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5.0m,拟采用阶梯形坡(壁)土钉支护,其中上坡深9.0m,下壁深6.0米。 1.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级。 1.4本工程为临时支护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 1.5场地周边荷载情况: (1)基坑北侧锦远商贸城高23.5米,距离基坑边线约20米,由于锦远商贸城楼层较低,而且与基坑相对距离比大于1,可不考虑其对基坑开挖

2、影响。(2)基坑东侧锦远汽车站候车厅高9米,已有建筑高4.5m,离基坑边线15.1m,和(1)同样理由,也可不考虑其对基坑开挖影响。(3)建筑场地西侧和南侧,附近无建筑物,无特殊荷载。(4)基坑坡顶荷载按均布荷载,取20KPa。2、设计依据 2.1衡运大厦勘察报告。 2.2工程现场总平面图及相关技术要求。 2.3相关技术规范和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湿陷性黄上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16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施工上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3、180-2009) 混凝上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l3501300-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该场地位于火车站附近,为拆迁地,场地地形相对平坦,场地高程在151.78152.99m之间,最大高差1.21m。 3.2场区内主要上层分布为: 黄土状粉质粘土浅黄褐色、浅灰褐色、暗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状。压缩系数a1-2=0.140.50MPa-1,压缩

4、系数0.31MPa-1,具中压缩性。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为3.04米。黄土状粉质粘土夹粉土浅褐黄色、黄褐色、浅棕黄红色,硬塑,压缩系数a1-2=0.140.49MPa-1,压缩系数0.26MPa-1,具中压缩性。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为2.98米。黄土状粉质粘土浅褐黄色、黄褐色、可塑状,局部呈硬塑状,该层具湿陷性,湿陷性轻微。压缩系数a1-2=0.130.46MPa-1,压缩系数0.22MPa-1,具中压缩性。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为3.90米。黄土状粉质粘土夹粉土 浅褐黄红色、浅棕黄色、黄褐色,可塑硬塑状。压缩系数a1-2=0.080.23MPa-1,压缩系数0.16MPa-1,具中压缩性。全场

5、地分布,均厚度为2.69米。-1粉砂浅褐黄色、浅灰黄色,稍湿湿,中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局部含砾石、粗砂及粉土团块。局部分布,仅在第ZK22号孔一带可见,平均厚度为0.50米。粉质粘土 浅红褐色、浅褐黄红色、浅棕黄红色,硬塑,局部可塑状。压缩系数a1-2=0.090.19MPa-1,压缩系数0.13MPa-1,具中压缩性。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为2.09米。粉质粘土夹粉土 棕黄色、浅棕黄色、棕黄红色,下部局部呈黑色花斑状,可塑,局部硬塑。压缩系数a1-2=0.090.18MPa-1,压缩系数0.11MPa-1,具中压缩性。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为3.42米。中细砂 浅

6、褐黄色、浅灰黄色,稍湿湿,中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局部含砾石、粗砂及粉土团块,局部砂颗粒较细,为细砂。局部分布,仅在第ZK11,ZK12,ZK13,ZK14,ZK19,ZK23号孔一带缺失,平均厚度为0.68米。-1粉土 棕黄色、浅褐黄色、浅棕黄色,中密,湿,锈黄色浸染,黑色星点,具中压缩性。局部分布,仅在第ZK5,ZK22,ZK24,ZK25,ZK26,号孔一带可见,平均厚度为0.76米。卵石青灰色、杂色,饱和状,稍密中密状,局部密实。全场地分布,本次揭露最大深处为13.5m,见于ZK19号孔,该层未揭穿。-1含粉质粘土卵石青灰色、杂色,饱和状,稍密中密状,局部

7、密实。局部分布,仅在第ZK6,ZK11,ZK14,ZK18,ZK23号孔一带可见,平均厚度为1.48米。-2圆砾夹砾砂杂色,饱和,稍密中密状,粒径一般24cm,少量0.52cm,卵(砾)石成份以石英岩、石英砂岩、基性岩为主,充填物主要为中粗砂及少量泥质。局部分布,仅在第ZK1,ZK3,ZK4,ZK8,ZK9,ZK10,ZK13,ZK16,ZK17,ZK18,ZK20,ZK25,ZK26号孔一带可见,平均厚度为0.99米。-3中砂浅灰黄色,湿,中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局部含砾石、粗砂及粉土团块,局部砂颗粒较粗,为砾砂。局部分布,仅在第ZK18,ZK23号孔一带可见,

