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共同侵权的责任_第1页
第五节共同侵权的责任_第2页
第五节共同侵权的责任_第3页
第五节共同侵权的责任_第4页
第五节共同侵权的责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节 共同侵权的责任 一、共同侵权的意义和类型 (一)意义 共同侵权有广、狭二义 1.广义的共同侵权。 数人共同实施的导致同一损害结果的侵权行为,是共同侵权。 其特点是: (1)侵权人为数人。 (2)数人的违法损害行为互相联系造成同一个损害结果。 (3)数侵权人主观有共同过错或者客观上结成关联性过错。 共同过错侵权的,是数侵权人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而侵权。也叫做“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共同故意者如数人合谋损害他人财产。共同过失者如数人共同疏忽大意的侵权。如数人抛一人失手摔伤之。 客观上结成的关联性过错,是数侵权人之间虽然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是,由于数侵权人的违法行为叠加,共同造成同

2、一损害结果,侵权行为在客观上关联一体,过错也叠加成该侵权行为的同一过错。也叫做“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 例如,甲在丙的房墙上挖了一个洞,但没有墙倒房塌,乙后来也在墙上挖了个洞,结果房塌。二人虽然没有合谋,也没有共同过失,但由于行为的关联性、损害结果的同一性,客观上导致两个过失结合而成为房塌的过失。 2.广义共同侵权包括的类型。 (1)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例如合谋损害他人财产。 (2)共同危险行为。 如甲、乙分别把相同的鼠药放在丙家窗台,后来丙家信鸽误食鼠药被毒死但无法辨认是谁家鼠药致害。 (3)教唆、帮助型共同侵权行为。如甲教唆乙砸坏丙的自行车。 二、狭义的共同侵权 (一)意义 狭义的共同

3、侵权,指数人有共同故意或过失的侵权行为。 通常所说共同侵权,即是狭义。它是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 本法第8条是其规范依据。 (二)构成要件 (1)须有损害事实; (2)须侵权人为二人以上; (3)须损害行为违法; (4)须违法损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即共同违法损害行为导致同一损害结果; (5)须数人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 (三)责任形式 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三、教唆、帮助型共同侵权行为 (一)意义 教唆、帮助型共同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教唆或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形。 本法第9条第1款作了规定。 (二)构成要件 除必须具备一般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别要

4、件: 1.须不法损害行为是被教唆、被帮助人实施; 2.须被教唆、被帮助人有完全行为能力; 3.须行为人因被教唆、被帮助而实施了侵权行为。 (三)责任方式 教唆、帮助人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四)教唆、帮助行为能力欠缺者侵权 被教唆人、被帮助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由教唆、帮助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教唆人、帮助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四、共同危险侵权 (一)意义 共同危险的侵权,是指数人共同实施侵害他人权益的危险行为,其中部分人的行为造成损害结果,但是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共同侵权行为。 本法第10条作了规定。 案例1河北省泊头市某农村土地纠纷投掷土坷垃伤人

5、案。 案例2某饭店失火案。 先后五人上洗手间抽烟后,都将烟屁股扔进废纸篓,后着火,只知道是该五人抽烟,无法确定是谁的烟屁股造成失火。 (二)构成要件 1.须有损害事实。 2.须有数人实施的违法且每个行为都足可致人损害的危险行为。 如,案例1中多人乱扔土坷垃,每人的行为都能够致对方损害。 3.须无法确定数行为人中何人的行为造成损害。 如果能够确定的,就不是共同危险行为,而是造成损害的人的侵权行为。例如,烟屁股失火案,若能确定是谁的烟屁股,他就是侵权人。 4.须数人的危险行为在整体上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实质是推定因果关系。即虽然不能确定具体侵害行为但是因数人的危险行为均可造成

6、损害后果,且损害行为确实存在于数人的共同危险行为中,为救济受害人,推定全部危险行为人的危险行为构成一个整体,是损害结果的原因。 5.须危险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 因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被侵权人客观上就无法证明危险行为的数人中何人有过错,为保护被侵权人,免除被侵权人的举证责任,推定危险行为人共同有过错。 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三)责任形式 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五、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 (一)意义 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是数人虽无意思联络,但各自独立实施的损害行为偶然结合造成他人同一损害。 如数人分别往他人轿车上扔砖头而砸坏车玻璃,但没有合谋的情况。 (二)类型

7、 依数人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同,分为“聚合因果关系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和“累积因果关系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分别由本法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二者的构成要件及责任方式均有不同。 (三)聚合因果关系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本法第11条) 1.构成要件。 (1)须有损害事实; (2)须损害行为违法; (3)须违法损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须数人无意思联络且分别实施损害行为; (5)须数人的损害行为偶然结合导致同一损害后果发生; (6)须数人的各个行为均足以单独导致损害的发生。 例如前举扔砖头砸坏车玻璃例。 2.责任形式。 数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四)累积因果关系的

8、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第12条) 1.构成要件。 (1)须有损害事实; (2)须损害行为违法; (3)须违法损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须数人无意思联络分别实施损害行为; (5)须数人的损害行为偶然结合导致同一损害后果发生; (6)须数人的各个行为合力导致损害发生。 例如,甲吃了乙饭店不洁净的饭菜拉肚子,找医生开药,医生给错了药,腹泻加重。 再如,A偷拆马路边广告牌的部分支撑物使之不稳,B破坏剩余支撑物而终使倒下,砸伤路人C。 2.责任形式。 有两种不同责任形式: (1)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数人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何认定“责任大小”、从而确定“相应的责任”?本法没有具体规定,幸

9、有司法解释可资有限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原因力,是指一个损害后果有多个原因的,各原因对该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所发挥的作用力。 在“一果多因”的侵权,诸如,“累积因果关系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侵权人和被侵权人都有过错的侵权(混合过错的侵权)”,各个原因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可能有作用大小不同的情况。区别不同的原因力,能够合理分配当事人的责任。 如上举广告牌例,B的行为应该认为原因力大,适当多赔偿。 (2)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四)两种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的相同和差异 1.构成要件方面。 (1)前五个要件相同。 (2)第六个要件不同。(回顾) 2.损害结果形成原因方面。 (1)相同点。都是数人无意思联络分别实施侵权行为。 (2)不同点。聚合的因果关系,是数个损害行为的每一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