8、平均厚度为1.15米。3.3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所用各层土的参数指标见下表(表中括号内为经验值)地层编号天然重度(KN/ m3)黏聚力(KPa)内摩擦角(。)黄土状粉质粘土18.04319黄土状粉质粘土夹粉土18.03721黄土状粉质粘土18.02822黄土状粉质粘土夹粉土18.3(24)(22)粉质粘土18.6(24)(22)粉质粘土夹粉土18.5(24)(22)4、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在勘探深度(30.Om)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坑开挖的影响。5、设计方案和支护参数 5.1根据建筑场地周边环境和上层分布情况,在基坑北面、东面、西面拟采用土钉支护,基坑南面由于紧邻公路,采用土钉

9、与桩锚联合支护(上层6.0m采用土钉支护,下层9.0m采用桩锚支护),有关技术参数、土钉的布置见施工图。 5.2土钉制作材料要求 钢筋: 25HRB500级钢筋用于上钉制作; 20HRB500级钢筋用于上钉制作 14 HRB335级钢筋用于纵横向加强筋; 6.5HRB300级钢筋用于编制钢筋网制作; 水泥: 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用于土钉注浆及喷射砼; 碎石: 粒径510mm碎石用于喷射砼; 砂子: 中砂用于喷射砼; 焊条: HPB300级钢采用E43型,HRB335、HRB400级钢采用E50型。 5.3土钉施工要求 (1) 土钉制作 土钉:孔径为Øl0Omm,水平夹角为俯角

10、l0°;土钉主筋为直径20mm和25mm的级螺纹钢筋,横向间距为1.5m,排距为1.5m,采用梅花形布置;土钉上焊接对中支架,间距为2.Om;各排土钉参数见施工图。 (2)注浆 土钉注浆:孔内安放土钉后进行注浆,采用全长一次压力注浆方法,浆液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为0.500.55,注浆压力为0.40.6MPa。注浆管要插至距离孔底250500mm处,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直到注满为止,保证注浆饱满和连续。强度等级不低于20MPa。(3)编制钢筋网:注浆完成后,按要求修整坡面,在坡面上编制钢筋网,规格为6.5200x 200,并布置14级螺纹钢水平和纵向加

11、强筋,预留3050mm砼保护层;锚头短钢筋、加强筋和土钉主筋可靠焊接且压在钢筋网外侧;锚头部分的钢筋网须局部加密,保证土钉锚头与砼面层的连接强度。 (4)喷射砼:喷射砼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1:2:2.5(重量比),采用人工搅拌,喷射机输送干料至作业面,在喷头处加水混合,湿喷到坡面上。喷射砼面层厚度80mm,砼强度等级为C20。喷射砼应分两次进行,边坡修正后进行初喷,初喷厚度30- 50mm。土钉注浆完成、钢筋网固定后进行二次喷射混凝土。5.4土钉成孔技术要求 (1)采刷人工洛阳铲成孔; (2)上部两排土钉成孔前,必须查明管线位置,并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避让管线,严禁机械成孔方式,成孔过程

12、中发现有地下管线等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成孔,研究处理方案(3)土钉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特殊情况(遇到建筑物基础、管线或杂填土中的大混凝土块)土钉实际长度达不到设汁长度的90%时,可调整水平方向角度、水平间距或层位,必要时由设计单位进行书面设计变更。 (4)边坡附近0.3m的土方采用人工修破开挖,严禁机械扰动边坡土体。5.5基坑开挖要求(1)按照建筑物结构尺寸、施工作业面、边坡放坡量确定基坑上口的开挖线;(2)基坑必须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至本层土钉下0.3-0. 5m处,保证放坡角度,严禁超深开挖:(3)开挖下层:上层土钉注浆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没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和下层土

13、钉的施工;最后一层需分段开挖土方和土钉施工,分段长度不超过20.Om;(4)施工期间挖掘机械不得撞击、顶压土钉锚头及喷射砼面层,严禁向坡内掏挖;(5)基坑内临时运输坡道要保证足够的放坡量,或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5.6钻孔灌注桩及冠梁、槽钢腰梁施工(1)钻孔桩、冠粱砼强度C25,腰梁为20b热扎槽钢,钻孔桩间距为1.5m1.6m。(2)护筒以采用钢护筒为宜,护筒埋设深度1.5m,并埋设牢固。(3)鉴于本场地的地层特点,钻孔护壁应用优质膨润士配制泥浆,泥浆性能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4)施工允许偏差:桩径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1%,桩位偏差不大于100mm。(5)桩内配筋采用均

14、匀性配箭、钢筋笼制作和就位要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长度为±50mm。(6)桩和冠梁的主筋连接,可采用搭接焊或挤压套筒联结,但不允许对接焊和锥螺纹联结,箍筋接头及箍筋与主筋可以绑扎连接。加劲筋可采用搭接单面焊,并与主筋点焊连接。(7)桩施工40天,梁施工20天后可开挖土方。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5.7预应力锚索(1)采用强度=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2)设计拉力:锚杆设计拉力如施工设计图所示,每孔24束7 5预应力钢绞线。(3)张拉基本要求:锚杆张拉宜在锚固体强度大于20MPa并

15、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锚杆张拉顺序应避免相近锚杆相互影响。(4)锚索张拉力与锚固力:锚索采用分步张拉,分5级按设计荷载的25%、50%、75%、100%和110%进行施拉,每次持荷时间2-5min,最后一级持荷稳定观测10min以后按设计要求锁定,锁定值为设计值的70%,锁定后48h内没有出现明显的应力松弛现象,即可进行封锚。(5)预应力锚索的成孔孔径130mm,孔位允许偏差为水平方向±50 mm,垂直方自±50 mm,预应力锚索钻孔倾角见施工设计图纸,一般为。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孔深应超过计长度0.5m,终孔后应认真清孔、直至孔内泥浆或岩渣被清理完毕为止。(6)锚

16、索应采用两次注浆工艺,采用水灰比约为0.40.5的P.0.42.5水泥砂浆,第一次为常压注浆,注浆压力0.5 - 0.8MPa,待第一次注浆完成初凝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注浆,第二次注浆为高正注浆,注浆压力2.5MPa,主要控制注浆饱满度,注浆体强度不应低30MPa。每米水泥用量下小于50kg。(7)锚杆、锚索正式施工前应做基本实验,确认其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可参考相关基坑规范执行。 5.8桩间土支护 桩间土支护采用挂网喷砼的方法进行,施工前先进行坡面土体修整,再喷射C20细石砼20mm,然后拄8150*150钢筋网,挂网后喷二次砼,厚60mm。坡面设置泄水孔,竖向间距3000mm,采用50PVC管,

17、长300。具体见大样图。喷射砼原材料采用P.0.32.5R普硅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砾石,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1:2:2.5,喷料应搅拌均匀,随伴随用。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硅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流淌现象。5.9基坑排水要求(1)坡顶排水须结合场区排水系统布置,可在坡顶设置挡水墙,坡顶地面应进行硬化,硬化宽度不小于2. 5m或到围墙,严禁坡顶积水;(2)基坑内采取排泄结合的方法排除基坑积水,坡脚需要设置排水沟和集水抽水井,并配备相应的抽水设备;(3)坡项出现的任何裂缝必须及时填补和封闭,严防地表水渗透;(4)施工用水的水池、水槽、公用水源接口等尽量远离基坑,

18、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及时更换漏水的管件;(5)坡面预留适量排水孔,明显渗水部位预留排水管。5.10信息化施工 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土层变化情况、安全监测数据和其他工程特殊要求,由设计单位及时调整支护方案,保持最优化支护效果;局部土钉长度和位置的调整应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后实施。6、施工质量要求6.1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如有变更,必须经过设计人员和现场技术负责人认可; 6.2基坑土方开挖: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距坡面5.Om范围内必须分步开挖,每层开挖深度至本排土钉下部约0.3m。每步土体的开挖深度视开挖后土体的实际情况而定,若土质较差,则减小每层的开挖深度;采取分层分段开挖方法,保证开挖后须形成

19、稳定的工作面,并及时进行土钉墙支护的正常施工。6.3成孔:土钉孔为俯角l0°,必须保证下倾;孔径偏差110±5mm,孔深允许偏差±5Omm;孔位可在100mm范围内调整。 6.4土钉制作:按设计长度制作土钉,误差为±50mm,土钉杆体上每隔1.52.0m设置对中支架,杆体焊接应符合规范要求,单面焊10d,双面焊5d。6.5注浆:按设计配比拌料,应该遵循注浆程序和技术要求。根据孔深、注浆量、排气情况确定注浆是否饱满,如有异常,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孔口宜设置止浆塞。6.6修坡:基坑边坡开挖时,一般预留10cm厚土体,通过人工整

20、修平整,控制放坡系数,放坡总量控制在放坡范围以内,不得影响结构施工,在坡面进行喷射砼支护前,要清除坡面虚土。6.7编钢筋网:钢筋网编结要均匀,最大问距不超过250mm,平均间距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一般不少于3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6.8 喷射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喷层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喷射砼时,喷头与受喷面要保持垂直,距离保持0.8-1.2m。6.9坚持物资材料采购检验制度,进场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查,凡不符合规范要求、无合格证和试验单及不合格材料、设备不得使用。按规定对原材料、试件、试块进行检验和试验。6.10汁浆体及喷射砼面层的检测:(1)当采用抗拔试验

21、检测土钉承载力时,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宜为土钉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2)注浆用的水泥浆应做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宜每批注浆取不少于l组,每组试块6个;(3)喷射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宜每喷射500平方取l组;对于小于500平方的独立基坑工程,取样不应少于1组,每组试块3个;(4)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应采用钻孔或其他方法检测,检测点数量宜每100平方面积l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6.11其他未说明的质量检测项目按现行规范执行。7、基坑监测由于场地内地质条件的变化,勘察资料的局限性及土力学的模糊性,使得支护设计难以面面俱到,使基坑和周边环境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不确

22、定因素。为了确保基坑安全,要求随时掌握开挖及支护施工整个过程中边坡的动态变化,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实施信息法施工。基坑监测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独立进行,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必须满足国家、地方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并随基坑工程施工进展的需要及时组织实施。监测数据要及时处理。本设计就基坑监测提出如下要求供监测单位参考:7.1检测项目(l)根据本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主要仪器监测项目有:a、围护结构(坡顶)的水平位移;b、围护结构(坡顶)的竖向位移;c、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2)其它根据本场地实际情况所要求的仪器监测项目;(3)规范要求的巡视检

23、查项目。7.2测点布置原则(1)基坑坡顶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2)基坑位移监测点应方便观测,尽量减少与施工的相互干扰;(3)基坑位移监测点距离坡项约0.5m,水平和竖向位移共用一组测点;(4)基坑位移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少于3个,重要部位应缩小间距,可根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适当调整测点布置;(5)基坑位移监测点布置见附图。7.3监测注意事项(1)监测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单位要密切配合,做好监测点的设置和保护工作;(2)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视开挖深度等情况确定;施工进度 检测频率开挖深度 (m) 5 1次/2d510

24、 1次/1d 底板浇筑后时间 (d) 71次/2d7141次/3d14281次/5d281次/10d(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a、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b、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c、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d、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支护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e、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f、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C、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h、临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i、周边管线出现泄漏; k、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7.4位移监测预警值二级边坡:边坡

25、坡项水平位移量累计不得超过50mm,预警值为45mm;变形速率预警值为:开挖支护过程中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10-15mm/d;边坡坡顶竖向位移量累计不得超过50mm,预警值为45mm;变形速率预警值为:开挖支护过程中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58mm/d:7.5未注明的监测要求应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何关规定执行。8、特殊情况应急处理措施8.1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坍塌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个别地段土体含水量较大或由于超挖不能自稳,进行支护前土体已坍塌。其处理方法是:在塌方处的口部,向下打入竖向钢筋(或钢管),然后向塌方处堆筑砂袋,用加强筋将竖向钢筋(或钢管)焊接成一整体,并与附近土钉锚头进行焊接,编好钢筋网后,喷射砼,同时在坍塌部分的合适位置设置排水孔,并预留注浆孔,待面层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